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书,是编书人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weaw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沐着春的气息,“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揭晓了,本届政府奖首次增设了“优秀编辑奖”,用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的话说它是“业界的一个重要表态”,也是“业界一个意义深刻的变化”。在市场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当下,编辑对自己的位置和使命已越来越疑惑了,浮躁、急功近利已不是业界诟病的个别现象了。“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编辑奖的发布,无疑是对编辑、对生产的一个引导和重视。一个先进就是一个典范、一个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编辑的成长轨迹、心路历程、从业经验无论对迷惘中的编辑、或是对奋发向上的编辑都是一个参照。为此,我们特组织了本期稿件,在与一个个优秀编辑的交流中,我们能体会到他们的严谨、执著和坦诚以及对职业由衷的自豪、倾心的编织。编书是他们的工作,书是他们的生活,“真正的书,是编书人”,这是他们生命的体悟,也是他们人生的写照,更是对编辑境界的追求。惟愿他们那一篇篇带着体温的忠告,能让同行们有所感悟,并相伴你我一路远行。
  


  由于时间仓促,还有一部分获奖的编辑正在忙碌中,难以分身,我们期待他们精彩的言论。
  
  林建法
  
  《当代作家评论》主编
  编辑语录:我是终生想当编辑的,而且想做中国最好的编辑。
  作家、批评家写文章是创作,编辑编刊物同样是创造性劳动,他的作品是刊物,一本好的文学刊物对时代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李彤
  
  格言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编辑语录:做编辑,我常怀敬畏之心,我敬畏我的职业,我更敬畏我的读者。
  上大学时,我有一个愿望:毕业后能当一名图书馆管理员,天天与书相伴。
  研究生毕业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不是我选择了职业,也不是职业选择了我,是命运安排我走进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开始了我的编辑生涯,我发现这比图书馆员更吸引我,也更能发挥我的特长,从此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一职业。
  能把爱好和职业结合起来是幸运的,我便是这幸运的一分子。
  从业十余年后,由于工作需要,我从图书编辑转而创办《格言》,成为一名期刊人,我体会到更多创造的快乐。做文摘杂志,好比烹饪,每个厨师面对相同的原材料,怎样炒出你的目标读者需要的那盘菜,就看厨师的本事了。如何选材,加入什么调料,什么火候刚刚好,这都需要功力。当然期刊编辑更强调团队作战,从原料鉴别、初加工、手工切配、掌握火候、调味,这一系列环节分别由编辑、编辑部主任、美编、主编等成员共同完成,共同创造出色、香、味俱全的精神盛宴,充实、丰富人们的心灵,这种快乐又远非现实厨师可比。因此,编辑工作是神圣的。
  做编辑,我常怀敬畏之心,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敬畏我的职业,我更敬畏我的读者。唯恐一丝一毫的疏忽、懈怠,造成差错,留下遗憾;唯恐策划、编辑含金量不足,不能使阅读收益最大化;唯恐我的学识、能力有限,使我的读者疏远我……为此,我一直在不懈努力,努力追求创造更完美的阅读体验。
  阅读是快乐的,创造阅读更快乐。
  
  巢峰
  
  原上海辞书出版社总编辑
  编辑语录:360行都会一代代传承下去,但除了出版外,还有哪些行业能传承整个国家民族的文明呢?
  从事出版辞书工作已经50多年,十分喜爱我的职业。出版和辞书工作是360行中的特殊行业,时代每前进一步,都会在出版物中打上印记,如中国的《二十四史》、《辞海》打上了1936年以来的历史和时代的印记。由此可见,出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就本行业自身的文明来说,360行都会一代代传承下去,但除了出版外,还有哪些行业能传承整个国家民族的文明呢?可以肯定:绝无仅有。市场上的商品满目琳琅,但无论是轻工、食品、机械和电器都只有躯体没有思想;出版物则不然,无论图书、报纸、刊物,它们既有躯体又有灵魂,即思想性。有思想性的产品是活的产品,它与其他物质产品不同,能够给人以知识、思想、信息以及做人的道理。从这一意义上说,出版具有教育的功能,承担着培养和造就劳动者和下一代的任务。人们常把大型辞书,比如《辞海》说成无人的老师、无墙的大学,就是从这一意义出发的。
  一般产品的使用价值,常有时间甚至空间的限制,长生不老、代代相传、不断使用的少而又少,而出版物则不同,一代名著如中国的《周易》《春秋》《十三经》《孙子兵法》《史记》,等等,千古流传,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海外仍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辞海》一版再版及至2009年已经出版了6版,每版都有巨大的发行量,可见优秀出版物的使用价值是经久不衰的。
  创新是出版的另一个特点,虽然各行各业都有创新的要求,但产品的升级换代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日新月异。而出版新书却要求本本创新,每一期报纸必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求新、面貌一新,是出版人永远的追求,《辞海》之所以一版再版、十年一修也出于此。
  随着数字化和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出版印刷将会像纸的发明一样出现一个颠覆性的变化,眼前只是这个变化的开始,人们对这一变化的结果做出多种预言,无纸化是其中的一种,我写过一些有关出版的文章,但从未做过预言,这次破例,我似乎感觉到已经来到的颠覆性的出版和印刷的技术大革命将继续发展下去,未来的出版印刷将由企业行为转化为个人行为,人人都可能是出版者、印刷者,与此同时,人人都可能是作者、读者,出版真正成为人人参与的大众出版,文化真正成为人人参与的大众文化,有朝一日《辞海》的修订方式将由专家路线转变成为群众路线加专家路线,人人都是《辞海》的修订者,人人都是《辞海》的读者。
  
