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肘和膝关节肌力分析

来源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D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ISOMED 2000肌力测试系统完成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健将12名,优秀9名,一般15名)上肢肘关节、下肢膝关节屈、伸运动的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自由跤运动员肘、膝关节具有伸肌优于屈肌的专项特征(P0.05);2)不同水平运动员肘、膝关节的PT/BW0?/s、APT/BW0?/s、AP180?/s、WF180?/s、H/Q0?/s及L/R180?/s等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P<0.01、P <0.001);3)肘关节屈、伸肌群的稳定性肌力指标大部分在合理范围之内,膝关节则在快速状态下(180o/s)的这种平衡与稳定力量较易被打破。结论:1)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上肢肘关节肌群在最大力量基础上发展快速力量更有利于运动水平的提升;2)膝关节需要提升快速力量,且在动态条件下的稳定性力量训练是今后的一个重点;3)运动员肘、膝关节肌群的最大力量均表现出在低水平运动员之间的显著相关,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快速力量则表现出更为显著的相关,同时,膝关节肌群的稳定性力量也表现出与运动水平更为紧密的关系。
  关键词:肌力;快速力量;最大力量;力量耐力
  Muscle Strength Analysis of Elbow and Knee Joints of Freestyle Wrestlers in China
  DONG Depeng, LIU Wei, SUN Zhuo, XU Xuanchong
  Abstract: Through the ISOMED 2000 muscle testing system, the flexion and extension motion of the elbow and knee joints of male freestyle wrestling athletes (12 master wrestlers, 9 excellent wrestlers and 15 ordinary wrestler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extensor is better than flexor muscle strength for freestyle wrestlers (P<0.05);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athletes of different levels with PT/BW0?/s, APT/BW0?/s, AP180?/s, WF180?/s, H/Q0?/s and other muscle strength index (P<0.05, P<0.01, P <0.001); 3) most index of elbow joint flexion and extension muscles are within a reasonable range, with the stability of knee joint in the fast state (180 o/s) being easy to be broken.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1) elbow muscles of freestyle wrestlers may need to develop fast strength on the basis of maximum force; 2) elbow muscles of freestyle wrestlers need to develop fast strength, and stability strength training in the fast-moving state is a key in the future; 3) the maximum strength of both elbow joint and knee joint show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n between low-level athletes, while,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ctivity level, speed strength shows mo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Meanwhile, the stability muscle strength of the knee joint also exhibits closer relationship with sports level.
  Key words: muscle strength; speed strength; maximal strength; endurance strength
  我国自由式摔跤项目的提抱、翻滚等技术及推、拉、抱、按、压等动作均离不开运动员肢体肌群各力量的协调支撑,而上肢肘关节、下肢膝关节均为肢体的重要关节,以往研究也证明它们是运动员的重点损伤部位[1]。在力量训练中,由于训练的侧重不同,导致运动员该部位的某种对抗肌群力量不均衡,进而在技术动作训练中动作完成欠佳,甚至重复出现动作错误,这不仅不利于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升,而且会进一步增加我国运动员的伤病率;因此,本研究选取上肢肘关节、下肢膝关节作为测试对象,采用ISOMED 2000肌力测试系统对运动员的肘、膝关节的屈、伸进行了肌力测试,测试采用0o/s和180o/s2种速度进行,并完成了对该项目运动员肘、膝关节屈、伸肌群的最大力量、力量耐力、快速力量等肌力指标的分析,以期对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力量的科学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36名男子自由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国家队队员21名,包括健将运动员12   名和一级运动员9名,其他为二级运动员。同时,本研究根据运动员运动水平分为健将组、优秀组和一般组3个组别,基本情况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 测试法
