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迪拜各种稀奇古怪的前卫建筑,让因石油一夜暴富的迪拜人沉迷于一千零一夜的梦里。集体的乐观情绪、文化的贫瘠和似乎无底的钱袋使迪拜成为孕育新奇建筑和接纳奇迹的乐土。于是乎,过去10年的迪拜,就像一个强力真空泵,吸引了全世界新奇玩意儿的兜售者,从奢侈品牌、高级酒店、前卫艺术,到未来派建筑师、奇形怪状的摩天大楼和零排放太阳能建筑。对建筑师而言,赚到大笔设计费的同时,有石油大亨为自己试验各种前卫新潮乃至不切实际的建筑理念买单,无疑再好不过了。这种看似双赢的结果,便使种种疯狂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在迪拜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古有精卫填海,今有迪拜建岛
作为中国人,对精卫填海的故事可能不陌生。可是,这样一个中国古代的神话寓言,在今天的迪拜,已经不止一次成为了现实。如果说,荷兰的填海计划是因受限于地理条件而采取的一种迫不得已的策略,那么迪拜填海则是一种主动出击的经济战略。1980年以来,迪拜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它已从20世纪60年代一个沉寂无名的小渔村变成如今享誉全球的现代化大都市。这源于迪拜选择了一条与海湾地区其他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它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建造豪华度假胜地和购物场所,并对投资者和定居者敞开大门,力图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其中,风景如画的白色沙滩与一年四季的阳光成为吸引人的最大亮点。然而,至20世纪90年代,迪拜所有沙滩均被开发,发展遭遇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迪拜决定人工建岛,规模空前的棕榈群岛工程便由此诞生。
棕榈群岛被称作“世界第八奇迹”,它由3个棕榈岛,即朱美拉棕榈岛、杰贝阿里棕榈岛和德拉棕榈岛组成。其中,朱美拉棕榈岛已于2006年初竣工,它的出现使得迪拜的海岸线长度增加了一倍。岛上分布着近500座公寓楼、200栋别墅、25家酒店和200家奢华用品商店。它已成为迪拜不折不扣的城市地标。除了因形似棕榈叶而得名的棕榈群岛,迪拜还按照世界地图的布局,用沙石填海兴建300座人工岛屿,名曰“世界岛”,每座岛均按其“地理位置”命名。岛屿群外围用岩石筑起椭圆形防浪堤,总面积约为557万平方米,各岛面积从1.35~4.05万平方米不等。据权威人士估算,世界岛的总造价高达140亿美元。
迪拜塔又创造世界第一高的新纪录
“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了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圣经里“巴别塔”的故事,记载着人类最初对天空的向往。人们希望建造一座通天的建筑,以满足内心对高度的渴望。就在508米的“台北101”还没有将“世界第一高楼”这顶帽子戴上多久的时候,“一切皆有可能”的迪拜就宣布诞生了新的“巴别塔”,新的高度记录——818米,并赐予它一个响亮的名字——“迪拜塔”。
迪拜塔由迪拜著名房地产开发商E m a a rProperties投资18亿美元开发,由美国著名建筑事务所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设计。SOM自1936年成立以来,一向以设计摩天楼誉满全球,其1973年落成的美国西尔斯大厦就曾经以443米的高度占据“世界第一高楼”宝座长达27年之久。迪拜塔的建筑平面呈Y字形,灵感来源于热带美洲一种叫做Hymenocallis的花朵的形状,且往上逐渐缩小,形成一种极富韵律的建筑形态。这不仅出于美学的考虑,更降低了建筑的迎风面积,尖尖的翼缘可最大程度减少直接作用于建筑主体的风力。它还采用各种阿拉伯传统纹样作为建筑的细部符号。
作为投资高达200亿美元的城市发展中心计划的核心项目,迪拜塔共有206层,建筑面积达46万平方米。第1层到39层全为星级酒店,第40层到108层为奢华公寓,再往上则是办公楼和各种套房。SOM别具匠心地将124层设计为观景层,通过巨大的室外观景平台,人们可以在此体验“手可摘星辰”的感觉。如此宏伟的工程,自2005年开工建设,由2,000个主要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建筑工人组成建造大军,分为3班,不分昼夜地奋战在建筑工地上。直到2010年才建造成功的。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高建筑和最高生产力代表,迪拜塔的建造意义和成就,足以和金字塔媲美。