  邵敏
  
  世界文睿公司总经理,编审
  编辑语录:寻找一切独特的精神,并提供使其留存的物质形态。
  毫无疑问,如今的图书品种是越来越多了,但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如今的好书则是越来越少了。
  什么是好书?也许有不同的评判尺度:获奖、畅销、盈利……所有这些,自己也似乎都有所涉猎了。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都不足以证明书的品质,真正的好书是可以穿越时间,持久地驻守在人心深处的。而检验其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十年、数十年甚至更久以后出版社是否依然在重版,书店的柜台是否依然在销售,读者是否依然在阅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它就一定是本好书。作为一个编辑,如果有幸编辑了一本或数本这样的书,那他就有资格为自己的职业和业绩骄傲了。
  我骄傲我曾经做到了。那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编辑现今依然每年再版的图书,给我的自豪是远远超过那些畅销书的。作为老编辑,我想让我的团队中年轻的编辑也能够做到,在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以后,还有读者读到我们今天编辑的书。   
  卢浩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书画艺术研究部主任,编审
  编辑语录:书出版前反复修改校对,总觉不满、担心疏漏;出版后,总会发现——当时怎么没想到这样做!
  得奖后的一天,在街上遇见刘典章先生,说他不调我进社,就没我后面的什么事了。他说:“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今年七十九啦。”他退休时是副编审,也没得什么奖。是他在“文化大革命”后,组建了编辑和创作力量都很强的江苏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组,组织了强大的年画宣传画连环画作者队伍,出版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品,造就了一批以后风云画坛的人物。他识才爱才擅用才、精品鉴、有远见、为人正派厚到、从不独断……他奠定了江苏美术出版社的基础。
  每每提笔,面前总有几座山,文有老子、书有残碑断简、画有原始民间艺术……觉徒劳而不能过之。好友新建说: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
  曾请教林散之先生习书如何人手,先生以铅笔书一纸条:“先人平正,后求险绝,复归平正。”我如获秘诀!后见古人书论,早有此言,惭愧!
  编《新疆儿童画》,请杨志麟先生作序,千言序中“我们寻找的,与我们逝去的”尤其耐人寻味。后只用此句大字印于扉页。
  编《董其昌临阁帖》真伪莫辨,遍请全国大家徐邦达、谢稚柳、商承祚、刘海粟、故宫鉴定组……鉴定,说真、说假、说代笔的都有。
  只能在出版说明中写:此帖真伪有不同的意见。
  二十余年前,去民间美术展为《民间美术丛刊》选稿,挑选时突然心中一懔:我以何标准选择?这标准立得住吗?工作要继续,只能尽量多拍些“原生态”的,回去慢慢消化。
  编《邳县民间剪纸》,发现有几张很像陕西剪纸,询问文化馆长颜廷芳,他说:“我组织农民到文化馆创作,曾带了几本陕西民间剪纸集给他们看,没想到他们竟然默剪了出来!”可见民间文化生态之脆弱!
  1981年我编辑设计的《现代印章选》获1980年度全国书籍装帧优秀作品奖整体设计奖,素不相识的评委王卓倩先生写信给索菲总编,请她多鼓励我这个年轻人。而我与先生终无一面之缘!
  每年要杀掉多少树污染多少水造纸,我们做的书都值吗?
  以前出书是大事情。老子如非所迫,不会有五千言传世。
  
