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危害的日益加剧,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供需比例严重失衡,大学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就业存在巨大挑战,但有挑战就必要机遇。如何化“危”为“机”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金融危机;挑战;机遇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逐步呈现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由一国向全球蔓延、从经济领域向社会其他生活领域扩展的趋势。美国实体经济的疲软,直接造成中国经济及其他领域面临严峻形势。而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当其冲。据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就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这么多企业倒闭,肯定会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而导致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在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1.2009届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10万,这些应届毕业生急需要就业;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使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毕业生就业面临最冷“寒冬”,主要表现在:
1.1 从国家宏观角度看
(1)2009届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由于国家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待就业毕业生数目巨大。在金融浪潮席卷而来,经济持续低迷的今天,09年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2)国家经济增幅放缓,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预计我国在未来几个月乃至相当长时间里可能面临经济发展减速、出口减少、财政减收、外汇储备缩水以及待业人员增加等情况;(3)相关就业保障政策的出台,比如《劳动合同法》,在进一步完善我国雇佣关系各项规范、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会导致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的问题上慎之又慎。
1.2 从用人单位角度看
(1)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导致许多单位削减甚至取消招聘计划.一些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院校,由于所设专业限制,所受冲击必将更大;(2)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学历要求更高。在强调能力决定未来的今天,学历仍然被视为寻找工作的敲门砖。从今年下半年各地举办的人才供需交流会以及我校举办的秋季校园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来看,尽管经济“萧条”,但一些知名用人单位本着“人才储备”的目的,还是提供了一定的用人计划,但企业的门槛提高、待遇降低,却是可以明显感到的变化。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由于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所以,在招聘一些岗位时,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男性。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用人单位很难像以往那样给予新晋员工较长时间的实习和培训。从成本的角度来看,他们更愿意录用那些有相关工作经验、可以直接投入工作的应聘者;(3)《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出台,增加了单位用人成本,保障了弱势员工的合法权益,这使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谨慎,在情况不明朗,需求不紧迫的时候,一般较少或不考虑增加招聘计划。
1.3 从学生角度看
(1)“硬件”缺乏。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即学历、成绩、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等。目前的现状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理论素养不高,专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2)“软件”缺乏。除了所需的“硬件”外,毕业生还需要一些“软件”傍身。比如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就业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工作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存在盲目的乐观或悲观情绪,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使得部分毕业生因此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4)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一些毕业生打算延迟就业,期待危机过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殊不知,不及时就业一方面使自己前面的投入一无所获,另一方面也浪费了自身作为应届生应有的优势。
2.2009届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
虽说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伤害,其他国家都面临着一个经济衰退的问题,我们国家各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实际上它对我们的实体经济影响并不是很大。国家有充分的资金,充足的资源,可以抵挡金融危机带来的金融上的压力。甚至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学生今天碰到的是 “从结构性失业走向充分就业、走到满意就业”的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主要表现在:
2.1 从国家宏观角度看
(1)我国经济将保持又快又好发展,这对社会的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是个有力拉动;(2)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将有力的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稳定的发展。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不是金融危机,而是正在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势必要有一些企业、一些人在这一轮的更新中被淘汰。但是产业结构更新后,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大学生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性工作的铺垫、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兴起,这些工作都是需要高素质的人去做的,大学生的机遇也就来了;(3)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用武之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4)《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法律保障。
2.2 从单位角度看
(1)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必将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大户。根据历年统计,国家各级机关及事业单位吸纳人数占到应届生总数的12.7%左右,今后这一块市场必定稳中有升;(2)用人单位本着“人才储备”的目的,招聘数量不会有太大减少;(3)随着国家鼓励消费、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拓,制造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对于人力资源需求将进一步扩大;(4)随着法律的完善,单位也逐步完善自己的用人制度,以前非法用工、拖欠工资等现象得以从根本上消除。
2.3 从学生个人而言
(1)提升自身“硬件”与“软件”。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外在环境的变化,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就业的艰难,进而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内功”,最终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2)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有的同学本来不打算考公务员或研究生,只想到企业去工作,现在也发现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公务员或研究生也不错。从长远看,这极有可能成为提高就业层次的重要手段。
3.如何转“危”为“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应届生而言,是“危”是“机”,目前尚无定论,但我们必须要发挥主动性,通过各种渠道,使“危”转为“机”,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3.1 从国家角度看
(1)要继续扩大内需、以消费、投资、出口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服务业更好发展,更多吸纳就业;(3)积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完善支持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场地等政策体系,改善创业环境,同时强化创业培训,加强创业服务,提高创业的稳定性,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4)要强调在稳定就业和调控失业上下功夫,帮助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和保障生活的功能。
