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教学的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如何获取教学的高效率成为教育者追求的目标。而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培养高中生进行语文深度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高中生语文;深度学习
在信息高速更新的时代,获取有效知识成为人们学习追求的目标,面对飞速更新的知识,学习者必须要掌握方法,获取更有效的知识,促进自身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老师要立足于时代的发展,以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培养高中生进行语文深度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获取知识时,是按照知识的组织结构进行的,而非杂乱无章,在学习过程中,依据知识的存储的逻辑顺序,进行认知,所以在语文深度学习中,一定要把握这个认知规律,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生在开始学习时,会把新的知识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与之建立联系,让新旧知识之间形成融合,对新的知识生成新理解,进而进行整体感知,建立知识体系。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把握学生的这种认知规律,有效开展感性教学,让学生对直观感受到的知识进行加工、积累,形成感性认知。同时,老师更要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因为观察力是感知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对新信息进行观察之前,让学生确定自己要完成的阅读学习的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老师要做好指导,以提升学生对信息的辨识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取了新的信息,就要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在这个内化的过程,就要对新知识进行思维加工或创造,进而形成自己的能力。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老师一定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创造性学习的动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样的教学活动,必须通过创造性的语文课堂来开展。比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到适合的阅读方法,然后进行拓展,并把它运用到相类似的文本阅读中来。只有通过这样思维训练,学生的能力才会提升,才会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三、深度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知识
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之后,就要通过大脑进行分析,让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从而构建起知识网络,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比如在阅读文本时,老师一定指导学生做好分析,在分析思考文本的过程中,把握文本中字词句的内涵。同时,在获取新的知识之后,老师要启发学生对新旧知做好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达到融会贯通。
比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感知作者内心的无尽愁绪,基于这个重点,在设计教学时,老师可先借助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然后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这两首词作之间的不同处。可先从情感角度展开分析,要体味两词所表现的情感上的差异,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会发现,两首尽管都是写了“愁”,但是“愁”的内涵和境界,大相径庭。在《声声慢》中具体表现愁绪的词句是“这此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而《醉花阴》一词中表达作者愁绪的词句是“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通过两首词的感情的把握,学生体会了作品的内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两词在表现“愁”不同之处:《声声慢》词人要表达的是一种国破家亡的无尽愁绪,而《醉花阴》表现的却是对自己丈夫远行不在身边时所产生的思念之情,正是通过两首作品之间的对比,才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两词所在表达情感上的差异。
同时,从两词在表达情感时所写的意象上也可以进行深度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寻找,很快就会发现,两首作品中都写了“黄花”意象,《声声慢》中用“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黄花堆地的情景。《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倒扣人与黄花相比,用“人比黄花瘦”,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表达出了一种离愁别绪。但是两词尽管都写到了“黄花”意象,并用黄花来表达情感,但是在写愁的程度上却是相同的。
老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更进一层的对两词的创作时间进行分析,通过创作时间上的不同来体味词作的艺术造诣。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学生会发现《醉花阴》写作时间早于《声声慢》。《醉花阴》是作者早期的词作,是作者的丈夫因公出差在外,无法在重阳节时与作者相聚,因而心生思念,期望丈夫能够早日归来,这完全是文墨客常见作品常见的一种小资情调。而《声声慢》则是完全不同,是作者經历了国破家亡,南渡之后,产生的人世无常,物是人非的大悲大愁,是一般人无法体味的痛彻心扉的情感,作者也由此完成了人生的大跨越,由小资情怀产生了家国情怀,因而词作更为感人,思想更为深刻。
在学生经历了这几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对于两首词的内涵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从而在深度层面完成了学习任务,提升了情感审美素养,对于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经验,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在学习时,一定重视深度学习,通过深度学习,促使学生完成文本的解读,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科素养,提高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丽芬.网络环境下开展学习叙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2]张向众.教育思维方式的变革及趋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3]许婷婷.Blended Learning引导下的深度学习研究明[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
