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政治学科中要渗透德育教育,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采取适宜的手段将德育因素进行穿插在教学活动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体现政治学科德育与人的精神。下文将针对高中政治学科德育渗透的一些常见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政治学科德育渗透的低效与增效因素。
关键词:政治学科;德育;低效;高效
一、政治学科德育渗透低效现状
(一)“知—信—行”未能衔接成功
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形成了一种清晰的教学论,其中大致内容是:应该拓宽知识面与学习能力,将社会科学常识与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构建并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与道德素养。所以作为政治学科教学的基础是知识,只有具备知识内涵与积累才能形成该有的思想政治观念,当具备了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后,会影响学生日后的道德素养养成与发展趋势。
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由于教材中呈现的知识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致使“知—信”衔接时有很大的困难。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教材知识一直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并且也在描述和谐社会蓝图,但是现实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政治官员贪污腐败等社会现象,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视觉感受。
“知”、“信”、“行”的问题在高中所有学科中都应该引起重视,这三者之间的矛盾也会出现在高中现有的所有学科中,然而在政治学科方面,这种矛盾是最严重的,也是最急需解决的。例如,在物理学科中,教师讲解了相关的知识,学生也许就能进行举一反三,但是在政治教学中,无论教师与教材中如何让提倡助人为乐的知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看到老人跌倒想上前搀扶,有可能突然脑袋里闪现一个想法:我扶老人会不会也被讹?因此,学生有可能就走开了,助人为乐也许真像传说中的雷锋精神“三月来,四月走”。
(二)“德—智—趣”包容性差
虽然中学阶段政治教学的核心理念相差不大,但是高中政治教学最终要经历高考的磨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摆脱不了高考分数的魔爪。尽管现行的政治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在高考中能够扩散思维,并具有洞察力,但是政治高考中依然会呈现出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察。
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程表现出的状态是兴趣不大,并且学生及时取得了较高的分数,其思想素质不见得比低分的学生高。因此政治课堂教学中“德—智—趣”三者之间的包容性较差。
(三)“教—学—评”共生性不强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往往是满堂灌,以为自己讲得多学生就能学得多,其实学生普遍的反应是没有学习的激情,课堂气氛显得非常的枯燥,但是在考试中呈现出来的分数都比较高。有的教师想尽心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而追求风趣的课堂气氛,致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成绩不太理想。这两种教学方式形成的矛盾,完全展现了“教—学—评”之间的共生性不强。
二、政治学科德育渗透现状归因分析
(一)理论知识与道德素质
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必须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掌握知识理论体系,从而具有一定的智育基础,进而建立德育。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许多学生还认为政治学科的内容在考试之前记一下重点再过一遍就行了,不需要复杂的知识与思维,这种想法显然不对。政治学科在教学时,不应该为了削弱理论知识而将改变知识体系或是一味的进行趣味化教学。政治教学若离开了知识基础,将会失去政治学科应有的专业性与价值取向,更达不到育人的目的。
(二)政治学科属性价值与学生自主发展
现在教学的主体思想中对学生的主导地位比较重视,高中生普遍具有个性特色,促使学生都希望进行自主发展,展现特性。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政治课,面临了其学科的价值导向问题,思想道德观难以在学生群体中开展,这与学生想要进行自主发展存在一定矛盾。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形成了对事物绩有的价值观,政治教材中的知识与现实社会的差别以及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形成互动等,很容易使学生对已知的道德理论知识都明白,却不愿在实际生活中采取有效的行动。
(三)教师地位的改变
政治教师在课堂上作为引导者,肩负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求让学生也有发言权,参与课堂教学中。现代各种技术比较发达,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然而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信息与已学或正在学的知识相隔甚远,而难以理解,从而政治课堂上有可能出现对教材知识或教师所讲知识产生质疑。
三、基于政治学科德育渗透实施策略
(一)创生学科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认识
政治课堂上回归知识性,建立相关的理论体系,通过学科知识的创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认识,从而让政治学科渗透德育。能够较好的处理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学生道德习惯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政治理论知识还能形成一定的价值观。
(二)创生教学方式,培养道德素质
创生教学方式,在讲解某一板块的内容或是某一知识点时有效的结合新闻热点话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话题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关注社会时事,从而促进学生“德—智—趣”全面发展。.