“时尚女魔头”的“舞娘”——签名塔
提到迪拜各种新奇前卫的建筑,自然会提及有建筑界“时尚女魔头”之称的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她的建筑时尚即来自对传统向来采取的批判态度:不妥协,甚至视而不见。20多年来,她执著于试验表现建筑的速度感和流动性。这也导致她的建筑形态怪异,充满未来主义的色彩。正因为哈迪德的建筑像新潮的玩具,契合了文化落后却腰缠万贯的暴发户的猎奇心态,以致于她在迪拜乃至在阿联酋获得了众多工程项目,如阿布扎比表演艺术中心、Sheikh Zayad桥、迪拜欧布斯办公大楼、迪拜商业中心等等。
在迪拜从石油业向旅游业的经济转型中,哈迪德的建筑更多是用作城市营销的工具,这些仿佛天外来物且未来感十足的标志物,将为城市打上超前的烙印,而这恰恰也是石油大亨和王公贵族所鼓吹的一种迪拜独有的未来城市形态和生活方式。“舞娘”和“沙丘”便是哈迪德在迪拜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而它们真正的名字是签名塔和迪拜歌剧院。
签名塔位于迪拜,意在打造的世界级金融中心和投资乐园——国际金融港。它之所以有“舞娘”这一暧昧的绰号,看看外形就明白了:它由3栋高层建筑组成,其功能分别是办公、酒店和住宅。它们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形态,仿佛3个翩然起舞的女子,身段婀娜。这种与常理、与地球重力背道而驰的建筑形态,也反映出哈迪德反传统的姿态。签名塔距离迪拜塔不远,但与高耸入云的迪拜塔相比,只有340米高的签名塔只能凭借优雅的形态,给人以视觉冲击。哈迪德还巧妙地将3栋高层建筑的部分空间彼此连接,一方面出于结构设计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建筑师的独具匠心,扭动的建筑在空中不同的位置相互连通,形成公共空间。如在第7层,酒店和办公楼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酒店商业中心。而在38层,住宅又和酒店结合,提供各种休闲设施,甚至包括一个室内游泳池。到了65层,3栋建筑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巨大的全景餐厅,将迪拜河、金融湾和远处的阿拉伯湾尽收眼底。同样出自哈迪德之手的迪拜歌剧院,其流线型的有机形态酷似高低起伏的沙丘。它位于迪拜河中一人工岛上,迪拜人称这是“整个中东地区独一无二的歌剧院”。当然,这个独一无二的歌剧院的造价也是惊人的。正因如此,在迪拜债务危机的背景下,直到今天,迪拜歌剧院依然只停留在了效果图上呢。
海中的巴比伦城
从1960年海湾地区发现大量石油到今天,40多年来,石油所带来的滚滚美元让海湾地区,尤其是迪拜蓬勃发展。这个原本只靠走私黄金和珍珠为业的小渔村,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居民人数从不到6万激增到150万。看似无穷无尽的财富和城市的急速扩张,使得迪拜开始不惜工本地围海造城,于是海边出现一个个奇形怪状的人造岛屿和滨海新城。
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和他的建筑事务所也加入到迪拜的疯狂造城运动中。库哈斯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前卫激进的建筑师和城市学家,多年来一直热衷于书写未来城市的纲领。库哈斯负责迪拜滨海新城的设计。滨海新城选址在迪拜的西海岸,紧挨着老城和另一个酋长国——阿布扎比。整个新城由118万平方米的正方形中心人工岛和隔海围岛的4个副城区所组成。1.4亿平方米的建筑开发项目,则将主要集中在被海水环绕的人工岛上,可谓不折不扣的海中巴比伦城。它可以容纳150万人口——这意味着迪拜的总人口将翻倍,同时它可为迪拜提供100万个就业岗位。
考虑到迪拜的开发商希望整个城区内避免高流量的汽车交通,建筑师以纽约曼哈顿岛作为蓝本,设计了一个极高密度的现代城市,正方形的人工岛上棋盘格划分出了各城区,用于商业、零售、办公、娱乐、文化教育、私人住宅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地立于其中。中心岛屿和周围区域将会由全方位的公共交通所连接,其中包括迪拜的新型地铁系统,而这个系统也将直接连接到阿勒马克图姆国际航空港。建设中的航空港将作为未来迪拜的空中门户,成为西亚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通过这个项目,库哈斯想创造一种高度聚合且有效的都市形态,以此中和现在迪拜老城甚至阿布扎比存在的盲目开发和处处铺开的风气。这不仅是个类似曼哈顿的棋盘格城市形态,还具有理性的城市精神。他们希望这个城市设计作为一个蓝本,甚至一种宣言,对未来在海湾地区的城市开发,起到积极的影响。滨海新城表现出来的精神,正如另一个项目——迪拜复兴大楼所表现出来的一样,用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不调和态度,反映他们严肃的思考。在七扭八歪、奇形怪状的摩天大楼林立的迪拜,他们设计的迪拜复兴大楼居然是一个高300米、外形方方正正的平板摩天楼。在已经癫狂的迪拜,滨海新城似乎也希望找回文艺复兴中的人本精神。
