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办公室里,大家免不了会在一起讨论过年七天长假的安排,尤其是家在外地的同事们,说的最多的就是今年的情人节刚好落在春节假期内,想带男/女朋友回家吃个饭可是火车票难买之类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晓峰(化名)总会借机出去抽支烟,因为他不想和同事讨论这样的话题,或者说是没心情加入这侃大山的队伍。最近几天,晓峰总是很烦躁,他很清楚让自己莫名烦躁的原因是什么,但他不想面对,总希望能一辈子逃避下去。
春节是“出柜”的高峰期
晓峰来自一个普通家庭,和大多数在外打工的人一样,每年除夕他都要赶回去和父母吃个团圆饭,今年当然也不例外。他非常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可是每当家人问他“什么时候把女朋友带回来看看”时,他总会感到很窘迫,甚至会产生尽快逃离这个家的念头,因为他到现在还没谈过一个女朋友,或者说,他压根就不想谈女朋友,但这样的想法他也只能放在心里,而嘴上永远是那句“下次过年吧,我把女朋友带回来”。
就是因为晓峰的一句话,最近一段时间,父母几乎是每天一个电话打过来追问他女朋友的事儿,这一通通电话,让晓峰下定决心,今年过年一定要向父母坦白自己是个同性恋的事实,这意味着,他决定“出柜”(同性恋者公开其身份)。和晓峰一样,很多同性恋者都会选择在春节或者其他节假日“出柜”,他们往往不堪父母逼婚、询问等重负主动或被动地作出决定。
“出柜”对于同性恋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尤其是向自己的父母出柜,这更困难。晓峰不敢想象仅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会作出怎样的反应。
在很长时间里,“同性恋”都是被人经常泼污的一个群体。因为在情感和生理上都喜欢与自己同性别的人,与主流文化相背离,他们曾被认为是“变态”“道德败坏”和“乱性者”。然而有调查表明,他们中曾经、正在或希望拥有一段稳定关系的人占80%,比例并不低于异性恋者。而跨性别者,即对自己的性别认同与自然生理性别不同的人,则遭受了更多不理解,尤其是男性跨女性者,更会被等同于“精神病人”。
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晓峰不敢奢求能得到父母的理解,他知道,在他们这个圈子内,已经“出柜”的人中很少有人会获得亲友的祝福。
实际上,和晓峰有着一样困扰的人还有很多,根据2004年中国卫生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有500万至1000万处于性活跃期的男性同性恋者,而今这一数字恐怕会更多。即便拥有如此庞大的人群,同性恋在当下的中国,依旧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提到同性之间的感情,不少人还是会露出不解甚至是鄙夷的目光。演员孙海英就是炮轰“同性恋犯罪”的第一人。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演员,他的行为可以说代表了目前国内很大一部分人对待同性恋的态度,尽管很多人这辈子都没有直接与同性恋者有过接触,但他们几乎是出于本能地对同性恋这个群体没有好感。在一个崇拜生育文化的国家,不能传宗接代是同性恋不被外界所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里,我们并不试图为同性恋者正名什么,但是,一个文明的社会,一个进步的社会,应该能够公平地包容一切文化。
同志需要的只是尊重
对晓峰而言,他最害怕的还不是周遭的指指点点,而是“出柜”后家人的感受。通常出柜之后,很多家庭因此破裂,亲子关系也变得疏远。就在去年的10月份,财新网记者经过调查,曝光了一起18岁少女小安(化名)因同性恋情被家人得知,三个月内接连遭遇了家暴、被送进精神病院和被软禁家中的人间悲剧。
比起小安父母的做法,吴幼坚公开支持儿子同性恋的行为,显得仁慈且理性得多。
8年前,被称作“广州公开同性恋者身份第一人”的郑远涛向母亲吴幼坚“出柜”。这位母亲没有责骂儿子,相反,极其淡定地接受了儿子的性倾向;再三考虑后,更出镜支持儿子,成为国内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如今,进入花甲之年的吴幼坚学会电脑,开博客纪事,半年内访问量已突破10万。众多的同性恋者通过网络分享了这位母亲的勇敢和宽容,许多同性恋者称她为“妈妈”。
2011年1月1日,广东中山一家酒店举行了一场不同寻常的婚礼:婚礼的主角是两个“女人”—32岁的“PACO”和28岁的“水晶”。这是广东首对公开举行婚礼的同性恋人,而在婚礼上代表长辈接受新人行礼的正是吴幼坚。这个在许多大型活动、公开演讲中都可以侃侃而谈、风度翩翩的女人,在这场小小的婚礼中致辞时却一度哽咽了。“我站出来支持同性恋这五年里,接触了不少案例,能体会到她们有多么不容易。很多同性恋人最初走在一起,后来迫于家人的压力,不得不走进异性婚姻;有的同性恋人得不到社会的支持,感觉无奈而孤单也没能相守到老;还有的人甚至都不敢争取……很多同性恋伴侣也是生活在一起,不过他们绝大多数选择‘悄悄地生活’……”吴幼坚的一番话道出了我国同性恋者的生存现状。
