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洁 身体力行地传承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大理古城,许多人联想到的是南诏古都,是天龙八部里的大理王国,是苍山下洱海畔的古朴小镇,而如今的大理古城几乎见不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建筑,街道两旁是千篇一律的民族纪念品、连锁的过桥米线店,和沿街贩卖淘宝物品的嬉皮士小贩,大理这座古城也终归没能逃过全国热火朝天的商业化进程。
  荣洁的鸟吧咖啡就坐落在大理古城熙熙攘攘的人民路上段,两层的砖木结构小屋,偌大的木窗向街面敞开着,通透自然。很少人知道,咖啡吧的背后是主人荣洁和一幢百年老房子的故事。
  在山东长大的荣洁是一位版画艺术家,在游历了许多地方后,2000年选择在大理生活和创作。和许多随着大理旅游热去寻找旺铺和开海景客栈的人不同,在大理居住了十多年的荣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结识了这栋老房子的主人。为贴补家用,房主希望把房子出租。荣洁决定租下这幢百年老房,简单装修一下,做一个咖啡厅,结识天南地北的朋友。可是老房子因年久失修、柱根糟朽、椽望腐烂,木匠师傅已无法修葺,在多次尝试修复无方后,只有拆倒重建。又一座老房子倒下了,而荣洁能做的是沿用传统的木结构来修建她的新房。
  为了更加了解传统木结构房屋的建造,荣洁开始用影像记录大理古城中的老建筑,寻找那些为数不多的保留下来的民居,最初只是想“做个客观的记录,听听住在里面的老人讲讲他们与老房子的故事,拍拍残留的木雕和石刻”。可谁知却碰到了许多难题。
  据大理古城保护局2008年的统计,整个古城1949年以前建造的房屋仅存有72家。老房子在倒下,天灾人祸逾半。1925年的一次大地震,轰轰烈烈的“文革”,改革开放后的大拆大建,如果古城是一位耄耋老人,她早已记不起当年的容貌。
  现存的老房子有各种各样的状况,有的房子空置着,芜杂可哂,破损严重;还有的居住着许多户人家,像大杂院有各式的搭建和改造。传统的院落文化也在消失。荣洁感叹道:“以前院子和房子的比例是6:4,院子占6份,这是比较接近自然、田园,比较舒适的生活方式,而现在房主都选择把房子尽量地建大,所以现在的院落大多都非常小了。”
  决定了采用成本较高的木结构后,荣洁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一位60多岁的老师傅。他从十五六岁就开始学盖房子,从自己做学徒到带徒弟,平均每年盖十多栋房子,这一辈子盖了近五百多栋房子。荣洁回忆道:“他自己的房子也是结婚时盖的,那么多年还是特别漂亮结实,结构非常合理,用料非常讲究。他的儿子也是他带出的徒弟,但在盖新式的结构,因为现在选择木结构的人太少了。”
  荣洁拜访老师傅时提到木结构,老师傅满脸都是骄傲,木房子的结构和工艺,他说起来头头是道。中国建筑,几千年以来都出于像老师傅这样的技工匠师之手,靠的是技艺上的师承。“可他一辈子带出的徒弟,现在几乎没有人在建木结构,他帮我盖的这个房子也是最后一栋了。我觉得这就是传统和现代的断层。”
  老师傅告诉荣洁,盖房子有很多规矩,哪一天该做什么都有民俗上的讲究,但这些年他们也越来越简单了,因为“我们觉得那是迷信”。放弃了一些古旧的传统和尊敬,存留下的是老师傅毕生积累的手艺。开始建房时,老师傅量了量地,嘀咕道:“你这就是一间半。”他想了一下,脑子里就像电脑一样画出了三维图,柱子、椽子和大梁需要多少,然后简单地说:“明天我们去买材料吧。”仅仅一天的时间荣洁和老师傅就把所有的材料买好了。老师傅说:“给我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老师傅根据他脑子里的3D图把所有材料准备好,这个柱子需要多长、它和榫卯的关系是什么、架构的纵横承托和联络是怎样的,然后把所有的木材该凿的该锯的都准备好。他使用的工具一大箩筐,所有都是他从当学徒的时候手工制作的,跟了他大半辈子。整个准备过程从头到尾没有一张图稿。
  “在他做出来之前,你不知道房子具体会是什么样的,”荣洁笑着说,“整个过程都是有机的,不是机械式的复制。这些老木匠有很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有就是扎实的基本功。”
  等到上梁的前一天,荣洁请来了唱经师傅,上梁仪式就这样热闹地开始了。老师傅说现在盖房子的人很少愿意选用这样传统的仪式了,又烦琐又费成本。可是荣洁觉得这个仪式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对老师傅前一个月工作的一种肯定,是对传统的致敬。房东为上梁仪式准备了一个很大的米糕,上面撒满了色彩缤纷的果脯,还带了很多精致的道具,有白族的桌围、桌布,还有古老的刺绣和卷轴。
