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目标作为高校专业教育三大目标之一,除了有限的几门课程以外,更多的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进行的,而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学院社团,肩负着高校素质教育的更多责任,社团活动已经作为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提升综合素质,扩展交流平台的重要方式,本文从社团建设方面入手分析,以社团建设为推手,更好的促进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目标。
【关键字】素质教育 社团 社团结构 管理
高校社团作为高校学生自发组织,以国家和学校相关文件为指导,宗旨在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的群众性业余团体,在高校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培养富有时代使命,具备较好综合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校社团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
1、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有效的开展社团活动,吸引多数同学加入到不同的社团当中,首先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时间,极大的发掘大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并使之为自己服务,为他人服务。其次,当代大学生通过丰富的社团生活,使之在社团中找到良师益友,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世界,使现在的独生一代,在大学期间,不在感觉孤独。最后,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主题意识,通过组织活动,参与活动,提升了价值,锻炼了自我,在社团一系列的活动中,不断提升社会能力,学习课堂,书本学不来,学不到的技能,使之在就业时能得心应手,工作以后能面面俱到。
2、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更多体现在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和深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是增强大学生凝聚力的重要载体,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些正是目前多数大学所追求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目标。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是传承和培育学校文化的客观要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校文化是学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文氛围、学校精神和生活环境。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学校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学校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学生社团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学校文化的一面旗帜。这种学生自我组织自我教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学生之间的精神沟通,学业上的开拓,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丰富了教育的多元性。
二、目前高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学社团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推进大学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推手,高校对起给予了厚望,但目前高校社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思考。
1、高校重视度不够,疏于管理
高校对社团管理方面,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历次会议基本没有专门针对高校社团发展的专题,领导层也基本上不会出现的各社团活动中,在民办高校基本没有专项的社团经费,也不会有专业的社团发展指导,可见在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对社团建设的重视程度是严重缺乏的。
2、社团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
从社团的组织情况来看,体育娱乐性的社团占据多数,实践性、理论性或者学术型的协会较少。在高校中有影响力的社团活动基本上是带有明显娱乐标签的,比如我所在学校的“十佳歌手”大赛,而其他的专业性,有一定学术型的基本上没有影响力。从社团的发展水平来看,也是差异明细,有些社团是兵强马壮,社员众多,活动丰富,有些社团在成立之时就显得比较随意,除了当初的几次活动,轰轰历历,后续就缺乏人气,面临退出社团。
3、社团凝聚力建设不足
作为学生自发组建的业余组织,在凝聚力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具有社团先天的特征所致,也有团委管理方面的疏忽,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社团活动的盲目性.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与人生 观,且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部分社团干部在举办活动时违背了社团宗旨,没有顾 及到内部成员的意愿.
(二)一些社团活动不能按期完成。有些活动在策划后却无法实施,有些活动即使实施了,也是一拖再拖,结果不了了之。
(三)社团成员的流动性大,稳定性差.据我们的调查资料显示,57.8%的社团成员曾想过退出社团.他们觉得在社团中枯燥乏味且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
(四)会员能参与的活动较少.会员交了会费之后,社团活动杳无音信,社团不能实现自己承诺.导致 部分会员失去了对社团的信任.
(五)社团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社团成员不知道其他同事的特长是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性格如何,对同事不了解,从而使社团 成员团结协作能力低下.
