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次见毛云杰,是在医院的病房里。午后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她慈祥的脸庞,她眯缝起眼睛,用手梳了梳由于放疗而变得稀疏的白发,嘴角始终挂着微笑,十分乐观地谈论起自己的病情。看着她日渐浮肿的脸,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一种久违的感动瞬间就润满了整块心田,而对她的记忆,也清晰地闪回在眼前。那因拍摄专题片《桑榆情》而结识她以来的一幕幕,都变得那么温馨和感伤。
老“电脑迷”
去拍摄之前,就听说毛云杰是个“电脑迷”,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那么大年纪了,怎么还会痴迷这个?然而,当我看到她时,心中的疑问却似乎找到了答案:在村委会,她聚精会神地坐在一台老掉牙的电脑前,戴着老花镜,笨拙地用一个指头敲击着键盘。“毛老师在忙什么呢?”“哦,我在帮村里整土地账目呢。”“您怎么还干这活?”“咱这老胳膊老腿的,能帮村里干点啥就干点啥呗。”质朴的话语犹如打开了春日的窗,让我感受到了扑面的温暖,也让我产生了对她的敬意。
面对镜头,毛云杰仍旧一边笨拙地摆弄着电脑,一边向我们介绍起她学电脑的来龙去脉:“当时,村里弄来了一台电脑,可大家都不会使啊;我寻思着不能让这高科技成了空摆设呀,就主动找到了村上,当上了这个‘电脑操作员’。刚开始,也是不会,就趁着村里大学生放假时请教人家,每天早晚还单独操练。这不,现在我也算个‘电脑迷’了。“说完,她仰起头,哈哈大笑起来。
看她爽朗地笑着,我忽然发现她的手指上全是老茧。“这是干啥弄的啊?”“就是打键盘弄出来的呗。”真不容易啊,一个花甲老人,能这么热心地忙活村里的事,怪不得大家都叫她“编外村干部”呢。我满怀敬佩地将摄像机对准她那满手的老茧,来了个长特写,记录下她为大家伙儿操劳的“铁证”。
一辆破“二八”
在接下来的采访里,我们摄制组跟她跟得挺辛苦。为啥?她总骑着一辆破“二八”自行车“可哪乱转”,扛着摄像机的我们就得不停地在她身后追逐。不过,说她“可哪乱转”,也不尽然,我观察到,最近她不是去镇上,就是去村里的老头老太太家,整个是“两点一线”了。我好奇地问她怎么回事,她抿嘴一笑:“保密!”
是什么事还得保密呢?正当我琢磨不透的时候,有一天,她骑着那辆破“二八”又出发了。我们摄制组“偷偷”地跟上了她,想看看她最近到底在忙啥。跟着跟着,就来到了一个农家院,她推着车子直接进了院门,我们也紧忙跟了进去。这一进去让我们有点吃惊,满院的老头老太太!怎么全村的老人几乎都跑这儿集合了?于是我们把摄像机对准了他们,想一探究竟。只见这帮老人拿出了录音机,放起了欢快的舞曲,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兴高采烈地跳起了广场舞,而领头的就是毛云杰。只见她一边扭着,一边笑呵呵地向我们打招呼:“这下知道我最近忙啥了吧?”原来如此!
