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神文化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基础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是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精神文化的优越性在于一是具人类文化基因的继承性,还有在实践当中可以不断丰富完善的待完成性。这也是人类文化精神不断推进物质文化的内在动力。由于文化精神是物质文明的观念意识体现,在不同的领域,其具体文化精神有不同的表现和含义。作为图书馆的精神文化拓展,宗教信仰问在广大师生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作用与影响也意味着对学校图书馆的发展有着不小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精神文化 宗教信仰 信仰延续
1、精神文化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
精神文化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精神是文化的一种,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分泌物,例如艺术。文化是民族而世界的,宗教信仰亦是一种精神文化
1.1精神文化是文化层次理论结构要素之一
所谓文化层次理论结构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一样,它也是由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理论。具体的表现在人的伦理道德、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对于艺术的品位和我们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也可以说精神的文化的范畴就是科学、艺术和道德,用我们现在的物质理论概念来解释就是真善美的统一。
而精神文化是指属于精神、思想、观念范畴的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的特点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心理状态、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这样说比较正式,通俗的话语便是在满足生理欲望后升华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理想表现。
1.2 文化是一种力量
文化是有力量的。胡锦涛曾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教育领域中,“文化的力量”也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这一观点,已得到全社会广泛的认同,而学校文化力的构建也日益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所学校,即便是拥有良好的文化元素,也并不等于它就一定拥有良好的文化力。只有学校成员能创造性地、有效地运作学校文化元素,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力之后,才能够促进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达成。
1.3宗教信仰亦是一种精神文化
宗教信仰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它作为一种精神风俗,是极其复杂的,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信仰多属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信奉万物有灵,同时又受道教、佛教的影响,使多种信仰交融并存,并形成了崇拜——祭祀——禁忌的信仰风格。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的主观反应,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与客观世界的整体性的反应,是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作为人把握世界和生命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宗教信仰,它对人生的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为人生提供终极基础;对道德进行聚合和圣化;给人生带来无限希望。
只有人,才有信仰,只有有意志有选择、有精神追求的人才有信仰,因而信仰是最具人性化的精神之物,它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任何崇高的信仰,都意味着人对有限的超越,意味着真正的人性的复归和人的自由的发挥。正是在信仰中,人的精神乃至整个生命都向真、善、美的神圣价值尺度全面开放了,人主动自觉地、心甘情愿地拥抱“绝对”并归顺到“绝对”之中,与自己追求之物合而为一,或者说,使永恒无限侵入自己的有限生命之中。在信仰中,人将实现真正的自我,获得真正的自由。宗教信仰意味着信仰者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理解的选择、价值标准的选择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的选择。
2、宗教的信仰的分类与信仰延续
宗教信仰的延续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延续,社会的延续,民族的延续,家庭的延续。信仰的延续其实就是时间的延续。时间是恒久的,是不以事情的改变而改变的。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到个人的所有,它将影响人的一生,制约人的行为,以及传播人所理解的信仰文化。
2.1 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美,英,法,德等国家。伊斯兰教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中亚、南亚。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如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基督教”指“基督宗教”,即总称,而不是新教。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21.4亿信徒,为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以亚洲、非洲的信徒的发展最快。它的经典是《圣经》。特点:博爱,且人人平等。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产生时间为6世纪,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等。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所创传。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它的经典是《古兰经》,特点,伊斯兰教应运而生。中国例如新疆自治区回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而且有着许多禁忌,例如不吃猪肉,不能异族通婚等。
佛教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是释迦部落的王子。他29岁时开始修行,创立了佛教的教义。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 的无神论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在《增一阿含》经的序品中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用一句话来说,佛教就是佛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它的经典有许多,自古以来,大家最重视的佛经是<<华严经>>,称为经中之王。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中国少数民族中藏族、蒙古族等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2.2宗教信仰的延续
