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应利用学科的特点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论述了通过联想、想象、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联想 发散思维 逆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026-01
1919年,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首次把“创造”引入教育领域。他在《第一流教育家》一文中提出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人才,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兴亡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决定着他的一生是否会有重大的成就。初中科学是学生第一次真正全方位开始学习自然科学,其中涉及的概念、理论、方法无一不是人类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应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利用联想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联想,是指教师帮助学生通过把情境与原有知识联系,迁移出有意义的问题。联想的方法主要有: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联想不会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形象,但它却为创造新事物提供了一定的思维基础,一个善于联想的人会具有更多创造力。初中科学中的许多知识点存在相互关联,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题材引领学生进行拓展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介绍浮力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可以对学生设问:当一个人躺在浴缸的水中,渐渐丛水中下沉时,会产生什么感觉?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然后,通过用手向上托悬挂在弹簧秤上的物体使弹簧秤的示数减小,引导学生相似联想得出人躺到水中感觉变轻是因为人受到水对他向上托的力的作用,从而引出浮力。例如,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一课中,学生由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与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相接近的事,他们先由地球联想到天空,由天空联想到陆地,再由陆地想到海洋,这属于接近联想。
2 用想象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创造”是通过想象产生出尚不存在的事物,因而想象是创新的起点。加强学生想象训练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初中生一般具备喜欢想象又善于想象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设问:我国航天技术的下一个目标是登上月球,假如你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你认为月球上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一出,学生们结合平时所学的知识,纷纷举手回答:可利用降落伞从环月轨道舱降落到月球表面;月球上不能使用指南针和电风扇等;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的羽毛和重物会同时落地;钟摆会失灵;月球上的夜空可以看见流星;月球上能轻松的将重物举起;月球车不需要进行防锈、防腐处理。学生积极参与,对每提出一种想象的学生给予加分的奖励,这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可以获得极大的提高,并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用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着眼于探索未知的事物,发现事物间的新关系。寻找多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散思维强的同学更敢于求异,思考时更能够不拘一格,多方设想,不断求新。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将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设问,积极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作为集理、化、生、地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个学科之间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学科内部知识的前后联系来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各学科之间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交叉与渗透,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迁移思维的发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催化剂教学时,可联系科学中酶的知识;在进行缓慢氧化教学时,可结合呼吸作用知识。再如科学教材中,水知识与应用的有关内容,从植物、动物生命活动对水的依赖、地球水循环到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水的物态变化、水的密度、水的比热、水产生的压强、水中声与光传播规律、水能源、水的浮力等),从水的化学性质(包括水的硬度、水溶液等)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学生掌握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可推动学生的思维纵横交错、立体渗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4 用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思维具有可逆性。在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从因到果,从“正面”思考开始,也可以由果索因,从“反面”逆向思考推理。逆向思维提倡观察问题和处理事物有新的切入点,有新的创意,有新的认识,新的心得和新的体会。在科学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敢于否定原来的设想,打乱原来的思路,善于运用“把问题倒过来思考”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解呼吸运动与胸廓体积的变化问题时,学生很难理解。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个运动过程。把手放在胸口,深吸一口气,当肋骨向外向上移动,气下沉,这时告诉学生是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的结果,让学生体会到这时的胸廓的体积是扩大的,由于体积增大,肺就随着扩张,根据气压原理,气体体积增大的原因是压强减小了,外界大气压强高于体内的气体压强,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外界新鲜的气体就顺着呼吸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动作;反之,当把手放到自己的胸部,吸一口气后,再深深呼出一口气,让学生说出此时的感觉,学生会感觉到肋骨回缩了,气上浮了(说明膈顶向上移动了)。这时告诉学生是肋间肌和膈肌都舒张的结果,让学生体会到这时胸廓的体积变小了。通过逆向思维及联系生活实际的形象教学,绝大多数的学生很快就领会了胸廓的变化与呼吸运动之间较抽象复杂的关系。
在当今新的教育形势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每一位教师要按照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科学设计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努力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作为集理、化、生、地为一体的初中科学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打好基础,侧重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引向科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1] 姜方亮.浅谈提高初中科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6).
[2] 李律.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提问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
[3] 方亦飞.浅析促进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的有效提出[J].教育教学论坛,2012(7).
[4] 陈志盈.初中科学课堂幽默教学初探[J].学苑教育,2012(5).