古有精卫填海,今有迪拜建岛
作为中国人,对精卫填海的故事可能不陌生。可是,这样一个中国古代的神话寓言,在今天的迪拜,已经不止一次成为了现实。如果说,荷兰的填海计划是因受限于地理条件而采取的一种迫不得已的策略,那么迪拜填海则是一种主动出击的经济战略。1980年以来,迪拜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它已从20世纪60年代一个沉寂无名的小渔村变成如今享誉全球的现代化大都市。这源于迪拜选择了一条与海湾地区其他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它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建造豪华度假胜地和购物场所,并对投资者和定居者敞开大门,力图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其中,风景如画的白色沙滩与一年四季的阳光成为吸引人的最大亮点。然而,至20世纪90年代,迪拜所有沙滩均被开发,发展遭遇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迪拜决定人工建岛,规模空前的棕榈群岛工程便由此诞生。
棕榈群岛被称作“世界第八奇迹”,它由3个棕榈岛,即朱美拉棕榈岛、杰贝阿里棕榈岛和德拉棕榈岛组成。其中,朱美拉棕榈岛已于2006年初竣工,它的出现使得迪拜的海岸线长度增加了一倍。岛上分布着近500座公寓楼、200栋别墅、25家酒店和200家奢华用品商店。它已成为迪拜不折不扣的城市地标。除了因形似棕榈叶而得名的棕榈群岛,迪拜还按照世界地图的布局,用沙石填海兴建300座人工岛屿,名曰“世界岛”,每座岛均按其“地理位置”命名。岛屿群外围用岩石筑起椭圆形防浪堤,总面积约为557万平方米,各岛面积从1.35~4.05万平方米不等。据权威人士估算,世界岛的总造价高达140亿美元。
迪拜塔又创造世界第一高的新纪录
“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了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圣经里“巴别塔”的故事,记载着人类最初对天空的向往。人们希望建造一座通天的建筑,以满足内心对高度的渴望。就在508米的“台北101”还没有将“世界第一高楼”这顶帽子戴上多久的时候,“一切皆有可能”的迪拜就宣布诞生了新的“巴别塔”,新的高度记录——818米,并赐予它一个响亮的名字——“迪拜塔”。
迪拜塔由迪拜著名房地产开发商E m a a rProperties投资18亿美元开发,由美国著名建筑事务所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设计。SOM自1936年成立以来,一向以设计摩天楼誉满全球,其1973年落成的美国西尔斯大厦就曾经以443米的高度占据“世界第一高楼”宝座长达27年之久。迪拜塔的建筑平面呈Y字形,灵感来源于热带美洲一种叫做Hymenocallis的花朵的形状,且往上逐渐缩小,形成一种极富韵律的建筑形态。这不仅出于美学的考虑,更降低了建筑的迎风面积,尖尖的翼缘可最大程度减少直接作用于建筑主体的风力。它还采用各种阿拉伯传统纹样作为建筑的细部符号。
作为投资高达200亿美元的城市发展中心计划的核心项目,迪拜塔共有206层,建筑面积达46万平方米。第1层到39层全为星级酒店,第40层到108层为奢华公寓,再往上则是办公楼和各种套房。SOM别具匠心地将124层设计为观景层,通过巨大的室外观景平台,人们可以在此体验“手可摘星辰”的感觉。如此宏伟的工程,自2005年开工建设,由2,000个主要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建筑工人组成建造大军,分为3班,不分昼夜地奋战在建筑工地上。直到2010年才建造成功的。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高建筑和最高生产力代表,迪拜塔的建造意义和成就,足以和金字塔媲美。
“时尚女魔头”的“舞娘”——签名塔
提到迪拜各种新奇前卫的建筑,自然会提及有建筑界“时尚女魔头”之称的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她的建筑时尚即来自对传统向来采取的批判态度:不妥协,甚至视而不见。20多年来,她执著于试验表现建筑的速度感和流动性。这也导致她的建筑形态怪异,充满未来主义的色彩。正因为哈迪德的建筑像新潮的玩具,契合了文化落后却腰缠万贯的暴发户的猎奇心态,以致于她在迪拜乃至在阿联酋获得了众多工程项目,如阿布扎比表演艺术中心、Sheikh Zayad桥、迪拜欧布斯办公大楼、迪拜商业中心等等。
