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创伤性髋关节下脱位合并同侧股骨转子下骨折一例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aol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在仰卧位与侧卧位下应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 2017年1月收治的12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79例;年龄65~100岁,平均83.2岁。骨折AO分型:A1型27例,A2型82例,A3型19例。根据手术体位不同分为骨科牵引床仰卧位组(66例)和普通手术床侧卧位组
目的比较掌侧正中微创入路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支架微创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0月— 2016年8月收治的51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30例;年龄41~78岁,平均57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微创入路钢板组(采用掌侧正中微创入路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5例)和外固定支架组(采用外固定支架闭合复位术,26例)。微创入路钢板组AO分
期刊
目的构建正常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踝关节不同方向、不同大小受力后应力与位移变化,为探究踝关节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1名30岁健康男性志愿者行左踝关节螺旋CT扫描,获取其CT图像原始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软件处理后生成的踝关节三维数字模型导入软件Ansys中,运用有限元法划分网格、中心节点、单元链接、模块加载等主要步骤处理后得到完整解剖结构的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
目的探讨椎体强化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三明治骨折术后夹心椎再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4年1月— 2015年12月接受椎体强化术治疗的90例脊柱骨质疏松性三明治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64例;年龄(69.9±7.4)岁。以术后随访过程中90例夹心椎是否发生骨折作为二分类因变量,分为骨折组(15例)和未骨折组(75例)。选取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密度、累计骨
目的评价高黏度与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PubMed、Ovid等英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所有关于高黏度与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OVCF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使用C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进行性塌陷(SNA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3月— 2016年1月收治的15例舟骨腰部骨折SN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6~43岁,平均32岁。右腕9例,左腕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4~72个月,平均18个月。腕关节镜下检查评估腕关节炎累及的范围:SNACⅠ期9例,Ⅱ期4例,Ⅲ期2例。对Ⅰ期患者,采用腕关节镜辅助
目的比较腕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克氏针固定和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新鲜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4月— 2016年1月收治的34例腕舟骨新鲜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21~44岁,平均28.9岁。右侧21例,左侧13例。按照Herbert腕舟骨骨折分型:B2型25例,B3型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3 d,平均3.2 d。根据手术方式不同,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6月— 2016年6月58例(58个椎体)行PVP治疗的老年重度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PVP术前对伤椎行3D打印)和B组(行常规PVP手术)。A组28例(28个椎体),其中男8例,女20例;年龄64~91岁[(78.1±8.5)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