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培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美术学科教育具有实践性、情感性、丰富性等特征,是一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学生人格的学科。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从而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向上的品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美育人,能够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关爱成长,把学生培养成“眼里有光 心中有爱”的人。
關键词:心理健康 教育 美术课程 新冠病毒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的学习与生活,随着复课后有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报道,暴露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卑、懦弱等心理健康问题。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培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教师的基本任务和责任之一。美术学科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从而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向上的品格。美术教学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以美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快乐,健康成长!
最新《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必须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出发点,使其积极体验、参与美术学习。心理专家认为:人的健康心态应该是开朗乐观,阳光向上的,充满自信的。特别是少年儿童,更加需要有朝气蓬勃的健康心态以及积极的人生观。所以美术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小学美术教学之中,把学生培养成“眼里有光 心中有爱”的人,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整合美术课程内容,发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在小学美术课程内容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但是需要我们去发掘设计,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
案例一:精选课程内容,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让学生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欣赏自己,同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在上《自画像》这一课时,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长相,然后画出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李同学迟迟不肯动笔,当我去询问她为什么不画时,她委屈地说:“老师,我不想画自己,因为我长得不好看”。原来她的脸上一块类似唇形的胎记,我灵机一动,对她说:“你是一个特别可爱孩子,出生的时候天使为了记住你,在你的脸上吻了一下,留下了印记。”她听了以后露出了笑脸,开心地画了起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巧妙化解不良情绪,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二、因势利导、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凸显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2020年初,一场始料不及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大家都陷入了恐慌之中。面对疫情,我产生了新的思考: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新冠病毒,了解预防新冠病毒方法,怎样在疫情话题中发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因素。为了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疏导不良的情绪,培养坚强勇敢的品质。我因势利导,聚焦病毒,精心设计了“抗疫的口罩”、“打到新冠病毒”、“防病毒 勤洗手”、“武汉加油”、“最美逆行者”等美术教学内容,并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白,只要我们听从指挥,万众一心,一定能战胜病毒。抗击疫情期间,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我认为这是对学生培养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契机。于是特别安排了一节“画家笔下的抗疫英雄”美术欣赏课,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向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等抗疫英雄学习,学习他们在疫情面前,无惧无畏、砥砺前行的精神。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一定要积极面对,要有一颗勇敢的心。
三、细心观察美术作品,排除不健康心理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美术作品能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它的功能首先是表达和沟通,其次才是美学的意义。孩子的画就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不一样线条,不同的色彩都能反映出当时的情绪。美术作品是美的心灵与感情的具体表现,美术课堂能够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发挥和创作,从而无拘无束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因此,美术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美术作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疫情复课后,我发现二(1)班王同学的画都是用深蓝色、灰色、黑色等冷色调。疫情前,她作画喜欢用红色、黄色等鲜艳的色彩,画面呈现五彩斑斓的世界。从王同学的画中反映出她的心理差异。于是我找她谈心,并了解到她的爸爸因为疫情的影响丢了工作,产生了家庭矛盾,父母经常吵架。孩子在争吵的家庭环境中感到恐惧,变得胆小彷徨。通过和家长沟通,王同学的家恢复了和谐,她的画又变得色彩丰富了。儿童画是孩子心灵的一面镜子,画面可以体现喜怒哀乐各种情感情绪。美术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品,了解学生的绘画风格,走进孩子的心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排除不健康心理因素。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美育人,能够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关爱成长,把学生培养成“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人,这是美术教师的光荣职责。
關键词:心理健康 教育 美术课程 新冠病毒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的学习与生活,随着复课后有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报道,暴露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卑、懦弱等心理健康问题。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培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教师的基本任务和责任之一。美术学科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从而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向上的品格。美术教学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以美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快乐,健康成长!
最新《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必须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出发点,使其积极体验、参与美术学习。心理专家认为:人的健康心态应该是开朗乐观,阳光向上的,充满自信的。特别是少年儿童,更加需要有朝气蓬勃的健康心态以及积极的人生观。所以美术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小学美术教学之中,把学生培养成“眼里有光 心中有爱”的人,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整合美术课程内容,发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在小学美术课程内容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但是需要我们去发掘设计,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
案例一:精选课程内容,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让学生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欣赏自己,同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在上《自画像》这一课时,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长相,然后画出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李同学迟迟不肯动笔,当我去询问她为什么不画时,她委屈地说:“老师,我不想画自己,因为我长得不好看”。原来她的脸上一块类似唇形的胎记,我灵机一动,对她说:“你是一个特别可爱孩子,出生的时候天使为了记住你,在你的脸上吻了一下,留下了印记。”她听了以后露出了笑脸,开心地画了起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巧妙化解不良情绪,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二、因势利导、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凸显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2020年初,一场始料不及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大家都陷入了恐慌之中。面对疫情,我产生了新的思考: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新冠病毒,了解预防新冠病毒方法,怎样在疫情话题中发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因素。为了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疏导不良的情绪,培养坚强勇敢的品质。我因势利导,聚焦病毒,精心设计了“抗疫的口罩”、“打到新冠病毒”、“防病毒 勤洗手”、“武汉加油”、“最美逆行者”等美术教学内容,并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白,只要我们听从指挥,万众一心,一定能战胜病毒。抗击疫情期间,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我认为这是对学生培养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契机。于是特别安排了一节“画家笔下的抗疫英雄”美术欣赏课,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向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等抗疫英雄学习,学习他们在疫情面前,无惧无畏、砥砺前行的精神。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一定要积极面对,要有一颗勇敢的心。
三、细心观察美术作品,排除不健康心理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美术作品能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它的功能首先是表达和沟通,其次才是美学的意义。孩子的画就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不一样线条,不同的色彩都能反映出当时的情绪。美术作品是美的心灵与感情的具体表现,美术课堂能够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发挥和创作,从而无拘无束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因此,美术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美术作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疫情复课后,我发现二(1)班王同学的画都是用深蓝色、灰色、黑色等冷色调。疫情前,她作画喜欢用红色、黄色等鲜艳的色彩,画面呈现五彩斑斓的世界。从王同学的画中反映出她的心理差异。于是我找她谈心,并了解到她的爸爸因为疫情的影响丢了工作,产生了家庭矛盾,父母经常吵架。孩子在争吵的家庭环境中感到恐惧,变得胆小彷徨。通过和家长沟通,王同学的家恢复了和谐,她的画又变得色彩丰富了。儿童画是孩子心灵的一面镜子,画面可以体现喜怒哀乐各种情感情绪。美术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品,了解学生的绘画风格,走进孩子的心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排除不健康心理因素。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美育人,能够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关爱成长,把学生培养成“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人,这是美术教师的光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