关键词:创新能力联想 发散思维 逆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026-01
1919年,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首次把“创造”引入教育领域。他在《第一流教育家》一文中提出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人才,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兴亡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决定着他的一生是否会有重大的成就。初中科学是学生第一次真正全方位开始学习自然科学,其中涉及的概念、理论、方法无一不是人类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应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利用联想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联想,是指教师帮助学生通过把情境与原有知识联系,迁移出有意义的问题。联想的方法主要有: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联想不会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形象,但它却为创造新事物提供了一定的思维基础,一个善于联想的人会具有更多创造力。初中科学中的许多知识点存在相互关联,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题材引领学生进行拓展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介绍浮力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可以对学生设问:当一个人躺在浴缸的水中,渐渐丛水中下沉时,会产生什么感觉?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然后,通过用手向上托悬挂在弹簧秤上的物体使弹簧秤的示数减小,引导学生相似联想得出人躺到水中感觉变轻是因为人受到水对他向上托的力的作用,从而引出浮力。例如,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一课中,学生由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与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相接近的事,他们先由地球联想到天空,由天空联想到陆地,再由陆地想到海洋,这属于接近联想。
2 用想象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创造”是通过想象产生出尚不存在的事物,因而想象是创新的起点。加强学生想象训练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初中生一般具备喜欢想象又善于想象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设问:我国航天技术的下一个目标是登上月球,假如你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你认为月球上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一出,学生们结合平时所学的知识,纷纷举手回答:可利用降落伞从环月轨道舱降落到月球表面;月球上不能使用指南针和电风扇等;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的羽毛和重物会同时落地;钟摆会失灵;月球上的夜空可以看见流星;月球上能轻松的将重物举起;月球车不需要进行防锈、防腐处理。学生积极参与,对每提出一种想象的学生给予加分的奖励,这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可以获得极大的提高,并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用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着眼于探索未知的事物,发现事物间的新关系。寻找多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散思维强的同学更敢于求异,思考时更能够不拘一格,多方设想,不断求新。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将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设问,积极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作为集理、化、生、地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个学科之间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学科内部知识的前后联系来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各学科之间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交叉与渗透,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迁移思维的发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催化剂教学时,可联系科学中酶的知识;在进行缓慢氧化教学时,可结合呼吸作用知识。再如科学教材中,水知识与应用的有关内容,从植物、动物生命活动对水的依赖、地球水循环到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水的物态变化、水的密度、水的比热、水产生的压强、水中声与光传播规律、水能源、水的浮力等),从水的化学性质(包括水的硬度、水溶液等)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学生掌握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可推动学生的思维纵横交错、立体渗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4 用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思维具有可逆性。在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从因到果,从“正面”思考开始,也可以由果索因,从“反面”逆向思考推理。逆向思维提倡观察问题和处理事物有新的切入点,有新的创意,有新的认识,新的心得和新的体会。在科学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敢于否定原来的设想,打乱原来的思路,善于运用“把问题倒过来思考”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解呼吸运动与胸廓体积的变化问题时,学生很难理解。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个运动过程。把手放在胸口,深吸一口气,当肋骨向外向上移动,气下沉,这时告诉学生是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的结果,让学生体会到这时的胸廓的体积是扩大的,由于体积增大,肺就随着扩张,根据气压原理,气体体积增大的原因是压强减小了,外界大气压强高于体内的气体压强,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外界新鲜的气体就顺着呼吸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动作;反之,当把手放到自己的胸部,吸一口气后,再深深呼出一口气,让学生说出此时的感觉,学生会感觉到肋骨回缩了,气上浮了(说明膈顶向上移动了)。这时告诉学生是肋间肌和膈肌都舒张的结果,让学生体会到这时胸廓的体积变小了。通过逆向思维及联系生活实际的形象教学,绝大多数的学生很快就领会了胸廓的变化与呼吸运动之间较抽象复杂的关系。
在当今新的教育形势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每一位教师要按照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科学设计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努力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作为集理、化、生、地为一体的初中科学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打好基础,侧重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引向科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1] 姜方亮.浅谈提高初中科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6).
[2] 李律.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提问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
[3] 方亦飞.浅析促进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的有效提出[J].教育教学论坛,2012(7).
[4] 陈志盈.初中科学课堂幽默教学初探[J].学苑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