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物馆馆藏图书的保管和利用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qiangis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博物馆馆藏图书的保管和利用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博物馆馆藏图书的作用,作者基于工作实际做简要探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工作的相关思路,希望对同行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博物馆;图书;利用
  博物馆馆藏图书如何更好地保管并发挥最大的效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不断总结和反思,并参照高校图书馆的成熟经验,提出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1 做好图书基础性工作
  1.1 图书清点
  图书清点工作是馆藏图书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馆藏图书的重要手段。笔者接手图书保管工作后,将图书分为古籍和一般图书两大类,对所有馆藏图书进行重新建册和分类,从而掌握馆藏图书的总体情况,上架时再按图书索书号顺号整码,对书库也进行完全彻底的清理。图书清点工作是一项十分烦琐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事先必须列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在工作中应重视并加强对书目数据的审核,提高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减少失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书目的准确性。
  1.2 加强保管意识
  将博物馆的馆藏图书分为古籍和一般图书两大类,清点过后,就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保管图书。安徽四季分明,气候环境差别巨大,古籍的湿度问题要尤为注意。夏季梅雨季节,相对湿度多达70%,湿度高极易滋生霉菌,对纸张的保存极为不利。基于这样的外部环境,对古籍我们要创造恒湿的环境进行单独保管,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对古籍的影响,从而最终实现纸质文物本体赋存小环境的动态平衡。一般图书保管要注重通风、换气、采光、照明、防火、防潮、防虫等。
  1.3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为了更好地对馆藏图书进行保管和利用,我们还及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古籍不外借,特殊情况要报领导批准后在单独的、有监控的房间进行翻阅。一般图书一个人单次借5本,时间三个月,可以续借一次,在归还时要求没有批点、画线、影描、污损等情况,否则要相应赔偿。
  2 工作中思考
  在近年来的图书保管工作中,笔者也不断在思考,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2.1 注重图书采购的前期调研工作
  图书采购质量是博物馆文献资源建设成败的关键。在采购时要对图书进行切实的调研,了解各个部门的相关需求,再综合考虑。博物馆事业的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的事务,离不开各个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各部门也需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我们要从博物馆发展的整体目标出发,考虑到年度的工作计划和远景目标,根据展陈、研究、研讨会议等相关情况有针对性地采集图书,满足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需求,提高采购的精准度和满意度。
  2.2 扩大受众群体
  目前笔者所在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管理处的馆藏图书受人员和馆藏条件的制约,只是针对馆内工作人员开放,受众面极为狭窄,能否将一般图书向普通游客开放,让游客参观完关于安徽名人的相关展览后,再挑选几本自己感兴趣的名人书籍进行研读,加深感悟,使文化更好地予以传承,这也是笔者思考的问题。
  2.3 注重图书数字化
  目前安徽名人馆馆藏图书的读者主要是馆内工作人员,显然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图书的利用率,数字化建设正是突破瓶颈的重要方式。图书数字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转变观念,可以实时地采购一些数字化图书;另一方面是加强古籍的数字化建设,将现有古籍数字化,更好地发挥其最大效力。
  3 未来工作思路
  3.1 加强数字资源的互通
