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恩泽:中国催化剂之父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310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片|中国石化报

  闵恩泽,1924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
  半个世纪前,石油工业部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前身,以下简称石科院)办公室只有几间小平房,实验设备只有从大连石油研究所搬来的几件旧设备,试验装置要靠自己制备,没有现成可循的技术资料,放眼周围是一片麦田。
  如今这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1000多名科研人员,多项石油炼制技术国际领先,被称为“中国石化的重点科技支撑机构”。
  这里,就是闵恩泽半个多世纪科学人生的主战场。

结缘石油化工


  闵恩泽生于四川成都,自幼受“忠厚傳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风熏陶,喜爱读书。1942年抗战时期,因高中会考成绩优异,闵恩泽被保送到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学习土木建筑;后来又在大二转到化工化学工程系。
  1946年,闵恩泽大学毕业后,在上海第一印染厂学习、工作两年。1948年3月,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学位。
  1948年暑假,闵恩泽刚去美国没多久,学校组织学生暑假去参观工厂,其中就有肯塔基州阿希兰德炼油厂。当看到用流态化原理建设起来的催化裂化装置,见到那黑褐色的原油馏分在这套装置中神奇地变成清亮透明的汽油时,闵恩泽惊奇且激动不已。在返程的路上,闵恩泽思绪万千:中国不知哪一天能建成这样的装置?
  1951年7月闵恩泽获得博士学位,在芝加哥纳尔科公司担任副化学工程师,生活宽松、富裕。然而闵恩泽一心想要回国,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为了回到祖国,闵恩泽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公私关系。
  经过不懈努力,1955年10月,闵恩泽夫妻历经辗转,绕道香港,最终回到了阔别8年的祖国首都北京。
  当时,中美关系处于紧张时期,周恩来总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还没发表,这些从美国回来的知识分子多数单位不敢要。闵恩泽联系了三四个地方,没人敢要。中央大学化工系的师兄武宝琛将闵恩泽引荐给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徐今强,他拍板要了。徐今强安排闵恩泽参与筹建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闵恩泽在借来的几间旧平房里开始了后来延续半个世纪的催化剂研究。

强调“集体智慧”


  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和绿色化学的开拓,是闵恩泽的三大贡献领域。闵恩泽配合着我国石化、化工产业前进的步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造诣精深,成就非凡,并在每一阶段都有属于自己的标志性贡献。但闵恩泽从不自傲,而是将成绩归于“集体智慧”。
  “我只是个上台领奖的代表,这成绩是属于大家的,是几代石油石化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总是强调“集体智慧”的闵恩泽很看重团队精神,“我绝大部分时间是唐僧,即要有信心和决心,指导大家去完成任务;我有时候是孙悟空,要去攻关,但是孙悟空本事再大,也有许多困难解决不了,需要找土地神来了解当地情况,还要向玉皇大帝、如来佛、观世音求救。我碰到不懂的东西,给同事、朋友打个电话请教;有时候还是沙和尚,要搞后勤,去筹备资金设备器材,遇到困难,还要向中国石化总部求救。”言谈中不无四川人幽默的特质。
  闵恩泽前后带了50多位学生。龙军这样概括闵恩泽的教师角色:“他的贡献,更在于他带出了一支勇于攻关、善于团结、勤谨踏实的科研队伍,为石化研究储备了一个人才库,是我国炼油催化研究的中坚力量。”
闵恩泽院士。图片|中国石化报

志在未来,永不放弃


  从事石油化工研究50多年,闵恩泽从技术革新到局部有所创新,再到原始自主创新,走过了艰辛、成果丰硕的漫长历程。闵恩泽觉得,应该把自己从1984年以来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归纳总结出来,以促进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少走弯路,在创新道路上走得快一些。2008年,闵恩泽撰写了创新中国丛书之一《石油化工——从案例探寻自主创新之路》。
  闵恩泽非常重视自主创新,他认为我国自主创新要寄希望于年轻一代。为此,80多岁的闵恩泽多次到高等院校给学生们讲课,一讲就是一个小时以上,非常劳累。但他却时时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虽然闵恩泽的讲座、报告总是不变的“创新”主题,但针对不同的听众,他都采用不同的内容和讲法,尽量使其能感染、激励听众。