  丁莉
  
  山东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
  编辑语录:真正的书,是编书人。
  迈入2011年,自己从事出版工作就已经进入18个年头了。离开学校步入社会,有幸结缘出版,从此与书为伴,一天天度过,一步步走来,从来没有改变,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什么。
  感谢改革创新又高瞻远瞩的社领导,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的我到发行部做起了业务员。经历过出版社自办发行的初期探索,也领过研究生干发行的行业先河;见证了国有新华发行系统的改革举措,也目睹了民营书业的起起落落。一位位风云人物,一段段书坛佳话,一本本经典好书,一个个畅销神话,令初涉出版、初出茅庐的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发行工作的历练,使我在做编辑工作后始终有一个朴素而执著的信念,那就是“绝不允许自己编的书压在仓库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一名编辑是幸运的,因为你可以紧随市场脉动,策划出读者喜爱、自己喜欢的图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一名编辑又是“不幸”的,因为你必须面对无情的市场竞争。从市场上摸爬滚打过来,更加懂得,新时期的编辑要重视图书的选题策划和市场营销策划,要在了解图书市场、捕捉出版信息、熟悉读者需求、选择销售渠道等方面下工夫磨炼捶打,只有这样,才能在图书的选题设想、编辑制作、宣传发行、市场追踪等各个环节,发挥编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一自己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才找到的适应新形势下编辑角色转换的正确途径,在今天已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
  “一根筋”、“眼里只有出版”、“三句话不离出版”,这是周围人对我善意的调侃,我却觉得这是对我至高的评价。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曾说过:“编辑工作是一项崇高的、值得献出毕生心血和精力的工作。”心同此感,心向往之。浩瀚千年的中国文化,飞扬万代的灼灼思想,都因为书而一代代传承与光大。编辑一本本图书,如同进入一座座思想宝库,体味的是孩提时代就梦想出现的“芝麻开门”的探奇与富足;结交一位位作者,如同触摸一个个伟大的心灵,这是最令我心存感念的回忆,一个个可亲可敬的人物,一次次传道授业的讲述,无论面对面,无论电话或电邮,每一刻、每一幕,都深深印在心底,沉甸甸,密实实。
  在策划编辑的书中,付出最多、自己最看重的,是《驶向深蓝——新中国舰船工业腾飞纪实》一书。书中引用了爱默生的一句话:“真正的诗歌,是诗人的心灵;真正的船,是造船人。”套用这一句式,我最想说的是:“真正的书,是编书人。”
  
  张秋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编辑语录:童书最大的“利益”是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几年前,我们社曾经出版过日本著名图画书作家小林丰先生的作品,如《村里来了马戏团》《世界上最美的村子》等,这些书描述的都是阿富汗战争中普通人民的生活。小林丰先生曾把自己出版的图画书带到阿富汗,并目睹了那些带枪的士兵沉醉在阅读中的情景。由此他认为,童书是重要的和平力量,是“和平旅者”。
  我一直认为,童书的“利益计算”绝不仅仅是销售数字和版税多少,童书最大的“利益”是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作为中国最大的少儿出版社之一,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一直秉承着这样的出版宗旨:建造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为儿童、青少年的快乐阅读、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这样一种出版宗旨的设定,意味着一种文化责任,意味着更大的文化担当。
  当我们秉承这样的文化理想来看待童书的国际出版合作时,童书就成为促进国际理解、沟通多元文化的桥梁,成为让中国的孩子了解并理解国外孩子的生活、价值观以及思考方式,国外的孩子了解中国孩子行为方式和所思所想的平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童书沟通童心”。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和平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沟通,沟通的前提是合作。在进行版权合作时,我们选择、引进的都是国外一流的读物,它们蕴涵着人类的正面价值观,如诚实、善良、宽容、正义感、热爱和平与自由、热爱美好事物等,而这些价值观则是通过充满着童心、童趣和奇妙想象力的故事,悄悄地自然地表达出来,因此它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在他们用心的、乐此不疲地阅读中,书中蕴涵的“维生素”、“营养素”,就进入他们的脑海和心灵深处。当然,吸引力除了来自书本身之外,还需要出版人主动的推广,我们为优质的、美妙的童书举办各种各样的推广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孩子亲近它们、阅读它们,从而成为孩子们一生的阅读记忆。
  杰出的杰拉·莱普曼女士在二战 后创办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时就认识到:“如果要人们相信可以和平共处,那么和平的第一批使者就是儿童图书。”当她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时,她总是这样激励自己:“尽管我看不到他们,但我知道自己身后有成群结队的孩子在激励我前进。”她的话也准确地描述了我的心情和信心。童书是没有国界的,她可以自由飞翔。
  
  黄一九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编审
  编辑语录:做事是根本,至于获奖只是工作中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1982年大学毕业就分配到出版社工作。刚到单位的那几年,经常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图书的出版,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做一些有益的事,为祖国的传统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扬做出贡献。通过这么多年的工作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做事是根本,至于获奖只是工作中水到渠成的事情。很多东西,你不去想它,它会自己来,如果把心思花在对一些外在的东西的追求上,反倒会得不偿失。
  我认为,能够在出版职业生涯中为祖国的传统医学做些忠实的记录,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一点贡献,也算是尽到了我的一份责任。
  