  建房子修修改改用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在2013年1月末完工了。“邻居都说没有见过盖房子这么慢的。”荣洁打趣道。因为建房过程中和工匠师傅聊得高兴,他们向荣洁介绍了不同村子的手工艺,比如羊毛毡地毯,以前是赶马帮的雨披,但工匠们说对这个工艺的需求越来越少了,他们也在考虑还需不需要继续做这个,可是荣洁喜欢这个工艺,一起和工匠师傅们做了图案上的改进,使它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把它摆设在自己的咖啡店里。除此之外,鸟吧咖啡里面所用的刺绣抱枕、土陶罐、竹编灯罩等都是当地的手工艺制品。灯罩是荣洁将形状设计和大小尺寸给到村子里的竹编艺人,由他们制作完成的。荣洁希望通过与手艺人的合作带动当地手工传统的发展和创新。
  “我自己最简单最初的一个想法就是老的东西要保护起来,不是不做任何改变,而是要把新的东西和老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老的东西要不就腐朽下去直至消失,或是在博物馆里被人远远观望,我觉得它的生命力需要体现在实际使用上。”荣洁会买一些老家具,请师傅根据它原先的榫卯结构修好。注重细节的家具师傅会细心地和她讲解哪个是大榫卯,哪个是小榫卯,怎样根据其类型判别家具的年代。荣洁给这些老家具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并把它们运用到了自己的咖啡厅里。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荣洁在咖啡店里还做了一些设计上的尝试。她将收集的零散的布料拼凑起来,做出了自己设计的椅子的布套,运用的是小时候“百家布”和“百家衣”的概念。“最后折腾下来的成本比买新布料可能还要高一些,我的朋友都笑我,可是我想做的是一个概念,我觉得第十次做的时候应该能做得更好。”咖啡店里的花架用的也是旧货市场上收集的锯片,烟囱是废旧的炉子改装的。旧工业的气息和传统木结构的房子有延续和混搭的效果。
  今天荣洁的住所也是在她当年拍摄老房子的过程中发现的,是以前一家大户人家小姐的绣楼,当时的正房在地震中倒塌了,但这幢房屋却保存至今。在荣洁的带领下,我们穿过喧闹的主街道,拐进了一条小巷中,安静得像是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走入正房,本以为会陷入旧屋的局促和沧桑中,可是眼前是可容纳九人的工作台,设计感颇强的铁木框架皮椅。正中是可以看书、弹吉他、席地而坐的羊毛毡地毯。二楼的中空设计使得一楼更加明亮通透,整间屋子充满了阳光的味道。左边是和式的饭桌,简单舒适,可以轻松容纳十来位好友。
  最有特点的还属用鱼篓改造而成的灯罩,鹅黄的灯光透过编织的竹条,晕染在白色的墙壁上,形状特异的鱼篓凸显出木梁柔和的线条。每一根木柱都有独特的纹路,记录下年岁的痕迹,和冰冷的混凝土不同,能留下你手心的温度。二楼更是别有洞天,有能躺着看星星的现代化卫浴、练习书法的案台,无处不体现着荣洁对生活的热爱。
  荣洁所做的改善和调整,既融入了现代室内设计的元素,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所有木雕和彩绘。老房子里充满了惊喜,荣洁发现了精美的木雕雀替、青筒瓦背面的绘画,还有柱础石上玲珑的狮兽。荣洁说:“古建向我们讲述的是一种精工细作的匠人精神。如果这些传统建筑里的智慧的美的东西可以通过现在还活着的手工艺人,跟现代的需求有所结合,在实际生活中去使用的话,那才是一种最实际的传承。”
其他文献
还记得三年前由凯拉·奈特利出演的那位可可小姐吗?从摄影师的公寓飞身而出,骑着机车扬长而去的画面相信不少人都印象深刻。我们不禁期待续集的故事究竟会是怎样,会跟那位帅气的摄影师再次相遇?还是会发生其他美妙的爱情邂逅?  答案揭晓。三年后,由乔·怀特导演的全新可可小姐香水广告大片即将全新上映。这次,可可小姐依然是主导爱情的一位女性,但男主角不再是那位摄影师,而是被一位聚光灯下的人物取代。故事讲述的是:在
期刊
在人类所有感知系统中,视觉占有主导地位,正所谓“眼见为实”。当视觉与其他感知通道相冲突时,我们总会倾向用视觉线索来判断。而承载着情感的香水瓶注定就与艺术息息相关,瓶不对香,除了需要鼻子一一辨别,看到香水的第一感觉尤其重要,这也是缩小挑香的范围。作为小众香水品牌Olfactive Studio的创办人Celine Verleure是个不折不扣的香水迷,Celined在创作香水之前就在博客上提出自己的
期刊
