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随文练笔”,即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文中写作素材,见机插入短小的写作训练,与阅读教学融为一体,读写结合,相得益彰。随文练笔不仅体现学用同步,还符合阅读教学的学用迁移性原则。如何提高随文练笔的效果,扮靓阅读课堂,我认为,训练点的切入点很重要,要练在文本留白点、练在拓展延伸点、练在语言训练点、练在思辨争议点。
一、练在文本留白点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共同参与的意义结构,作者会在经意与不经意间,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空白点是老师学生阅读时驰骋想象的空间,更是学生进行小练笔的广阔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进行练笔。
(一)补白,与作者感同身受
1.借助插图补白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图上插图中,一家人自得其乐,仔细看图,老俩口聊天聊得很欢,他们会聊些什么呢?一学生:我仿佛听到老翁说“亲爱的,现在生活好了,春耕夏播,秋收冬藏,我很开心哪!”另一学生:我仿佛听到老太说:“老头子啊,感谢你这么多年来对家庭无微不至的照顾,现在孩子也慢慢长大了,我们可以省心点了。”我仿佛听到老翁说:“现在孩子长大了,你看多懂事啊!日子好喽,我们可以悠闲地喝上酒了。”
……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有感情的,如何让学生们透彻地领悟作品中隐含的感情呢?课文补白,真的很妙。挖掘出课文空白,把情感点化出来了,不仅能打动学生的心弦,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抓住关键词补白
《长征》一文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艰难险阻的困苦看作平常事,我紧扣“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等关键词语,要求学生将红军战士忍受痛苦、意志刚强的画面呈现出来。于是,有学生写道:风雨苍苍,一路泥潭一路霜,征途茫茫,一跟铁锁一把汗,绝处逢生,战士生死不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飞夺泸定、喜踏岷山,一腔热血洒碧疆。刻骨铭心的感悟是学生的收获,积淀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同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和精神。
(二)想象,为文本增光添彩
文本不但是一个意义结构,也是一个开放结构,召唤结构。从审美的角度看,正是文本中无处不在的空白点,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自由。《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中,“我”和祖父在菜园的场景令人深感祖孙情的真挚。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我”和祖父之间还会有哪些趣事?请你展开联想,使文中直白的语言变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这时,拿起笔写下这惜别的情景,那人、那园子、那情已融为一体,于笔端流淌出祖孙之情。在文本单薄处进行小练笔,能活化词语、句子的形象,变概括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化“简”为“详”,使语言饱满、丰润,富有生命力。
二、练在拓展延伸点
拓展延伸点是解读文本向习作练笔过渡的有效落点。拓展延伸点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链接相关的事件,或引申类似的现象。总之,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生活的大门,选择更多,思维更开阔。
文本往往散发出一种特有的精彩,如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典型的表达技巧,等等。在教学中,把这种精彩之处找出来,加以拓展,并付之于练笔,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我抓住文中精彩的句式:我想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你还想变成什么,为什么?几分钟后,学生完成了练笔,丰富多采的设想让我欣喜:
“我想变一只青蛙,帮庄稼捕捉害虫;我想变一只萤火虫,为人们照亮夜晚的路。”
“我想变一棵大树,为人们遮挡烈日;我想变一朵小花,美化我们的环境。”
“我想变透明的雨滴,为花草树木解渴;我想变一片雪花,给麦苗盖上棉被。”
……
全班四十多名学生的设想没有一个是重复的,而且基本能自圆其说。我暗自庆幸没有放过这一练笔机会,让学生的思维迸出了智慧的火花,为课堂添彩了不少。
拓展的训练点不止于此。如《秦兵马俑》中介绍了4种兵马俑,可让学生根据所搜集的资料,介绍第5种兵马俑。这就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衔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三、练在语言训练点
文本中常常有一些语言训练的落脚点,一些关键性的词、难以理解的句、结构独特的段,这些都是随文练笔之处。
儿童学习语言,离不开大量的、有意识的模仿和迁移,即所谓的“仿写”。仿写可以是一个片断,也可以是全篇;可以是结构方式的模仿,也可以是修辞方法、观察角度、语言风格的模仿。
如《庐山的云雾》中对云雾特点的两段描写,既可模仿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也可以模仿一连串比喻修辞的运用。让学生仿照这两段写一处景物,效果尤佳:
天上的云朵千姿百态。那些飘荡在天边的云朵,就像是天空美丽的裙摆;那些飘浮在头顶上的云朵,又像是裙子上一朵朵美丽的小花。云朵一片一片,它是自由的天使;云朵层层叠叠,她又是屋顶上的瓦片。
天上的云朵瞬息万变。眼前的云朵,刚刚还是威风凛凛的森林之王,转眼间就变成了温顺驯良的小绵羊;明明是一座设计奇特的高楼大厦,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娃娃。
稚嫩的笔触竟也和文学大师有几分相似。可见,恰当的仿写,能自然地将儿童天真幼稚的口头语言与成人规范文雅的书面语言融合起来。
四、练在思辨争议点
在学习《狼和鹿》时,为了让学生真实感受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我先让学生憧憬一番狼被杀害之后,居民们希望看到的健康美好景象,然后让学生看狼被杀害后的悲惨场面,学生的心灵在两相对比下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狼被杀害这一愚蠢的举动感受深切,心中百感交集。此时,让学生写下想说的话,话语深刻,尖锐带有批判,富有哲理。
随文练笔是文本特点与学习对象的“归一”,以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为主旨。因此,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有心、用心、精心,找准练点,这样才能引领着学生走进写作之门,既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写作难度,又提升写作趣味和写作水平,真实地让随文练笔扮靓阅读课堂。