  刘宗贵
  
  广东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理科教材编辑一室主任,编审
  编辑语录:出版,读您千遍也不厌倦。
  有一个年代,编辑,一个在社会上并不怎么让人熟知的职业,但丝毫不影响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在文化领域里感到的那份自豪、那份自信,甚至还有些自负。编辑学界恪守的准则是:只要做出版就得有所选择,只要有选择就得有编辑把关。在那个年代,在这句恪守的准则里,编辑工作的重心是“选择”和“把关”。
  曾几何时,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文化体制改革如火如荼,精品双效图书在出版业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出来。因此,畅销书的出版运作是否有规律可循,如何创造与创新文化多出精品双效书,怎样促进全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位,等等,这些问题成为正处于急剧转型时期的中国出版业的有志之士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在编辑学界恪守的准则里,编辑的工作重心为此悄然前移——做出版。做出版不仅要“选择”和“把关”,不仅要树立文化情怀,牢记责任和使命,更要“做”是出版工夫。出版不仅具有积累和传承的功能,而且更具有引导的功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著名作家高尔基对精品书的引导功能所作出的精辟诠释。做出版有个核心词就是“策划”。策划,它意味着一种高度、一种气势,它昭示着编辑角色的主动性和文化的权威性,它凝聚着编辑人的精气神:深厚的专业学养和高超的编辑技术水平,强烈的选题意识,坚韧的执著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较强的自我发展和自学能力。
  当今,图书市场卖方和买方主导地位的根本性转变,促进了编辑思维的根本性转变。读者,一个被遗忘的群体,现在却成了编辑人的上帝。胸怀读者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话,充分解放出版生产力最大程度激发出版人的创造力和维护出版人的创造热情,也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话。以编辑和营销为出版社的工作重心应该真正地落到实处,而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面对今日出版业的种种变革,几乎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编辑。与老一辈“编辑老爷”的不同在于,今日的编辑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的策划、谈判、制作、新闻发布、广告、营销、会计、心理学、政治、社交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编辑工作包含了一系列极端复杂的功能。
  人们习惯把编辑定位在“为他人作嫁衣”,而现当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编辑的这种习惯定位是否还是恰如其分?还是需要与时俱进重新赋予编辑一个更科学客观的定位呢?诚然,不管把编辑定位为什么,编辑首先是一种行当,编辑的许多特质是无法被取代的,例如个人的品位、辨别能力、情绪反应、做事的条理、决断力、投入的热情,以及温柔的关爱。编辑也需要培养耐性,富有同情心且有创造力的耐性。
  在《编辑人的世界》一书中,主编格罗斯指出:编辑其实是一群热情地献身于工作,富于爱心的专业人士,他们关怀作者,愿意全力以赴协助作者找到最有效的方式来表达他们想表达的内容,以及尽可能触及最广大的读者。因此,格罗斯希望有更多才华横溢、创造力丰富的人投入编辑这个行当。
  编辑工作需要奔涌激情,需要挥洒诗意,需要沉潜缜密。编辑在做编辑工作的同时其实也是在编辑自己,一次编辑,记录一段艰苦的心路历程;一次编辑,镌刻一条独特的思想轨迹。
  作为编辑人,什么能让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呢?一位读者阅读《钟南山谈健康》后这样写道: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阅读需要一种激情,用激情去阅读,用激情去领悟,我们会从一本看似简单的书中挖掘到深沉的哲理。但我要说的是,在这万般寂静的夜里,周围的一切丝毫与激!风马牛不相及,钟院士的书犹如一泓清澈而平静的湖水,不需激情的推波助澜,只需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生动、准确、耐人寻味,手中之书便化作一缕青烟游走于你的五脏六腑,将你洗涤,这实在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读者满意了,作者幸福了,编辑人笑了,这是一种三重的收获,一种文化和出版界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的三重收获。
  