舞间休息,我们准备好好采访下她,而随着她的讲述,整个事情的经过也清楚了:原来,前阵子她看村里的老年人文化生活实在匮乏,就到镇上争取支持,几番奔波,最终张罗起了南张院村中老年舞蹈队。听到这儿,我忍不住打断她:“您这么大岁数了,来回跑不累吗?”她拍了拍那辆破“二八”:“受累的是它!”说罢哈哈笑了起来。我望着阳光下的她和那台陈旧的自行车,感觉此时此刻扶着车子的她仿佛闪耀出了夺目的光环,不仅照花了我的眼,更是照亮了我的心。
满满的水杯
拍摄毛云杰久了,总感觉她很忙,矮矮的个子里却蕴藏着惊人的能量,村里无论有什么大事小情,只要她能伸上手,就一定会“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们的镜头前,已经记不清她多少次为村民操劳连饭都顾不上吃,多少天为村里的事奔波顶着星星回家。我们认为她忙得很辛苦,而她却总笑着说:“趁着能动,多忙忙吧。”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莫名地让我的眼睛湿润了。
有一天一大早,我们就扛着摄像机跟着她出发了,因为今天她要在村委会给村民办理养老保险,我们觉得这个场景也许最能反映她为村民服务的一片热心。摄像机缓缓地转动着,而她在不停地忙碌着,一会对这人讲下缴费程序,一会对那人说说每个年龄段的发放系数,种种术语张口便出,可见她事先做足了功课。我为她的这种认真劲儿赞叹。
一上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中午时分来办理业务的村民少了一些,人群中她的身影终于醒目了。看着她满头的汗水,我目光一扫,忽然间就发现了一个细节:她面前的水杯,早上倒得满满的,现在依然是满满的,一口未动。瞬间我的心变得酸酸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她如此付出呢,也许那句“多忙忙吧”就是答案——她心甘情愿地忙,因为她记得自己是一名党员。
总犯“和事瘾”
在对毛云杰的拍摄中,我们逐渐发现她还有个“毛病”——爱和事,就是谁和谁闹别扭了,她总想方设法地去帮助化解矛盾,让双方皆大欢喜。难道是退休后的她真的闲不住,所以就留意起东家长西家短了?就这事一问她,她又笑了:“大家伙都说我有‘和事的瘾’。”原来,一向热心肠的她,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的人心却有点散,就说邻里关系吧,比以前难相处多了,总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就闹得不可开交。毛云杰觉得:“既然大家伙都对我信服,干吗不当个和事佬呢?把那些别扭说开,不就得了么。”
别说,在采访中,我们还真遇见过这样的事。一天,毛云杰骑着自行车去村委会帮忙,刚到大门口,就遇见了气冲冲的村民李英美。李英美见到她,就说:“毛大姨,你管不管张全了?他在背后总糟践我!我非得找个地方说清楚!”毛云杰急忙把李英美哄住:“这孩子,先别急,说说咋回事。”原来,李英美从别人口中得知,邻居张全对自己有些负面评价,气得她来找村里评理,如果村里解决不了,她就要到张全家去“讨说法”。在镜头下,只见毛云杰像个和蔼的老奶奶一样,慢声细语地开导着李英美。对方开始还是怒火冲天,渐渐地平静了下来,最后,竟然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看来毛云杰的这次和事,又初步成功了。
随后,我们得知,毛云杰转天就找到张全,耐心地教育他,说邻居相处应该以和为贵;还把两家人约在了一起,从中说和。终于,两家人握手言和了。得知这一消息,我们松了一口气,也为毛云杰直竖大拇指;而她却微笑着说:“都是平常小事儿,没啥可说的。”然而,我却在这“平常”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她的“非常”与不凡。
