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PPP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新型模式,在当今社会发展背景下,国家鼓励推行创新投融资体制,使得PPP模式的应用变得愈加广泛,同时PPP也将成为我国今后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土建工程领域的施工企业即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风险。本文从PPP项目法律风险入手,对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PPP模式;法律风险;风险应对
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国家一直鼓励创新投融资体制,因此PPP模式(简称“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得到了积极推广,在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PPP项目发展也从试点状态逐渐进入到高速发展状态。
一、PPP模式法律风险研究意义
PPP模式下,施工企业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施工企业有了实现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机会。经营结构上,施工单位从原来单一的施工业务收入,向上有投资收益、中有施工利润、下有运行维护服务收入的多重收益结构的转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PPP项目的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各相关方法律风险管理意识不够、立法欠缺,项目发生严重损失甚至失败的例子不计其数。PPP项目涉及项目融资、建设经营、管理和移交等全过程,具有投入大、步骤多、周期长、参与利益者众多和合作环境不确定性等特征,同时PPP模式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导致多种风险并存。施工企业如何抓住机遇、防控相关风险,以PPP发展为契机打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是建筑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二、PPP模式法律风险
本文主要针对施工方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
(1)政策法规导致的法律风险——法律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普遍性、程序性等特点,但由于法律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出现立法与社会发展出现不匹配的现象。就PPP项目立法来说,由于目前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政策法规变更导致项目陷入僵局甚至失败的例子不在少数。
(2)司法因素导致的法律风险——PPP项目合同体系庞杂,涉及多方主体及多种法律关系。当PPP协议各方产生纠纷时,适用何种方式解决,目前立法机构并没有予以明确,一旦发生纠纷会出现找不到有效的司法途径进行解决。
(3)王先认为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在PPP模式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指当前法律法规建设的不完善导致的,两类法律法规的核心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明确责任主体。而内部风险主要是指PPP项目主体本身,与施工企业自身行为息息相关。
(4)田萌认为建筑企业在PPP项目当中需要承担的具体法律风险表现在合同潜在风险,融资法律风险,政府履约信用风险,项目具体运营中的风险。
三、法律风险应对措施
(1)加快PPP相关立法
据统计,世界上共有52个国家和地区制订了PPP相关法律或相应政策法规。然而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不同法之间相互矛盾而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情况。我国财政部、发改委均制订过《PPP项目合同指南》等规章,对PPP项目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由于实际发生纠纷时,规章在判决过程中只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需制订一部专门的PPP法律来解决冲突,保障和维护PPP各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2)加强行政监管机制
PPP 项目执行过程中面临立项审批、土地审批等,涉及不同的行政部门,审批时间较长、流程复杂,效率低下,同时在各部门都有一定监管权限的前提下,容易引起职权滥用和腐败现象。因此,将PPP项目审批进行一定的集中,综合各部门职责,确定一个审批部门或者减少审批部门个数,对审批时长加以限制以提高效率。结合具体PPP项目从合同订立执行、进度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安全管控等方面进行。
(3)完善纠纷解决机制
PPP合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政府与社会资本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合同关系,另一方面政府又是具有监管和审批职能的行政主体,与社会资本是行政合同关系。PPP协议具有公法和私法双重性质。建议除特许经营权合同以外,应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诉讼、仲裁等纠纷解决机制,并明确相应的诉讼程序,对案件的受理范围等予以明確。
(4)慎重选择政府主体
大多数PPP项目要么没有收益来源,要么项目收益无法在短时间内覆盖项目投资资本金。因此,对于社会资本方而言,对政府主体的选择和对政府财政能力的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施工企业应实地调研多方考察深入了解当地政府经济发展、GDP、财政可支配收入、财政负债率和预期经济发展等情况,并结合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进行客观评估,恰当选择合适的政府主体。
(5)结合特点确定项目
PPP项目按收益分:有经营性项目、非经营性项目、部分经营性项目(项目回报由政府补贴与经营收费权共同构成);按运营所占比重分,有强运营性项目和弱运营项目的区分。对于“经营性+强运营”项目,运营在项目成败中体现了更大的作用,而对于“非经营性+弱运营”项目,工程建设在项目成败中体现了更大的作用。施工企业参与PPP项目,应当结合自身企业的优势,合理慎重的选择项目。
参考文献
[1]李瑾嫔.PPP模式下的法律风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2):118-119
