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高效”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和真正理解了的有效知识。教学活动不但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关键词:高效课堂 高中化学 二轮复习
化学复习的主要任务砸实基础,提高学生能力,所以搞好化学第二轮复习,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生高考成绩必要前提和保证。
1、认真研究学情:通过高三一轮复习和平时考试,分析学生的出错点在本节课中位置,同时根据课前检测学生出现的问题,确定课堂复习的知识块;然后选择合适的例题和对点训练题,针对学生的错因确定知识点拨的重点,同时归纳解题方法,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对于学教案的编制,先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以及近三年的新课标高考真题和近几年其他地区优秀考题,分析高考脉络和方向,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化学二轮复习采用的模式:首先是课前检测——利用课前检测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设计,课上采用的是学教案一体化,采用考纲分析——例题讲解——重点点拨——针对性训练的编制模式,每个知识点都通过这个模式加以巩固和提高,最后利用课下作业进行针对性训练,使知识点得到进一步强化。
4、课下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为了检测课堂效果,同时补充一些课上无法面面俱到的知识点。对于课下作业的编制同样是针对课上的各个知识点而设置,但是难度和能力要求都要有所提高,这样可以检测一下学生能力的到达程度,如果还有不足的知识点在习题课上还要有课堂训练加以巩固提高和强化训练。
而要想很好的实现以上教学过程,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为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整体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现就一些感悟简述如下:
一、导入要奇——兴趣性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阶段可直接作为新课导入,也可以设计在新课导入和进入新知识学习之间的过渡,但它决不等同于导入过程,而是启发式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因为它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如果教师通过导课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在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可以设计几个非常有趣的实验:(1)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热水中,水会沸腾起来,为什么?(2)向盛氢氧化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显示的颜色。同学们带着一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一下,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这一阶段,从教育教学目标上,否定了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的基点定位在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方面。从教学内容上讲,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显现的内容,必须和教学的重点内容相关联,但最好不要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结构上讲,这一阶段以学生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教师通过媒体显示或实物显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二、精讲点拨——科学性
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学生基本上都能进入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但千万不要认为直接讲授知识的时机已经成熟,否则,将截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过程。教师应当承接第一阶段给学生呈现的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对于知识的讲授,无须讲求立论、讲解、分析、小结的完美程序。要知道这种完美的程序,只对教师“完成任务”的自我感觉有用,甚至是一种变相的对学生不负责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教学结构上,该阶段表现为通过教师的非定性讲述,勾勒出知识结构的模糊概况。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勾勒出知识结构的轮廓,教师处于主导角色的位置。教师若要成为“主导”,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上。那么,教师必须转变备课只熟悉教参和教材,上课“照本宣科”的轻备课,重授课的教学思路,确立重备课,活课堂的教学思路。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仅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线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着重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培养目标。
三、巧设疑问——思维性
提问要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疑应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实验事实入手,去归纳概括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式的”已成为教育家集中研究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未来不断开发新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传授知识仅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轴心,在教学结构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又可以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这一过程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灵魂,教师要尽可能地有意制造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如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立论,故意误导等,从而使学生在迂回曲折、历经坎坷的多向思维之后,获取知识。
四、小结精简——逻辑性
在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之后,教师要抓住学生急于鉴别自己探索结果的心理,回到主导地位中去,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具体、准确、系统地讲述知识内涵和构成。化学课的小结,也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带有总结的性质,与传统教学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的分段讲述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识结果,推导出结论。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迈进。
“高效课堂”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变探究。只有老师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参与教学,师生共同成长,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解放,激情才会点燃,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学习才会变成一种真正的乐趣。快乐学习,幸福生活,这样的课堂才会真正的吸引学生。
关键词:高效课堂 高中化学 二轮复习
化学复习的主要任务砸实基础,提高学生能力,所以搞好化学第二轮复习,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生高考成绩必要前提和保证。
1、认真研究学情:通过高三一轮复习和平时考试,分析学生的出错点在本节课中位置,同时根据课前检测学生出现的问题,确定课堂复习的知识块;然后选择合适的例题和对点训练题,针对学生的错因确定知识点拨的重点,同时归纳解题方法,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对于学教案的编制,先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以及近三年的新课标高考真题和近几年其他地区优秀考题,分析高考脉络和方向,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化学二轮复习采用的模式:首先是课前检测——利用课前检测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设计,课上采用的是学教案一体化,采用考纲分析——例题讲解——重点点拨——针对性训练的编制模式,每个知识点都通过这个模式加以巩固和提高,最后利用课下作业进行针对性训练,使知识点得到进一步强化。
4、课下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为了检测课堂效果,同时补充一些课上无法面面俱到的知识点。对于课下作业的编制同样是针对课上的各个知识点而设置,但是难度和能力要求都要有所提高,这样可以检测一下学生能力的到达程度,如果还有不足的知识点在习题课上还要有课堂训练加以巩固提高和强化训练。
而要想很好的实现以上教学过程,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为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整体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现就一些感悟简述如下:
一、导入要奇——兴趣性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阶段可直接作为新课导入,也可以设计在新课导入和进入新知识学习之间的过渡,但它决不等同于导入过程,而是启发式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因为它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如果教师通过导课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在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可以设计几个非常有趣的实验:(1)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热水中,水会沸腾起来,为什么?(2)向盛氢氧化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显示的颜色。同学们带着一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一下,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这一阶段,从教育教学目标上,否定了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的基点定位在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方面。从教学内容上讲,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显现的内容,必须和教学的重点内容相关联,但最好不要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结构上讲,这一阶段以学生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教师通过媒体显示或实物显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二、精讲点拨——科学性
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学生基本上都能进入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但千万不要认为直接讲授知识的时机已经成熟,否则,将截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过程。教师应当承接第一阶段给学生呈现的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对于知识的讲授,无须讲求立论、讲解、分析、小结的完美程序。要知道这种完美的程序,只对教师“完成任务”的自我感觉有用,甚至是一种变相的对学生不负责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教学结构上,该阶段表现为通过教师的非定性讲述,勾勒出知识结构的模糊概况。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勾勒出知识结构的轮廓,教师处于主导角色的位置。教师若要成为“主导”,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上。那么,教师必须转变备课只熟悉教参和教材,上课“照本宣科”的轻备课,重授课的教学思路,确立重备课,活课堂的教学思路。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仅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线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着重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培养目标。
三、巧设疑问——思维性
提问要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疑应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实验事实入手,去归纳概括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式的”已成为教育家集中研究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未来不断开发新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传授知识仅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轴心,在教学结构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又可以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这一过程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灵魂,教师要尽可能地有意制造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如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立论,故意误导等,从而使学生在迂回曲折、历经坎坷的多向思维之后,获取知识。
四、小结精简——逻辑性
在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之后,教师要抓住学生急于鉴别自己探索结果的心理,回到主导地位中去,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具体、准确、系统地讲述知识内涵和构成。化学课的小结,也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带有总结的性质,与传统教学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的分段讲述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识结果,推导出结论。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迈进。
“高效课堂”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变探究。只有老师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参与教学,师生共同成长,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解放,激情才会点燃,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学习才会变成一种真正的乐趣。快乐学习,幸福生活,这样的课堂才会真正的吸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