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在我國教育理念日益深化加强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逐渐兴起被教育学家所重视,成为新的一个探究热点。尤其是新课改视野下的教学与之前的传统教学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式都有着明显的改变。随着新课改的提出,目前我国许多地区虽然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存在的一些现状仍需改进。尤其是一些体育教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缺乏正确的认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与新课改当中的教学模式相悖,因此,本文就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入手,就如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出一些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策略研究
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科目,而且其隐含的思想意义贯穿了学生的整个人生阶段,是影响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科目。然而初中道德与法治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在教学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是当前教育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学生创建情景式教学方式,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实际结合,同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有效地创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
(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意识不强,课堂沉闷。在新课程观念下,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课堂的“主角”。然而目前很多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来看,由于课文知识内容比较枯燥、语言文字比较严谨,学生对课文很不感兴趣,很难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另外,学生还没有清晰把握自身的位置及要求,还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没有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学习。
(二)教师讲授方式过于单一,缺乏互动。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性较强,与化学、物理、生物科目不一样,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让知识明朗、具体呈现出来。目前学校安排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时是每周两节,在这些时间内要完成讲授的内容多、理论性强,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候,往往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围绕考试目标进行“满堂灌”,不停地重复“讲、讲、讲、练、练、练”。
(三)师资队伍不能与时俱进,有心无力,难以驾驭课堂。很多学校仍然把道德与法治学科看作是“副科”。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任教教师中,主要有几类:一是专业的专任教师,二是非专业对口的专任教师,三是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最近几年都一直在重新编写教材,从知识结构、排版设计、内容编排等都有大的变动的情况下,教师还没来得及适应、内化,又出现新的版本。同时,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也不够,专任教师面对新教材新版本,也需要重新进行学习。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笔者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然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学方式总是陷入困境之中,提出以下几条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学方式
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不能一味的认为学生是什么都不懂的,而要大胆让学生主动接触。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多是机械的讲授教材,再加上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较差,很多时候跟不上教师思路,导致课堂变成了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新课改要求改变这一陋习,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主动去倾听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需求。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陈旧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例如在讲授《学习有方法》时,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可以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班级分享自己的经验,最好整个教学过程都由学生来完成,教师仅仅在学生疑惑时加以引导。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感受力,打破传统学科本位论,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
(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我们要取材于生活,将课文中理论性强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讲解,把学生的生活搬进课堂,让学生能感受生活、感悟知识。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知识的时候,就会邀请本地的镇街、区人大代表到学校,以他们真实的身份来讲述人民代表的职责要求及权利、履行职责方式途径、参加人大会议的发言、审议报告等内容,这些内容没有亲身经历,很难说得清晰具体详细。又如在讲授“网络改变世界”内容,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网络购票、淘宝、京东购物等经历。教师可以现场操作,与学生一起使用外卖平台进行点餐、下单。
(三)创设有效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初中道德与法治需要有丰富的知识面学生才能理解透彻课本,而在初中接受教育的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在学习时不由觉得成绩见效慢、学习吃力。在加上初中生情绪起伏较大,久久学不会后心情难免烦躁,甚至对道德与法治产生厌恶情绪。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激发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创设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情境,可以模拟真实情境或者联系生活实际,在不自觉中让学生对它产生兴趣。
比如在讲授《我爱我家》时,可以课前布置让学生带一张全家福,课上时每人展示照片以及记忆中很温馨的事情,让学生在情境的创设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课下再给学生布置做一件让父母开心的事情,比如洗脚、洗碗等等。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突出特点就是形象、生动,通过制作一些flash动画、播放学生喜欢的短视频或者色彩鲜艳的PPT等方式吸引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重难点,可以使学生在授课过程当中更加的投入到课程当中,学习自然也就事半功倍。将新时代教学手段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对这门原本觉得枯燥乏味的课程产生新的兴奋点,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比如在讲授《公共利益的维护》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青藏铁路的开通、南水北调工程等图片,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如此浩大的工程仅靠个人或者企业是无法完成的,政府在这方面发挥着独有的优势。
结语: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改变初中道德与法治枯燥乏味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才能够更高效。教师应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多种方式增强初中生的法律知识和提升道德水平,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应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1):317.
