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欧政治:1980年以来的观点、政策和问题》

来源 :欧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ce_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这是一本专门论述过去10年西欧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变化发展的出色的论文集。该书的每一章都提供了大量的最新资料,这些资料来源于很多西欧国家的实践经验,作者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认真的比较研究。此书的主题是为人们所熟知的。由于经济衰退的出现、反对派势力的增强和新社会运动的兴起使战后政治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受到严峻的考验。在外来移民和种族关系、欧共体的防务、扩大和发展等问题上也出现了争论与冲突。因此,新的问题
其他文献
80年代下半期以来,随着欧共体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的发展,瑞典对外政策受到日益增大的压力,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本文回顾了瑞典与欧共体关系的发展历史,并分析了瑞典现行对欧共体政策的诸方面因素。作者认为,瑞典实际上已经在为加入欧共体创造条件,但在与欧共体的谈判中仍将会有许多困难。
随着欧共体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的发展,欧洲中立国在加入欧共体问题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本文从国际法角度系统探讨了中立国家在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困境。作者在分析了奥地利与欧共体关系的发展之后,认为无论从国内或国外环境来看,奥地利加入欧共体问题正处于一个有利的时机。奥地利加入欧共体不仅对中立国的理论与现实带来重大影响,也将是战后奥地利对外政策的巨大转折。本文还具体分析了奥地利加入欧共体几种可能的模式。由于本文篇幅较长,本刊分为二次刊载。
瑞典是高税收和高福利国家。其税制具有独特的历史特点。但高税收导致"瑞典病",其主要表现是消费迅速膨胀而生产、投资相对萎缩、经济增长率下降。面对高税收所带来的种种困难,80年代以来瑞典进行两次税制改革。社会民主党于1983年着手进行第一次税制改革。重点改革个人所得税,主要措施是降低边际税率和限制扣除额以及简化纳税手续。1989年11月国会的一个专门委员会提出了另一项新的税制改革方案。新方案规定改革的五条原则是:降低税率、限制扣除、实行统一合理的资本税、简化税收规定和不减少国家财政收入。
<正> 英联邦的形成过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英国开始赋予其海外领地以内部自治权利的时期。当时一些主要由英国移民组成的殖民地,先后成立了代议制或责任制政府。20世纪以来这些自治殖民地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烈的自主倾向,它们开始被冠以自治领的称号,由英国的"女儿国"变为它的"姊妹国",有人开始称它们为英联邦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白人自治领站在英国一边参加了战争,在人力和物力方面都给英国以重要支持,这为它们要求调整帝国内部关系,争取更大自主
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实现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第二个"飞跃徐开濯一、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提出我国农业由于受到城乡分割体制以及自身落后的生产方式与经营方式的限制,虽经多年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走向真正意义的规模化和现代化,产业水平依然较低。相比较而言,...
<正> 1991年5月31日,欧共体执委会发表了由迈克尔·埃默森和克里斯托弗·胡恩撰写的《埃居报告》一书,该书可称作执委会1990年10月19日提出的《一个市场、一种货币》的普及版。正如执委会主席德洛尔在前言中指出的:"经济与货币联盟是欧洲公民们不能忽视的绝对重要的经济问题"。该书论证并支持执委会为政府间会议提供的文件中的主要结论:经济与货币联盟必须建立在由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指导的单一货币政策和单一货币—埃居的基础
<正> 1991年7月16日,德国驻华大使韩培德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作题为"德国、欧洲与世界"三者关系的报告。现将韩培德大使的报告要点摘录如下: 德国统一后,德国东部经济发展相当顺利。德国今后的发展在于加入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中。韩培德大使首先指出,德国东部新的5个联邦州具备成功发展的良好条件。仅去年东部地区就业人数增加了100万。东部商品的品种和质量已经与西部相接近。联邦德国政府和各州政府现已
<正> 以政党为单位成立政治基金会是联邦德国政党体制的一大特色。二战后,联邦德国的政党基金会在政府的大力资助下,以非政府团体的名义,通过"政治援助",在国际上,尤其在第三世界广泛地开展活动,已成为推行德国对外政策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起到了政府所难以起到的作用。基金会的活动,不仅扩大了各党的政治影响,而且也提高了联邦德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长期以来,我国与联邦德国各政党基金会交往甚密,但对它们的状况知之甚少。本文拟对德国政党基金会的发展由来、财政来源以及活动特点作一概括介
<正> 国家工业化,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产业革命、近代工厂制的建立、生产力在新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以及近代大工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一系列发展过程。实现工业化,标志着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化,不仅关系到一国经济的盛衰和整个社会生活面貌的状况,它也是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础。关于工业化问题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史学界十
<正> 本书作者格尔哈德·阿·里特尔是联邦德国近年来崭露头角的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1985年8月25日,他在斯图加特第十六届国际历史学家大会开幕式上作了"西方社会福利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学术报告。会后,他对报告原稿进行了修改和扩充,1988年由慕尼黑奥尔登堡出版公司出版。全书按历史进程叙述了欧洲社会福利的形成过程,从中世纪,经过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工业化,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成为了社会福利国家。作者认为,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体系是西方社会福利国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