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管理的一个新概念:地热池

来源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s5c112j6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现,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普遍的欢迎。地热能以其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及居民生活之中。地热能的利用涉及许多学科领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概念歧义、理解片面等问题,如何全面整合地热应用系统,需要在理论概念上有所突破。笔者在理性逻辑思考的基础上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地热池”的概念,并界定了其结构与特性,为地热资源管理、实际应用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其他文献
地质科技人才是推进地质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直接决定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搞好地质科技人才培养工作,要充分认识地质科技人才专业性质强、实践要求高、
在抽象分析水库移民安置中土地流转的特征及由此产生的权益损失和平衡目标基础上,运用实地调查,分析说明了现实中存在的利益冲突;提出应从提高安置区资源人口承载力、合理补偿安
利用重庆市黔江区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点,即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林地面积大量增加;耕地、园地、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大
我国古生物化石分布地域广、蕴藏量丰富、门类齐全。针对化石的特殊性和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定量地构建了古生物化石管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立法、体制
从农业用地结构变动和农业产品结构变动的角度,采用对数线性计量方法,分析农业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①农用地内部各类用地中对农用地经济效益增长的弹性系数最大的是林
为践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收入分配方针及解决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的权益保障问题,综合运用文献检索与综合分析方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从法理学角度分析了失去农用地和失
通过剖析土地资源“尾效”理论,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构建定量测算建设用地“尾效”的方法体系,运用武汉市相关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尾效”是客观存在且可度量的,由
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模型,构建了土地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测算了土地要素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分析结果来看,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的回归弹性系数分别为0.6218、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