环境恶化使我们越来越深刻思考环保这个问题,个人认为可分为两方面:“小我”与“大我”,也就是对自我健康与你生活大环境的问题。这里面又可细分出很多类别:饮食、空气、生态、暖化等,甚至还有关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类…… 扯得有些远了,今天我们并不是要开什么环境污染探讨课,而是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环保”即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是做和时装有关的编辑,“时尚”这东西本该就是引领着一种先锋的意识与步伐,那么自然
期刊
尽管中国古人对于“香水”并不陌生,但擦香水、抹香膏的做法在传统生活中始终不曾真正流行。那么,如何让自身飘散怡人的气息?往昔的中国其实自有一套历久弥新的习惯做法,包括佩带香囊、各种化妆品内添加香料等,而其中最占分量的方式,就是熏衣。  如今,熏笼已经从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中消失。但在三四十年前,这种竹编的用具还是家家必备,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它可谓用途多样,其中有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被褥、服装进行“加
期刊
窄轨铁皮火车、红茶、菩提的微笑以及斑驳的老旧城墙……斯里兰卡的一切都像年少时看过的老电影中随着记忆一闪而过的片段。在踏上这片土地之前,我更愿意叫她“锡兰”—这个她以前的名字对我而言充满了期待和美好。对我来说,待在锡兰的日子更像是旧梦重温的日子,当那一列被漆成红色的窄轨火车载着我沿着山脊上升,火车窗外,是大片大片向后退去的茶园和浓雾……梦中的景色,刚好如此。
期刊
这一次去采访Clark绝非易事,他的小咖啡馆藏在一片嘈杂与混乱的热闹背后。那条路在北京出了名儿的堵车,尤其在雾霾初散的晴朗周末,更加堵得宛若一个大停车场。短短十公里路,堵了整整两个小时才抵达。我在司机师傅一路上愈演愈烈的疯狂抱怨中情绪飘摇、坐立不安,终于冲进咖啡馆时带着满满的焦灼与内疚。在我忙不迭道歉的时候,Clark走过来递给我一杯温水:“没事儿的。这路就是很难走,先喝点水吧!” 也许是因为Cl
期刊
刚接到活动通知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Olivia Palermo也会亲临现场,这位名媛的知名度已经是对时装关注的人相当熟悉的名字了。但她为什么而来呢?2014年10月16日在上海10CorsoComo举办了Five Plus X Zac Posen合作系列新品发布会。Olivia Palermo和ZacPosen及两位名媛好友AtlantaHarley出演了Frye Plus推出的微电影“Goss
期刊
火花与光(Spark and Light)是Miu Miu“女人的故事”的第七部短片。由来自韩国的女导演金素英(So Yong Kim)执导。金素英是一位独立的电影导演,她出生于韩国釜山,在洛杉矶长大。在执导《火花与光》之前,金素英已经执导过多部电影,最著名的包括很受影评人推荐的描写一名韩国女孩随母亲移民加拿大,来到陌生环境之后的情感故事和成长经历的《彷徨尘世间》(In Between Days)
期刊
2014年秋冬的纽约时装周于2014年2月6日至2月13日在纽约举行。这次纽约的天气简直糟糕透了,整个时装周期间几乎都在下暴风雪,纽约成了白色的世界。恰巧Tommy Hilfiger这一季秀的主题也是滑雪。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场景。每次Tommy Hilfiger的秀都是在纽约一个军事博物馆里举行的,这次也不例外。也许军装元素一直是Tommy这几年的心头好的缘故。我记得第一次去看Tommy的秀是在
期刊
“第五十一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于11月22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圆满举行,众多华语影坛举足轻重的红星名人相聚一堂,表彰了众多为电影付出无限努力和贡献的电影工作者。现场星光熠熠,场面温馨动人。  长年投入推动艺术和电影产业的著名瑞士腕表及珠宝品牌Piaget伯爵,对艺术和美感有着独特的坚持和态度,始终关注和支持电影事业的发展。不仅自2008年起赞助美国电影独立精神奖,并连续四年担任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