  加强馆内图书系统的升级,实现图书自动查询、系统内书籍检索及相关服务,包括配音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网络数据库等。还要加强与省、市图书馆等相关机构的合作,建立了共建共享关系,实现超星、知网等电子期刊数据库平台的数据共享。
  3.2 建设名人特色数据库
  建设具有安徽名人馆特色的数据库数字资源,突显安徽名人的文化特色,多角度囊括安徽省情研究、名人研究、文化研究等多方面成果。
  国内已建成的名人数据库有湖南大学图书馆针对湖南名人建设的数据库,浙江图书馆建设了以中国名人图像为载体的数据库,这两个单位都以名人为中心开展相关的数据采集工作,其中涵盖了名人手稿、字画、年谱、生平资料及国内外学术界针对名人的所有学术资料和视频资料等。安徽名人数据库以安徽历史名人为主线,综合学术上的图、文、声等资料为一体,由索引库、论文库、视频库、照片文献库、原始手稿库共同组成。建设安徽名人数据库不仅能实现对安徽名人所有相关数字资源的再整合,还能形成独特的安徽名人数字文化。在实现国内外数据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扩大安徽名人的影响力。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我们适时地将馆内安徽名人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展览、开放等信息融入其中,进一步扩大安徽名人馆的影响力,进而提升安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3.3 加快古籍的数据化建设
  古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凝集、文明血脉延续的依托、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若要更好地保护、更好地利用古籍,破除环境、空间、时间的限制,让读者可以自由地翱翔在传统文化中,唯有实行古籍的数字化建设。当然在具体的数据化过程中,要切记保护古籍。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就提出古籍扫描仪使用的规范性,可以通过专业的古籍扫描仪来实现古籍数字化方式的再现,从而真实、清晰、完整地再现古籍原貌,提高查询的满意度和高清晰度。
  古籍资料从纸质到数字化这一过程基本上是采用古籍扫描仪来完成的。纸介质经过一定的光学通路,通过CCD成像,并进行捕获,形成离散的数字信号――电子影像。为了节约存储空间,电子影像以不同的压缩方式进行压缩,并保存成具有固定格式的磁盘文件。另外,纸质档案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还面临着纸张的幅面和装订形式不同问题。通常文件档案、凭证、账本等都是以本册的方式进行装订,而图纸则以幅面大为特点,在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纸张档案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选择适合的扫描仪,方能进行数字化的工作,否则是事倍功半。对于无法拆解的珍贵文档资料或A2幅面的各种图纸、画册应采用书刊扫描仪进行扫描,这类扫描仪的可充分解决不能拆的文档资料扫描时产生的黑中缝、字形变形等问题。
  3.4 多管齐下,扩大读者群
  上文已经提到目前安徽名人馆馆藏图书的读者主要是馆内工作人员,未来除通过数据库建设扩大我们的读者群以外,也将出台相应的纸质图书借阅管理规定,在馆内设置阅读空间,方便游客、读者更好地感悟安徽的名人文化、地域文化。
  馆藏纸质书籍会出现读者拿到书目无法了解全书进而无从下手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图书工作人员制作各类目录和图书简介卡,讓读者通过我们提供的资料就可以了解图书的大致情况。在安徽名人馆的微信公众号和网站上,我们也会做出相应的图书专栏,提供新书介绍、新书评价和馆长推荐等模块内容。在形成一定读者群的基础上,我们会进一步扩大读书的形式和范围,比如开展读书分享会、读者见面会、读书征文等,推动馆内图书的借阅。当然受资金的限制,在图书的册数上我们无法与图书馆相比,但我们可鼓励读者在馆内的阅读空间阅读,做到及时借、及时还,从提高阅读舒适度的角度自我加压,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图书的利用效率,使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延续。
  参考文献
  [1]段汶君.提高馆藏图书利用率的措施[J].情报探索,2006(1):113-114.
  [2]王惠芳.馆藏图书清点的方法与步骤[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0):68-69.
  [3]张筠.名人专题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沈从文专题数据库建设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50-152.
  [4]付克顶.提升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利用率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4):285-286.
