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刚好在六月十六号,伴随着节日气氛的临近,我们走进了北京民俗博物馆一一东岳庙。东岳庙在端午节这天举办了大型的端午节民俗活动,让我们一起体味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吧。
车岳庙的“顺口溜”
东岳庙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道教庙宇,1999年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北京民俗博物馆。东岳庙的民俗掌故有很多,至今还流传着老北京的顺口溜“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四句顺口溜包含了东岳庙四个趣闻传说。
在四句顺口溜中,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机灵鬼儿”的故事。传说东岳庙东碑林里有一座清顺治年间的碑,碑座两侧各刻有一个提着灯笼的小道童。可能是因为雕工精湛,据说不论从哪个方向看去,观看者都能看到两个小道童用眼睛看着人笑,因此被人们称为“机灵鬼儿”。传说这两个小道童常在晚上提着灯笼出庙玩耍,还到庙门外小摊上赊糖果吃,摊主到处打听,却没人认识这两个小童儿,摊主后来在夜里偷偷尾随两个道童身后,见二人进了庙门就不见了踪影。第二天到庙里来找,发现了碑座上的两个小家伙。于是,将左童的灯笼用纸糊上,右童的一只脚用线捆住,从此以后再也没见到打着灯笼的小道童出庙玩耍。
东岳庙的“三多”
东岳庙以“塑像多、楹联多、碑刻多”的“三多”特点著称。第一多塑像多,东岳庙中供奉的是泰山神东岳大帝,据说庙中的塑像有近千尊。第二多“楹联多”,多数殿宇前都挂有白底黑字小篆字体的楹联。楹联就是我们过节时常看到的对联,通常都语言工整、字字押韵;这些楹联的内容是对东岳庙内各殿的一些传说的描述以及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蕴含着很多小故事。第三多“碑刻多”,老北京流传着“东岳庙的石碑数也数不清”的说法。
热热闹闹的“女儿节”
从明朝开始,北京的端午节就有个特殊的习俗,各家各户都在这天给自家未出嫁的女儿仔细地打扮一番,已出嫁的闺女也在这个节日分别回家省亲,和娘家的父母兄弟团聚,“女儿节”由此得名。端午节在北京人眼中是个热闹的大节。过节这天,人们都到街上去买神符,沽雄黄酒,吃樱桃、桑椹、粽子,吃“五毒”饼,插艾叶、菖蒲,在孩子们头上画王老虎。在端午节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为孩子们祈福平安,寄托了老一辈人们对孩子们健康幸福的期盼。
五彩长命缕系身上:这是从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上、脖子上,叫长命缕、续命缕。这些丝缕用以祈求女孩子得以健康幸福地成长。
“绒花簪头”戴起来:绒花簪头是从清朝时期盛行的端午节的习俗。清代满族人盛行戴头花,那时候的崇文门外的花市整条街都是卖绢花、绒花、纸花、通草花等人造花的,样式繁多,让人眼花缭乱。每天都有三五成群的姑娘逛花买绒花,花市的地名也是由此得来。
身佩葫芦巧装饰:据说在端午节的时候给孩子们身上佩戴葫芦,可以驱瘟疫、避邪风。这种小葫芦有特殊的做法,要将棉花团成筷子头般大的细腰小葫芦,再用五彩丝绒线缠上;然后用彩线将一个个小葫芦串起来,钉在女孩儿的衣服上,象带了一圈颜色各异的小铃铛。除了佩戴小葫芦外,还可以佩戴小粽子、小香包等,既有装饰功能,又能趋吉避凶,充满了节日的祝福。
车岳庙的“顺口溜”
东岳庙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道教庙宇,1999年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北京民俗博物馆。东岳庙的民俗掌故有很多,至今还流传着老北京的顺口溜“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四句顺口溜包含了东岳庙四个趣闻传说。
在四句顺口溜中,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机灵鬼儿”的故事。传说东岳庙东碑林里有一座清顺治年间的碑,碑座两侧各刻有一个提着灯笼的小道童。可能是因为雕工精湛,据说不论从哪个方向看去,观看者都能看到两个小道童用眼睛看着人笑,因此被人们称为“机灵鬼儿”。传说这两个小道童常在晚上提着灯笼出庙玩耍,还到庙门外小摊上赊糖果吃,摊主到处打听,却没人认识这两个小童儿,摊主后来在夜里偷偷尾随两个道童身后,见二人进了庙门就不见了踪影。第二天到庙里来找,发现了碑座上的两个小家伙。于是,将左童的灯笼用纸糊上,右童的一只脚用线捆住,从此以后再也没见到打着灯笼的小道童出庙玩耍。
东岳庙的“三多”
东岳庙以“塑像多、楹联多、碑刻多”的“三多”特点著称。第一多塑像多,东岳庙中供奉的是泰山神东岳大帝,据说庙中的塑像有近千尊。第二多“楹联多”,多数殿宇前都挂有白底黑字小篆字体的楹联。楹联就是我们过节时常看到的对联,通常都语言工整、字字押韵;这些楹联的内容是对东岳庙内各殿的一些传说的描述以及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蕴含着很多小故事。第三多“碑刻多”,老北京流传着“东岳庙的石碑数也数不清”的说法。
热热闹闹的“女儿节”
从明朝开始,北京的端午节就有个特殊的习俗,各家各户都在这天给自家未出嫁的女儿仔细地打扮一番,已出嫁的闺女也在这个节日分别回家省亲,和娘家的父母兄弟团聚,“女儿节”由此得名。端午节在北京人眼中是个热闹的大节。过节这天,人们都到街上去买神符,沽雄黄酒,吃樱桃、桑椹、粽子,吃“五毒”饼,插艾叶、菖蒲,在孩子们头上画王老虎。在端午节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为孩子们祈福平安,寄托了老一辈人们对孩子们健康幸福的期盼。
五彩长命缕系身上:这是从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上、脖子上,叫长命缕、续命缕。这些丝缕用以祈求女孩子得以健康幸福地成长。
“绒花簪头”戴起来:绒花簪头是从清朝时期盛行的端午节的习俗。清代满族人盛行戴头花,那时候的崇文门外的花市整条街都是卖绢花、绒花、纸花、通草花等人造花的,样式繁多,让人眼花缭乱。每天都有三五成群的姑娘逛花买绒花,花市的地名也是由此得来。
身佩葫芦巧装饰:据说在端午节的时候给孩子们身上佩戴葫芦,可以驱瘟疫、避邪风。这种小葫芦有特殊的做法,要将棉花团成筷子头般大的细腰小葫芦,再用五彩丝绒线缠上;然后用彩线将一个个小葫芦串起来,钉在女孩儿的衣服上,象带了一圈颜色各异的小铃铛。除了佩戴小葫芦外,还可以佩戴小粽子、小香包等,既有装饰功能,又能趋吉避凶,充满了节日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