  王晴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编辑部主任,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国际口腔医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0f oral sci-enee执行主编
  编辑语录:做一个有想法的编辑,做一个不甘寂寞的编辑。
  25年前的夏天,刚刚二十出头的我,懵懵懂懂地来到了华西口腔医学院的编辑部。作为一名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一毕业便被无奈地分配去给别人的文章纠错订正,咬文嚼字地天天盯着稿件看,内心很不服气。当初立志当一名出色的口腔科大夫,就是出于对临床操作的喜爱,对白衣天使的向往。那时年轻气盛的我,不甘心就这样在一堆堆打印纸中耗掉最宝贵的岁月。犹记得常常在编辑部有空闲的时候,我便会偷偷溜去门诊的玻璃窗外,悄悄地瞄几跟在那里为他人解除病患的同龄人们,既羡慕又嫉妒,更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失落。
  我常常幻想着有一天能够重新回到牙椅前,一圆旧梦。然而迫于当时毕业分配的规定,我只有在编辑部留了下来。每天上班,虽然年轻有干劲却怎么也专注不下来,人在这里,心却不在。直到一个月后的一天,一件小事,彻底改变了我对这份工作、甚至对人生的认识。
  记得那是个明朗的早晨,刚刚上班,老主编便抱着厚厚的几十本年鉴进来了,他招呼我过去,给了我一个年鉴的印章,交代我在每一本上盖章。看着这一堆书,我很不在意地想着,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盖个章嘛,我堂堂一个大学生,这点体力活儿多简单。于是,我把所有的书全部抱到了一张大木桌上,哗啦啦的一下子全部铺开,十几本一行,两三行就摆完了。之后,我 拿出印章,从左往右,“啪啪啪!!!”一下子,一行的十几本书就全盖完了,就这样,三下五除二,十分钟不到,整整几十本年鉴,每本上都有了个红印。事毕,我便得意扬扬地让老主编来检查,心里还为自己的聪明点子骄傲不已。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主编看了我的“作品”后,脸上没有笑容,反而是眉头紧锁,望着那些年鉴,我顿时不知所措,不明白是哪里出了问题。几分钟的寂静后,老主编终于开口了,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年轻人啊,你看看你盖的这些章,有哪一个能看得清楚哇,选择要做一件事,就要认真,要用心,这样敷衍了事,就算最简单的小事也做不好啊。”听了这一席话,我顿时觉得无地自容,脸上火辣辣的,我自恃自己“有效率”,结果,到头来,这点小事也弄得一团糟。之后在老主编的指导下,我把每一本年鉴都重新盖章,每一次都铆足了劲,压实了才松开,盖完后等印迹干透了,才轻轻合上。
  老主编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从那以后,我对编辑这份工作的认识有了彻底的改观,它不是体力活,它不是枯燥无味的咬文嚼字,它是对一个人工作时心如止水,精益求精的品质的考验。一件小事,改变一生,因为我从中悟出的是大道理。既然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用心,精心把它做好,浮躁,心不在焉,只会让我在这个领域一事无成。认识到这些后,我开始努力地做好分配给我的每件事,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才走到了今天。在这25年的从业经历中,我发现,编辑同样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它让人的心沉下来,在这样一个百家争鸣的世界里寻找一片自己的宁静天空。
  
  李永丽
  
  云南科技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编辑部主任,编审
  编辑语录: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敬业爱岗,甘于奉献。
  我十分荣幸地获得了2011年度中国出版领域的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的优秀编辑奖。该奖项是首次参加评选,全国仅26名。能获得此荣誉,我感到无比的激动、荣幸和来之不易,恰在此时《编辑之友》来约稿,邀我写一篇小文章,拿起笔,感慨万千,千言万语无从下笔……
  我是边疆贫困地区——云南的一名彝族女同胞,大学毕业后曾在大学、中专教过书,凭借着对图书出版业的真挚感情,放弃了一些机会,从一名校对、普通编辑做起,经过15年的奋斗,从一名普通编辑、副编审、编审到全国优秀编辑,一步步走来,辛苦、艰难、成功、喜悦一直在陪伴着我。
  我十分热爱编辑工作,15年来我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忘我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编辑工作中,有一股拼命工作和乐于奉献的精神。15年来,多年未请公休假,在单位晕倒3次,下午病情稍好又接着工作,哪怕小孩摔断手和高考也未请一天假。
  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博采众师之长,力求眼勤、手勤、腿勤,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形成了严谨、创新的编辑风格,并在编辑工作中脱颖而出,在图书出版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5年来由我主持策划并担任责任编辑的学术类、实用技术类、医药卫生类、教育培训类图书共400余种,2亿多字,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编辑风格和品牌,出版了很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优秀图书。15年来,获奖图书60多个种次共99种图书,其中中国“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2种(第一届、第二届)……我所负责的编辑部以及我个人在经济效益等方面连创多个第1名,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一名女同志,在边疆出版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能取得这点并不算很大的成绩是十分不易的。我的编辑感悟是:
  1.爱岗敬业,努力工作。俗话说“只有在喜爱的前提下,工艺才做得精巧”。无论做什么,喜欢它,永远是把事情做成功的重要条件,不喜欢它就不会去努力,就不存在成功。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编辑,必须敬业爱岗,努力工作。
  2,勤奋好学,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选择从事编辑工作,学习是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第一要务。没有学习能力的编辑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编辑一定要本着“事事留心皆学问,人人都是我老师”的原则,在原有学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努力做到“专”、“全”、“博”。
  3,努力具备四种意识。要做一个优秀的编辑,必须具备四种意识:一是社会意识,即社会责任感,就是业内所说的社会效益;二是市场意识,必须具有良好的市场意识,才能策划、编辑、出版广大读者喜欢的好书;三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不仅来自技术或外部形式,更重要的是观念的创新,要把创新始终贯彻到从策划、组稿、印刷、后期宣传的每一个环节;四是精品意识,精品意识是图书编辑到了一定层次后的追求。
  4,努力具备四种能力。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编辑,必须具备四种能力:一是策划能力;二是组稿能力;三是编稿能力,四是发现能力。
  5,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一个优秀的编辑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因为图书编辑加工的过程,大多是编辑依靠个人的智力、责任心、细心和耐心完成的,做的是默默无闻的工作。只有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本着对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才能把优秀的作品奉献给读者。
  6,把所编辑的图书尽量系列化、规模化、品牌化。一个优秀的编辑一定要会深入挖掘各方潜力,坚持不懈把自己所编辑图书系列化、规模化、品牌化。不要东挖一锄头,西挖一锄头地去编辑图书。
  7,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只会编辑社会效益较好的获奖图书,不能为社会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编辑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编辑;只能创造一点经济效益,而不能奉献出读者喜好的优秀图书和精品图书的编辑也不是一个优秀编辑。只有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编辑,才是一个优秀编辑。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敬业爱岗,勇于探索,甘于奉献一直是我的追求和人生信念。我常常觉得当编辑是幸运的,尽管15年来我尝遍了编辑的酸甜苦辣,尽管工作压力很大,但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的话,我想我还是会选择当一名编辑。因为我常常能在工作中品尝到创造的乐趣、挑战自我的乐趣、直接参与编辑出版的乐趣,编辑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收获都使我快乐成长,我耕耘着,并快乐着。
  