其他文献
摘 要:老照片是历史有力的见证,它们真实地记录了城市发展与社会百态。文章以“钱江旧影——钱塘江流域老照片特展”为例,从展览空间、内容、情感、观众体验、形式设计等方面出发,探讨和研究老照片的策展方式。  关键词:老照片;博物馆;展览策划;展览情感;观众体验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历史痕迹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而老照片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担负着诉说和还原历史的重任。老照片中所呈现的城市发展
期刊
摘 要:新媒体的不断普及衍生,在一定程度上给相对传统的文博行业带来了全新挑战和良好契机。加之“博物馆热”的不断升温,也给文博行业提出新的课题和引导。如何迎合广大受众对社交媒体平台的偏好,以此更好地进行文博工作的传播,借鉴数字营销领域的4R理论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迪和建议。文章选取“浦东文博”微信公众平台为实例,以數字化营销4R理论为基础,探讨文博行业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4R理论
期刊
摘 要:遗址博物馆具有断代性和地域性特点,其建筑设计受相关要素“制约”。文章以鸿山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为例,阐释了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原则与要点,强调了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是一项科学的、艺术的、系统的工程。  关键词: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展示;鸿山遗址  遗址博物馆是在古文化遗址上建立针对该遗址文化进行发掘、保护、研究、陈列的专门性博物馆[1]。“由于考古遗址的时空是‘发生历史的地点’,因此遗址博物
期刊
摘 要:文章以一件青铜舫的修复为例,介绍清洗去锈、残缺补配、做旧及缓蚀封护等修复步骤,并对青铜器保护修复中“不改变原状”的原则理念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青铜器;青铜舫; 保护修复;修复理念  1 青铜器保护修复原则  在青铜器修复过程中我们应当遵循以下六个原则:消除隐患原则,不改变原状原则,可逆性原则,兼容性原则,最小干预原则,可辨识原则。  2 青铜舫修复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青铜器
期刊
摘 要:铜鼓文化作为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通过梳理铜鼓的功能作用,可以发现其受地域文化和艺术融合等方面的影响,显示出广西少数民族对铜鼓的崇拜和信仰,探究铜鼓深层次的功用价值,可以再现和凸显其内在的精神内涵和民族文化。  关键词:广西;铜鼓;功用;精神内涵;民族文化  1 广西铜鼓的传承  铜鼓有着长达2000年的悠久历史,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器,最早起源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量身定制的保护方式。无论是“蜀绣”这一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成为一座城市的城市文化符号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蛋壳画”这类相对更具地方性与区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对一个城市人们的精神与文化都会产生各自的影响与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将其与文化创意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非遗的扩布力度,拓宽非遗的传承之路,而且对
期刊
摘 要:明清时期官箴书很多,内容从公牍选编到传记汇辑、从文告谳语到政训规诫,不一而足。文章所述《补未信编》为清人潘杓灿著《未信编》之补,以初政为始,按入仕后应行之事的顺序依次记述,再叙刑名、钱谷,最后补载道府规模,以补《未信编》只记州县事之缺。该书尚未见于其他官箴书汇编中,或可一述,为研究明清官箴书提供一些新材料。  关键词:《补未信编》;《官箴》;《未信编》  《补未信编》为清抄本,著者未知,依
期刊
摘 要:辩证性分析旨在呈现问题的两面性与复杂性。文章在生态美学视域下,从城市化进程与农业文明的乡土文化、古镇旅游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古镇硬性景观的颓败与软性生态关系三组关系之间的辩证分析,来探讨望水古镇乡土文化的现状和发展问题。这不仅能对望水古镇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于中国业已存在的古镇旅游发展问题也是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乡土文化;生态美学关系;辩证性;地缘关系  望水
期刊
摘 要:临时展览灵活多变,优势独特,是博物馆的“活水”。 文章结合安徽名人馆举办临展的工作实践,就中小博物馆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强化精品意识,发挥地方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地举办优质展览展开探讨,并提供相关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中小博物馆;临时展览;展览质量  临时展览的选题灵活多变,富有时代特点,是博物馆的“活水”。当前,很多大型博物馆举办了相当一批高水平临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当然大馆的精品
期刊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中国在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探究承载中华文化的博物馆的发展状况是非常有必要的。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博物馆的窗口,藏品十分丰富,最能代表中华灿烂的文明。以故宫博物院的发展为例,浅析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前景,让博物馆能够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更为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互联网+”;发展前景  1 新时代我国博物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