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师生关系的改变,班主任的角色由原来的权威者变成了学生的辅导着。运用良好的管理方式对班级学生进行管理使其更好的进行学习成为班主任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个班级是由众多学生个体组成的大集体,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也要注重班级整体的发展。班主任管理的具体策略包括: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加强交流,重视德育教育;举办活动,构建和谐关系。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榜样作用;德育教育;和谐关系
班级是具有共同目标和一定组织结构,在心理上相互影响、行为上互相作用的人群集合体。其中,学生正式群体具有共同的目标和行为规范,有集体的活动,共同的感受和一定的组织方式,因此也可称之为学生集体。教师对于学生集体的管理需要考虑众多问题,也需要注重方式方法。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刚接受学校教育,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不大熟悉,因此班主任需要采取更为适合他们的方法进行管理,这对小学阶段的班主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此种情况,笔者特结合多年教学管理经验,谈一谈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期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刚从家庭教育中脱离出来,初次接受学校教育还不能适应。家庭教育中,父母、长辈多以慈祥、宠爱的态度对待孩子;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班主任以严格的方式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课堂的行为准则,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善于模仿他人,因此,家长、教师都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帮助小学生发展。
例如,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学生,以身作则,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责任意识还比较弱,对于班级的事务无法做到尽心尽力。比如,地上有垃圾,班主任看到了,如果强制某个学生捡起垃圾,那对这个学生和其他学生都起不到教育意义,学生以后也不会想着主动捡起垃圾。而如果班主任看到教室里有垃圾,主动的捡起来,经过这么几次,学生自然而然的会模仿班主任的行为,主动的捡起地上的垃圾。行动的教育力量要远远大于言语的教诲。
二、加强交流,重视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指对学生的品德、美育等进行的教育,这对学生今后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除了专门的课程外,还需要班主任在与学生日常的交流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小学生的思想往往较为单纯,还不具有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标准和准则,因此,班主任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是非观、树立正确的判断标准。当学生的思想出现问题,矛盾时,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的成长。
例如,当学生与授课教师发生冲突,且学生情绪激动,有可能做出过激行为时,作为班主任,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批评学生,而应该首先了解发生冲突的原因,做出判断后再进行调解。但由于任课教师属于长者,班主任也不能太过强硬,当真正是学生做错时,需要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向教师道歉,也需要和任课教师进行交流,防止這种事情再次发生。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消除不正确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举办活动,构建和谐关系
学生在校园内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与教师的关系。而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方面就是课堂气氛。一般来说,课堂氛围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一般表现为师生互动积极、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最理想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而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注意力分散、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课堂气氛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连锁性的反应。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举办活动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例如,班主任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可以通过举办活动的形式来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构建和谐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听讲,反馈,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班主任在开展奉献社会的主题班会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参加一些有益的公益活动。但班主任需要提前联系好活动的负责人和活动场地,做好各种准备后再出发。班主任与学生一起进行公益活动,可以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形成亲密的关系,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班级为学生实现社会化提供了早期的模拟环境,这个大集体有助于帮助学生习得社会规范、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学生将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最终实现社会化。因此,班主任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其中的策略包括用实际行动以身作则,发挥班主任的榜样力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丹丹.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才智,2015(27)
[2] 李云洁.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榜样作用;德育教育;和谐关系
班级是具有共同目标和一定组织结构,在心理上相互影响、行为上互相作用的人群集合体。其中,学生正式群体具有共同的目标和行为规范,有集体的活动,共同的感受和一定的组织方式,因此也可称之为学生集体。教师对于学生集体的管理需要考虑众多问题,也需要注重方式方法。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刚接受学校教育,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不大熟悉,因此班主任需要采取更为适合他们的方法进行管理,这对小学阶段的班主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此种情况,笔者特结合多年教学管理经验,谈一谈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期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刚从家庭教育中脱离出来,初次接受学校教育还不能适应。家庭教育中,父母、长辈多以慈祥、宠爱的态度对待孩子;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班主任以严格的方式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课堂的行为准则,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善于模仿他人,因此,家长、教师都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帮助小学生发展。
例如,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学生,以身作则,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责任意识还比较弱,对于班级的事务无法做到尽心尽力。比如,地上有垃圾,班主任看到了,如果强制某个学生捡起垃圾,那对这个学生和其他学生都起不到教育意义,学生以后也不会想着主动捡起垃圾。而如果班主任看到教室里有垃圾,主动的捡起来,经过这么几次,学生自然而然的会模仿班主任的行为,主动的捡起地上的垃圾。行动的教育力量要远远大于言语的教诲。
二、加强交流,重视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指对学生的品德、美育等进行的教育,这对学生今后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除了专门的课程外,还需要班主任在与学生日常的交流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小学生的思想往往较为单纯,还不具有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标准和准则,因此,班主任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是非观、树立正确的判断标准。当学生的思想出现问题,矛盾时,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的成长。
例如,当学生与授课教师发生冲突,且学生情绪激动,有可能做出过激行为时,作为班主任,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批评学生,而应该首先了解发生冲突的原因,做出判断后再进行调解。但由于任课教师属于长者,班主任也不能太过强硬,当真正是学生做错时,需要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向教师道歉,也需要和任课教师进行交流,防止這种事情再次发生。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消除不正确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举办活动,构建和谐关系
学生在校园内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与教师的关系。而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方面就是课堂气氛。一般来说,课堂氛围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一般表现为师生互动积极、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最理想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而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注意力分散、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课堂气氛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连锁性的反应。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举办活动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例如,班主任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可以通过举办活动的形式来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构建和谐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听讲,反馈,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班主任在开展奉献社会的主题班会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参加一些有益的公益活动。但班主任需要提前联系好活动的负责人和活动场地,做好各种准备后再出发。班主任与学生一起进行公益活动,可以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形成亲密的关系,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班级为学生实现社会化提供了早期的模拟环境,这个大集体有助于帮助学生习得社会规范、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学生将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最终实现社会化。因此,班主任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其中的策略包括用实际行动以身作则,发挥班主任的榜样力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丹丹.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才智,2015(27)
[2] 李云洁.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