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教育源于尊重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haway6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论语》,当我把目光投向我国古代教育思想集大成者——孔老夫子的身上,赫然发现“尊重的教育”早已生根于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中,成功的教育源于尊重!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是“爱”人,更是“尊重”人。“尊重的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爱人”,是尊重人的前提,有爱才会有尊重。给一切想受教育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尊重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这样才会有“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爱”可谓是孔子教育思想之“本”。孔子开春秋时期私人办学之先河,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只要交一点菲薄的进见之礼,便来者不拒,悉心教导,“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尔》)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可谓盛矣。他的教育对象,既不受地位贵贱所限,也没有地域南北之分。即使是“难与言”的互乡童子,孔子也是接见的,“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论语·述而》)鼓励其进步,宽厚以待人,给每一个人以进步、提高的机会,这正是我们今天的教育者应该努力学习的一点。当我们面对基础较差、智力平平的学生,当我们面对有这样或那样缺陷的孩子,我们为人师者必须拿出一颗宽厚仁爱之心去包容他们、呵护他们,让他们在爱与尊重中找到自信,发展自我,最弱小的苗苗一样能长成参天大树!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尊重”教育对象的体现。师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亲其师而信其道”。而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往往起着决定作用。只有教者真正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对象进行平等的对话、交往,才会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论语·阳货》中记载了一段很有趣的故事:孔子到学生子游做行政长官的武城县去,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焉用牛刀?”子游听罢马上辩解道:“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面对学生的反诘,孔子说:“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孔子内心嘉许子游以礼乐教化百姓,又惜子游不得尽其才。子游一时没有弄清孔子的意思,便进行辩解,而孔子此时也只好用开玩笑自解,可见孔子与学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子见南子,子路不悦。”(《论语·雍也》)面对子路的误会,孔子急得没有办法,只好对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此事则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师生之间关系之密切、融洽。《论语·公冶长》及《论语·先进》(《侍坐》)中都记载了孔子和学生一起谈论志向之事,通过交流,既了解了学生的思想,也把自己的主张传授给学生,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上的教学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有了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才会有共患难共生死的师生情谊,“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论语·先进》)“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声声呼唤,哀情可见。
  尊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求异的权利和精神,更是对学生的尊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着眼点正是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在教学过程中,嘉许子贡闻一知二,独立思考的精神,“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之所以称赞颜回不愚笨,是因为颜回回去之后,独立研究,不仅理解深刻,而且还善于发挥。“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学而》)学生的见解对自己有了启发之后,则发出由衷的赞叹:“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进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孔子批评颜回道:“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论语·先进》)无所不悦而不质疑问难,这对喜欢教学相长,希望从学生的辩难诘问中得到启发、增智进益的孔子来说,未免是件憾事。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交流探讨,更会激发学生质疑、辨疑、思疑的积极性。养成与学生交流和对话的习惯,鼓励学生质疑,而不是促进轻信,尊重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实现“使人作为人成为人”(冯友兰语)的终极目标。
  因材施教,熟知教育对象,是最为根本的尊重人。“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师”,这句话放在是否能因材施教这一背景下,是有一定道理的。学生没有“成才”,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施教时没有很好地“因材”。实施这一原则,既是对教学规律的尊重,更是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也理应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极致。若想用之得法、施之有效,就必须对学生思想、个性、才能、知识储备等方面有透彻的了解,这是因材施教得以施行的前提条件,也是最为根本的“尊重的教育”。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我们能够取“尊重的教育”这一瓢饮用之于教育教学中,足矣!
  (责编 张敬亚)
其他文献
物资作为建筑企业中的重要管理对象,其管理水平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其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起着很大程度的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中也开始利用计算机提高物资管
用MTT测定、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 观察了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SNP)对体外培养的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以及Bcl-2、 Bax和p53蛋白含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