  闵恩泽从不自傲,而是将成绩归于“集体智慧”。总是强调“集体智慧”的闵恩泽很看重团队精神,“我只是个上台领奖的代表,这成绩是属于大家的,是几代石油石化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008年2月,中国石化总工程师曹湘洪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商讨开展合作项目,邀请闵恩泽院士参加,大家从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高度出发,确定在新能源领域开发“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决定请闵恩泽负责筹备组织。
  这是个全新的领域,年迈的闵恩泽又开始了边工作边学习的科研历程。
  2008年5月,闵恩泽组织召开了微藻生物柴油技术研讨会。会后,又考察了中科院各相关院所和中国石化生物柴油中试基地,编制了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研发方案。
  闵恩泽虽然积极投入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的开发,但是他也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现有的微藻生物柴油技术产业链长,投资大、成本高、不经济;几万吨/年规模的生产尚未实现;发展微藻生物柴油同时需要二氧化碳、阳光、土地3个资源,具备这3个条件的地区有限。   在闵恩泽主持下,到2011年12月中期检查时,该项目已取得了下列进展:建成了适应不同地区的微藻资源库;掌握了一种新的转基因方法来改造微藻;开发了多种光反应器;研究了稀微藻的回收方法;简化了微藻饼的加工流程。为规划建立万吨/年的户外装置奠定了基础。
  2011年4月,在中国石化第三期青年骨干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研修班上,闵恩泽作了“从原始创新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路的探索”的讲话,重点介绍了中国炼油工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鼓励青年一代要努力创新,为承担这一光荣任务而奋斗。

生活中的闵恩泽


  少小离家的闵恩泽,至今故乡情结深厚。哪怕到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还是一口纯正的四川话。2004年,闵恩泽个人出资10万元捐赠给母校——北京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建立“闵恩泽奖学金”,资助优秀的在读学生。“只要回了成都,老先生都要抽出休息时间回母校,和小校友们交流。”姚志龙说。
  而在学生眼里,他既是严师,又是关心自己的好老师。
  闵恩泽唯一的女儿闵之琴在美国。在她看来,爸爸闵恩泽在生活中就是一个快乐、颇具幽默感的老小孩。她常听爸爸说要“管住嘴,迈开腿,保持心态平和”,但闵恩泽又常说自己既管不住嘴,又迈不开腿,但能做到心态平和!闵之琴认为这是他能经几次病魔折磨,在80多岁仍能保持这样健康状态的关键。
  闵之琴曾这样描写自己的父亲:
  “爸爸不是那类工作时工作、休息时就休息的人。他是工作与休息不分,他的头脑很单纯,满脑想的都是催化剂,因为催化剂对他不仅是工作,也带来快乐,对他也是一种休息。同时,他也成天在想如何去原始创新,有了新想法,他也高兴!
  “他有自己的休闲方式。他喜欢听京剧,特别是京剧大师言菊朋唱的‘卧龙吊孝’,唱腔的宽窄高低、抑扬顿挫,他听得津津有味。
  “他还喜欢看网球,特别是瑞士天王费德勒的比赛,成为他的忠实粉丝。只要有大师赛,如澳网、美网、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他一定坐在电视机旁,从第一轮、第二轮,直到最后决赛。
  “爸爸还是一位‘歌唱家’。在石科院的春节联欢会上,他唱《上海滩》,还有自己的特点,广东话与四川话、新老上海滩歌词混唱。他在作报告时,讲到科技上要有成就,就需要各尽所能的团队精神和坚持到底的精神,就像《西游记》主题歌中的‘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他会在讲台上带领大家一起唱《西游记》主题歌。
  “爸爸由于‘管不住嘴’也成了一位美食家,北京的川菜、粤菜、鲁菜、湘菜,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西餐馆等的招牌菜,特别是每家好吃价廉的菜是什么,他都清楚!正是这种对生活的每一份乐趣的热爱,对工作的每一点进展的兴奋,爸爸永远像一个年轻人”。
  2016年3月7日上午5时05分,闵恩泽先生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3歲。