  1.2.1.1 测试仪器
  本研究采用ISOMED 2000肌力测试系统对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膝关节进行肌力测试,测试速度为0o/s和180o/s,其他测试基本参数见表2,测试报告由测试专职人员提供并打印。
  1.2.1.2 测试指标
  依据等速肌力测试原理,本研究最大力量的肌力代表指标为0o/s速度下的相对峰力矩(PT/BW0?/s)和相对平均峰力矩(APT/BW0?/s)[2-3];快速力量的肌力代表指标为180o/s速度下的相对峰力矩(PT/BW180?/s)和相对平均功率(AP180?/s)[3];力量耐力的肌力代表指标为180o/s速度下功疲劳指数(WF180?/s)[4-5];稳定性力量的肌力代表指标为0o/s 与180o/s速度下的屈伸力矩比(H/Q0?/s 或180?/s)和异侧同名肌群比(L/R0?/s 或180?/s)[6]。
  1.2.1.3 测试方案
  1)以问卷的方式调查运动员的基本情况。选取对研究影响较小的受试者,主要排除运动员肘、膝关节伤病较大的运动员。2)安排具体测试时间。测试之前,进行准备活动10~15 min,并告知要重点对肘、膝关节进行针对性活动,从而提高适应性,并防止测试拉伤。3)准备活动完成后,带领运动员到实验室,调试机器,设置参数,同时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要求对运动员进行固定,讲解注意事项。4)本研究采用0o/s和180o/s的速度进行测试,为了掌握发力要领,每名运动员在各速度下进行适应性练习(在测试人员口令下完成预适应,测试人员主要根据肌力曲线形状和个人经验判断,主要目的为促使运动员熟悉测试过程及局部热身),避免测试数值低于实际值[7],在0o/s下的测试所获得的指标结果为持续5 s所得(时间间隔30 s),而180o/s下的测试则为运动20次,相对峰力矩用前4次最大力矩与体重计算所得,相对平均峰力矩由前四次均值与体重所得,而WF180?/s指标由公式所得(本研究采用前1/3力矩均值减后1/3力矩均值之差与前1/3力矩均值之比,再乘以100计算所得),运动过程中测试人员给以鼓励。5)测试完立即将数据存盘,记录每名运动员的测试数值。6)解绑、打印测试报告。
  1.2.2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运用SPSS 13.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录入、整理与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涉及到2个组别的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肘、膝关节的屈伸对比及左右对比等;涉及到3个组别的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如不同水平运动员的结果进行对比。
  2 结果
  2.1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关节不同肌力特征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关节的同侧屈、伸比较中,0o/s速度下的PT/BW、APT/BW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仅PT/BW0?/s指标屈、伸存在临界显著性(P=0.057),而180o/s速度下的PT/BW、AP及WF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01)。其中PT/BW180?/s和AP180?/s指标均表现出伸肌大于屈肌,而WF180?/s则为屈肌大于伸肌,而由于该指标为低优指标,数值越小表明肌力更优;因此,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关节的伸肌肌力水平显著优于屈肌,这主要体现在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方面。在运动员肘关节异侧同名肌的对比中发现,仅PT/BW180?/s与AP180?/s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PT/BW180?/s为临界显著性(P=0.052)。而稳定性力量的肌力指标对比,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2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膝关节不同肌力特征
  从表5可知,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膝关节同侧屈、伸肌群各肌力比较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01),除WF180?/s指标外其余肌力指标均表现出伸肌大于屈肌的特征;由于WF180?/s为低优指标,则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膝关节具有伸肌肌力水平显著优于屈肌肌力的专项特征。在运动员膝关节异侧同名肌的对比中发现,无论是屈肌还是伸肌,均表现出右侧大于左侧,但是仅伸肌肌群的快速力量肌力指标(PT/BW180?/s和AP180?/s)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运动员膝关节的稳定性力量肌力指标中可知,左、右侧的H/Q对比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屈、伸的L/R对比在静力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动力下则表现出了显著性(P<0.05)。
  2.3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膝关节)肌力比较
  2.3.1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膝关节)最大力量肌力比较
  由表6得知,从健将与优秀运动员的对比中发现,肘关节右屈的PT/BW0?/s、APT/BW0?/s和左伸的PT/BW0?/s肌力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健将运动员仅左伸的PT/BW0?/s肌力显著性大于优秀运动员,其他显著性指标均低于优秀运动员(P<0.05)。而在健将、优秀与一般运动员的对比中,健将运动员肘关节左伸的PT/BW0?/s和左屈的APT/BW0?/s均显著优于一般运动员(P<0.05或P<0.01),优秀运动员肘关节左伸的PT/BW0?/s、右屈的PT/BW0?/s与APT/BW0?/s也均优于一般运动员(P<0.05),表现出我国低水平运动员肘关节最大力量肌力水平较弱的特征。