注:本文系兰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核心素养理念下指导高中生语文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19]GH264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高中生语文;深度学习
在信息高速更新的时代,获取有效知识成为人们学习追求的目标,面对飞速更新的知识,学习者必须要掌握方法,获取更有效的知识,促进自身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老师要立足于时代的发展,以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培养高中生进行语文深度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获取知识时,是按照知识的组织结构进行的,而非杂乱无章,在学习过程中,依据知识的存储的逻辑顺序,进行认知,所以在语文深度学习中,一定要把握这个认知规律,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生在开始学习时,会把新的知识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与之建立联系,让新旧知识之间形成融合,对新的知识生成新理解,进而进行整体感知,建立知识体系。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把握学生的这种认知规律,有效开展感性教学,让学生对直观感受到的知识进行加工、积累,形成感性认知。同时,老师更要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因为观察力是感知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对新信息进行观察之前,让学生确定自己要完成的阅读学习的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老师要做好指导,以提升学生对信息的辨识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取了新的信息,就要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在这个内化的过程,就要对新知识进行思维加工或创造,进而形成自己的能力。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老师一定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创造性学习的动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样的教学活动,必须通过创造性的语文课堂来开展。比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到适合的阅读方法,然后进行拓展,并把它运用到相类似的文本阅读中来。只有通过这样思维训练,学生的能力才会提升,才会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三、深度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知识
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之后,就要通过大脑进行分析,让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从而构建起知识网络,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比如在阅读文本时,老师一定指导学生做好分析,在分析思考文本的过程中,把握文本中字词句的内涵。同时,在获取新的知识之后,老师要启发学生对新旧知做好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达到融会贯通。
比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感知作者内心的无尽愁绪,基于这个重点,在设计教学时,老师可先借助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然后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这两首词作之间的不同处。可先从情感角度展开分析,要体味两词所表现的情感上的差异,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会发现,两首尽管都是写了“愁”,但是“愁”的内涵和境界,大相径庭。在《声声慢》中具体表现愁绪的词句是“这此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而《醉花阴》一词中表达作者愁绪的词句是“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通过两首词的感情的把握,学生体会了作品的内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两词在表现“愁”不同之处:《声声慢》词人要表达的是一种国破家亡的无尽愁绪,而《醉花阴》表现的却是对自己丈夫远行不在身边时所产生的思念之情,正是通过两首作品之间的对比,才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两词所在表达情感上的差异。
同时,从两词在表达情感时所写的意象上也可以进行深度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寻找,很快就会发现,两首作品中都写了“黄花”意象,《声声慢》中用“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黄花堆地的情景。《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倒扣人与黄花相比,用“人比黄花瘦”,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表达出了一种离愁别绪。但是两词尽管都写到了“黄花”意象,并用黄花来表达情感,但是在写愁的程度上却是相同的。
老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更进一层的对两词的创作时间进行分析,通过创作时间上的不同来体味词作的艺术造诣。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学生会发现《醉花阴》写作时间早于《声声慢》。《醉花阴》是作者早期的词作,是作者的丈夫因公出差在外,无法在重阳节时与作者相聚,因而心生思念,期望丈夫能够早日归来,这完全是文墨客常见作品常见的一种小资情调。而《声声慢》则是完全不同,是作者經历了国破家亡,南渡之后,产生的人世无常,物是人非的大悲大愁,是一般人无法体味的痛彻心扉的情感,作者也由此完成了人生的大跨越,由小资情怀产生了家国情怀,因而词作更为感人,思想更为深刻。
在学生经历了这几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对于两首词的内涵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从而在深度层面完成了学习任务,提升了情感审美素养,对于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经验,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在学习时,一定重视深度学习,通过深度学习,促使学生完成文本的解读,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科素养,提高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丽芬.网络环境下开展学习叙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2]张向众.教育思维方式的变革及趋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3]许婷婷.Blended Learning引导下的深度学习研究明[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
注:本文系兰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核心素养理念下指导高中生语文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19]GH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