  旦杰
  
  西藏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译审
  编辑语录:将宏伟目标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紧紧连在一起。
  “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这是我们国家站在新的历史制高点,从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世界新闻出版业发展的趋势提出的战略目标。这是今后十年摆在我们全行业面前的宏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又是对我们每一名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严峻考验,更是对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每一名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巨大挑战。
  我们深知,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腾飞,就无从谈及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同样,没有少数民族 地区新闻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就会影响国家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整个进程。从国家层面,党的十六大以来,把文化发展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策,为我国整个文化建设、文化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整个文化事业的投入亦随国力的不断增强而逐年在递增,同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文化发展,尤其是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加大了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从我区层面,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我区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
  前不久,自治区党委、政府下发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日前在拉萨召开全区文化发展大会,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发展工作,全面启动实施了文化兴区、文化强区、文化富区、文化稳区战略。从我区新闻出版行业层面,国家对我区新闻出版业给予特殊的关怀,将不少行业发展的工程项目列入了国家的“东风工程”,为我区新闻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时地利人和,作为少数民族的文字图书编辑工作者幸遇在这样的盛世修书之机,万分激动,倍感自豪,同时深知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更大。
  在这样一个宏伟目标面前,在这样一个铸就事业丰碑的时代,务必对自己确定新的坐标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定要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只争朝夕、争分夺秒的紧迫感,以百倍的工作热情,以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具体的每一种图书的编辑工作当中,把中华民族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宏伟目标与自己点点滴滴的实际工作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呕心沥血,发奋图强,编辑出版更好更多的教育启迪人民、凝聚民族力量、引领时代风尚、提高全民素质、传承文化精髓的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图书。
  
  陈兴芜
  
  重庆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编辑语录:成就一本本图书,这是耕耘之后的收获,付出之后的快乐。
  作为—个编辑,从业二十多年,埋首书稿,案牍劳形,其中的种种情状与甘苦,了然于心,而又很难几句话说清。
  编辑是一个为他人作嫁衣的职业,成就一个个作者,成就一本本图书,这是耕耘之后的收获,付出之后的快乐,而自己却只是默默的无名小卒。但我深爱这份职业的更重要的原因,也是自己从中获得的最大乐趣,则是每次读到一部好的书稿,都仿佛是晤对古今贤达,听他们说话,与他们对话,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领略他们的思想魅力。将这种乐趣传达出来,分享于人,正是促使我在出版领域坚持不懈的一大动力。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初参与编辑出版《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和《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三大书系”历时8年的那些艰辛与喜悦,至今很多情景和细节都历历在目:如请88岁高龄的夏公为《大后方书系》写总序,被《大后方·戏剧篇》主编曹禺“赶出”家门,聆听翰老回忆大后方的文艺运动,拜访冰心、楼适夷、蔡仪、艾青等老人……这些成了我人生中最珍贵、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2008年年底以来,我们出版发行《读点经典》丛书,自己更是获得了一次仔细研读、用心体会古今中外经典作品的机会。一篇篇传世之作,就像一个个哲人贤达,我聆听着他们的话语,默默地与他们晤谈,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人生体验,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
  古人说“至乐莫如读书。”而一本书的编辑算得上是它最早的读者,也可能是最仔细最深入的读者,他所体会到的快乐,也是与众不同的。自己有幸成为这样的读者,作为一个读书人,夫复何憾!
  再往深处说,“书行天下,传承文明”,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到文化传播和文明传承,即便是一个普通编辑,他的工作也具有一种崇高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这样的职业荣耀感,使得我们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使得我们的快乐乃至烦恼,都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这也是自己职业和人生的最大动力。
  作为一个编辑,一个出版人,希望自己能够对人类文明的传承,略尽绵薄之力,也就不虚此生了。
  
