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耦合改性防止水基聚合物包膜肥料粘连并延缓释放

来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水基聚丙烯酸酯价格低廉、成膜性好,具有作为控释肥料包膜材料的潜力,但其玻璃转化温度低和耐水性差,导致用其制备的包膜控释肥料颗粒容易相互粘连并且养分释放过快.本研究旨在通过改性措施防止水基聚丙烯酸酯包膜控释肥料的粘连,并提升其控释性能.[方法]选用易获取且价格低廉的3种改性剂纳米二氧化硅、FeⅢ-单宁酸配合物和十六烷,通过简单的物理混合方式对水基聚丙烯酸酯进行耦合改性.采用动态热机械性能测定了改性前后包膜材料的玻璃转化温度和储能模量,采用接触角仪和水蒸气渗透装置分别测定了包膜的水接触角和水蒸气渗透率,采用静水溶出法测定了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特征.为了更好地比较耦合改性的效果,将未改性的丙烯酸酯(PA)、纳米二氧化硅单独改性的丙烯酸酯(PA+Silica)、FeⅢ-单宁酸配合物单独改性的丙烯酸酯(PA+Fe)和十六烷单独改性的丙烯酸酯(PA+HD)作为对照,分析了包膜材料性质改变对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耦合改性后包膜的玻璃转化温度提升了4.4℃,-70℃的储能模量提升了72.2%,水接触角提高了22°,水蒸气渗透率降低了13.6%.以上包膜材料性质的改变不但有效防止了控释肥料的粘连,也将其初期溶出率从未改性的38.29%降低到2.04%,控释期从未改性的8天延长到52天,释放模式也从和作物养分需求不匹配的“倒L”型变为和作物养分需求相匹配的“S”型.耦合改性改善包膜肥料粘连现象的原因为耦合改性将包膜材料的玻璃转化温度从20.40℃提升到了24.80℃.相关分析表明,包膜肥料初期溶出率的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FeⅢ-单宁酸配合物所降低的水蒸气渗透率和纳米二氧化硅所提高的玻璃转化温度和储能模量,而控释期的延长主要是由于十六烷所带来的水接触角的上升.[结论]采用纳米二氧化硅、FeⅢ-单宁酸配合物和十六烷耦合改性水基聚丙烯酸酯后,有效防止了控释肥料的粘连,显著提升了控释性能,并且该改性方式易于应用到工业生产中,是一种可行的水基聚合物包膜材料的改性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不同农业管理措施(耕作强度、施肥、轮作)对土壤化学特性、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为选择适合的、对农业管理措施敏感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5月在霍伊特维尔(OHHO,始于1963年),伍斯特(OHWO,始于1962年),亚当斯(ORAD,始于1992年)3个农业长期试验站分别采集了0-15 cm耕层土壤.在OHHO和OHWO试验站,分别在免耕(NT)、深耕(CT)、浅耕(MT)条件下设轮作(玉米-燕麦-苜蓿)、单作(玉米)处理;在ORAD试验站,分别在为NT、CT条件下,设不施
[目的]探究不同量生物炭与氮肥配合施用对北方稻田土壤氮含量、植株茎蘖生长、产量构成因素和氮肥的当季效应及后效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生物炭提高粳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稻定位试验于2019-2020年在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进行.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肥对照)、N180(减施氮肥,N 180 kg/hm2)、N225(常规施氮,N 225 kg/hm2);3个生物炭施用量:B0(不施生物炭)、B15(低施炭量,生物炭15 t/hm2)、B45(高施炭量,生物炭45 t/hm2),共
[目的]细菌作为土壤中最多的微生物物种,其多样性是土壤质量和土壤健康的标志.施肥不仅为土壤细菌提供了矿质养分,也为细菌提供了不同的碳源.探究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功能,对于深入理解土壤养分转化的微生物驱动过程及优化施肥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潮土上连续37年不施肥(CK)、单施化学氮肥(N)、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和化学氮肥配施(MN)的4个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土壤细菌丰度(16S rRNA基因拷贝数)、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采用FAPROTAX功能预测的方法分析主要功能种群
[目的]坡耕地营养元素流失是下游水体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和耕作方式下紫色土坡耕地碳(C)、氮(N)、磷(P)营养元素流失特征,对采取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降低水生生态系统污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该区典型坡耕地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施肥和耕作处理:顺坡耕作对照(CK)、顺坡耕作施化肥+猪粪(T1)、顺坡耕作单施化肥(T2)、顺坡耕作单施1.5倍化肥(T3)和横坡耕作单施化肥(T4).在玉米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监测了径流量,测定了土壤和径流中的C、N和P含量,计算流失量.[结