  表7显示,在健将与优秀运动员的对比中,膝关节左伸的PT/BW0?/s和右屈的PT/BW0?/s与APT/BW0?/s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健将运动员膝关节右屈的PT/BW0?/s与APT/BW0?/s均大于优秀运动员,但是左伸的PT/BW0?/s则具有相反的特性,优秀大于健将。在与一般运动员的对比中,健将运动员膝关节右屈的PT/BW0?/s、APT/BW0?/s指标,优秀运动员左伸的PT/BW0?/s、APT/BW0?/s和右伸的APT/BW0?/s指标,均显著大于一般运动员(P<0.05或P<0.01),表现出更好的最大力量水平。   2.3.2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膝关节)快速力量肌力比较
  表8展示了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关节快速力量的肌力比较结果,运动员肘关节在1800/s速度下的测试中,不同水平运动员仅在伸肌肌群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中健将运动员肘关节右伸的PT/BW0?/s与APT/BW0?/s指标既大于优秀运动员(P<0.05),也大于一般运动员(P<0.01)。同时,左伸的PT/BW180?/s也显著优于一般运动员(P<0.05)。因此,我国自由跤运动员肘关节的快速力量较为重要,尤其体现在该部位的伸肌肌群上,在优秀与一般运动员的对比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即优秀运动员肘关节左侧伸肌的PT/BW0?/s与APT/BW0?/s均优于一般运动员,但是也存在一般优于优秀的肌力指标,如右屈的PT/BW180?/s。
  由表9可知,我国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膝关节快速力量肌力比较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各差异指标数值均随运动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其中,在健将与优秀运动员的对比中发现,差异性主要存在于膝关节右侧屈、伸的PT/BW180?/s与左侧伸肌的AP/BW180?/s指标对比中,均为健将优于优秀(P<0.05或P<0.01)。而与一般运动员的对比主要存在于膝关节的伸肌肌力指标中(P<0.01),当然右屈的PT/BW180?/s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优秀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的对比发现,这种差异也均存在于膝关节的伸肌肌力的对比中(左侧伸肌的PT/BW180?/s、AP/BW180?/s和右侧伸肌的AP/BW180?/s)。
  2.3.3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膝关节)力量耐力肌力比较
  在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的力量耐力肌力(WF180?/s)指标对比中发现(见表10),健将运动员与优秀运动员的差异主要在于右侧肘关节屈、伸的WF180?/s(P<0.05),而与一般运动员相比则各动作形式的WF180?/s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优秀与一般运动员的对比中,主要存在于运动员肘关节的屈肌肌群,且一般大于优秀(P<0.05)。由于WF180?/s为低优指标,由此可知,健将运动员肘关节的肌力水平优于优秀运动员,主要表现在右侧肘关节的屈、伸运动;优秀运动员优于一般运动员,主要表现在左右侧屈肌肌群,而健将运动员则各指标均优于一般运动员。
  表11显示了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的WF180?/s数值随运动水平的提升而下降,代表该部位的力量耐力提升。其中,健将运动员与优秀运动员的差异主要在于伸肌肌群的WF180?/s,而优秀与一般运动员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左伸和右屈的WF180?/s上,健将运动员则左右屈、伸的WF180?/s均显著性大于一般运动员(P<0.05或P<0.01)。
  2.3.4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膝关节)稳定性力量肌力比较
  由表12可知,各水平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的稳定性力量肌力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且这种差异主要存在运动员左、右侧的H/Q指标上,而L/R指标仅在静力下的肘关节伸肌群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中显示,健将运动员与优秀运动员在左、右侧的H/Q0?/s和左侧的H/Q180?/s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优秀与一般运动员的对比中左、右侧的H/Q180?/s以及伸肌群的L/R0?/s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健将运动员则在左、右侧的H/Q180?/s以及伸肌群的L/R0?/s指标上大于一般运动员。
  表13列出了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的H/Q、L/R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各水平运动员在00/s时的H/Q、L/R指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出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在静力状态下的稳定性力量相差不大,但是,在1800/s时的各指标则表现出了不同水平的显著性(P<0.05或P<0.01)。其中健将与优秀运动员在伸肌群的L/R180?/s指标上,与一般运动员在左、右侧的H/Q180?/s指标以及伸肌群的L/R180?/s指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优秀运动员则仅在右侧的H/Q180?/s指标上与一般运动员差异显著(P<0.05)。