三、加强社团发展,促进素质教育
通过以上的分析,高校有必要,对社团活动进行有效性指导,将社团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无线放大,提升社团的造血功能,强化社团素质教育阵地的功能。
1、强化制度,建立校级管理机制
在制度方面,以学校为主导,校团委为责任单位,建立完善的社团管理制度,社团发展计划,社团专项经费管理条例,对社团负责人进行定期培训,全力推进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
2、积极引导,推进优秀社团建设
社团建设方面,可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社团良心发展,开展多方活动,在每学年进行评优活动,对于建设较好,活动开展丰富,影响力大的社团进行奖励,激励更多的社团争创先进,促进社团的全面发展。
3、优化活动,提升社团素质培养功能
社团开展的活动需要精心策划,主管部门进行指导和资格审查,并在全校范围内,每学期开展一次比较全面的社团月活动,创建人人参与的良好风气。
4、提升凝聚力,强化社团战斗力
在社团内部要加强管理,建立有利于社团成员共同发展,全面进步的多方活动,使成员在社团找到归属感,提升社团成员的凝聚力,强化社团组织活动的战斗力。
社团活动是大学生彰显自我魅力的大舞台,激发了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为教育的多方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现实需要。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可以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从而获得课堂内所学不到的知识,锻炼出课堂内练就不了的技能。实践证明,在推行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弘扬时代个性、展示青春风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字】素质教育 社团 社团结构 管理
高校社团作为高校学生自发组织,以国家和学校相关文件为指导,宗旨在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的群众性业余团体,在高校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培养富有时代使命,具备较好综合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校社团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
1、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有效的开展社团活动,吸引多数同学加入到不同的社团当中,首先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时间,极大的发掘大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并使之为自己服务,为他人服务。其次,当代大学生通过丰富的社团生活,使之在社团中找到良师益友,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世界,使现在的独生一代,在大学期间,不在感觉孤独。最后,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主题意识,通过组织活动,参与活动,提升了价值,锻炼了自我,在社团一系列的活动中,不断提升社会能力,学习课堂,书本学不来,学不到的技能,使之在就业时能得心应手,工作以后能面面俱到。
2、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更多体现在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和深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是增强大学生凝聚力的重要载体,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些正是目前多数大学所追求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目标。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是传承和培育学校文化的客观要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校文化是学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文氛围、学校精神和生活环境。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学校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学校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学生社团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学校文化的一面旗帜。这种学生自我组织自我教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学生之间的精神沟通,学业上的开拓,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丰富了教育的多元性。
二、目前高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学社团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推进大学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推手,高校对起给予了厚望,但目前高校社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思考。
1、高校重视度不够,疏于管理
高校对社团管理方面,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历次会议基本没有专门针对高校社团发展的专题,领导层也基本上不会出现的各社团活动中,在民办高校基本没有专项的社团经费,也不会有专业的社团发展指导,可见在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对社团建设的重视程度是严重缺乏的。
2、社团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
从社团的组织情况来看,体育娱乐性的社团占据多数,实践性、理论性或者学术型的协会较少。在高校中有影响力的社团活动基本上是带有明显娱乐标签的,比如我所在学校的“十佳歌手”大赛,而其他的专业性,有一定学术型的基本上没有影响力。从社团的发展水平来看,也是差异明细,有些社团是兵强马壮,社员众多,活动丰富,有些社团在成立之时就显得比较随意,除了当初的几次活动,轰轰历历,后续就缺乏人气,面临退出社团。
3、社团凝聚力建设不足
作为学生自发组建的业余组织,在凝聚力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具有社团先天的特征所致,也有团委管理方面的疏忽,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社团活动的盲目性.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与人生 观,且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部分社团干部在举办活动时违背了社团宗旨,没有顾 及到内部成员的意愿.
(二)一些社团活动不能按期完成。有些活动在策划后却无法实施,有些活动即使实施了,也是一拖再拖,结果不了了之。
(三)社团成员的流动性大,稳定性差.据我们的调查资料显示,57.8%的社团成员曾想过退出社团.他们觉得在社团中枯燥乏味且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
(四)会员能参与的活动较少.会员交了会费之后,社团活动杳无音信,社团不能实现自己承诺.导致 部分会员失去了对社团的信任.
(五)社团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社团成员不知道其他同事的特长是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性格如何,对同事不了解,从而使社团 成员团结协作能力低下.
三、加强社团发展,促进素质教育
通过以上的分析,高校有必要,对社团活动进行有效性指导,将社团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无线放大,提升社团的造血功能,强化社团素质教育阵地的功能。
1、强化制度,建立校级管理机制
在制度方面,以学校为主导,校团委为责任单位,建立完善的社团管理制度,社团发展计划,社团专项经费管理条例,对社团负责人进行定期培训,全力推进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
2、积极引导,推进优秀社团建设
社团建设方面,可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社团良心发展,开展多方活动,在每学年进行评优活动,对于建设较好,活动开展丰富,影响力大的社团进行奖励,激励更多的社团争创先进,促进社团的全面发展。
3、优化活动,提升社团素质培养功能
社团开展的活动需要精心策划,主管部门进行指导和资格审查,并在全校范围内,每学期开展一次比较全面的社团月活动,创建人人参与的良好风气。
4、提升凝聚力,强化社团战斗力
在社团内部要加强管理,建立有利于社团成员共同发展,全面进步的多方活动,使成员在社团找到归属感,提升社团成员的凝聚力,强化社团组织活动的战斗力。
社团活动是大学生彰显自我魅力的大舞台,激发了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为教育的多方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现实需要。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可以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从而获得课堂内所学不到的知识,锻炼出课堂内练就不了的技能。实践证明,在推行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弘扬时代个性、展示青春风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