一、练在文本留白点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共同参与的意义结构,作者会在经意与不经意间,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空白点是老师学生阅读时驰骋想象的空间,更是学生进行小练笔的广阔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进行练笔。
(一)补白,与作者感同身受
1.借助插图补白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图上插图中,一家人自得其乐,仔细看图,老俩口聊天聊得很欢,他们会聊些什么呢?一学生:我仿佛听到老翁说“亲爱的,现在生活好了,春耕夏播,秋收冬藏,我很开心哪!”另一学生:我仿佛听到老太说:“老头子啊,感谢你这么多年来对家庭无微不至的照顾,现在孩子也慢慢长大了,我们可以省心点了。”我仿佛听到老翁说:“现在孩子长大了,你看多懂事啊!日子好喽,我们可以悠闲地喝上酒了。”
……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有感情的,如何让学生们透彻地领悟作品中隐含的感情呢?课文补白,真的很妙。挖掘出课文空白,把情感点化出来了,不仅能打动学生的心弦,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抓住关键词补白
《长征》一文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艰难险阻的困苦看作平常事,我紧扣“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等关键词语,要求学生将红军战士忍受痛苦、意志刚强的画面呈现出来。于是,有学生写道:风雨苍苍,一路泥潭一路霜,征途茫茫,一跟铁锁一把汗,绝处逢生,战士生死不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飞夺泸定、喜踏岷山,一腔热血洒碧疆。刻骨铭心的感悟是学生的收获,积淀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同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和精神。
(二)想象,为文本增光添彩
文本不但是一个意义结构,也是一个开放结构,召唤结构。从审美的角度看,正是文本中无处不在的空白点,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自由。《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中,“我”和祖父在菜园的场景令人深感祖孙情的真挚。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我”和祖父之间还会有哪些趣事?请你展开联想,使文中直白的语言变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这时,拿起笔写下这惜别的情景,那人、那园子、那情已融为一体,于笔端流淌出祖孙之情。在文本单薄处进行小练笔,能活化词语、句子的形象,变概括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化“简”为“详”,使语言饱满、丰润,富有生命力。
二、练在拓展延伸点
拓展延伸点是解读文本向习作练笔过渡的有效落点。拓展延伸点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链接相关的事件,或引申类似的现象。总之,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生活的大门,选择更多,思维更开阔。
文本往往散发出一种特有的精彩,如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典型的表达技巧,等等。在教学中,把这种精彩之处找出来,加以拓展,并付之于练笔,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我抓住文中精彩的句式:我想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你还想变成什么,为什么?几分钟后,学生完成了练笔,丰富多采的设想让我欣喜:
“我想变一只青蛙,帮庄稼捕捉害虫;我想变一只萤火虫,为人们照亮夜晚的路。”
“我想变一棵大树,为人们遮挡烈日;我想变一朵小花,美化我们的环境。”
“我想变透明的雨滴,为花草树木解渴;我想变一片雪花,给麦苗盖上棉被。”
……
全班四十多名学生的设想没有一个是重复的,而且基本能自圆其说。我暗自庆幸没有放过这一练笔机会,让学生的思维迸出了智慧的火花,为课堂添彩了不少。
拓展的训练点不止于此。如《秦兵马俑》中介绍了4种兵马俑,可让学生根据所搜集的资料,介绍第5种兵马俑。这就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衔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三、练在语言训练点
文本中常常有一些语言训练的落脚点,一些关键性的词、难以理解的句、结构独特的段,这些都是随文练笔之处。
儿童学习语言,离不开大量的、有意识的模仿和迁移,即所谓的“仿写”。仿写可以是一个片断,也可以是全篇;可以是结构方式的模仿,也可以是修辞方法、观察角度、语言风格的模仿。
如《庐山的云雾》中对云雾特点的两段描写,既可模仿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也可以模仿一连串比喻修辞的运用。让学生仿照这两段写一处景物,效果尤佳:
天上的云朵千姿百态。那些飘荡在天边的云朵,就像是天空美丽的裙摆;那些飘浮在头顶上的云朵,又像是裙子上一朵朵美丽的小花。云朵一片一片,它是自由的天使;云朵层层叠叠,她又是屋顶上的瓦片。
天上的云朵瞬息万变。眼前的云朵,刚刚还是威风凛凛的森林之王,转眼间就变成了温顺驯良的小绵羊;明明是一座设计奇特的高楼大厦,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娃娃。
稚嫩的笔触竟也和文学大师有几分相似。可见,恰当的仿写,能自然地将儿童天真幼稚的口头语言与成人规范文雅的书面语言融合起来。
四、练在思辨争议点
在学习《狼和鹿》时,为了让学生真实感受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我先让学生憧憬一番狼被杀害之后,居民们希望看到的健康美好景象,然后让学生看狼被杀害后的悲惨场面,学生的心灵在两相对比下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狼被杀害这一愚蠢的举动感受深切,心中百感交集。此时,让学生写下想说的话,话语深刻,尖锐带有批判,富有哲理。
随文练笔是文本特点与学习对象的“归一”,以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为主旨。因此,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有心、用心、精心,找准练点,这样才能引领着学生走进写作之门,既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写作难度,又提升写作趣味和写作水平,真实地让随文练笔扮靓阅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