  徐蜀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总编辑
  编辑语录:编辑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我1986年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当时称书目文献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由一名普通的编辑,到编辑室主任、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直到总编辑,我有幸经历了出版社编辑职级的所有岗位,因此我对编辑工作的性质及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有着很深的体会。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编辑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必须全身心投入,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我上学时所学专业是中国史学史,为此下过很大的工夫,搜集整理了大量相关资料,也写了一些自认有分量的文章,并制订了长远的研究写作规划。但进入出版社后发现,要想做好编辑工作,需要学习了解的知识太多太多,根本无暇去搞自己的专业研究。例如,我是古籍影印编辑,原本只需将编辑好的书稿交给出版部就行了。但我发现,古籍影印书的印制与其他图书不同,不同年代、不同内容、不同载体的稿源,需要不同的复制、制版印刷工艺和采用不同的纸张材料,才能做出好书并降低成本。出版部人员由于不懂古籍,很难做到位。为此我自学了照相制版印刷方面的技术和图书材料的相关知识,并随时关注新技术新材料的信息。由于编辑介入出版的做法极大提高了古籍影印图书的出版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成本,本社十多年前便推广我的经验,随后取消了出版部。我还与其他编辑一起将传统的珂罗版印刷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制作出精美的古籍仿真品;改进工艺后,使原先只能提供阅读的缩微胶片,可以作为底本出版成书,扩大了书稿来源、降低了成本。
  编辑工作的专业性还体现在,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字加工工作,应有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和市场意识。我社是一家以出版古籍影印图书为主的小型专业出版社。1986年我来社后便参与成立古籍影印编辑室,开始大规模影印古籍。但起初效果很差,亏损严重。经过市场调研和走访专家学者,我们转变思路,制定了面向大中型图书馆和科研机构的市场定位;以专题丛书为主导产品,将古籍保护与服务于学术界的需求相结合的方针,从此占籍影印工作步人良性发展的道路。25年来,我们依靠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编辑出版了包含14000余部古籍的100多种专题丛书,广受学术界好评,也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多年的经历告诉我,编辑工作不仅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职业,编辑工作还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并且学无止境。
  
  吕萍
  
  经济科学出版社总编辑
  编辑语录:只有对这个职业有着深深的敬畏和热爱,才能去快乐和幸 福地工作。
  儿时我的梦想是当记者写书,工作时却阴差阳错被分配到出版社编书,而且一编就是几十载,编织的现实也超越了儿时的梦想。我在沐浴幸福的同时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我们的成长搭建了历史大舞台;感谢组织和领导,亲手领我一路走来;感谢同事和团队,时时给我支持和力量;感谢家人和朋友,处处给我宽容和理解。我将以拳拳之心报答知遇之恩。
  盘点成长历程,可以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爱”!我热爱这个职业,它能让我所编之书行走天下,用播散知识掀起头脑风暴;它能让我与智者交流,从他们的书稿中得到知识雨露的滋润和教化;它能让我博览众家之长,领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思想境界;它能让我将工作变成一种享受,阅读每一位作者、每一本书所蕴涵的精彩故事。我深信:只有对这个职业有着深深的敬畏和热爱,才能去快乐和幸福地工作。
  总结工作体会,那就是要做标志性工程。在策划组织出版的众多图书中,至今令我难忘的是组织出版《马克思主义基础研究和建设工程(经济学系列)》,正确划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的现实价值。编辑图书,必须从大处着眼,唱响主旋律,引导舆论方向,但还要从细处着手,选好角度,让读者想看、爱看,在阅读中实现图书的价值。
  展望未来工作,那就是要做一个大“我”。随着我走上领导岗位,热爱这个职业和出好书已不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是要将其转化为一个团队的行为,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希望:能够借助天时、地利与人和,带出一支大家爱书、热爱编辑工作、心中时刻装着读者、始终服务好作者的编辑队伍。
  