3.2 从学校角度看
(1)领导重视,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学校要坚持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制,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协调、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2)明确工作思路,完善制度建设。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工作思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心工作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并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改革、学科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制定等方面注重与市场需求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紧密挂钩;(3)认真学习,严格贯彻执行毕业生就业政策。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尚不很健全的情况下,严格贯彻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成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我校要始终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规定,并通过班会、讲座等形式积极向毕业生进行宣传,消除一切不利于就业的障碍;(4)广泛收集信息,拓宽就业市场,积极推荐毕业生。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对毕业生来说,搜集就业信息的难度较大。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给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充分利用学校优势资源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努力拓宽就业市场,积极推荐毕业生。(5)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主渠道建设。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的主渠道建设;(6)另外,要认真做好相关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服务工作,加强就业队伍建设等,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安全离校、顺利离校等。
3.3 从学生个人角度看
(1)提升就业能力增强竞争力。就业能力是指获得与保持工作的能力。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两个部分。在专业能力方面,以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代表的态度型资产是大学生专业能力中的关键,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代表的知识技能型资产是专业能力的基石。在市场能力方面,为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大学生必须要了解现在整个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数量信息和结构信息,要了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要了解自己个人就业能力的水平,同时还必须改进自己的展示能力;(2)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降低期望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3)通过各种途径,比如网络、招聘会、报纸、学校推荐、人脉等,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就业;(4)继续深造度过就业困难时期。从微观选择来看,大学生可以尝试继续深造以错过经济风暴的高潮期。大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一方面增加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一点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尤其重要,另一方面也能够避过劳动力市场不景气时期,期望在两三年之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
总之,09年是大学生特别是应届大学生就业较为困难的一年,各方面的压力必将扑面而来,如何应对这一现状成为国家、社会、学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但也不必过于悲观,正所谓,有挑战必有机遇,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各方面齐抓共管,大学生就业问题必将得以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周甲禄.大学生就业难难在何处[N].经济参考报.2007,(06).
[2]逄晓娟.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08).
[3]孙兴洋.关于构建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创新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金融危机;挑战;机遇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逐步呈现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由一国向全球蔓延、从经济领域向社会其他生活领域扩展的趋势。美国实体经济的疲软,直接造成中国经济及其他领域面临严峻形势。而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当其冲。据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就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这么多企业倒闭,肯定会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而导致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在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1.2009届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10万,这些应届毕业生急需要就业;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使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毕业生就业面临最冷“寒冬”,主要表现在:
1.1 从国家宏观角度看
(1)2009届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由于国家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待就业毕业生数目巨大。在金融浪潮席卷而来,经济持续低迷的今天,09年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2)国家经济增幅放缓,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预计我国在未来几个月乃至相当长时间里可能面临经济发展减速、出口减少、财政减收、外汇储备缩水以及待业人员增加等情况;(3)相关就业保障政策的出台,比如《劳动合同法》,在进一步完善我国雇佣关系各项规范、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会导致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的问题上慎之又慎。
1.2 从用人单位角度看
(1)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导致许多单位削减甚至取消招聘计划.一些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院校,由于所设专业限制,所受冲击必将更大;(2)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学历要求更高。在强调能力决定未来的今天,学历仍然被视为寻找工作的敲门砖。从今年下半年各地举办的人才供需交流会以及我校举办的秋季校园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来看,尽管经济“萧条”,但一些知名用人单位本着“人才储备”的目的,还是提供了一定的用人计划,但企业的门槛提高、待遇降低,却是可以明显感到的变化。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由于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所以,在招聘一些岗位时,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男性。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用人单位很难像以往那样给予新晋员工较长时间的实习和培训。从成本的角度来看,他们更愿意录用那些有相关工作经验、可以直接投入工作的应聘者;(3)《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出台,增加了单位用人成本,保障了弱势员工的合法权益,这使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谨慎,在情况不明朗,需求不紧迫的时候,一般较少或不考虑增加招聘计划。
1.3 从学生角度看
(1)“硬件”缺乏。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即学历、成绩、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等。目前的现状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理论素养不高,专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2)“软件”缺乏。除了所需的“硬件”外,毕业生还需要一些“软件”傍身。比如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就业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工作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存在盲目的乐观或悲观情绪,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使得部分毕业生因此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4)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一些毕业生打算延迟就业,期待危机过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殊不知,不及时就业一方面使自己前面的投入一无所获,另一方面也浪费了自身作为应届生应有的优势。
