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素质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发展,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而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却步履蹒跚、停滞不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把握住该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的实质和核心是创新,谁抢占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拿到了21世纪的通行证,谁就会成为21世纪的主人。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怎样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励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创新教育的目标所在。
一、创设一个宽松的、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环境
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学习成绩好坏、能力层次高下,都给予他们公平竞争、创造性尝试的机会,要鼓励和称赞学生富于创意、别出新裁的念头和思想。要学会以“正信息”激励学生,使学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从老师的肯定中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激情,渴望成功。
海伦•凯勒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有了高飞的冲动,就决不甘于在地上爬。”有了想要成功的思想,就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自觉地去创新,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比尔•盖茨就是因为有了要“在每个家庭和办公桌都要放上一台电脑”的梦想,才促使他去创造,去完成伟大事业的。
二、进行扩散性提问,突破思维定式
不少学者认为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思考方法作为思维方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智力价值。科学思维方式比某种专业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爱迪生发明蓄电池曾失败了一万次,但他不说自己失败,而说自己发现了一万种不行的方法,发现一种方法不行,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不是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逆向思维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高斯提出的“级数相加”理论等,都属于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教师提出的问题,追求的目标不应是得到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而应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地独创性地去思考、去探索。如学完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梳理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我抓住了“价值”这一基本概念,幅射有关知识,进行连环式提问:
(1)价值的含义是什么?属于商品的哪一方面的属性?这是从质的规定性角度思考问题。
(2)价值量的含义、决定因素及其连带比例关系。这是从量的角度思考问题。
(3)价值的表现形式在货币产生前后的变化。与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4)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点:含义、基本内容、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三方面作用。
这样,以“价值”这一概念为主线,使学生把握住了教材分散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上的知识网络。
三、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努力寻求解决疑问的途径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一切科学发现都发端于疑问和好奇心。爱因斯坦在16岁上高中时,就对多少年来一直被当成真理的时间的同一性产生怀疑,最终导致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伽利略的大胆质疑,更正了亚里斯多德关于从同一高度下落的物体,重物落得快、轻物落得慢的错误,并用实验加以证实,从而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哥白尼对地球中心说的怀疑,导致宇宙观的革命……要培养起创新质疑观,就要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敢于进行合理想象;更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不强求用统一的思维模式来教育每一个学生。创新教育真正需要的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学习思路和教学方法,应多用讨论式、学导式启发学生思维,师生双方多进行互动式的双向交流,吸收对方创新思想的火花,产生灵感,克服自己的惯性思维,因为惯性思维是创新的大敌。
四、注重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去论证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问题
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当前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是过去“书痴”、“书虫”型的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也不可能再囿于过去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所学内容有血有肉,学以致用。政治教师只有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寻找知识与实际的结合点,做到从实际中归纳理论,用理论来分析实际,从而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学与用、知与行有机的统一,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能力。当前高中教学三个年级内容均可联系深化国企改革、反走私、扩大内需、法轮功、李登辉“两国论”、澳门回归、政府机构改革、西部大开发、第十个五年计划等热点问题。
五、精心组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在进行的高考3+X改革,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不仅要在学科内进行综合,而且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一题一解、单向思维、就事论事、因陋就简的练习方法,已不适合高考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演绎能力、横向思维、立体分析能力的培养,它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呆板僵化、缺乏灵活性的危害。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有必要精心设计每一道题目,使之具有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使学生在做好每一道题的过程中都能进行多元思维,全面把握,综合分析更多的知识点,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灵活运用、全面掌握,深刻理解、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目前条件还没有达到可以在高中实行小班教学的情况下,设置的练习题也不应该是全班一个层次的,而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习题难度要有差异。比如可以设置不同的星级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能达到的星级要求解答不同的题目,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样就避免了过去那种全班一套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吃力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弊端。
总之,通过以上手段和方法的尝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的统一,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的实质和核心是创新,谁抢占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拿到了21世纪的通行证,谁就会成为21世纪的主人。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怎样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励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创新教育的目标所在。
一、创设一个宽松的、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环境
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学习成绩好坏、能力层次高下,都给予他们公平竞争、创造性尝试的机会,要鼓励和称赞学生富于创意、别出新裁的念头和思想。要学会以“正信息”激励学生,使学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从老师的肯定中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激情,渴望成功。
海伦•凯勒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有了高飞的冲动,就决不甘于在地上爬。”有了想要成功的思想,就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自觉地去创新,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比尔•盖茨就是因为有了要“在每个家庭和办公桌都要放上一台电脑”的梦想,才促使他去创造,去完成伟大事业的。
二、进行扩散性提问,突破思维定式
不少学者认为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思考方法作为思维方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智力价值。科学思维方式比某种专业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爱迪生发明蓄电池曾失败了一万次,但他不说自己失败,而说自己发现了一万种不行的方法,发现一种方法不行,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不是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逆向思维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高斯提出的“级数相加”理论等,都属于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教师提出的问题,追求的目标不应是得到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而应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地独创性地去思考、去探索。如学完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梳理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我抓住了“价值”这一基本概念,幅射有关知识,进行连环式提问:
(1)价值的含义是什么?属于商品的哪一方面的属性?这是从质的规定性角度思考问题。
(2)价值量的含义、决定因素及其连带比例关系。这是从量的角度思考问题。
(3)价值的表现形式在货币产生前后的变化。与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4)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点:含义、基本内容、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三方面作用。
这样,以“价值”这一概念为主线,使学生把握住了教材分散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上的知识网络。
三、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努力寻求解决疑问的途径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一切科学发现都发端于疑问和好奇心。爱因斯坦在16岁上高中时,就对多少年来一直被当成真理的时间的同一性产生怀疑,最终导致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伽利略的大胆质疑,更正了亚里斯多德关于从同一高度下落的物体,重物落得快、轻物落得慢的错误,并用实验加以证实,从而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哥白尼对地球中心说的怀疑,导致宇宙观的革命……要培养起创新质疑观,就要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敢于进行合理想象;更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不强求用统一的思维模式来教育每一个学生。创新教育真正需要的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学习思路和教学方法,应多用讨论式、学导式启发学生思维,师生双方多进行互动式的双向交流,吸收对方创新思想的火花,产生灵感,克服自己的惯性思维,因为惯性思维是创新的大敌。
四、注重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去论证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问题
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当前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是过去“书痴”、“书虫”型的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也不可能再囿于过去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所学内容有血有肉,学以致用。政治教师只有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寻找知识与实际的结合点,做到从实际中归纳理论,用理论来分析实际,从而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学与用、知与行有机的统一,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能力。当前高中教学三个年级内容均可联系深化国企改革、反走私、扩大内需、法轮功、李登辉“两国论”、澳门回归、政府机构改革、西部大开发、第十个五年计划等热点问题。
五、精心组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在进行的高考3+X改革,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不仅要在学科内进行综合,而且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一题一解、单向思维、就事论事、因陋就简的练习方法,已不适合高考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演绎能力、横向思维、立体分析能力的培养,它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呆板僵化、缺乏灵活性的危害。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有必要精心设计每一道题目,使之具有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使学生在做好每一道题的过程中都能进行多元思维,全面把握,综合分析更多的知识点,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灵活运用、全面掌握,深刻理解、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目前条件还没有达到可以在高中实行小班教学的情况下,设置的练习题也不应该是全班一个层次的,而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习题难度要有差异。比如可以设置不同的星级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能达到的星级要求解答不同的题目,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样就避免了过去那种全班一套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吃力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弊端。
总之,通过以上手段和方法的尝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的统一,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