[2]马俊江.漫谈当前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及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8(5):19.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策略研究
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科目,而且其隐含的思想意义贯穿了学生的整个人生阶段,是影响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科目。然而初中道德与法治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在教学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是当前教育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学生创建情景式教学方式,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实际结合,同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有效地创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
(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意识不强,课堂沉闷。在新课程观念下,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课堂的“主角”。然而目前很多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来看,由于课文知识内容比较枯燥、语言文字比较严谨,学生对课文很不感兴趣,很难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另外,学生还没有清晰把握自身的位置及要求,还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没有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学习。
(二)教师讲授方式过于单一,缺乏互动。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性较强,与化学、物理、生物科目不一样,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让知识明朗、具体呈现出来。目前学校安排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时是每周两节,在这些时间内要完成讲授的内容多、理论性强,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候,往往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围绕考试目标进行“满堂灌”,不停地重复“讲、讲、讲、练、练、练”。
(三)师资队伍不能与时俱进,有心无力,难以驾驭课堂。很多学校仍然把道德与法治学科看作是“副科”。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任教教师中,主要有几类:一是专业的专任教师,二是非专业对口的专任教师,三是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最近几年都一直在重新编写教材,从知识结构、排版设计、内容编排等都有大的变动的情况下,教师还没来得及适应、内化,又出现新的版本。同时,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也不够,专任教师面对新教材新版本,也需要重新进行学习。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笔者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然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学方式总是陷入困境之中,提出以下几条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学方式
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不能一味的认为学生是什么都不懂的,而要大胆让学生主动接触。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多是机械的讲授教材,再加上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较差,很多时候跟不上教师思路,导致课堂变成了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新课改要求改变这一陋习,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主动去倾听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需求。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陈旧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例如在讲授《学习有方法》时,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可以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班级分享自己的经验,最好整个教学过程都由学生来完成,教师仅仅在学生疑惑时加以引导。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感受力,打破传统学科本位论,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
(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我们要取材于生活,将课文中理论性强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讲解,把学生的生活搬进课堂,让学生能感受生活、感悟知识。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知识的时候,就会邀请本地的镇街、区人大代表到学校,以他们真实的身份来讲述人民代表的职责要求及权利、履行职责方式途径、参加人大会议的发言、审议报告等内容,这些内容没有亲身经历,很难说得清晰具体详细。又如在讲授“网络改变世界”内容,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网络购票、淘宝、京东购物等经历。教师可以现场操作,与学生一起使用外卖平台进行点餐、下单。
(三)创设有效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初中道德与法治需要有丰富的知识面学生才能理解透彻课本,而在初中接受教育的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在学习时不由觉得成绩见效慢、学习吃力。在加上初中生情绪起伏较大,久久学不会后心情难免烦躁,甚至对道德与法治产生厌恶情绪。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激发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创设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情境,可以模拟真实情境或者联系生活实际,在不自觉中让学生对它产生兴趣。
比如在讲授《我爱我家》时,可以课前布置让学生带一张全家福,课上时每人展示照片以及记忆中很温馨的事情,让学生在情境的创设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课下再给学生布置做一件让父母开心的事情,比如洗脚、洗碗等等。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突出特点就是形象、生动,通过制作一些flash动画、播放学生喜欢的短视频或者色彩鲜艳的PPT等方式吸引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重难点,可以使学生在授课过程当中更加的投入到课程当中,学习自然也就事半功倍。将新时代教学手段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对这门原本觉得枯燥乏味的课程产生新的兴奋点,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比如在讲授《公共利益的维护》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青藏铁路的开通、南水北调工程等图片,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如此浩大的工程仅靠个人或者企业是无法完成的,政府在这方面发挥着独有的优势。
结语: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改变初中道德与法治枯燥乏味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才能够更高效。教师应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多种方式增强初中生的法律知识和提升道德水平,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应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1):317.
[2]马俊江.漫谈当前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及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8(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