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亥革命百年对外报道的思路在于,重点突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历史地位,突出辛亥革命点燃了“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火种,突出辛亥革命精神在21世纪的历史传承,突出两岸和平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内容。在回顾历史的同时,要关注辛亥革命给今天的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展现100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辛亥革命先贤们的理想得以传承和实现,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正迈向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
突出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辛亥革命在当时的一个巨大影响,在于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对当时的亚洲乃至世界都起到了莫大的震动作用。
虽然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未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农村,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打破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突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坚定的支持者、继承者。2005年,胡锦涛在会见连战一行时指出:“在当年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这理应继续成为我们两岸的中国人共同的追求和责任。”可见,继承辛亥革命的伟大遗产,充分进行辛亥百年的对外报道,“振兴中华”值得大书特书,并且可与现实联系起来。
由于时代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振兴中华并没有能够实现,这一历史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中国共产党十六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奋斗目标,振兴中华这一宏伟目标必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国的大地上得到实现。
明确辛亥革命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在进行辛亥百年的对外报道时,不可忽视辛亥革命对于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皇帝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辛亥革命破除了皇权的神圣性,为中国人摆脱思想上的禁锢、走向独立和解放的道路扫除了一个巨大的障碍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也指出:“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明确“国家统一”是应有之义及其现实意义。对今天的中国来说,孙中山的政治遗产中,寻求国家统一无疑是其最重要、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精髓之一。
为了推动祖国统一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计前嫌,提出并积极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使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也是报道中的应有之义。
肯定孙中山“愈挫愈奋”的革命精神。在1938年孙中山去世13周年时,毛泽东就在延安举行的纪念大会上提出:孙中山的伟大,“在于他的三民主义的纲领,统一战线的政策,艰苦奋斗的精神”,40年艰难曲折的奋斗中,“孙先生总是愈挫愈奋,不屈不挠,再接再厉。当着多少追随者在困难与诱惑面前表现了灰心丧志乃至投降变节的时候,孙先生总是坚定的。…‘他始终坚持了三民主义,并且发展了三民主义”,“不但坚持了而且发展了统一战线”。
这是对孙中山革命精神的总结。毛泽东赞颂孙中山不屈不挠、愈挫愈奋的顽强斗争精神,适乎世界潮流和人民需要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气魄宏伟而又谦虚务实的精神,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到底的精神。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愈挫愈奋”的辛亥革命精神,在当今依然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这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路上,依然激励着人们。
突出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辛亥革命在当时的一个巨大影响,在于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对当时的亚洲乃至世界都起到了莫大的震动作用。
虽然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未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农村,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打破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突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坚定的支持者、继承者。2005年,胡锦涛在会见连战一行时指出:“在当年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这理应继续成为我们两岸的中国人共同的追求和责任。”可见,继承辛亥革命的伟大遗产,充分进行辛亥百年的对外报道,“振兴中华”值得大书特书,并且可与现实联系起来。
由于时代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振兴中华并没有能够实现,这一历史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中国共产党十六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奋斗目标,振兴中华这一宏伟目标必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国的大地上得到实现。
明确辛亥革命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在进行辛亥百年的对外报道时,不可忽视辛亥革命对于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皇帝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辛亥革命破除了皇权的神圣性,为中国人摆脱思想上的禁锢、走向独立和解放的道路扫除了一个巨大的障碍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也指出:“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明确“国家统一”是应有之义及其现实意义。对今天的中国来说,孙中山的政治遗产中,寻求国家统一无疑是其最重要、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精髓之一。
为了推动祖国统一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计前嫌,提出并积极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使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也是报道中的应有之义。
肯定孙中山“愈挫愈奋”的革命精神。在1938年孙中山去世13周年时,毛泽东就在延安举行的纪念大会上提出:孙中山的伟大,“在于他的三民主义的纲领,统一战线的政策,艰苦奋斗的精神”,40年艰难曲折的奋斗中,“孙先生总是愈挫愈奋,不屈不挠,再接再厉。当着多少追随者在困难与诱惑面前表现了灰心丧志乃至投降变节的时候,孙先生总是坚定的。…‘他始终坚持了三民主义,并且发展了三民主义”,“不但坚持了而且发展了统一战线”。
这是对孙中山革命精神的总结。毛泽东赞颂孙中山不屈不挠、愈挫愈奋的顽强斗争精神,适乎世界潮流和人民需要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气魄宏伟而又谦虚务实的精神,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到底的精神。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愈挫愈奋”的辛亥革命精神,在当今依然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这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路上,依然激励着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