  2.4 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不同肌力与运动水平的相关分析
  由于肌力单位的不一致以及多个肌力指标代表一种力量素质等问题会致使研究出现偏差,本研究首先采用百分位法对各肌力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公式1)。在分数的设定中,最大力量、快速力量为高优指标,设定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100分、0分,而力量耐力为低优指标,则设定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0分、100分,稳定性力量则根据肌力指标的均衡范围进行设定。同时,以10个计量单位为一个组距进行标准化处理。
  (标准化公式1)[8]
  表14显示,运动员肘、膝关节肌群的各力量素质标准得分与运动水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P<0.01或P<0.001),就肘关节而言,最大力量与运动水平最为显著,其次为快速力量、力量耐力以及稳定性力量。而对于膝关节而言,快速力量相关性最高,其次为最大力量,力量耐力以及稳定性力量。
  本研究为了明确肘、膝关节肌群各力量素质随运动水平的变化情况,绘制图1-4。如图1所示,高水平运动员肘关节肌群的最大力量标准化得分并不一定是最高的,但是需要保持在相对较高状态(显著高于一般运动员),同时,随着运动水平的提升,最大力量的线性对应关系降低。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快速力量、力量耐力以及稳定性力量均显著提升,尤其是肘、膝关节的快速力量以及膝关节的稳定性力量,提升幅度更大,如图2-4所示。
  3 分析与讨论   3.1 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力分析
  研究显示,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关节同侧屈、伸各肌力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P<0.01或P<0.001),各伸肌肌力指标大于屈肌,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9],但是本研究结果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肌力指标上,最大力量的PT/BW0?/s指标仅具有临界显著性(P=0.057),这可能表明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慢速状态下肘关节屈、伸肌群的最大力量差距不大。同时,结果显示,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右侧肘关节的屈、伸各肌力指标大于左侧,但是,仅屈肌肌群的快速力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AP180?/s差异接近10%。Wilk认为[10],两侧肌力指标差异在10%以内是一个合理的范围。尽管该指标没有超出此范围,但是,在训练中仍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快速力量。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关节稳定性力量肌力指标的对比显示,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大部分肌力指标的数值在95%左右。相关研究已显示,同侧肘关节屈伸力矩比在1左右较为合适,偏离标准数值不能超出15%,否则易导致伤病的发生[11-13],由此看来,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关节整体的稳定性力量相对较好,但是,表4也显示运动员左侧肘关节的H/Q180?/s数值相对较低(89%),表明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左侧肘关节屈肌肌群是一个薄弱环节。综合来看,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需要在训练中进一步针对左侧肘关节屈肌肌群进行力量训练,包括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及旋前圆肌等。
  3.2 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力分析
  就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膝关节屈、伸各肌力特征而言,结果显示,该关节具有伸肌显著优于屈肌的肌力特征(P<0.01或P<0.001)。这一结果不仅验证了张学军等的研究[14],而且证明了该项目运动员膝关节伸肌肌群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以及力量耐力大于屈肌这一专项特征。从异侧膝关节屈、伸对比中发现,右侧的屈、伸肌力值大于左侧,但是仅膝关节伸肌肌群的快速力量肌力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左侧快速运动状态下的伸肌肌群可能是一个薄弱环节。在稳定性力量肌力指标的对比中发现,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膝关节的H/Q180?/s 在60%~65%,而H/Q0?/s在40%~46%。Croce等[15]的研究结果表示,运动员膝关节屈伸力矩比在50%~80%范围时,运动损伤的风险较小。本研究在0o/s测试下的膝关节屈伸力矩比值偏小,推测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膝关节的屈肌肌群最大力量相对薄弱。同时,本研究还显示,在静力速度下膝关节屈、伸的L/R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动力速度下则出现了显著性,这似乎说明了该项目运动员膝关节肌群的稳定性力量在动力条件下较易被打破,这将导致运动员在应对对手不同速度的变化时力量能力相对不足。这一点在课题组对运动员的现场访谈中也得以验证,即当问及“在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对抗中最困难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普遍的回答是,在与国内优秀运动员对抗中一旦做到某个技术动作,便可以肯定能够得分,但是与世界优秀选手对抗时则在应对对手的变化中难以控制。由此推测,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膝关节肌群在快速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力量训练是明显不够的。
