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教育理念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程开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发展,构建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应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追求目标。本文作者将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立足于教师“教”和学生“学”,从四个方面,即用爱打动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分层教学与辅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建立英语学习合作小组;提高教师“有效教学”意识方面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就高中英语学习而言,两极分化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果两极分化现象不解决,后进生成绩上不来,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不现实的。实施何种转化策略,尽可能缩小差距,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们的难题。
1 学困生出现的原因
1.1 缺乏信心,不能面对挫折。高中新知识涉及面广、涵量大,学生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词汇难记且遗忘率高,阅读文章难理解。长此以往,部分学生终于积重难返,成绩自然节节败退。由于分数值的反差,心理上形成障碍,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所动摇;有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不均衡,而随着高中内容增多,要求不断提高,能力每况愈下;由于成绩不理想,又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1.2 缺乏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仅仅只是出于好奇或一时热情,没有学英语的使命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英语学习受不稳定的情绪支配,学习热情冷热无常。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克服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力产生于完整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后进生由于学习动机扭曲,其意志力往往锐减,变得心灰意懒。
1.3 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后进生普遍采用的记忆方法是死记硬背,对生词逐个字母拼读,常常前读后忘;对课文理解往往不考虑上下文,朗读时照本宣读,有口无心,课内学,课后忘,知识的巩固率低。
1.4 情感抑制,产生逆反心理。随着学习英语兴趣的消失和学习成绩日益下降,后进生对学校、师长及同学的情感也逐渐淡漠,继而发展到对抗情绪。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上课提问,后进生往往站而不答或不站也不答,并且认为教师提问是有意出他们的“洋相”,甚至认为是有意让他们“过不去”,从而加速了他们“逆反心理”的形成。
2 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措施
2.1 进行成功与失败的针对性教育。让学生懂得学习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学英语的艰辛,而且必须要付出不懈的努力,绝对不能畏难不前,中途荒废。同时,又要有勇气去克服学英语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够学好英语。
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另一方面又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诱导,并实施有针对性的补救实践训练。这样,后进生就会倍感亲切和关怀备至,从而使其自觉地去排除自己的心理障碍、愈合其心灵“伤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为后进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平等、和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不致因为所谓的“差”而再度遭受冷嘲热讽的打击。如此内外因相结合与互为作用的结果,必然会使他们再度意识到学习英语是客观实际的一种需要而重新激起他们的兴趣,并由此转化为推动他们学好英语的驱动力。
2.2 激发兴趣,促使后进生热爱英语。
2.2.1 创设情境,采取直观教学法,诱发新鲜感。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挂图、幻灯、简笔画、收录机等辅以教学。随着语言场景和直观教具的更替,就能有效地促使后进生不断地自我克服“乏味生厌”的心理障碍,进而达到激发其学习兴趣之目的。
2.2.2 针对差异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由于学生的存在着各种差异。我们应针对差异,循序渐进,因人施教。教师必须要结合后进生的实际水平,降低教学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重点辅导。也就是说,要把后进生从学习到掌握知识分为若干层次,各层次交叉进行。
2.3 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重塑自尊与自信。以成功的体验克服挫折感和自卑感,是矫治后进生心理、行为的有效手段。为此,老师应坚持恰倒好处地多表扬,少批评,绝对不可冷嘲热讽。简单的肯定、象征性的安慰都达不到转化的目的,恶语相激更会适得其反。对于后进生的每一点滴进步,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老师都一定要真诚地与他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出自内心的鼓励与期望,从而激发心灵之光,强化求知的内驱力。努力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课堂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尝到成功的喜悦,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
2.4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高效展开教学双向活动必不可缺的条件。根据青少年,特别是那些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一旦他们与老师有对立情绪,往往对老师所教学科也厌倦。因此,老师应不失实机地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让后进生在游戏中担任特定角色;让后进生上台做些简单有趣的动作表演;让英语语法好的学生主办英语板报;让读音好的学生领读;让嗓音好的学生唱英文歌曲等。并且应对他们给予不断的肯定,保持活泼生动的愉快氛围,以情激情。平时多与他们沟通,师生打成一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转化的最终目的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向他们推广成功的经验,让他们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和先进的学习方法,防止因不会学而不愿学。
