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图从音乐之于人的本质方面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阐述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中有关“道法自然”的自然教学。日常音乐课堂的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因人定教,追求一种“不教而教”的自然教学法,传递一种“音乐即生活,生活是音乐”的艺术理解。
关键词:返璞归真;音乐教学;道法自然
当前,我国农村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两者的变革、发展是否同步、合拍?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目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急需深化。因为教育观念、目标的转变促使教学方法改变,而惟有改进教学方法,才是教育观念转变、教育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反思多年来的教学尝试,笔者认为:让学生返归自然、体味原始的本真、表现儿童本性的教学方法是大有可为的。
一、歌唱教学中的返璞归真
每一个学过声乐的人都了解声乐艺术的神秘性,都认为学声乐是一件“摸不着边”的事。方法对了,一日千里;方法不对,纵然学上三年五载亦是枉然,可这些执着于声乐、发声方法的学子何尝想到,一个三个月的女婴为我们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笑与啼哭。这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方法了,可当教师致力研究科学的演唱方法、轻松自然的演唱习惯、美观漂亮的演唱姿势时,是否想到,原来每个人都有其本人最原始、最自然、最科学的发声方法——即笑与啼哭时的发声方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已渗透了这个思想,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较好地摆正演唱位置,科学地发声,还能使他们专注于周围事物的一切变化,由无心变有心。
二、欣赏教学中的返璞归真
人对音乐的理解从来都有是由感而发,而对音乐的创作又是欢乐的创作,绝不是刻意地搬弄。从艺术角度来看,欣赏其实是一种感染,一种流露。那就必须让学生有正确的出发点来欣赏音乐。当然,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不能有非常深刻的理性理解,但正是由于生活经历有限,其身心尚被未大众世界所同化,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天真、烂漫、疯狂、陶醉才显得那么真切、那么理所当然。“开放性”是目前叫得较响的一个新名词,但究其根源与本质,我认为开放性应该这么理解:创设一个环境,一种氛围,激发学生的原始天性,把其真正的所想、所做、所学、所用表现在大家面前,这才算得上是开放——也即是我们常说的“坦诚相见”。让心灵与心灵交融,智慧与智慧对话,这是多么深刻的开放啊!所以我说,欣赏教学中的返璞归真,是极为重要的,它对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塑造,具有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功效。
三、创作教学中的返璞归真
开放的目的在于实践,而实践性中很主要的一点是要体现创造性。音乐课创作教学是融合了音乐教学中的听、唱、动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其教法科学与否、生动与否,不仅刺激着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还关系着当今音乐教育发展趋向问题。翻一下近十年来有关音乐教学法的书,可以见到教学内容项目逐年在陆续增加:先是在唱歌后加进乐理、视唱练习和音乐欣赏;后随着各大、中城市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逐渐提高,以及国外一些先进教学法被先后介绍进来,又加了器乐;还增加了创作,之后,还有律动、唱游等。从这个过程来看,中国大中城市开设音乐创作深起步较晚,那么农村就可想而知了。可是,笔者从教几年情况来看,农村音乐教学创作教学具有巨大的潜力,关键在于方法是否得当,而“返璞归真的自然教学方法”为其打消了疑虑。
那么,音乐的创造就不应等于笔头的作曲,就农村小学生而言,更应该包括口头的即兴作曲、创编及随乐即兴律动和舞蹈、打击乐的简单配器和节奏型创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充当乐器,生动地表现自己理解的音乐。很多年前就从全国音教改革研讨会上传递出这么一种音教改革趋势:一个简单的声音,外国教育家让学生反复模仿创作,其中体现音乐的和声,层次感及对同一声音不同节奏旋律的理解,让学生用毛巾、脸盆、木棒等简单的用具充当乐器,和谐地演奏、伴奏。当然还包括利用肢体动作等的演奏、伴奏。把一节国内教师认为“十分简单的课”上得极为深刻与生动,充分地体现了其教法的生动性与创造性。深思之下,发觉其教法本质就是:尊重学生的创造意识及行为,创造性地利用无生命的教学手段及工具,生动地与学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于身心放松的前提下,愉悦地接受任务,创造地表现音乐,体验“生活即音乐”的艺术实质。而这一切所遵循的规律就是:让一切返璞归真。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面向的不只是音乐天赋较高的少部分学生,而是全体学生。“自然教学法”让音乐的种子在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心田里生根,并在他们的生命中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傅敏.傅雷家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2]黄晓云.让音乐教学回归生活[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12).