近两年来,像吴幼坚这样能宽容、冷静地对待同性恋的人群和声音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下,尽管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确定同性婚姻的合法性,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性恋人选择以公开举办婚礼的方式宣布自己爱的权利。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理解、包容。
主流媒体关注同志人群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不难发现,我国目前对于同性恋这一人群的关注和帮助,大多还仅局限于一些民间机构,来自官方的数据少之又少。对于“我国同性恋人数统计”这样大众化的命题,也只能借助国际上通用的“同性恋人数占国家总人口的百分比例”来推算,而真实数据无从考究。
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背景,2005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播出的一期名为《以生命的名义》的节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一期节目调查的主角正是长期以来被主流人群视为“异类”的同性恋人群。节目出镜记者柴静承认,“像这样完整并深入地探讨同性恋群体的生存现状,在央视还是破天荒头一次。”
节目中最“大胆”的一幕来自于重庆男同性恋浴池的拍摄。据男同性恋浴池老板介绍,这里没有女宾区,所有来这里的人都是男同性恋者,其中有40%-50%的人在这里发生过性行为。不过节目播出后的一段时间,这个浴池最终被当地公安部门查封了。
这期节目完成于2005年,如今8年过去了,关于同性恋的话题被媒体越来越广泛地报道。在2012年的两会上,一份关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提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这是来自知名学者李银河的提案。这一次,她寻找递交同性婚姻合法化提案的代表再度未果。对她而言,这已经是11年来的第4次失败。但显然这并不会浇灭她对于这件事的热情。
在民间,还有很多像李银河这样的个人和团体在为“晓峰们”争取利益,他们要的只是公平。如果一定要找出同性恋“异于”正常人的地方,优酷网上一则点击率达到16.8万的视频《五分钟让你了解中国同性恋》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同性恋是女娲亲手捏造的泥人幻化而来,而异性恋是女娲用绳子甩出来的泥点子幻化而成。泥点子能享有的权利,泥人可以拥有吗?
春节是“出柜”的高峰期
晓峰来自一个普通家庭,和大多数在外打工的人一样,每年除夕他都要赶回去和父母吃个团圆饭,今年当然也不例外。他非常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可是每当家人问他“什么时候把女朋友带回来看看”时,他总会感到很窘迫,甚至会产生尽快逃离这个家的念头,因为他到现在还没谈过一个女朋友,或者说,他压根就不想谈女朋友,但这样的想法他也只能放在心里,而嘴上永远是那句“下次过年吧,我把女朋友带回来”。
就是因为晓峰的一句话,最近一段时间,父母几乎是每天一个电话打过来追问他女朋友的事儿,这一通通电话,让晓峰下定决心,今年过年一定要向父母坦白自己是个同性恋的事实,这意味着,他决定“出柜”(同性恋者公开其身份)。和晓峰一样,很多同性恋者都会选择在春节或者其他节假日“出柜”,他们往往不堪父母逼婚、询问等重负主动或被动地作出决定。
“出柜”对于同性恋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尤其是向自己的父母出柜,这更困难。晓峰不敢想象仅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会作出怎样的反应。
在很长时间里,“同性恋”都是被人经常泼污的一个群体。因为在情感和生理上都喜欢与自己同性别的人,与主流文化相背离,他们曾被认为是“变态”“道德败坏”和“乱性者”。然而有调查表明,他们中曾经、正在或希望拥有一段稳定关系的人占80%,比例并不低于异性恋者。而跨性别者,即对自己的性别认同与自然生理性别不同的人,则遭受了更多不理解,尤其是男性跨女性者,更会被等同于“精神病人”。
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晓峰不敢奢求能得到父母的理解,他知道,在他们这个圈子内,已经“出柜”的人中很少有人会获得亲友的祝福。