就高中英语学习而言,两极分化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果两极分化现象不解决,后进生成绩上不来,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不现实的。实施何种转化策略,尽可能缩小差距,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们的难题。
1 学困生出现的原因
1.1 缺乏信心,不能面对挫折。高中新知识涉及面广、涵量大,学生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词汇难记且遗忘率高,阅读文章难理解。长此以往,部分学生终于积重难返,成绩自然节节败退。由于分数值的反差,心理上形成障碍,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所动摇;有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不均衡,而随着高中内容增多,要求不断提高,能力每况愈下;由于成绩不理想,又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1.2 缺乏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仅仅只是出于好奇或一时热情,没有学英语的使命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英语学习受不稳定的情绪支配,学习热情冷热无常。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克服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力产生于完整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后进生由于学习动机扭曲,其意志力往往锐减,变得心灰意懒。
1.3 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后进生普遍采用的记忆方法是死记硬背,对生词逐个字母拼读,常常前读后忘;对课文理解往往不考虑上下文,朗读时照本宣读,有口无心,课内学,课后忘,知识的巩固率低。
1.4 情感抑制,产生逆反心理。随着学习英语兴趣的消失和学习成绩日益下降,后进生对学校、师长及同学的情感也逐渐淡漠,继而发展到对抗情绪。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上课提问,后进生往往站而不答或不站也不答,并且认为教师提问是有意出他们的“洋相”,甚至认为是有意让他们“过不去”,从而加速了他们“逆反心理”的形成。
2 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措施
2.1 进行成功与失败的针对性教育。让学生懂得学习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学英语的艰辛,而且必须要付出不懈的努力,绝对不能畏难不前,中途荒废。同时,又要有勇气去克服学英语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够学好英语。
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另一方面又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诱导,并实施有针对性的补救实践训练。这样,后进生就会倍感亲切和关怀备至,从而使其自觉地去排除自己的心理障碍、愈合其心灵“伤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为后进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平等、和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不致因为所谓的“差”而再度遭受冷嘲热讽的打击。如此内外因相结合与互为作用的结果,必然会使他们再度意识到学习英语是客观实际的一种需要而重新激起他们的兴趣,并由此转化为推动他们学好英语的驱动力。
2.2 激发兴趣,促使后进生热爱英语。
2.2.1 创设情境,采取直观教学法,诱发新鲜感。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挂图、幻灯、简笔画、收录机等辅以教学。随着语言场景和直观教具的更替,就能有效地促使后进生不断地自我克服“乏味生厌”的心理障碍,进而达到激发其学习兴趣之目的。
2.2.2 针对差异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由于学生的存在着各种差异。我们应针对差异,循序渐进,因人施教。教师必须要结合后进生的实际水平,降低教学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重点辅导。也就是说,要把后进生从学习到掌握知识分为若干层次,各层次交叉进行。
2.3 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重塑自尊与自信。以成功的体验克服挫折感和自卑感,是矫治后进生心理、行为的有效手段。为此,老师应坚持恰倒好处地多表扬,少批评,绝对不可冷嘲热讽。简单的肯定、象征性的安慰都达不到转化的目的,恶语相激更会适得其反。对于后进生的每一点滴进步,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老师都一定要真诚地与他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出自内心的鼓励与期望,从而激发心灵之光,强化求知的内驱力。努力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课堂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尝到成功的喜悦,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
2.4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高效展开教学双向活动必不可缺的条件。根据青少年,特别是那些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一旦他们与老师有对立情绪,往往对老师所教学科也厌倦。因此,老师应不失实机地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让后进生在游戏中担任特定角色;让后进生上台做些简单有趣的动作表演;让英语语法好的学生主办英语板报;让读音好的学生领读;让嗓音好的学生唱英文歌曲等。并且应对他们给予不断的肯定,保持活泼生动的愉快氛围,以情激情。平时多与他们沟通,师生打成一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转化的最终目的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向他们推广成功的经验,让他们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和先进的学习方法,防止因不会学而不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