宗教信仰的延续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延续,社会的延续,民族的延续,家庭的延续。信仰的延续其实就是时间的延续。时间是恒久的,是不以事情的改变而改变的。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到个人的所有,它将影响人的一生,制约人的行为,以及传播人所理解的信仰文化。人的出生到成长是环境制约的,而环境是分为天然与人为两种。后天的影响有时更甚于前者,所以信仰是占了相对大的比例,而宗教几乎囊括了信仰的全部精华,当然这里也包含一些无信仰者,无宗教者。世界是矛盾的,所以恰恰无信仰亦是一种信仰,只依靠着自己的内心活动去从事社会劳动,叫做无信仰者。
3、大学图书馆对于宗教文化的帮组与影响
宗教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宗教亦是一把双刃剑,宗教问题也常常把民族人民团结在一起,而世界各地也常常因为宗教问题而战乱四起,灾祸连连。我们作为大学的教师与精神文明塑造者,该如面对这存在的事情,因大学是一个面向国家普招的机构,而国家又是由多民族所构成。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与融合,都是不容小觑的问题。就如我们国长期存在的“藏独”与“疆独”事件,这两个地域常常发生暴乱,造成血流成河。而耶路撒冷等地方亦是如此,长期战争。在民族大融合的今天,我国的新疆自治区与西藏自治区,自古就有着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文化,信仰,宗教,语言。而语言是最重要的部分,是民族融合的关键。语言的独立与发展,对于现在的大学生也是一种保持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许多大学还设置了清真的餐厅用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学生食用,非常的人性化,往往一个小小的细节便体现了国家教育机构对于民族的重视与保护,而学校图书馆在对于这样来自各民族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应该也为这样的学生提供更多属于他们民族的书籍,例如有着维语与汉语同样译本的藏书,有着藏语与汉语同样的藏书等,还有图书馆人可以长期开展语言兴趣小组,例如让来自各自民族的学生来教一些对语言有兴趣的汉族学生,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国家,自己国家的民族。
小结:国家还是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信仰,民族是国家的组成部分。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大学作为培养高级知识分子的摇篮,应该懂得维护民族的特殊性,以及民族的融合。校图书馆自然而然地要为此出一份力,尽一份心。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一把智慧的钥匙,好书更能让战争停下,让和平鸽飞出。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国家,自己国家的民族。
参考文献
[1] 谢·亚·托卡列夫(作), 魏庆征 (译). 世界宗教简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7
[2] 伯尔曼(Harold J Berman) (作), 姚剑波 (译). 信仰与秩序:法律与宗教的复合[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1
[3] 米歇尔?基恩(作), 张兴明 (译).信仰的疆国:漫谈世界宗教[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
[4] 付立宏 袁琳. 图书馆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7
[5 ] 贺燕.图书馆馆藏组织与管理研究[M].北京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8
关键词:精神文化 宗教信仰 信仰延续
1、精神文化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
精神文化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精神是文化的一种,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分泌物,例如艺术。文化是民族而世界的,宗教信仰亦是一种精神文化
1.1精神文化是文化层次理论结构要素之一
所谓文化层次理论结构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一样,它也是由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理论。具体的表现在人的伦理道德、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对于艺术的品位和我们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也可以说精神的文化的范畴就是科学、艺术和道德,用我们现在的物质理论概念来解释就是真善美的统一。
而精神文化是指属于精神、思想、观念范畴的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的特点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心理状态、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这样说比较正式,通俗的话语便是在满足生理欲望后升华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理想表现。
1.2 文化是一种力量
文化是有力量的。胡锦涛曾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教育领域中,“文化的力量”也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这一观点,已得到全社会广泛的认同,而学校文化力的构建也日益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所学校,即便是拥有良好的文化元素,也并不等于它就一定拥有良好的文化力。只有学校成员能创造性地、有效地运作学校文化元素,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力之后,才能够促进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达成。
1.3宗教信仰亦是一种精神文化
宗教信仰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它作为一种精神风俗,是极其复杂的,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信仰多属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信奉万物有灵,同时又受道教、佛教的影响,使多种信仰交融并存,并形成了崇拜——祭祀——禁忌的信仰风格。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的主观反应,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与客观世界的整体性的反应,是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作为人把握世界和生命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宗教信仰,它对人生的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为人生提供终极基础;对道德进行聚合和圣化;给人生带来无限希望。
