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自然为心灵疗伤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ddddaa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丹说:“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是无限宽广地去拓展世界,一是无限深刻地发现内心。”当内与外形成一种契合时,电光火石之间,就产生了动人的情怀,也就有了美的感受。
  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就给了我这样的启示。花未眠是众所周知的现象,却引起了作者巨大的惊叹,原因就在于作者从一种普通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美的感悟。其实“自然的美无时无处不在”,只是由于人们的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这就使原本美丽的花呈现一种无人欣赏、无人喝彩的寂寞与哀伤,美到极致只能默默地走向衰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无奈,由于无视美的存在而使时光在平淡中流转,岁月在无美中蹉跎。幡然悔悟。这样的人生因错过了许多美丽的景致而黯然神伤。岂不知泰戈尔说:“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错过群星。”让我们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吧,要知道美丽的东西常常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完成对心灵的拯救。
  幼年父母雙亡的川端康成在孤独中长大,没有感受过人间温暖,内心有着无法克服的忧郁和悲哀,时时有轻生的念头萦绕心间。但当他忽然发现盛开的海棠花竭力展示着自己生命的美丽,颓废的灵魂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花尚如此,人何以弃!他情不自禁地高呼:“要活下去!”自然的美对人内心的冲击力竟然如此强大,它竟可以为心灵疗伤,使死寂的灵魂涅槃。
  不由想到了那个在轮椅上丈量土地的史铁生,这个在最狂妄的年龄忽然残废了双腿的年轻人,在失魂落魄中,在无心于世时,是地坛里洋溢着的生命的律动,有益地开启了史铁生的心智,让他终于明白:“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从而超越了死,使生命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在不知何去何从的苦闷中彷徨的朱自清,拥有了一方月下的荷塘,那田田的荷叶、袅袅的花朵、缕缕的清香,使他获得了心灵的宁静;在红尘俗世中倍受煎熬的李乐薇快意地构建了他的空中楼阁,拥有了灵魂的栖息地,心灵的归依所。
  恍然了悟,内心与自然的遇合,真有如此大的魔力与神奇。感受自然就是在感受幸福,欣赏自然就是在与心灵对语,融于自然就是对幸福的皈依。
  无言的自然,生命的跳动,彰显着如此奇异的生命真谛。它让人们获得了生命的智慧,也开启了艺术家艺术生命的辉煌,伟大的艺术作品由于有了与自然的亲近融合,才达到了艺术的完美与极致,而这样的艺术品又成了美的启迪、美的开光,使欣赏者从中领悟到了真正的自然之美,更好地从自然中感受心灵的纯净与年轻、生命的珍贵与美好。
  美丽的自然,可爱的精灵,昭示着超然与生机,传递着感受与珍惜……给每—个怀揣受伤心灵的人以鼓舞,给孤寂的灵魂以抚慰,给浮躁的内心以宁静,给平淡的人生以色彩。那就让我们与美邂逅、与美亲近吧!要知道,错过美是一种无奈,无视美是一种生命的浪费,发现美是一种机缘,而拥有善感的心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发现美自必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灵和眼睛去拥抱自然,拥抱生命!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进行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适当的提问,教师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教与学达到一种和谐的交流状态。本文谈谈历史课堂提问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    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很生硬,很钻牛角尖。所以学生回答不出来,因而他们也就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
期刊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怎样做人,成长为真正为社会所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进行德育有多种渠道,也应将德育渗透课堂。作为班主任,我一直用心浇灌德育之花。在此,我想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做法探究如何进行德育。    一、巧用练笔本,搭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作为一名班主任,又是语文教师,我享有了解学生、与之沟通的独特渠道——练笔本。由于学生平时可以倾
期刊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过:“一生之教授始于幼。”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俗话说:“三岁定八十。”这句话足以体现德育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我国的知识教育是以德育教育为基本,并以德育教育为归宿的,幼教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孩子们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
期刊
长时间应试教育的实施,造成了教师教得死板,学生学得机械,致使中学语文教学积累了一些多年的诟病,即课堂气氛沉闷,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这是严重困扰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此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学生语文兴趣低落的原因    这个问题的产生由来已久,产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既有教材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当然也有学生本身的原因。  首先,就教材方面
期刊
语言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交际工具,而且也是学习的基本工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主要通过言语进行交流,并获得发展,听力障碍学生作为特殊教育需要的群体,他们由于某种原因使语言信号的认识、接受、中枢整合及言语输出机制发生障碍。致使听、说、读、写遇到一定的问题。对言语障碍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是特殊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这类学生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首先要开展好聋
期刊
形体课是目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非舞蹈)专业的必修课,各地高校因情况不同,开设此课的时间长短也不同,一般为2——3个学期。通过学习,使学生们建立良好的站姿、走姿,培养对形体正确的审美,多方位提高艺术气质,树立自信心,奠定进一步学习舞蹈学科的基础。  我国有一句谚语叫做:“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站立时,要像松树一样挺拔,坐着时要像古钟一样稳健、端庄,行走时要像风一样迅速。这是广
期刊
所谓口语,也就是交际的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自己的口语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由此看来,口语交际是交流的双方你来我往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口语交际的教学,绝不能纸上谈兵。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和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在口语交际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化学实验很多时候只是学校的装饰品、对外宣传的门面,实验课流于形式,学生所获不多。本文着重分析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流程。    一、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意义上的主动建
期刊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而班级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班级建设的计划性、趣味性、人文性特点给学生的作文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素材,是学生习作的近水楼台。    一、营造文化氛围。激发写作灵感    一个富有生活气息和书雅气息的教室,不仅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舒心的学习环境,也可以成为熏陶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场所。出于语文教学的考虑,笔者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独特布置,并发动学生每人写一句具有警策激励作用的“名言警句
期刊
如今高考单选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重点考查动词,考查动词的题一般占一半以上。近几年加大了对词汇的考查力度,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辨析比例逐年增加。比如湖北卷的单选题就是以考查词汇为主的,而考查语法则放在主观题“完成句子”题当中。而且其他题型也离不开词汇,词汇关系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让学生熟练掌握2200—3000个词汇尚且有困难。那么要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