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适时地、科学地、全面地运用思维方法,不但能够揭示事物间的本质规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新课程生物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从而为其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1 加强逆向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著名心理学家皮业杰提出了人的思维结构具有五个特点,即组合性、同一性、可逆性、结合性、重复性。其中可逆性思维就是逆向思维,它是指已知结果或结论,通过演绎、推理、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和条件,相当于“反证法”或“倒过来想”,然后再正面进行表述。
例题:从一个自然界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
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作出相应的判断。
首先让学生概括出灰色和黄色这一对等位基因分别在常染色体上、x上的四种类型。然后由四种类型分别判断、推理这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数目。最后进行正面表述。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循规蹈矩的传统思维虽然简单,但是容易使思维僵化、刻板,得到的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答案。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向思维使得考虑问题变得多角度,全面而准确。
2 加强“变式”练习,训练思维的创新性
中学生物教学中应采取“变式”训练,在对信息的接收、表达、反馈等加工中改变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应摒弃过多的标准化训练。因为对固定的标准答案求证多了,质疑就少了,思维就会封闭、僵化、狭窄,遇见问题就只会在书上找答案,而不会在大脑中加工出答案。
例题: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时,实验室经常提供的主要材料是:紫色洋葱表皮、30%的蔗糖溶液等,实验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呢?(答案是:紫色液泡不断变小,紫色不断加深)
[变式训练]现在实验室提供的只有普通白色洋葱,你怎样选择其它试剂也能够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呢?引导学生从颜色的反差角度来考虑,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在白色洋葱表皮中滴入30%的蔗糖溶液及一定浓度的红墨水,结果发现细胞壁内的红色部位不断变大,红色不断变浅。)这样通过变换已知条件,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正常的冲突、障碍,引导学生从创新的角度突破条件的限制来探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 加强实验的探究,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利用生物科学实验,尤其是探究实验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紧扣实验目的,根据相关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为实验原理,组合简易、方便的实验材料,精心设计科学、可行性实验步骤(具体可以分为处理实验材料、控制实验变量、无关变量,检测反应变量等方面),预期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通过上述的分析、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题: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从大肠杆菌中选取两个菌株A和B,菌株A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甲硫氨酸和生物素,菌株B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苏氨酸、亮氨酸、硫胺。菌株A和B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若是把菌株A和B混合培养在不含有以上五种物质的液体基本培养基中,几小时后,把细菌细胞洗涤后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发现长出了各自的菌落。结论:菌株A和B不可能通过营养互补产生菌落。推想:菌株A和B接触后,可能少数细菌就像高等生物的有性生殖一样,发生了杂交,遗传物质有了交换,产生了与亲代菌株不同的野生型。
[教师引导、评析]以菌株A和B的营养缺陷作为实验原理来写出实验步骤,首先对实验材料进行处理,在U形管中加入不含上述五种物质的基本培养液,然后控制实验变量,把菌株A和B分别放在U形管的左右两侧,再控制无关变量,在相同的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最后检测反应变量,将U形管的左右两侧的细菌洗涤后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通过分析来得出结论。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培养了学生的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新课程生物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从而为其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1 加强逆向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著名心理学家皮业杰提出了人的思维结构具有五个特点,即组合性、同一性、可逆性、结合性、重复性。其中可逆性思维就是逆向思维,它是指已知结果或结论,通过演绎、推理、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和条件,相当于“反证法”或“倒过来想”,然后再正面进行表述。
例题:从一个自然界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
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作出相应的判断。
首先让学生概括出灰色和黄色这一对等位基因分别在常染色体上、x上的四种类型。然后由四种类型分别判断、推理这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数目。最后进行正面表述。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循规蹈矩的传统思维虽然简单,但是容易使思维僵化、刻板,得到的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答案。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向思维使得考虑问题变得多角度,全面而准确。
2 加强“变式”练习,训练思维的创新性
中学生物教学中应采取“变式”训练,在对信息的接收、表达、反馈等加工中改变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应摒弃过多的标准化训练。因为对固定的标准答案求证多了,质疑就少了,思维就会封闭、僵化、狭窄,遇见问题就只会在书上找答案,而不会在大脑中加工出答案。
例题: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时,实验室经常提供的主要材料是:紫色洋葱表皮、30%的蔗糖溶液等,实验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呢?(答案是:紫色液泡不断变小,紫色不断加深)
[变式训练]现在实验室提供的只有普通白色洋葱,你怎样选择其它试剂也能够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呢?引导学生从颜色的反差角度来考虑,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在白色洋葱表皮中滴入30%的蔗糖溶液及一定浓度的红墨水,结果发现细胞壁内的红色部位不断变大,红色不断变浅。)这样通过变换已知条件,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正常的冲突、障碍,引导学生从创新的角度突破条件的限制来探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 加强实验的探究,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利用生物科学实验,尤其是探究实验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紧扣实验目的,根据相关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为实验原理,组合简易、方便的实验材料,精心设计科学、可行性实验步骤(具体可以分为处理实验材料、控制实验变量、无关变量,检测反应变量等方面),预期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通过上述的分析、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题: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从大肠杆菌中选取两个菌株A和B,菌株A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甲硫氨酸和生物素,菌株B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苏氨酸、亮氨酸、硫胺。菌株A和B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若是把菌株A和B混合培养在不含有以上五种物质的液体基本培养基中,几小时后,把细菌细胞洗涤后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发现长出了各自的菌落。结论:菌株A和B不可能通过营养互补产生菌落。推想:菌株A和B接触后,可能少数细菌就像高等生物的有性生殖一样,发生了杂交,遗传物质有了交换,产生了与亲代菌株不同的野生型。
[教师引导、评析]以菌株A和B的营养缺陷作为实验原理来写出实验步骤,首先对实验材料进行处理,在U形管中加入不含上述五种物质的基本培养液,然后控制实验变量,把菌株A和B分别放在U形管的左右两侧,再控制无关变量,在相同的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最后检测反应变量,将U形管的左右两侧的细菌洗涤后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通过分析来得出结论。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培养了学生的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