  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绿色化学的开拓者
  语录: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
  “要严谨做事,开拓创新。”
  ◎ 来源|中国科学报
其他文献
虚拟电影明星作为当代文化工业中的娱乐产品,他们其实是动画电影在营销宣传环节的新尝试,是资本将明星制引入虚拟明星产业以谋取利润的成功实践.虚拟电影明星通过“养成式的形象构建”“生产型的粉丝消费”“联动式的价值再造”等三种形式产生不同于传统明星制的价值生产,粉丝和观众凭借这三种形式成为主要参与者来构建虚拟明星形象、进行虚拟明星消费和参与虚拟明星转型,显现了当代消费者在生产式消费中的内心投射.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市郊,宽广的戈壁滩上分布着一片片银光闪闪的“反光镜”,形成一座“太阳岛”,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进而转化为电能。这里已经并入国家电网,意味着中国每个家庭使用的电都有可能来自德令哈。这里就像是一座里程碑,在青海乃至全国清洁能源发展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热示范项目拥有多个国内“第一”——国家能源局批准的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中首个开工建设、并网投入运行
期刊
图片|广州市科协  八旬高龄的李立浧,身材高大,嗓音洪亮,着灰黑色西裤、熨帖的白色衬衫,显得身姿格外挺拔,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子干练担当的劲儿。接受采访的前夜,他乘坐夜间航班,从南宁出差回来,接下来还要奔赴鞍山、许昌、南京、西安等地,考察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以下简称昆柳龙直流工程)主设备研发的最新进展。  这样的“魔鬼行程”,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若描绘出—幅李立浧的生活
期刊
伦敦时间2020年5月6日,中科大2010级少年班校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95后”博士生曹原分别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连发两篇石墨烯论文。  其实,早在2018年3月5日,《自然》就在网站连发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重磅石墨烯论文,并专门配发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Eugene J. Mele对这一重大突破的评述。曹原也因此成为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
期刊
“以前200多公里路200多个弯,七八个小时才能到,路上有滚石,脚下是悬崖,谁不怕呀。随着电站建设有了专用公路,开得快4个多小时就到了!”当地司机朱师傅言语间透着喜悦,大山深处与外界的通道正在被打开。  从海拔近千米的梅子坪观景平台俯瞰,壁立千仞间的金沙江被围堰截断,由左右导流洞而下。2019年,乌东德水电站正处于全面施工高峰年,大坝浇筑高度已过百米、二道坝全线封顶、左岸地下电站6台机组全线封顶、
期刊
石油是当代工业的血液、社会稳定的基石、国家兴旺的命脉。  “石油”一词出自沈括的《梦溪笔谈》,书中对石油的描述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对这种物质的记录。自从发现石油,人类对石油的应用就一直没有间断过,直到今天它的应用更是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航空航天,小到衣食住行。可以说我们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与石油产品的亲密接触。既然石油这么重要,与我们的关系如此密切,那我们是否了解我们这个亲密的伙伴呢?
期刊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新闻传媒业的发展不仅仅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新闻传媒业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当下,新闻传媒发挥的舆论引导作用对整个社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新闻传媒业一定要做好相关的舆论引导工作.但是,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新闻传媒要想更好的发展下去,那么就必须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创新,从而实现自身的持续性发展.目前,因为媒体环境的变化,媒体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而且竞争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使得新闻传媒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新闻媒体和其他媒体相比,具有天然的优势,是一个强势媒体.但是,如何实现新闻媒体在多元
在我国信息传播的媒介有很多,电视台就是其中之一.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普及,电视台这一新闻传播媒介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冲击,而电视新闻如果想要在这一冲击下突出重围,就必须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高要求、严标准,并针对目前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创新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促使电视新闻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接下来,本文将对目前电视新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这些问题为入手点,创新新闻编辑工作的策略,希望能通过这些策略让电视新闻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拥有一席之地.
欧阳予在秦山核电站现场。图片|国际能源网  1927年出生的欧阳予就像是裂变的中子、原子,直至耄耋之年依然不断释放出令人惊异的能量。  在年逾古稀之时,欧阳予还在全面主持连云港田湾核电站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工作,欧阳予深情地说:“中国核电事业前景广阔,现在,我最想干的是,抓紧时间培养出一批中青年核电设计和经营管理专家。”他还曾由衷地感慨:“虽然我的一生可以说是‘跑步人生’,眼下我觉得时间越来越不够了。
期刊
一个大作家之所以被誉为大作家,他首先是“物质”的,也就是书架上有那么署名相同的一摞厚厚的著作。它们相当的体积不容我们不使用“巨著”来加以形容。搬动它们是件苦力活;而阅读、喜爱以至研究它们有如工程,旷日持久。大作家们总是以一大排纸质书籍的视觉形象来直接震撼人心。当然,这一沉重的物质存在,或使人敬而远之,或使人倍感亲切,此当因人而异。伊塔诺·卡尔维诺就是这样一位“大作家”。   卡尔维诺对中国读者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