最后的奉献
《桑榆情》杀青了,带着对毛云杰的敬佩,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她,但她那张常挂着笑容的脸,在我的记忆中总是时隐时现,提醒着我,不要忘记:还有这样一位老人、老党员,在为群众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如蜡炬,又似春蚕,在这个世界上释放出无私的光与暖。
本以为从此将和毛云杰成为两条平行线,因为虽在同一个城市,却很难再有交集。不料,辗转传来了噩耗:在一次带舞蹈队外出参加比赛的途中,她晕倒了,经检查:癌症,晚期。我惊呆了,马上到医院去看望,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看到了她脸上并没有失去笑容,我多少有些安心,却又感觉内心沉重:一个好人,怎么会遭遇这一切呢?希望她能战胜病魔,重新回到那些喜欢她、爱她的人们中间吧。而这次她用这样一句话来和我道别:“退休了也要做点事情,这样人生才能充实。”我庄重地点了点头。
又过了一些日子,我再次听到了她的消息:她决定死后捐献遗体作为医学研究使用。那一瞬间,我已然泪流满面,蒙眬泪眼中,仿佛看到了夕阳西下,那灿烂的红霞正璀璨出耀眼的光芒,璀璨了我的灵魂,璀璨了我的世界。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广播电视台党建频道)
老“电脑迷”
去拍摄之前,就听说毛云杰是个“电脑迷”,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那么大年纪了,怎么还会痴迷这个?然而,当我看到她时,心中的疑问却似乎找到了答案:在村委会,她聚精会神地坐在一台老掉牙的电脑前,戴着老花镜,笨拙地用一个指头敲击着键盘。“毛老师在忙什么呢?”“哦,我在帮村里整土地账目呢。”“您怎么还干这活?”“咱这老胳膊老腿的,能帮村里干点啥就干点啥呗。”质朴的话语犹如打开了春日的窗,让我感受到了扑面的温暖,也让我产生了对她的敬意。
面对镜头,毛云杰仍旧一边笨拙地摆弄着电脑,一边向我们介绍起她学电脑的来龙去脉:“当时,村里弄来了一台电脑,可大家都不会使啊;我寻思着不能让这高科技成了空摆设呀,就主动找到了村上,当上了这个‘电脑操作员’。刚开始,也是不会,就趁着村里大学生放假时请教人家,每天早晚还单独操练。这不,现在我也算个‘电脑迷’了。“说完,她仰起头,哈哈大笑起来。
看她爽朗地笑着,我忽然发现她的手指上全是老茧。“这是干啥弄的啊?”“就是打键盘弄出来的呗。”真不容易啊,一个花甲老人,能这么热心地忙活村里的事,怪不得大家都叫她“编外村干部”呢。我满怀敬佩地将摄像机对准她那满手的老茧,来了个长特写,记录下她为大家伙儿操劳的“铁证”。
一辆破“二八”
在接下来的采访里,我们摄制组跟她跟得挺辛苦。为啥?她总骑着一辆破“二八”自行车“可哪乱转”,扛着摄像机的我们就得不停地在她身后追逐。不过,说她“可哪乱转”,也不尽然,我观察到,最近她不是去镇上,就是去村里的老头老太太家,整个是“两点一线”了。我好奇地问她怎么回事,她抿嘴一笑:“保密!”
是什么事还得保密呢?正当我琢磨不透的时候,有一天,她骑着那辆破“二八”又出发了。我们摄制组“偷偷”地跟上了她,想看看她最近到底在忙啥。跟着跟着,就来到了一个农家院,她推着车子直接进了院门,我们也紧忙跟了进去。这一进去让我们有点吃惊,满院的老头老太太!怎么全村的老人几乎都跑这儿集合了?于是我们把摄像机对准了他们,想一探究竟。只见这帮老人拿出了录音机,放起了欢快的舞曲,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兴高采烈地跳起了广场舞,而领头的就是毛云杰。只见她一边扭着,一边笑呵呵地向我们打招呼:“这下知道我最近忙啥了吧?”原来如此!