[3]李广凤.任务型教学的形成引进探索和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15(9).
关键词:返璞归真;音乐教学;道法自然
当前,我国农村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两者的变革、发展是否同步、合拍?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目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急需深化。因为教育观念、目标的转变促使教学方法改变,而惟有改进教学方法,才是教育观念转变、教育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反思多年来的教学尝试,笔者认为:让学生返归自然、体味原始的本真、表现儿童本性的教学方法是大有可为的。
一、歌唱教学中的返璞归真
每一个学过声乐的人都了解声乐艺术的神秘性,都认为学声乐是一件“摸不着边”的事。方法对了,一日千里;方法不对,纵然学上三年五载亦是枉然,可这些执着于声乐、发声方法的学子何尝想到,一个三个月的女婴为我们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笑与啼哭。这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方法了,可当教师致力研究科学的演唱方法、轻松自然的演唱习惯、美观漂亮的演唱姿势时,是否想到,原来每个人都有其本人最原始、最自然、最科学的发声方法——即笑与啼哭时的发声方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已渗透了这个思想,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较好地摆正演唱位置,科学地发声,还能使他们专注于周围事物的一切变化,由无心变有心。
二、欣赏教学中的返璞归真
人对音乐的理解从来都有是由感而发,而对音乐的创作又是欢乐的创作,绝不是刻意地搬弄。从艺术角度来看,欣赏其实是一种感染,一种流露。那就必须让学生有正确的出发点来欣赏音乐。当然,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不能有非常深刻的理性理解,但正是由于生活经历有限,其身心尚被未大众世界所同化,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天真、烂漫、疯狂、陶醉才显得那么真切、那么理所当然。“开放性”是目前叫得较响的一个新名词,但究其根源与本质,我认为开放性应该这么理解:创设一个环境,一种氛围,激发学生的原始天性,把其真正的所想、所做、所学、所用表现在大家面前,这才算得上是开放——也即是我们常说的“坦诚相见”。让心灵与心灵交融,智慧与智慧对话,这是多么深刻的开放啊!所以我说,欣赏教学中的返璞归真,是极为重要的,它对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塑造,具有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功效。
三、创作教学中的返璞归真
开放的目的在于实践,而实践性中很主要的一点是要体现创造性。音乐课创作教学是融合了音乐教学中的听、唱、动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其教法科学与否、生动与否,不仅刺激着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还关系着当今音乐教育发展趋向问题。翻一下近十年来有关音乐教学法的书,可以见到教学内容项目逐年在陆续增加:先是在唱歌后加进乐理、视唱练习和音乐欣赏;后随着各大、中城市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逐渐提高,以及国外一些先进教学法被先后介绍进来,又加了器乐;还增加了创作,之后,还有律动、唱游等。从这个过程来看,中国大中城市开设音乐创作深起步较晚,那么农村就可想而知了。可是,笔者从教几年情况来看,农村音乐教学创作教学具有巨大的潜力,关键在于方法是否得当,而“返璞归真的自然教学方法”为其打消了疑虑。
那么,音乐的创造就不应等于笔头的作曲,就农村小学生而言,更应该包括口头的即兴作曲、创编及随乐即兴律动和舞蹈、打击乐的简单配器和节奏型创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充当乐器,生动地表现自己理解的音乐。很多年前就从全国音教改革研讨会上传递出这么一种音教改革趋势:一个简单的声音,外国教育家让学生反复模仿创作,其中体现音乐的和声,层次感及对同一声音不同节奏旋律的理解,让学生用毛巾、脸盆、木棒等简单的用具充当乐器,和谐地演奏、伴奏。当然还包括利用肢体动作等的演奏、伴奏。把一节国内教师认为“十分简单的课”上得极为深刻与生动,充分地体现了其教法的生动性与创造性。深思之下,发觉其教法本质就是:尊重学生的创造意识及行为,创造性地利用无生命的教学手段及工具,生动地与学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于身心放松的前提下,愉悦地接受任务,创造地表现音乐,体验“生活即音乐”的艺术实质。而这一切所遵循的规律就是:让一切返璞归真。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面向的不只是音乐天赋较高的少部分学生,而是全体学生。“自然教学法”让音乐的种子在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心田里生根,并在他们的生命中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傅敏.傅雷家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2]黄晓云.让音乐教学回归生活[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12).
[3]李广凤.任务型教学的形成引进探索和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