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实心方桩缺陷验证及超高异常波速成因分析

来源 :江苏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tsai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某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工程存在较大比例严重缺陷桩的低应变检测初判结果,采用拔桩和桩顶、桩底复测法对随机选取的1190#桩进行缺陷验证.拔桩和对比复测表明,验证桩桩长与施工桩长相符,初判认定的缺陷反射实为因超高异常波速造成的桩底反射.通过对该工程用桩生产厂家的调研,发现该批初判缺陷桩在原材料、配比、制桩工艺等方面均与初判完整桩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蒸养时间比正常生产工艺需要的蒸养时间高274%,由此推断,蒸养时间过长会使预应力实心方桩出现超高异常波速现象.本次拔桩验证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即桩侧和桩端土阻力的消除可以导致桩身平均波速的降低.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换乘站面临新线建设过程对既有运营线路的保护,由于换乘站基本都是零距离接触,新线建设过程如何实现对既有线车站的变形控制,尤其对位于软弱土地区的既有线车站提出严格要求和挑战.文章以南京地铁9号线新建龙江站换乘车站(T型换乘)为例,探讨了9号线龙江站施工过程对4号线龙江站(已开通运营)的影响以及采取的保护控制措施,并对基坑施工、降水分别进行模拟分析,从分析结果可知,采取的变形控制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很好控制既有运营线路变形,为类似软弱土地区新建地铁站对既有地铁站变形影响提供一定借
山西省某风景区观音大佛的总高度39.91m,超过了国家规定限值,需要整体迫降35 m.结合本迫降工程,介绍了锚杆静压桩荷载托换的施工方法;阐述了同步分级迫降施工技术.
河西某项目展厅屋盖采用预应力张弦梁新型结构,跨度69 m,单榀自重42 t,采用散件进场、地面拼装、高空对接、预应力张拉的施工思路.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出胎架受力变形,张弦梁吊装和张拉阶段的受力变形,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精度.
在流塑状淤泥质粉质黏土层、粉质黏土夹粉砂层中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容易造成钻孔灌注桩塌孔现象,采用合理的泥浆配置及适当加长护筒,可以有效地解决塌孔问题,经济合理地完成钻孔灌注桩的施工.
为探究套管螺旋桩抗压承载性能,通过室内模型抗压承载试验,对套管、直径比D/d、间距比H/D、叶片数量等桩型参数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套管能够改善此类桩型抗压承载性能;承载力随叶片直径和叶片间距的增大而提高,直径比D/d不宜大于4,间距比H/D存在临界值;同叶片段内,增加叶片数对承载力影响较小.
地铁深基坑邻近重要市政高架桥,工程风险高,为保障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提出了针对性围护结构设计;采取加强围护及支撑体系,加长地墙构造配筋段以增加绕流路径并辅助墙缝止水,制订监测专项方案,结合监测结果进行跟踪注浆等措施.通过基坑开挖数值模拟、降水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控量测等手段进行验证,该支护设计方案有效地保证基坑及高架桥安全,可为类似邻近建筑物的深基坑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根据渗流方程与热传导方程的相似性,利用ANSYS温度场模块分析渗流场,并验证其可靠性.结合南京长江漫滩某具体项目,根据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通过计算悬挂式止水帷幕不同插入深度对应不同的基坑坑外水位,结合周边具体环境条件,提出本项目合理止水帷幕长度,为基坑降水设计提供数据支撑.方案实施过程中,鉴于临近基坑已施工并启动降水井,为分析相邻基坑降水的叠加效应,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两个临近基坑同时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与现场实测水位比较,结果较为吻合.此方法为基坑悬挂式止水帷幕设计提供了思路.
目前工厂对生产过程中甲醛计量的监测仍存在较大空白,对此设计符合工厂环境的多点甲醛监测装备,并基于此开发了远程控制软件,即智能甲醛监测软件.该软件基于VC++的开发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C++语言,运用SQLite数据库及PlotLab可视化设计完成编程.软件最终实现网络化、智能化监控,具备可拓展性、移植能力强等特点,通过测试显示,运行稳定.
某工程抗拔试桩采用旋挖法成孔的钻孔灌注桩,根据初勘资料先期进行了试桩,但抗拔试桩承载力均不满足设计要求.从地质、设计、施工等原因进行分析,在排除地质原因的基础上,从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后期工程桩施工在采取相关措施后,其承载力终能满足设计要求.相关措施对后续桩基设计和大面积工程桩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基于洛氏硬度无损检测技术,对常用H型钢构件的洛氏硬度与其强度关系开展了研究.依据规范对8种截面厚度共80个试件开展了洛氏硬度和单向拉伸试验,通过回归分析法,建立了Q355级钢材洛氏硬度与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的拟合关系式,并与规范的转换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Q355型钢的洛氏硬度值通常在80~84之间;在相同的洛氏硬度下,规范换算的抗拉强度比试验结果小,但随着硬度的增大,两者差距越来越小;钢材屈服强度试验结果的离散性较大,洛氏硬度与屈服强度换算关系的准确性不如洛氏硬度与抗拉强度换算关系的准确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