舞间休息,我们准备好好采访下她,而随着她的讲述,整个事情的经过也清楚了:原来,前阵子她看村里的老年人文化生活实在匮乏,就到镇上争取支持,几番奔波,最终张罗起了南张院村中老年舞蹈队。听到这儿,我忍不住打断她:“您这么大岁数了,来回跑不累吗?”她拍了拍那辆破“二八”:“受累的是它!”说罢哈哈笑了起来。我望着阳光下的她和那台陈旧的自行车,感觉此时此刻扶着车子的她仿佛闪耀出了夺目的光环,不仅照花了我的眼,更是照亮了我的心。
满满的水杯
拍摄毛云杰久了,总感觉她很忙,矮矮的个子里却蕴藏着惊人的能量,村里无论有什么大事小情,只要她能伸上手,就一定会“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们的镜头前,已经记不清她多少次为村民操劳连饭都顾不上吃,多少天为村里的事奔波顶着星星回家。我们认为她忙得很辛苦,而她却总笑着说:“趁着能动,多忙忙吧。”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莫名地让我的眼睛湿润了。
有一天一大早,我们就扛着摄像机跟着她出发了,因为今天她要在村委会给村民办理养老保险,我们觉得这个场景也许最能反映她为村民服务的一片热心。摄像机缓缓地转动着,而她在不停地忙碌着,一会对这人讲下缴费程序,一会对那人说说每个年龄段的发放系数,种种术语张口便出,可见她事先做足了功课。我为她的这种认真劲儿赞叹。
一上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中午时分来办理业务的村民少了一些,人群中她的身影终于醒目了。看着她满头的汗水,我目光一扫,忽然间就发现了一个细节:她面前的水杯,早上倒得满满的,现在依然是满满的,一口未动。瞬间我的心变得酸酸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她如此付出呢,也许那句“多忙忙吧”就是答案——她心甘情愿地忙,因为她记得自己是一名党员。
总犯“和事瘾”
在对毛云杰的拍摄中,我们逐渐发现她还有个“毛病”——爱和事,就是谁和谁闹别扭了,她总想方设法地去帮助化解矛盾,让双方皆大欢喜。难道是退休后的她真的闲不住,所以就留意起东家长西家短了?就这事一问她,她又笑了:“大家伙都说我有‘和事的瘾’。”原来,一向热心肠的她,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的人心却有点散,就说邻里关系吧,比以前难相处多了,总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就闹得不可开交。毛云杰觉得:“既然大家伙都对我信服,干吗不当个和事佬呢?把那些别扭说开,不就得了么。”
别说,在采访中,我们还真遇见过这样的事。一天,毛云杰骑着自行车去村委会帮忙,刚到大门口,就遇见了气冲冲的村民李英美。李英美见到她,就说:“毛大姨,你管不管张全了?他在背后总糟践我!我非得找个地方说清楚!”毛云杰急忙把李英美哄住:“这孩子,先别急,说说咋回事。”原来,李英美从别人口中得知,邻居张全对自己有些负面评价,气得她来找村里评理,如果村里解决不了,她就要到张全家去“讨说法”。在镜头下,只见毛云杰像个和蔼的老奶奶一样,慢声细语地开导着李英美。对方开始还是怒火冲天,渐渐地平静了下来,最后,竟然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看来毛云杰的这次和事,又初步成功了。
随后,我们得知,毛云杰转天就找到张全,耐心地教育他,说邻居相处应该以和为贵;还把两家人约在了一起,从中说和。终于,两家人握手言和了。得知这一消息,我们松了一口气,也为毛云杰直竖大拇指;而她却微笑着说:“都是平常小事儿,没啥可说的。”然而,我却在这“平常”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她的“非常”与不凡。
最后的奉献
《桑榆情》杀青了,带着对毛云杰的敬佩,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她,但她那张常挂着笑容的脸,在我的记忆中总是时隐时现,提醒着我,不要忘记:还有这样一位老人、老党员,在为群众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如蜡炬,又似春蚕,在这个世界上释放出无私的光与暖。
本以为从此将和毛云杰成为两条平行线,因为虽在同一个城市,却很难再有交集。不料,辗转传来了噩耗:在一次带舞蹈队外出参加比赛的途中,她晕倒了,经检查:癌症,晚期。我惊呆了,马上到医院去看望,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看到了她脸上并没有失去笑容,我多少有些安心,却又感觉内心沉重:一个好人,怎么会遭遇这一切呢?希望她能战胜病魔,重新回到那些喜欢她、爱她的人们中间吧。而这次她用这样一句话来和我道别:“退休了也要做点事情,这样人生才能充实。”我庄重地点了点头。
又过了一些日子,我再次听到了她的消息:她决定死后捐献遗体作为医学研究使用。那一瞬间,我已然泪流满面,蒙眬泪眼中,仿佛看到了夕阳西下,那灿烂的红霞正璀璨出耀眼的光芒,璀璨了我的灵魂,璀璨了我的世界。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广播电视台党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