  3.3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膝关节肌力分析
  就不同水平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的最大肌力(慢速状态,即0°/s测试速度)比较而言,健将、优秀运动员均显著高于一般运动员,因此,低水平运动员肘关节最大力量水平相对较低。而健将与优秀的对比发现,在高水平的运动员之间,最大力量似乎并不那么重要,这从健将运动员部分最大力量肌力指标低于优秀运动员得以验证。而在对膝关节屈、伸肌群的最大力量各肌力指标对比中也发现了相似的特性。由此推测,低水平运动员通过提高肢体主要关节肌群的最大力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运动水平。
  在不同水平运动员肘、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快速力量肌力比较中,健将运动员肘关节伸肌与其他水平运动员相比表现出了较大优势,如肘关节右伸的PT/BW180?/s与AP/BW180?/s肌力指标显著大于优秀与一般运动员(P<0.05或P<0.01),左伸的PT/BW180?/s也显著优于一般运动员(P<0.05)。同样,优秀与一般运动员的对比也表现了肘关节伸肌的优势(如左侧伸肌的PT/BW180?/s与APT/BW180?/s)。结合之前表述,尽管健将运动员最大力量不是最高的(部分最大力量肌力指标低于优秀运动员),但是仍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最大力量肌力指标优于一般运动员),进而推测,对于高水平运动员而言,快速力量的提升可能更加有助于运动水平的提高。对低水平运动员若而言,最大力量可能有着更加积极的意义,这一点可以从一般运动员肘关节右侧屈的PT/BW180?/s显著大于优秀运动员得以证明,即它们虽然快速力量并不弱,但由于最大力量不足,运动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与之相似的是,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力的对比中也存在类似的结果,即伸肌表现了较大优势,而不同的是快速力量的各差异指标均随运动水平的提升而提高,如此可能说明了一点,即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膝关节肌群需体现出快速力量的专项特征。这主要是由于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各种快速转移技术,占据主动位置,形成进攻优势,从而提高防守与反攻的成功率,而这需要快速力量作为保障。综合来看,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对肢体关节伸肌肌群的快速力量要求较高,其中,肘关节肌群可能需要在具有一定最大力量基础上来发展快速力量,而膝关节则要体现出快速力量的专项特征,在力量训练中针对性的对上、下肢体区别对待是训练的一个关键问题。
  就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膝关节力量耐力的肌力指标对比而言,高水平运动员肘、膝关节肌群的力量耐力水平相对较高,而低水平运动员则较低,这较为符合自由跤项目的高强度持续性需要,运动员具有较高的力量耐力有利于在长时间比赛中保持较低的功率下降率,从而确保长时间最大功率的输出。从不同水平运动员肘、膝关节肌群的稳定性力量肌力对比中发现,不同级别运动员各肌力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说明我国不同水平的男子自由跤运动员的稳定性力量发展并不相同。就肘关节屈、伸肌群的稳定性力量各肌力指标而言,健将运动员肘关节的H/Q指标在88%~93%,优秀与一般运动员分别在80%~109及80%~91%。国外学者Roger认为肘关节的屈伸力矩比在1左右较为合适,偏离范围不能超出15%[12],由此看来,我国健将运动员的肘关节偏离范围在15%以内,而其他级别运动员均超出了该范围,说明该项目的低水平运动员肘关节屈肌肌群较为欠缺,由表12可知,尤其是快速测试下的左侧肘关节的屈肌肌群较为薄弱(80%左右),结合前面整体特征的表述可以推断,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左侧肘关节屈肌肌群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低水平运动员上,屈肌肌群的薄弱必然导致拮抗肌群的失衡以及稳定性力量下降。Bach等[16]指出,运动员关节周围肌群的拮抗肌群力量的失衡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低水平运动员左侧肘关节屈肌肌群(肱二头肌、肱肌等)的稳定性力量训练可能是一个关键问题。从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的L/R肌力指标可以发现,大多数指标均在合理范围之内(90%~110%[17]),仅低水平运动员肘关节伸肌群的左右力矩比较低(84%),运动员左侧伸肌群的薄弱将导致运动员稳定性力量欠佳。由此看来,低水平运动员左侧肘关节伸肌肌群(肱三头肌、肘肌)的力量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就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稳定性力量而言,差异性肌力指标均存在于快速状态下(P<0.05或P<0.01),而静力速度下的测试指标均相差不大,表明我国不同水平的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膝关节在动力下的稳定性力量具有一定差距。从比值范围来看,不同水平运动员静力下的膝关节H/Q指标在35%~45%,并不在合理范围之内(50%~80%),因此,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静力下膝关节屈肌肌群(腘绳肌)有待进一步提高。从L/R肌力指标中则发现,我国健将运动员膝关节伸肌肌群的L/R仅为86.7%,说明了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快速运动下的左侧膝关节伸肌肌群(股四头肌)需要进一步加强。
  3.4 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膝关节肌力与运动水平的关系
