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再创造’,即由学生把自己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如同只有自己游泳才能学会游泳一样,学生也只有在创新中学会创新,才能产生创新的欲望。”学生学习成功的秘诀是兴趣,现代数学理论特别强调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开展。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让学生参与教学游戏
游戏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小朋友开展他们特别喜欢
的游戏活动,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假如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则组织小朋友分小组来猜,每一小组猜一则谜语,结果他们几乎都猜出了谜语所代表的数字,猜对的小朋友也会得到一个小纸人,上面写着“加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牢牢地把握住了低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设计出了他们喜爱的猜谜语游戏,并且把他们刚学过的数字和谜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巩固了数字的特点,复习了相关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由这个教学实例可以看出,把小朋友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所谓多“动手”,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他们对要领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多安排学生动手做做、画画、量量、摸摸、数数,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智慧。
三、让学生融入教学游戏中
在数学中要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游戏角色,获取过程体验。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少部分学生参与游戏,其它大部分学生充当小观众,那么学生的参与面就太窄,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游戏活动也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尽量设计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游戏之前,我给每一位学生的胸前戴上一张数字卡片,每一张卡片是0~10中的任意一个数。当“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来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10的就是好朋友。”小朋友就开始随着歌声找自己的好朋友,当歌声停止的时候,胸前的数合起来是10的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记住了。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找到好友而感到骄傲,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四、教师融入到教学游戏中与生同乐
《教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法,要求教师的身份必须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应该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一旦发生错误,教师不应马上打断,而应在游戏结束之后予以指正。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和我一起参加“寻家游戏”,小房子卡片上写一个10以内的数,拿着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数寻找不同的“家”,全部找到家之后,由家长检查,找错家的被罚离开,检查结束之后,家长就带领小朋友在音乐声中做游戏,因为有教师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并不是“代替包办”。这样才不会抑制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孩子充满自信、充满热情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探索能力、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趣味性学习时,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看”、多“表达”。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和愉快的体验。在适当重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如今,教改的春风已经吹遍神州大地,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何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如何使师生互动动态生成一个美妙的数学课堂呢?加强数学的趣味教学、应用教学应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各位同仁,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一、 让学生参与教学游戏
游戏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小朋友开展他们特别喜欢
的游戏活动,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假如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则组织小朋友分小组来猜,每一小组猜一则谜语,结果他们几乎都猜出了谜语所代表的数字,猜对的小朋友也会得到一个小纸人,上面写着“加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牢牢地把握住了低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设计出了他们喜爱的猜谜语游戏,并且把他们刚学过的数字和谜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巩固了数字的特点,复习了相关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由这个教学实例可以看出,把小朋友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所谓多“动手”,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他们对要领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多安排学生动手做做、画画、量量、摸摸、数数,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智慧。
三、让学生融入教学游戏中
在数学中要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游戏角色,获取过程体验。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少部分学生参与游戏,其它大部分学生充当小观众,那么学生的参与面就太窄,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游戏活动也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尽量设计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游戏之前,我给每一位学生的胸前戴上一张数字卡片,每一张卡片是0~10中的任意一个数。当“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来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10的就是好朋友。”小朋友就开始随着歌声找自己的好朋友,当歌声停止的时候,胸前的数合起来是10的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记住了。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找到好友而感到骄傲,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四、教师融入到教学游戏中与生同乐
《教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法,要求教师的身份必须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应该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一旦发生错误,教师不应马上打断,而应在游戏结束之后予以指正。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和我一起参加“寻家游戏”,小房子卡片上写一个10以内的数,拿着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数寻找不同的“家”,全部找到家之后,由家长检查,找错家的被罚离开,检查结束之后,家长就带领小朋友在音乐声中做游戏,因为有教师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并不是“代替包办”。这样才不会抑制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孩子充满自信、充满热情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探索能力、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趣味性学习时,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看”、多“表达”。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和愉快的体验。在适当重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如今,教改的春风已经吹遍神州大地,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何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如何使师生互动动态生成一个美妙的数学课堂呢?加强数学的趣味教学、应用教学应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各位同仁,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