(三)创生师生关系,提升道德思维
高中政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理得如何,对于政治学科教学以及提高学生的到的思维有很大的影响。现代教学方式中,学生和教师同是教育的学习者,学生也可能向教师传递知识信息,所以教师除了自己已掌握的信息,还会有来自学生的信息知识。因此,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教学体验,教师对其讲述进行点评,让学生的包容理解意识与知识同步。
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其进行表扬、批评等都会学生心中得到一定的反应,然而学生是渴望能与老师亲近交往的,这也是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因此,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应抓住学生的心理,与其培养一份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需要。
结束语:
高中政治学科德育渗透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高中政治教师必须立足学科知识理论体系之中,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信息资源,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现个性与思维,掌握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并与学生构建一份良好的关系,促进学生“德”、“智”、“趣”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樊艳丽.略议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
[2]李月清.政治教学中的学生兴趣培养问题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
[3]李汉元.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J].教育导刊
关键词:政治学科;德育;低效;高效
一、政治学科德育渗透低效现状
(一)“知—信—行”未能衔接成功
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形成了一种清晰的教学论,其中大致内容是:应该拓宽知识面与学习能力,将社会科学常识与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构建并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与道德素养。所以作为政治学科教学的基础是知识,只有具备知识内涵与积累才能形成该有的思想政治观念,当具备了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后,会影响学生日后的道德素养养成与发展趋势。
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由于教材中呈现的知识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致使“知—信”衔接时有很大的困难。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教材知识一直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并且也在描述和谐社会蓝图,但是现实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政治官员贪污腐败等社会现象,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视觉感受。
“知”、“信”、“行”的问题在高中所有学科中都应该引起重视,这三者之间的矛盾也会出现在高中现有的所有学科中,然而在政治学科方面,这种矛盾是最严重的,也是最急需解决的。例如,在物理学科中,教师讲解了相关的知识,学生也许就能进行举一反三,但是在政治教学中,无论教师与教材中如何让提倡助人为乐的知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看到老人跌倒想上前搀扶,有可能突然脑袋里闪现一个想法:我扶老人会不会也被讹?因此,学生有可能就走开了,助人为乐也许真像传说中的雷锋精神“三月来,四月走”。
(二)“德—智—趣”包容性差
虽然中学阶段政治教学的核心理念相差不大,但是高中政治教学最终要经历高考的磨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摆脱不了高考分数的魔爪。尽管现行的政治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在高考中能够扩散思维,并具有洞察力,但是政治高考中依然会呈现出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察。
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程表现出的状态是兴趣不大,并且学生及时取得了较高的分数,其思想素质不见得比低分的学生高。因此政治课堂教学中“德—智—趣”三者之间的包容性较差。
(三)“教—学—评”共生性不强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往往是满堂灌,以为自己讲得多学生就能学得多,其实学生普遍的反应是没有学习的激情,课堂气氛显得非常的枯燥,但是在考试中呈现出来的分数都比较高。有的教师想尽心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而追求风趣的课堂气氛,致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成绩不太理想。这两种教学方式形成的矛盾,完全展现了“教—学—评”之间的共生性不强。
二、政治学科德育渗透现状归因分析
(一)理论知识与道德素质
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必须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掌握知识理论体系,从而具有一定的智育基础,进而建立德育。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许多学生还认为政治学科的内容在考试之前记一下重点再过一遍就行了,不需要复杂的知识与思维,这种想法显然不对。政治学科在教学时,不应该为了削弱理论知识而将改变知识体系或是一味的进行趣味化教学。政治教学若离开了知识基础,将会失去政治学科应有的专业性与价值取向,更达不到育人的目的。
(二)政治学科属性价值与学生自主发展
现在教学的主体思想中对学生的主导地位比较重视,高中生普遍具有个性特色,促使学生都希望进行自主发展,展现特性。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政治课,面临了其学科的价值导向问题,思想道德观难以在学生群体中开展,这与学生想要进行自主发展存在一定矛盾。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形成了对事物绩有的价值观,政治教材中的知识与现实社会的差别以及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形成互动等,很容易使学生对已知的道德理论知识都明白,却不愿在实际生活中采取有效的行动。
(三)教师地位的改变
政治教师在课堂上作为引导者,肩负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求让学生也有发言权,参与课堂教学中。现代各种技术比较发达,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然而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信息与已学或正在学的知识相隔甚远,而难以理解,从而政治课堂上有可能出现对教材知识或教师所讲知识产生质疑。
三、基于政治学科德育渗透实施策略
(一)创生学科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认识
政治课堂上回归知识性,建立相关的理论体系,通过学科知识的创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认识,从而让政治学科渗透德育。能够较好的处理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学生道德习惯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政治理论知识还能形成一定的价值观。
(二)创生教学方式,培养道德素质
创生教学方式,在讲解某一板块的内容或是某一知识点时有效的结合新闻热点话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话题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关注社会时事,从而促进学生“德—智—趣”全面发展。.
(三)创生师生关系,提升道德思维
高中政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理得如何,对于政治学科教学以及提高学生的到的思维有很大的影响。现代教学方式中,学生和教师同是教育的学习者,学生也可能向教师传递知识信息,所以教师除了自己已掌握的信息,还会有来自学生的信息知识。因此,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教学体验,教师对其讲述进行点评,让学生的包容理解意识与知识同步。
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其进行表扬、批评等都会学生心中得到一定的反应,然而学生是渴望能与老师亲近交往的,这也是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因此,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应抓住学生的心理,与其培养一份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需要。
结束语:
高中政治学科德育渗透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高中政治教师必须立足学科知识理论体系之中,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信息资源,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现个性与思维,掌握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并与学生构建一份良好的关系,促进学生“德”、“智”、“趣”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樊艳丽.略议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
[2]李月清.政治教学中的学生兴趣培养问题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
[3]李汉元.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J].教育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