  本研究为了探讨肘、膝关节肌群各力量素质与运动水平的关系及不同级别运动员的各力量素质问题,采用百分位法对各力量素质的肌力代表指标进行了标准化计算,并汇算了各力量素质标准分。经与运动水平的相关分析显示(表14),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关节肌群的最大力量标准分与运动水平相关度最高(P=0.715),而膝关节肌群的快速力量与之相关最高(P=0.698),说明该项目运动员上肢仍然需要体现最大力量的特性,而下肢则可能快速力量更为关键,这与运动员需要下肢具备各种快速转移技术有关,只有快速占据主动位置,形成进攻优势,才能提高防守与反攻的成功率。但是,图1-4可能说明了更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即运动员肘、膝关节肌群的各力量素质随运动水平的提升,与运动水平的关系紧密程度有所变化,其中,最大力量均表现出在低水平运动员之间的显著相关,而随着运动水平的提升,其他力量素质逐渐显示出与运动水平更为紧密的关系,尤其是肘、膝关节的快速力量以及膝关节的稳定性力量。
  4 结论
  1)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肘、膝关节伸肌肌群的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均优于屈肌肌群,但最大力量差异并不显著(统计临界值),且肘关节左侧屈肌相对薄弱,尤其是快速(180°/s)条件下的屈肌力量。
  2)膝关节伸肌在快速(180°/s)运动下的能力不足,而伸肌对于完成各种翻转和蹬伸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膝关节在快速运动下的稳定性力量也较为欠缺,而这一点对于该项目运动员显然有着更为直接的意义,因为运动员制胜的关键在于能够在高速对抗中控制对手并得分(在与运动员的直接交谈中也得到体现),显然,从这一角度来讲,运动员该部位在动态条件下的稳定性力量训练还不够。
  3)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上肢肘关节肌群可能需要在一定最大力量基础上来发展快速力量,而膝关节则要体现出快速力量的专项特征,在力量训练中对上、下肢体区别对待是训练的一个关键问题。但是,无论是上肢还是下肢,最大力量均表现出在低水平运动员之间的显著相关,而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其他力量素质显示出与运动水平更为紧密的线性关系,尤其是肘、膝关节的快速力量以及膝关节的稳定性力量。
  参考文献:
  [1]冯尚君,周存生.摔跤项目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及其重要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4):547-549.
  [2]Hislop H J, Perrine J J.The isokinetic concept of exercise[J].Phys Ther, 1967,47(2):114-117.
  [3]Thompson M C, Shingleton L G, Kegerreis S T. Comparison of values generated during testing of the knee using the CybexⅡ plus and Biodex Model B-2000 isokinetic dynamometers[J].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1989,11(3):108-115.
  [4]Jones K J, Kahlenberg C A, Dodson C C, et al. Arthroscopic capsular placation for microtraumatic anterior shoulder instability in overhead athletes[J]. Am J Sports Med,2012,40(9):2009-2014.
  [5]Ei Mhandi L, Bethoux F. Isokinetic testing in patients with neuromuscular diseases : a focused review[J]. Am J Phys Med Rehabil,2013,92(2):163-178.
  [6]王向东,任景萍,王晓岐.优秀男子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主要关节肌力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5):69-74.
  [7]冯尚君,周村生.摔跤项目力量素质的训练方式及其重要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547-549.
  [8]丛湖平.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88.
  [9]方方,李顶.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主要关节的肌力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6):70-76.
  [10]Wilk K E. Isokinetic testing: coals, standards and knee test interpretation, biodex clinical protocol manual[Z], ewyork: Biodex Corporation,,1991:1-25.
  [11]周小敏,张孟雁.我国优秀划艇运动员肩、肘关节肌力特征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2):59-62.
  [12]Roger E, Thomas R. Kinanthropometry and exercise physiology laboratory manual:tests, procedures and data[M].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2001:1-378.
  [13]王向东,董生辉,王晓岐.中国优秀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上肢关节肌力特征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12):1056-1060.
  [14]张学军,刘姝,郭林翠,等.我国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主要关节的肌群力量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6):25-28.
