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现状,以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目的,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教学效果表明,人才培养改革后培养出的学生最受企业欢迎,学生在学校就对岗位认识深刻,知道到岗后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关键词】 建筑施工技术;职业岗位能力;教学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建筑市场的从业人员的规模不断扩大,当前的从业人员数量已达4500万人左右,在建筑从业人员中,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的比例还比较低,从学历上看,大专以上的比例不足15%,从业人员中绝大部分未经过严格的技术和职业培训。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基本都开设土建类专业,据统计我国开设的土建大类专业数3001个,招生人数为398400人,在校生人数1138612人[1]。而开设这些专业的院校办学条件相差甚远。从业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快速发展的需要。总结起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不够明确,专业建设没有特色。
2)难以满足建筑企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质量要求。
3)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
4)受学科教育束缚,偏重理论教学,忽视能力培养。
5)校企合作表面化,大部分院校没有深入到课程层面。
6)忽视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7)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大部分是学校一头热。
为了使高校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施工类专业分指导委员会编制了《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2]。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国目前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有: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2+1”人才培养模式;3)“双证书”模式;4)项目中心人才培养模式[3]。
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到学生对现有的课程学习兴趣不高,不知道毕业后会做些什么,缺乏上岗后胜任工作的信心。同时发现目前建筑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方面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改变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对高职建设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以及对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的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的课程设 置必须建立在建筑行业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建筑企业对高职人才岗位需求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要围绕岗位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即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又学到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要改变人才培养中忽视就业需要的认识,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依据,按照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文化知识、专业理论教学,培养其岗位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即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又学到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到岗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缩短学习与就业的距离。
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实施
结合安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筑工程岗位的特点以及土建类专业教学基本要求,我们将“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1年顶岗实习)优化为“2.5+0.5”的岗位能力人才培养模式(2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半年岗前综合实训,半年顶岗实习),前四学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第五学期主要进行以施工图讲解为主线的岗前综合实训,进行了工程测量实训、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建筑施工图会审与绘制实训、建筑预算及招投标实训、建筑施工方案实训、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安全管理等专项练习,第六学期顶岗实习。这种培养模式优化了课程设置,重点突出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的课程内容,加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建筑职业综合素质的养成。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
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在工程上实习的时间很短,不能兼顾所有的岗位知识。对此,我们采用施工仿真软件,教学过程中施工仿真软件解决了建施工程专业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点教授时枯燥单一缺陷,实现了集法规了解、工艺视频体验、操作流程剖析、现场布置认知、建筑图纸识图解析等一系列所要学生掌握的教学点于一体,简化了教师以往调用多数教学工具、资源来丰富课堂的教学授课过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岗位技能认知度。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不足,顶岗实习项目主要来源有3个方面:一是和我校签有协议的实训基地,二是由教师联系的企业,三是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要解决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不足这个问题,首先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更多实训基地以拓展实训项目选择范围。一方面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同时需要教师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实现校企共赢。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2012级学生受到了岗前综合实训,通过2012级建筑系学生顶岗实习反映出,这届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在学校就对岗位认识深刻,知道到岗后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四、结论
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就在于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将“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为“2.5+0.5”的岗位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人才培养改革后培养出的学生最受企业欢迎,学生在学校就对岗位认识深刻,知道到岗后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参考文献:
[1]胡兴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解析[J].职教论坛,2012.01
[2]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的能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9
[3]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
基金項目:安阳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特色校建设研究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子项目《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AZTSX1401002)
作者简介:杨连水(1964.10-),男,河南安阳,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结构设计;宋世波(1986.02-),男,河南新乡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关键词】 建筑施工技术;职业岗位能力;教学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建筑市场的从业人员的规模不断扩大,当前的从业人员数量已达4500万人左右,在建筑从业人员中,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的比例还比较低,从学历上看,大专以上的比例不足15%,从业人员中绝大部分未经过严格的技术和职业培训。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基本都开设土建类专业,据统计我国开设的土建大类专业数3001个,招生人数为398400人,在校生人数1138612人[1]。而开设这些专业的院校办学条件相差甚远。从业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快速发展的需要。总结起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不够明确,专业建设没有特色。
2)难以满足建筑企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质量要求。
3)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
4)受学科教育束缚,偏重理论教学,忽视能力培养。
5)校企合作表面化,大部分院校没有深入到课程层面。
6)忽视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7)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大部分是学校一头热。
为了使高校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施工类专业分指导委员会编制了《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2]。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国目前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有: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2+1”人才培养模式;3)“双证书”模式;4)项目中心人才培养模式[3]。
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到学生对现有的课程学习兴趣不高,不知道毕业后会做些什么,缺乏上岗后胜任工作的信心。同时发现目前建筑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方面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改变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对高职建设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以及对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的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的课程设 置必须建立在建筑行业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建筑企业对高职人才岗位需求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要围绕岗位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即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又学到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要改变人才培养中忽视就业需要的认识,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依据,按照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文化知识、专业理论教学,培养其岗位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即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又学到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到岗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缩短学习与就业的距离。
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实施
结合安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筑工程岗位的特点以及土建类专业教学基本要求,我们将“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1年顶岗实习)优化为“2.5+0.5”的岗位能力人才培养模式(2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半年岗前综合实训,半年顶岗实习),前四学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第五学期主要进行以施工图讲解为主线的岗前综合实训,进行了工程测量实训、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建筑施工图会审与绘制实训、建筑预算及招投标实训、建筑施工方案实训、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安全管理等专项练习,第六学期顶岗实习。这种培养模式优化了课程设置,重点突出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的课程内容,加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建筑职业综合素质的养成。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
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在工程上实习的时间很短,不能兼顾所有的岗位知识。对此,我们采用施工仿真软件,教学过程中施工仿真软件解决了建施工程专业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点教授时枯燥单一缺陷,实现了集法规了解、工艺视频体验、操作流程剖析、现场布置认知、建筑图纸识图解析等一系列所要学生掌握的教学点于一体,简化了教师以往调用多数教学工具、资源来丰富课堂的教学授课过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岗位技能认知度。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不足,顶岗实习项目主要来源有3个方面:一是和我校签有协议的实训基地,二是由教师联系的企业,三是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要解决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不足这个问题,首先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更多实训基地以拓展实训项目选择范围。一方面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同时需要教师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实现校企共赢。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2012级学生受到了岗前综合实训,通过2012级建筑系学生顶岗实习反映出,这届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在学校就对岗位认识深刻,知道到岗后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四、结论
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就在于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将“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为“2.5+0.5”的岗位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人才培养改革后培养出的学生最受企业欢迎,学生在学校就对岗位认识深刻,知道到岗后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参考文献:
[1]胡兴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解析[J].职教论坛,2012.01
[2]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的能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9
[3]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
基金項目:安阳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特色校建设研究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子项目《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AZTSX1401002)
作者简介:杨连水(1964.10-),男,河南安阳,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结构设计;宋世波(1986.02-),男,河南新乡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