实际上,和晓峰有着一样困扰的人还有很多,根据2004年中国卫生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有500万至1000万处于性活跃期的男性同性恋者,而今这一数字恐怕会更多。即便拥有如此庞大的人群,同性恋在当下的中国,依旧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提到同性之间的感情,不少人还是会露出不解甚至是鄙夷的目光。演员孙海英就是炮轰“同性恋犯罪”的第一人。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演员,他的行为可以说代表了目前国内很大一部分人对待同性恋的态度,尽管很多人这辈子都没有直接与同性恋者有过接触,但他们几乎是出于本能地对同性恋这个群体没有好感。在一个崇拜生育文化的国家,不能传宗接代是同性恋不被外界所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里,我们并不试图为同性恋者正名什么,但是,一个文明的社会,一个进步的社会,应该能够公平地包容一切文化。
同志需要的只是尊重
对晓峰而言,他最害怕的还不是周遭的指指点点,而是“出柜”后家人的感受。通常出柜之后,很多家庭因此破裂,亲子关系也变得疏远。就在去年的10月份,财新网记者经过调查,曝光了一起18岁少女小安(化名)因同性恋情被家人得知,三个月内接连遭遇了家暴、被送进精神病院和被软禁家中的人间悲剧。
比起小安父母的做法,吴幼坚公开支持儿子同性恋的行为,显得仁慈且理性得多。
8年前,被称作“广州公开同性恋者身份第一人”的郑远涛向母亲吴幼坚“出柜”。这位母亲没有责骂儿子,相反,极其淡定地接受了儿子的性倾向;再三考虑后,更出镜支持儿子,成为国内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如今,进入花甲之年的吴幼坚学会电脑,开博客纪事,半年内访问量已突破10万。众多的同性恋者通过网络分享了这位母亲的勇敢和宽容,许多同性恋者称她为“妈妈”。
2011年1月1日,广东中山一家酒店举行了一场不同寻常的婚礼:婚礼的主角是两个“女人”—32岁的“PACO”和28岁的“水晶”。这是广东首对公开举行婚礼的同性恋人,而在婚礼上代表长辈接受新人行礼的正是吴幼坚。这个在许多大型活动、公开演讲中都可以侃侃而谈、风度翩翩的女人,在这场小小的婚礼中致辞时却一度哽咽了。“我站出来支持同性恋这五年里,接触了不少案例,能体会到她们有多么不容易。很多同性恋人最初走在一起,后来迫于家人的压力,不得不走进异性婚姻;有的同性恋人得不到社会的支持,感觉无奈而孤单也没能相守到老;还有的人甚至都不敢争取……很多同性恋伴侣也是生活在一起,不过他们绝大多数选择‘悄悄地生活’……”吴幼坚的一番话道出了我国同性恋者的生存现状。
近两年来,像吴幼坚这样能宽容、冷静地对待同性恋的人群和声音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下,尽管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确定同性婚姻的合法性,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性恋人选择以公开举办婚礼的方式宣布自己爱的权利。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理解、包容。
主流媒体关注同志人群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不难发现,我国目前对于同性恋这一人群的关注和帮助,大多还仅局限于一些民间机构,来自官方的数据少之又少。对于“我国同性恋人数统计”这样大众化的命题,也只能借助国际上通用的“同性恋人数占国家总人口的百分比例”来推算,而真实数据无从考究。
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背景,2005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播出的一期名为《以生命的名义》的节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一期节目调查的主角正是长期以来被主流人群视为“异类”的同性恋人群。节目出镜记者柴静承认,“像这样完整并深入地探讨同性恋群体的生存现状,在央视还是破天荒头一次。”
节目中最“大胆”的一幕来自于重庆男同性恋浴池的拍摄。据男同性恋浴池老板介绍,这里没有女宾区,所有来这里的人都是男同性恋者,其中有40%-50%的人在这里发生过性行为。不过节目播出后的一段时间,这个浴池最终被当地公安部门查封了。
这期节目完成于2005年,如今8年过去了,关于同性恋的话题被媒体越来越广泛地报道。在2012年的两会上,一份关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提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这是来自知名学者李银河的提案。这一次,她寻找递交同性婚姻合法化提案的代表再度未果。对她而言,这已经是11年来的第4次失败。但显然这并不会浇灭她对于这件事的热情。
在民间,还有很多像李银河这样的个人和团体在为“晓峰们”争取利益,他们要的只是公平。如果一定要找出同性恋“异于”正常人的地方,优酷网上一则点击率达到16.8万的视频《五分钟让你了解中国同性恋》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同性恋是女娲亲手捏造的泥人幻化而来,而异性恋是女娲用绳子甩出来的泥点子幻化而成。泥点子能享有的权利,泥人可以拥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