  [15]Croce R V, Pitetti K H,Horvat M, et al. Peak torque, average power, and hamstring/quadriceps ratios in nondisabled adults and adul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J].Arch Phys Med Rehab, 1996, 77(4): 369-372.
  [16]Bach D K,Green D S,Jensen G M, et al. A comparison of muscular tightness in runners and non-runners and the relation of muscular tightness to low back pain in runners[J].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1985, 6(6): 315-323.
  [17]Davies G J. A compendium of isokinetics in clinical usage and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M]. USA : La Crosse,1992:1-590.
其他文献
摘要:调查分析新疆民族节庆体育与现代节庆体育融合与发展中的关联性,为节庆体育活动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得出结论:传统节庆体育与现代节庆体育之间关系紧密,两者之间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节庆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注重文化消费,形成节庆产业链。民族传统体育在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中意义重大,两者相互交融、互相影响。在新疆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中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锡伯族的西迁节最具有代表性,而现
期刊
摘要:探索具有高级技能水平的不同专项(滑冰和田径)运动员在自行车测功仪上完成分级式负荷增长直至衰竭时各种能量物质和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在相对安静状态下、力竭工作时刻、恢复时的第3分钟和第10分钟时,测定静脉血中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水平、脂肪酸、甘油和葡萄糖的浓度以及乳酸浓度以及尿液中儿茶酚胺浓度。结果表明:速度滑冰选手和田径运动员具有完成较高负荷工作的能力,这与高效利用能量物质和氧气有极大的关系。不同
期刊
摘要: 采用田野调查法,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对广西南丹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地牯牛”进行研究。通过从“地牯牛”运动发祥地的历史沿革、原始宗教、民风民俗、地方政权更迭等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认为:“地牯牛”运动的起源与原始宗教中的生殖崇拜密切相关;日常生产劳作活动为其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力量;残酷的生存斗争和土司制度的确立使其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传承性。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民族传统;地牯牛;民族
期刊
摘要:基于差序格局的理论扩展视角,对我国现阶段“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类型进行划分,对两者关系结构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现阶段“教练员-运动员关系”可依据身份类型及方式特征划分为血缘身份型、传统师徒身份型、夫妻身份型、拟血缘身份型及契约方式型。“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结构在社会经济制度、运动员管理体制、世界范围内“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结构特点等综合背景下,将经历以传统社会为代表的传统型关
期刊
摘要:对梁启超、孙中山的体育思想进行研究,认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尚武以“强种”的体育思想是民族忧患意识的体现;梁启超和孙中山强身以“保国”的体育思想是民族生存意识的彰显;梁启超和孙中山健体以“摄生”的体育思想是个体生命意识的关照。时至今日,重新解读梁启超和孙中山的体育主张,不仅能够使人洞见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领袖的体育思想的全貌,也依然能够给今人以诸多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领
期刊
摘 要:为了从政策适用主体的角度来研究学校体育政策,探索政策态度的理论结构和心理机制,结合心理学和公共政策理论,采用NVivo 8.0中文版对33名大学生的开放性调查资料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大学生阳光体育政策态度包括5个核心理论维度:政策内容认知、政策执行认知、政策效果认知、政策满意度和政策行为;具体包括20个子维度。2)政策内容认知包括必要性、重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4个子维度;政策执行认
期刊
摘 要: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未来体育教师,加拿大在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经验和教师资格证等方面,对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尊重个人兴趣选择,改变单一化培养模式,
期刊
摘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高等体育院校都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科学制定阶段性发展规划是高等体育院校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推动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从学校发展面临形势的分析、指导思想、工作方针与发展目标的制定、主要任务与措施的确定、编制人员的参与、规划的论证及规划任务的分解等方面论述阶段性发展规划的研制过程。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规划的研制;
期刊
摘要:面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多年持续下降的现状,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学校体育的有效改进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学校体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肩负着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重任,其培养质量的好坏与学校体育改革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咨询法,以西弗吉尼亚大学(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WVU)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
期刊
摘要:目的:对2名世界高水平体操运动员的跳马落地动作进行建模与仿真实验研究,从落地速度和角度2方面探讨它们与落地稳定性的关系,旨在为跳马落地稳定性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首先对2名体操运动员完成的 “踺子转体180°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180°”跳马动作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再采用MSC.ADAMS/ LifeMod软件建立19环节的人体模型,并建立与人体相接触的体操落地垫。将人体三维运动坐标赋予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