只有人,才有信仰,只有有意志有选择、有精神追求的人才有信仰,因而信仰是最具人性化的精神之物,它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任何崇高的信仰,都意味着人对有限的超越,意味着真正的人性的复归和人的自由的发挥。正是在信仰中,人的精神乃至整个生命都向真、善、美的神圣价值尺度全面开放了,人主动自觉地、心甘情愿地拥抱“绝对”并归顺到“绝对”之中,与自己追求之物合而为一,或者说,使永恒无限侵入自己的有限生命之中。在信仰中,人将实现真正的自我,获得真正的自由。宗教信仰意味着信仰者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理解的选择、价值标准的选择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的选择。
2、宗教的信仰的分类与信仰延续
宗教信仰的延续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延续,社会的延续,民族的延续,家庭的延续。信仰的延续其实就是时间的延续。时间是恒久的,是不以事情的改变而改变的。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到个人的所有,它将影响人的一生,制约人的行为,以及传播人所理解的信仰文化。
2.1 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美,英,法,德等国家。伊斯兰教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中亚、南亚。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如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基督教”指“基督宗教”,即总称,而不是新教。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21.4亿信徒,为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以亚洲、非洲的信徒的发展最快。它的经典是《圣经》。特点:博爱,且人人平等。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产生时间为6世纪,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等。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所创传。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它的经典是《古兰经》,特点,伊斯兰教应运而生。中国例如新疆自治区回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而且有着许多禁忌,例如不吃猪肉,不能异族通婚等。
佛教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是释迦部落的王子。他29岁时开始修行,创立了佛教的教义。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 的无神论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在《增一阿含》经的序品中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用一句话来说,佛教就是佛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它的经典有许多,自古以来,大家最重视的佛经是<<华严经>>,称为经中之王。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中国少数民族中藏族、蒙古族等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2.2宗教信仰的延续
宗教信仰的延续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延续,社会的延续,民族的延续,家庭的延续。信仰的延续其实就是时间的延续。时间是恒久的,是不以事情的改变而改变的。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到个人的所有,它将影响人的一生,制约人的行为,以及传播人所理解的信仰文化。人的出生到成长是环境制约的,而环境是分为天然与人为两种。后天的影响有时更甚于前者,所以信仰是占了相对大的比例,而宗教几乎囊括了信仰的全部精华,当然这里也包含一些无信仰者,无宗教者。世界是矛盾的,所以恰恰无信仰亦是一种信仰,只依靠着自己的内心活动去从事社会劳动,叫做无信仰者。
3、大学图书馆对于宗教文化的帮组与影响
宗教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宗教亦是一把双刃剑,宗教问题也常常把民族人民团结在一起,而世界各地也常常因为宗教问题而战乱四起,灾祸连连。我们作为大学的教师与精神文明塑造者,该如面对这存在的事情,因大学是一个面向国家普招的机构,而国家又是由多民族所构成。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与融合,都是不容小觑的问题。就如我们国长期存在的“藏独”与“疆独”事件,这两个地域常常发生暴乱,造成血流成河。而耶路撒冷等地方亦是如此,长期战争。在民族大融合的今天,我国的新疆自治区与西藏自治区,自古就有着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文化,信仰,宗教,语言。而语言是最重要的部分,是民族融合的关键。语言的独立与发展,对于现在的大学生也是一种保持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许多大学还设置了清真的餐厅用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学生食用,非常的人性化,往往一个小小的细节便体现了国家教育机构对于民族的重视与保护,而学校图书馆在对于这样来自各民族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应该也为这样的学生提供更多属于他们民族的书籍,例如有着维语与汉语同样译本的藏书,有着藏语与汉语同样的藏书等,还有图书馆人可以长期开展语言兴趣小组,例如让来自各自民族的学生来教一些对语言有兴趣的汉族学生,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国家,自己国家的民族。
小结:国家还是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信仰,民族是国家的组成部分。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大学作为培养高级知识分子的摇篮,应该懂得维护民族的特殊性,以及民族的融合。校图书馆自然而然地要为此出一份力,尽一份心。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一把智慧的钥匙,好书更能让战争停下,让和平鸽飞出。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国家,自己国家的民族。
参考文献
[1] 谢·亚·托卡列夫(作), 魏庆征 (译). 世界宗教简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7
[2] 伯尔曼(Harold J Berman) (作), 姚剑波 (译). 信仰与秩序:法律与宗教的复合[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1
[3] 米歇尔?基恩(作), 张兴明 (译).信仰的疆国:漫谈世界宗教[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
[4] 付立宏 袁琳. 图书馆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7
[5 ] 贺燕.图书馆馆藏组织与管理研究[M].北京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