[2]王先.国有大型施工企业PPP模式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1):216-217
[3]田萌.浅谈建筑企业在PPP项目中法律风险及防范[J].法制博览,2018(07):123-124
作者简介:孙森(1999.7-),男,河南省驻马店人,汉族,本科,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PPP模式;法律风险;风险应对
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国家一直鼓励创新投融资体制,因此PPP模式(简称“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得到了积极推广,在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PPP项目发展也从试点状态逐渐进入到高速发展状态。
一、PPP模式法律风险研究意义
PPP模式下,施工企业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施工企业有了实现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机会。经营结构上,施工单位从原来单一的施工业务收入,向上有投资收益、中有施工利润、下有运行维护服务收入的多重收益结构的转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PPP项目的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各相关方法律风险管理意识不够、立法欠缺,项目发生严重损失甚至失败的例子不计其数。PPP项目涉及项目融资、建设经营、管理和移交等全过程,具有投入大、步骤多、周期长、参与利益者众多和合作环境不确定性等特征,同时PPP模式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导致多种风险并存。施工企业如何抓住机遇、防控相关风险,以PPP发展为契机打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是建筑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二、PPP模式法律风险
本文主要针对施工方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
(1)政策法规导致的法律风险——法律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普遍性、程序性等特点,但由于法律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出现立法与社会发展出现不匹配的现象。就PPP项目立法来说,由于目前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政策法规变更导致项目陷入僵局甚至失败的例子不在少数。
(2)司法因素导致的法律风险——PPP项目合同体系庞杂,涉及多方主体及多种法律关系。当PPP协议各方产生纠纷时,适用何种方式解决,目前立法机构并没有予以明确,一旦发生纠纷会出现找不到有效的司法途径进行解决。
(3)王先认为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在PPP模式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指当前法律法规建设的不完善导致的,两类法律法规的核心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明确责任主体。而内部风险主要是指PPP项目主体本身,与施工企业自身行为息息相关。
(4)田萌认为建筑企业在PPP项目当中需要承担的具体法律风险表现在合同潜在风险,融资法律风险,政府履约信用风险,项目具体运营中的风险。
三、法律风险应对措施
(1)加快PPP相关立法
据统计,世界上共有52个国家和地区制订了PPP相关法律或相应政策法规。然而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不同法之间相互矛盾而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情况。我国财政部、发改委均制订过《PPP项目合同指南》等规章,对PPP项目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由于实际发生纠纷时,规章在判决过程中只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需制订一部专门的PPP法律来解决冲突,保障和维护PPP各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2)加强行政监管机制
PPP 项目执行过程中面临立项审批、土地审批等,涉及不同的行政部门,审批时间较长、流程复杂,效率低下,同时在各部门都有一定监管权限的前提下,容易引起职权滥用和腐败现象。因此,将PPP项目审批进行一定的集中,综合各部门职责,确定一个审批部门或者减少审批部门个数,对审批时长加以限制以提高效率。结合具体PPP项目从合同订立执行、进度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安全管控等方面进行。
(3)完善纠纷解决机制
PPP合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政府与社会资本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合同关系,另一方面政府又是具有监管和审批职能的行政主体,与社会资本是行政合同关系。PPP协议具有公法和私法双重性质。建议除特许经营权合同以外,应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诉讼、仲裁等纠纷解决机制,并明确相应的诉讼程序,对案件的受理范围等予以明確。
(4)慎重选择政府主体
大多数PPP项目要么没有收益来源,要么项目收益无法在短时间内覆盖项目投资资本金。因此,对于社会资本方而言,对政府主体的选择和对政府财政能力的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施工企业应实地调研多方考察深入了解当地政府经济发展、GDP、财政可支配收入、财政负债率和预期经济发展等情况,并结合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进行客观评估,恰当选择合适的政府主体。
(5)结合特点确定项目
PPP项目按收益分:有经营性项目、非经营性项目、部分经营性项目(项目回报由政府补贴与经营收费权共同构成);按运营所占比重分,有强运营性项目和弱运营项目的区分。对于“经营性+强运营”项目,运营在项目成败中体现了更大的作用,而对于“非经营性+弱运营”项目,工程建设在项目成败中体现了更大的作用。施工企业参与PPP项目,应当结合自身企业的优势,合理慎重的选择项目。
参考文献
[1]李瑾嫔.PPP模式下的法律风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2):118-119
[2]王先.国有大型施工企业PPP模式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1):216-217
[3]田萌.浅谈建筑企业在PPP项目中法律风险及防范[J].法制博览,2018(07):123-124
作者简介:孙森(1999.7-),男,河南省驻马店人,汉族,本科,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