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在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学习指导》中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除了着重培养阅读能力之外,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可见,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阅读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集体生活中如果还没有成为获取精神营养的源泉,那么他的心灵也不会产生其它精神需要,他的精神世界必然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无限相信书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近代科学研究表明,读书是对人的潜能的综合开发,读书就是获得丰富的能源,使人的潜能和素质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人们不断补充新的知识,不断学习的社会。未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而阅读正是终身教育的主要手段。在终身教育中,“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要求和去向,我们必须挑选阅读材料。阅读还能帮助我们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和成长。”现代社会对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更充分的显示了阅读能力的价值:一个人阅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他知识总量的多少,知识总量的多少决定着他工作质量的优劣,工作质量的优劣决定着在市场竞争中的胜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不能不把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摆在终身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多鼓励,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义。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也是如此。要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2、合理设置内容,层层递进开展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内容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可以针对自己的学生选择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文章,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层层递进地开展我们的教学工作,例如选择一个适合的文章先让学生进行通读,让学生能够对于阅读材料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以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通过通读全文来掌控整篇文章;其次就是要细读文章,让学生对文章的每一个段落细细阅读,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些较为深入的问题,让学生站在通读的基础之上细化自己对于文章整体的把握和掌控;最后我们要求学生品读全文,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提炼作者的思想精华。在最初的时候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文章作者的真情实感,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文章的思想精华,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来指引学生达到最终的目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品尝成功的喜悦。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丝毫感觉不到学习过程中的困苦,总是站在既有的基础之上获得更高的收获,让学生逐渐地将自信心建立起来。
3、阅读教学学法指导要讲究灵活性,体现多样性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4、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今社会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这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
关键词 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在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学习指导》中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除了着重培养阅读能力之外,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可见,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阅读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集体生活中如果还没有成为获取精神营养的源泉,那么他的心灵也不会产生其它精神需要,他的精神世界必然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无限相信书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近代科学研究表明,读书是对人的潜能的综合开发,读书就是获得丰富的能源,使人的潜能和素质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人们不断补充新的知识,不断学习的社会。未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而阅读正是终身教育的主要手段。在终身教育中,“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要求和去向,我们必须挑选阅读材料。阅读还能帮助我们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和成长。”现代社会对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更充分的显示了阅读能力的价值:一个人阅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他知识总量的多少,知识总量的多少决定着他工作质量的优劣,工作质量的优劣决定着在市场竞争中的胜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不能不把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摆在终身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多鼓励,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义。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也是如此。要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2、合理设置内容,层层递进开展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内容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可以针对自己的学生选择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文章,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层层递进地开展我们的教学工作,例如选择一个适合的文章先让学生进行通读,让学生能够对于阅读材料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以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通过通读全文来掌控整篇文章;其次就是要细读文章,让学生对文章的每一个段落细细阅读,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些较为深入的问题,让学生站在通读的基础之上细化自己对于文章整体的把握和掌控;最后我们要求学生品读全文,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提炼作者的思想精华。在最初的时候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文章作者的真情实感,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文章的思想精华,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来指引学生达到最终的目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品尝成功的喜悦。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丝毫感觉不到学习过程中的困苦,总是站在既有的基础之上获得更高的收获,让学生逐渐地将自信心建立起来。
3、阅读教学学法指导要讲究灵活性,体现多样性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4、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今社会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这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