在迪拜从石油业向旅游业的经济转型中,哈迪德的建筑更多是用作城市营销的工具,这些仿佛天外来物且未来感十足的标志物,将为城市打上超前的烙印,而这恰恰也是石油大亨和王公贵族所鼓吹的一种迪拜独有的未来城市形态和生活方式。“舞娘”和“沙丘”便是哈迪德在迪拜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而它们真正的名字是签名塔和迪拜歌剧院。
签名塔位于迪拜,意在打造的世界级金融中心和投资乐园——国际金融港。它之所以有“舞娘”这一暧昧的绰号,看看外形就明白了:它由3栋高层建筑组成,其功能分别是办公、酒店和住宅。它们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形态,仿佛3个翩然起舞的女子,身段婀娜。这种与常理、与地球重力背道而驰的建筑形态,也反映出哈迪德反传统的姿态。签名塔距离迪拜塔不远,但与高耸入云的迪拜塔相比,只有340米高的签名塔只能凭借优雅的形态,给人以视觉冲击。哈迪德还巧妙地将3栋高层建筑的部分空间彼此连接,一方面出于结构设计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建筑师的独具匠心,扭动的建筑在空中不同的位置相互连通,形成公共空间。如在第7层,酒店和办公楼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酒店商业中心。而在38层,住宅又和酒店结合,提供各种休闲设施,甚至包括一个室内游泳池。到了65层,3栋建筑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巨大的全景餐厅,将迪拜河、金融湾和远处的阿拉伯湾尽收眼底。同样出自哈迪德之手的迪拜歌剧院,其流线型的有机形态酷似高低起伏的沙丘。它位于迪拜河中一人工岛上,迪拜人称这是“整个中东地区独一无二的歌剧院”。当然,这个独一无二的歌剧院的造价也是惊人的。正因如此,在迪拜债务危机的背景下,直到今天,迪拜歌剧院依然只停留在了效果图上呢。
海中的巴比伦城
从1960年海湾地区发现大量石油到今天,40多年来,石油所带来的滚滚美元让海湾地区,尤其是迪拜蓬勃发展。这个原本只靠走私黄金和珍珠为业的小渔村,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居民人数从不到6万激增到150万。看似无穷无尽的财富和城市的急速扩张,使得迪拜开始不惜工本地围海造城,于是海边出现一个个奇形怪状的人造岛屿和滨海新城。
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和他的建筑事务所也加入到迪拜的疯狂造城运动中。库哈斯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前卫激进的建筑师和城市学家,多年来一直热衷于书写未来城市的纲领。库哈斯负责迪拜滨海新城的设计。滨海新城选址在迪拜的西海岸,紧挨着老城和另一个酋长国——阿布扎比。整个新城由118万平方米的正方形中心人工岛和隔海围岛的4个副城区所组成。1.4亿平方米的建筑开发项目,则将主要集中在被海水环绕的人工岛上,可谓不折不扣的海中巴比伦城。它可以容纳150万人口——这意味着迪拜的总人口将翻倍,同时它可为迪拜提供100万个就业岗位。
考虑到迪拜的开发商希望整个城区内避免高流量的汽车交通,建筑师以纽约曼哈顿岛作为蓝本,设计了一个极高密度的现代城市,正方形的人工岛上棋盘格划分出了各城区,用于商业、零售、办公、娱乐、文化教育、私人住宅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地立于其中。中心岛屿和周围区域将会由全方位的公共交通所连接,其中包括迪拜的新型地铁系统,而这个系统也将直接连接到阿勒马克图姆国际航空港。建设中的航空港将作为未来迪拜的空中门户,成为西亚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通过这个项目,库哈斯想创造一种高度聚合且有效的都市形态,以此中和现在迪拜老城甚至阿布扎比存在的盲目开发和处处铺开的风气。这不仅是个类似曼哈顿的棋盘格城市形态,还具有理性的城市精神。他们希望这个城市设计作为一个蓝本,甚至一种宣言,对未来在海湾地区的城市开发,起到积极的影响。滨海新城表现出来的精神,正如另一个项目——迪拜复兴大楼所表现出来的一样,用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不调和态度,反映他们严肃的思考。在七扭八歪、奇形怪状的摩天大楼林立的迪拜,他们设计的迪拜复兴大楼居然是一个高300米、外形方方正正的平板摩天楼。在已经癫狂的迪拜,滨海新城似乎也希望找回文艺复兴中的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