  潘伟
  
  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编辑部主任
  编辑语录:一个人聪明与否、能力高低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在事业和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
  1983年,我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十年,1992年调人中华医学会中华妇产科杂志编辑部工作。现任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从编近20年来,一直工作在科技期刊编辑岗位上,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编辑智慧,积极有效地将杂志出版工作与国家卫生发展规划和妇产科学科发展有机结合,使中华妇产科杂志在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工作重点、推动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出版行业转制和科技期刊市场化发展中,积极实践,在争办双效双爱期刊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好评和读者作者的肯定。
  我从来就认为,一个人聪明与否、能力高低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在事业和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精于总结,对事业要充满激情,对工作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这不仅是我践行人生的感悟,更是我职业生涯的座右铭。
  
  吴斌
  
  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
  编辑语录:荣誉意味着责任。
  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编辑奖是出版人的一项职业殊荣。这份荣誉不仅意味着社会行业对个人奋斗和职业价值的肯定,同时,这种肯定也应该属于获奖者所在的集体与团队。没有优秀的集体传统,没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就不可能有施展个人理想的舞台,也就不可能成就个人事业的攀登。
  我所在的人民音乐出版社是一个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专业出版社。专业,既是它的荣耀,也是它的局限,既是它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它试图突破的瓶颈。作为一家专业社,既要以盈利的方式向有限的受众营销音乐,又要以权威的身份向更多的受众传播知识,尤其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博弈之中,这种职能关系显然是矛盾的,但又必须是双赢的。
  那么,作为一名为此而工作的音乐编辑,应该秉承什么样的出版精神,又应该完成什么样的出版使命?我的理解是,立足经典传承,致力教育普及——这亦是经过多年市场检验后,社会分工与专业分化的有效结论。
  从经典传承的角度,音乐编辑担负着对各种具体专业领域知识、思想、观念的甄别、选择和评价,真正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保存、保障真正有价值的专业资源;从教育普及的角度,音乐编辑立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教材的研发和推广,从基础教育层面培育更多音乐受众、带动促进未来专业消费市场。
  国内外的出版传媒案例以及自身实践证明,只有在成熟的专业消费市场中,专业内容才能发挥其核心资源的优势,从而使专业出版行业及其相关产业进入良性循环的模式。
  时至今日,在若干代音乐编辑的共同努力下,人民音乐出版社不仅成为中国音乐出版界的领军者,同时在音乐学术领域、音乐教育领域也拥有深远的影响力和广泛的话语权。在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里,人民音乐出版社与中国音乐学科建设、基础音乐教育构建、社会音乐生活繁荣并肩而行、相濡以沫,我很幸运,自己是其中一员。
  今天,我之所以荣膺奖项,并非我比他人更出色,而是,身处在音乐出版事业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幸运地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因此,我没有理由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失血-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拮抗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均分为结扎组、未结扎组、假手术组,以失血、LPS复制二次打击模型,结扎组行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目前对卒中病人的防治模式只注重急性期的治疗,而且由于方法比较单一,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在治疗上都有难以克服的“瓶颈”;另外由于我国的康复医学、预防医学和
目的:构建血管生成素1(Ang1)的真核表达质粒psecTagBk-Ang1.方法: 用PCR方法从人心脏文库中扩增Ang1基因全外显子片段,并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Bk中,用限制性内切酶酶
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学教研的最基层组织,其教研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随着新课程的积极推进,教研组工作方式也随之变化:由办公室走向课堂、由考试研究走向教
目的:探讨胃泌素对大鼠胃粘膜环氧合酶(COX)及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皮下注射胃泌素1μg/kg、10μg/kg或100μg/kg,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查胃粘膜COX-1、CO
目的:观察微囊化牛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大鼠的疗效。方法: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牛RPE细胞,纯化、传代后用高压静电微胶囊成型装置制作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微囊
高职单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积极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而实行的政策。本文以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为对象,分析了高职单招学生日常表现中的优势和不足,从做
目的观察壮骨肾宝胶囊抗炎镇痛的作用。方法应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实验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结果壮骨肾宝胶囊高剂量组对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和壮骨肾宝胶囊高,中剂量对角
摘要:至2010年底,出版行业的转企改制基本完成,出版业进入了产业化发展时代。转制后的出版行业面临更多考验,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在全面推向市场的情况下,须面对并接受这一事实。笔者作为期刊业的一名从业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期刊转企改制后经营方面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转企改制 编营分离 复合型人才 品牌经营  截至2010年底,出版行业的转企改制基本完成,出版业进入了产业化发展时代。转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在第二届数字出版博览会上讲到,数字出版代表着出版业的未来和方向,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技术对出版产业的影响,重视出版业的数字化建设。他认为,数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