[目的]通过研究长期施肥下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矿化势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明确影响土壤有机碳贮存的可控因素,为进一步增加土壤有机碳贮存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黑龙江省、河南省和江西省的黑土、潮土和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的不施肥处理(CK)、单施化肥处理(CF)和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MCF),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含量(MBC),拟合土壤有机碳矿化势(C0)和动力学常数(Ke).并根据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采用RothC模型模拟计算碳投入量和有机碳贮存速率.[结
[目的]磷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因其在土壤中的难移动性使得根系对磷的获取有限.植物为满足其生长对磷素的需求,已经进化出一系列相应的机制提高对内部磷的再利用,以减少磷肥投入,保证产量的同时实现环境友好.本文以植物内部磷的高效利用为核心,重点剖析植物有机磷库与无机磷库中磷素的活化再利用的途径,综述释放出的无机磷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转运过程,并对今后深入研究磷再利用的有关方向作出展望.[主要进展]植物体内磷的存在形式主要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两种.植物吸收的多余无机磷会被暂时储存在液泡中,
[目的]研究锌与磷肥以不同混合方式施用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磷、锌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锌与磷肥科学配伍及新型含锌磷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七水硫酸锌(Zn)按0.5%和5%(W/W)的添加量与磷肥(P)分别进行物理混合(P+Zn)和反应混合(PZn),制备含锌磷肥试验产品:P+Zn0.5、P+Zn5、PZn0.5和PZn5.采用玉米土柱栽培试验,设置8个处理,包括分别施用以上4种含锌磷肥(P+Zn0.5、P+Zn5、PZn0.5和PZn5)、普通磷肥(P)和硫酸锌(Zn0.5、Zn5),以不施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做好农业种质资源库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近期以来,各地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过程中,认真谋划加强种质资源库建设,但个别地方出现了脱离实际、贪大求全、重复建设等倾向,要科学规划、统筹布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种质资源库建设.
期刊
[目的]冬小麦一绿肥轮作在干旱贫水年份易导致冬小麦减产,我们研究了平水年和干旱年旱地绿肥和覆膜措施相结合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为建立科学高效的小麦-绿肥轮作体系奠定基础.[方法]田间试验于2017-2019年布设在陕西省永寿县御驾宫乡御中村,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轮作不同绿肥品种(黑麦豆、油菜,夏休闲为对照)为主处理,覆膜措施为副处理,设常规耕作和垄覆沟播两个水平.在冬小麦返青期、开花期、收获期调查小麦苗期生长状况、产量形成、水分利用效率和麦田0-200 cm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1)平水年
[目的]磷富集植物对高磷具有良好的耐性是其应用于植物修复的前提.本研究探讨磷富集植物矿山生态型水蓼根系对高磷的耐受能力,为后期利用其修复环境中的过量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矿山生态型和非矿山生态型水蓼(ME和NME)进行了水培试验,营养液中设置无机磷2、4、8、16 mmol/L4个高浓度处理,以正常磷0.5 mmol/L浓度为对照,分析对比了两种生态型水蓼根系对高磷的耐受特征.[结果]随着磷浓度的增加,ME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和磷积累量均先显著增加后降低,在磷浓度4mmol/L时出现峰值,而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