2.2009届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
虽说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伤害,其他国家都面临着一个经济衰退的问题,我们国家各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实际上它对我们的实体经济影响并不是很大。国家有充分的资金,充足的资源,可以抵挡金融危机带来的金融上的压力。甚至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学生今天碰到的是 “从结构性失业走向充分就业、走到满意就业”的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主要表现在:
2.1 从国家宏观角度看
(1)我国经济将保持又快又好发展,这对社会的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是个有力拉动;(2)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将有力的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稳定的发展。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不是金融危机,而是正在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势必要有一些企业、一些人在这一轮的更新中被淘汰。但是产业结构更新后,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大学生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性工作的铺垫、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兴起,这些工作都是需要高素质的人去做的,大学生的机遇也就来了;(3)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用武之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4)《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法律保障。
2.2 从单位角度看
(1)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必将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大户。根据历年统计,国家各级机关及事业单位吸纳人数占到应届生总数的12.7%左右,今后这一块市场必定稳中有升;(2)用人单位本着“人才储备”的目的,招聘数量不会有太大减少;(3)随着国家鼓励消费、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拓,制造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对于人力资源需求将进一步扩大;(4)随着法律的完善,单位也逐步完善自己的用人制度,以前非法用工、拖欠工资等现象得以从根本上消除。
2.3 从学生个人而言
(1)提升自身“硬件”与“软件”。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外在环境的变化,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就业的艰难,进而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内功”,最终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2)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有的同学本来不打算考公务员或研究生,只想到企业去工作,现在也发现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公务员或研究生也不错。从长远看,这极有可能成为提高就业层次的重要手段。
3.如何转“危”为“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应届生而言,是“危”是“机”,目前尚无定论,但我们必须要发挥主动性,通过各种渠道,使“危”转为“机”,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3.1 从国家角度看
(1)要继续扩大内需、以消费、投资、出口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服务业更好发展,更多吸纳就业;(3)积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完善支持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场地等政策体系,改善创业环境,同时强化创业培训,加强创业服务,提高创业的稳定性,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4)要强调在稳定就业和调控失业上下功夫,帮助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和保障生活的功能。
3.2 从学校角度看
(1)领导重视,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学校要坚持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制,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协调、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2)明确工作思路,完善制度建设。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工作思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心工作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并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改革、学科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制定等方面注重与市场需求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紧密挂钩;(3)认真学习,严格贯彻执行毕业生就业政策。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尚不很健全的情况下,严格贯彻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成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我校要始终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规定,并通过班会、讲座等形式积极向毕业生进行宣传,消除一切不利于就业的障碍;(4)广泛收集信息,拓宽就业市场,积极推荐毕业生。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对毕业生来说,搜集就业信息的难度较大。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给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充分利用学校优势资源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努力拓宽就业市场,积极推荐毕业生。(5)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主渠道建设。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的主渠道建设;(6)另外,要认真做好相关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服务工作,加强就业队伍建设等,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安全离校、顺利离校等。
3.3 从学生个人角度看
(1)提升就业能力增强竞争力。就业能力是指获得与保持工作的能力。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两个部分。在专业能力方面,以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代表的态度型资产是大学生专业能力中的关键,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代表的知识技能型资产是专业能力的基石。在市场能力方面,为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大学生必须要了解现在整个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数量信息和结构信息,要了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要了解自己个人就业能力的水平,同时还必须改进自己的展示能力;(2)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降低期望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3)通过各种途径,比如网络、招聘会、报纸、学校推荐、人脉等,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就业;(4)继续深造度过就业困难时期。从微观选择来看,大学生可以尝试继续深造以错过经济风暴的高潮期。大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一方面增加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一点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尤其重要,另一方面也能够避过劳动力市场不景气时期,期望在两三年之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
总之,09年是大学生特别是应届大学生就业较为困难的一年,各方面的压力必将扑面而来,如何应对这一现状成为国家、社会、学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但也不必过于悲观,正所谓,有挑战必有机遇,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各方面齐抓共管,大学生就业问题必将得以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周甲禄.大学生就业难难在何处[N].经济参考报.2007,(06).
[2]逄晓娟.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08).
[3]孙兴洋.关于构建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创新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