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侃侃我儿子的“淘性”:在教室听课,他只有3种状态,在座位上一个人自顾自地玩,或者和周围的小朋友打闹成一片,要不就和老师顶嘴;在家里,放着宽宽的客厅不走,偏要从隔在客厅与餐厅之间的沙发靠背上翻过来、爬过去;洗澡不超过半小时无法完成,等他从卫生间出来,里面早已一片泽国,而他头上却还留着一堆泡沫……如此种种,无法详细介绍。前段时间,他忽然动了发明“后悔药”的心思,于是,家里的洗衣粉、牙膏、爸爸最爱喝的红茶,还有我价格不菲的化妆品,全成了他的实验品……
凭心而论,儿子的这些“罪状”其实也不过是普通孩子的通病。一个妈妈,如果每天就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雷霆,每天发10次都不够。但是,妈妈也是人,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对孩子的耐心也会有一个限度,当孩子的顽劣撞到妈妈的坏心情、孩子的调皮超过妈妈忍耐的极限时,一场“打”肯定无法避免。
为此,我曾多次跟儿子交心:“为什么我跟你讲好的你总不听,非要我打你才有效呢?”儿子诚恳地说:“我只怕打,别的都不怕。”我说:“那你这是成心逼我动手啊?你不知道,打完你之后,我的心比你痛好几倍!”儿子没心没肝地笑着说:“那就好,谁叫你打人,这就是打人的下场。”
为了避免儿子挨打、自己心痛,我教给儿子一些绝招:第一招是察言观色。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见到妈妈心情不好就赶快收敛,适可而止。第二招是及时提醒法。我跟他约定,当我忍无可忍打他时,只要他恳切地说:”妈妈,别打,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停手。与此同时,我也给自己定下了几条规矩:其一,打孩子前必须要有反复的口头提醒和警告;其二,如果真的没有控制好情绪,打了孩子,那么,打孩子前后必须向他讲明挨打的原因;其三,事情过去后要向孩子倾诉妈妈的情绪酝酿过程,让他理解,有不对的地方也要诚恳地作自我检讨。
经过这样的民主协商,当我再生气时,火气往往能得到适时的降温,儿子也在这民主气氛中清楚了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明白了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所受的皮肉之苦自然越来越少。
棍棒教育早已成为过去,当我和孩子的心真正地站在同一地平线上时,孩子和我的关系越来越知心,对孩子的“教”变成了“沟通”和“协商”,从而使很多难题迎刃而解。儿子也在这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渐渐长成了大小伙子,我们再也不用为“打”的问题而进行民主协商了。
凭心而论,儿子的这些“罪状”其实也不过是普通孩子的通病。一个妈妈,如果每天就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雷霆,每天发10次都不够。但是,妈妈也是人,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对孩子的耐心也会有一个限度,当孩子的顽劣撞到妈妈的坏心情、孩子的调皮超过妈妈忍耐的极限时,一场“打”肯定无法避免。
为此,我曾多次跟儿子交心:“为什么我跟你讲好的你总不听,非要我打你才有效呢?”儿子诚恳地说:“我只怕打,别的都不怕。”我说:“那你这是成心逼我动手啊?你不知道,打完你之后,我的心比你痛好几倍!”儿子没心没肝地笑着说:“那就好,谁叫你打人,这就是打人的下场。”
为了避免儿子挨打、自己心痛,我教给儿子一些绝招:第一招是察言观色。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见到妈妈心情不好就赶快收敛,适可而止。第二招是及时提醒法。我跟他约定,当我忍无可忍打他时,只要他恳切地说:”妈妈,别打,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停手。与此同时,我也给自己定下了几条规矩:其一,打孩子前必须要有反复的口头提醒和警告;其二,如果真的没有控制好情绪,打了孩子,那么,打孩子前后必须向他讲明挨打的原因;其三,事情过去后要向孩子倾诉妈妈的情绪酝酿过程,让他理解,有不对的地方也要诚恳地作自我检讨。
经过这样的民主协商,当我再生气时,火气往往能得到适时的降温,儿子也在这民主气氛中清楚了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明白了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所受的皮肉之苦自然越来越少。
棍棒教育早已成为过去,当我和孩子的心真正地站在同一地平线上时,孩子和我的关系越来越知心,对孩子的“教”变成了“沟通”和“协商”,从而使很多难题迎刃而解。儿子也在这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渐渐长成了大小伙子,我们再也不用为“打”的问题而进行民主协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