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从江县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民族风情浓厚的自然村落——占里。占里距从江县城17公里,土地面积大约为15.95平方公里。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却创造了建国来两项令世人惊叹的零记录:一是人口增长率为零;二是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转型时期的中国,尽管法制建设日益健全,维稳力度逐渐加强,犯罪率却仍然高居不下。世界的偏僻角落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明有关社会生活组织的中心问题。为此,笔者于2011年10月下旬走入深山,对占里开展了法社会学实证调研,试图揭示出占里侗寨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的深层原因。本文即为笔者实地调研的详细报告。
一、调研方法说明
本次调研采取访谈及收集文献资料的方式。此次访谈的对象的选取以及资料收集的设计思路如下:
(一)访谈对象
除了对占里村村民进行随机访谈外,调研对访谈对象的选取主要基于以下两个考虑:
1.横向选择:对占里村代表不同身份群体的人员进行访谈,其中村支书、副村长、寨老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的代表;村民作为普通民众的代表,根据其职业又可分教师、医生、药师、农民等;
2.纵向选择: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员进行访谈,即集中于青年人、中年人、老人。
上述横向选择与纵向选择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结合,构成了此次调研访谈对象的选取。
(二)收集文献资料
对文献资料的收集,主要集中在村规民约、寨规、侗歌、侗戏等;此外,还有占里盟石、鼓楼、萨坛等对占里村民生活有重要意义的实物的实地拍摄。
二、占里侗寨的调研报告
(一)占里侗寨的来源
据村中寨老讲述,占里侗寨的两个祖先,吴占及吴里,他们原先居住在广西,后因战乱及饥荒,被迫从广西迁徙到贵州。几经辗转后定居于此,世代繁衍便形成了村寨的规模。后世为了纪念他们,故称此地为占里。占里目前有五个房族,分别为头务、头德、门居、金堂、头闷。最先来到占里的是吴氏祖先,他们发现此地自然风貌适合居住,便回到故地叫上其他四个房族的祖先,从此五个房族便在占里定居下来。据说占里祖先是从农历二月初一从广西梧州出发,于农历八月初一到达占里,故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和八月初一是占里的重大日子,村民们都要举行仪式纪念祖先,寨老们都会在这一天在鼓楼对村民讲解占里的由来及古传六条寨规,让村民谨记历史并遵守寨规。
(二)占里侗寨独特的地理、文化、经济环境
1.封闭的地理环境。占里村位于从江县高增乡西部的大山深处,建筑均为木制吊脚楼,距乡政府所在地19公里,距县城17公里。全村有一个自然村寨,8个生产小组,183户共810人,男女比例大致为一比一,男性稍多一些,村民全部为侗族人。村里只有一条土路从县城通往大山深处,村民进出村寨一般通过徒步或者借助摩托车。笔者调研时适逢雨天,道路泥泞,车辆很难通行。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占里村与外界相对隔绝,人口流动少,人们彼此相互熟悉。
2.自给自足的经济环境。占里村有良田一千多亩,村民以种植糯稻为主,也有少数种植林木的。村民们自给自足,家家户户饲养鱼、鸡、鸭,种植蔬菜及稻谷。村里没有饭店,只有两个很小的小卖部。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贩卖手工品、谷物等,其生活与附近村寨相比较为富裕。此外,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很少,只有30人左右。
3.独特的文化环境。(1)占里的婚姻制度。首先,占里实习寨内通婚。也就是郎不外娶,女不外嫁的“寨内族外”式的内部婚姻。目前占里有5个房族,房族内部不能通婚。由此,村民之间关系纽带相当紧密,多少都有些亲戚关系;其次,占里提倡晚婚晚育。男子一般最大为26岁,最小为20岁;女子最大为27岁,最小为19岁。男女双方结婚后,女的并不急于“落居夫家”,平时只在农忙季节或是夫家遇上大的事情需要媳妇帮忙的时候,女方才在夫家作短暂的停留。只有到了女的怀了孕或年纪已大时,才完全在夫家定居下来;最后,占里人只能在农历12月26日这个日子里结婚,其他时间都不允许结婚。(2)占里独特的生育制度。占里98%的家庭一对夫妇只生一男一女,村寨内部对计划生育非常重视。生育男女的问题上,村内有药师掌握“换花草”,其可决定第二胎生育的孩子的性别。调研时药师向笔者确证了该草药的存在及其使用方法,同时还对笔者介绍了“药师”的继承规则。占里独特的生育文化使其几十年来人口数量变化及其微小,一直保持在800人左右。(3)占里独特的继承机制。在占里,女儿继承棉地,男孩继承水田,父母还要给女孩一份姑娘田,谁家若不给女儿姑娘田,不仅会遭人取笑,还有被男方退婚的可能。在老人的财产继承上,山林、菜园男女对半分成,房基、家畜归男方,而金银首饰、布匹让女儿带到夫家。
(三)占里侗寨的治理
1.寨规、村规民约的制定。据笔者调研了解,占里先民建寨之后,伴随着人丁兴旺,寨里经常发生土地及林木砍伐纠纷,社会治安问题日渐凸现。清朝中期,有位德高望重的寨老吴坝并从人与船、鸟雀与生态环境的利害关系中受到启示(侗歌有云:“七百占里是只船,多添人丁必打翻”,“家养崽多家贫困,树结果多树翻根”,“一株树上一窝雀,多了一窝就挨饿”),进而联系到本寨的实际情况,如田土面积、森林的承载力以及人口的增长速度等。他将全寨人召集到鼓楼下,将一系列的利害公诸于众。寨中人仔细一思量,觉得吴公的分析在情在理,决定一切由吴坝并来定夺。吴坝并提出了几条规约,经过占里人的集体讨论,六条寨规被订立下来。
岁月变迁,占里村在古传寨规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内容更加丰富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由村委会干部、全体党员、寨老共同制定,制定后,村里会在鼓楼召开群众大会,向全村人宣布村规民约,并征询群众意见,得到认可后方作為全村人的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囊括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人口控制(计划生育为主)、治安管理(涉及打架、偷盗等方面)、防火管理、山林管理、农作物管理、牲畜管理、婚姻规定。
2.独特的纠纷解决机制。占里村在纠纷的治理方面有其独特的机制,它保证了占里村纠纷的解决。具体地说,当发生纠纷时:第一,在族内或族间解决;第二,如房族内部无法解决,则由村里的调解员进行调解;第三,调解员调解不成,则由村委会干部(如村支书、村长等)出面协商;第四,村干部无法解决的,则请村里德高望重的寨老进行协调;最后,如果以上措施仍然没有使纠纷得到化解,村里将会举行群众大会。群众大会的程序是:首先由纠纷双方当事人各自陈述道理;其次群众根据当事人的陈述,作出评议,以此决定谁对谁错。
村干部告诉笔者,实际上占里村很少发生重大纠纷,而一般纠纷在族内就可以得到解决。如今,占里的纠纷主要集中在婚姻方面,例如悔婚、破坏婚姻家庭。
(四)独特的教育机制
占里独特教育机制保证了民族风俗,尤其是习惯法的传承,因而也塑造了村民安分守己的性格。习惯法的传承方式如下:
1.讲款活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三、二月初一、八月初一,寨老都会在鼓楼对村民讲解古传六条寨规,让村民谨记并遵守寨规。节日的时候,每个村民都必须听讲款,内容是寨规和村规民约。宣布完这些后,寨佬会问大家“同不同意”、“照办不照办”,这么做的目的是“把寨子捆好”(寨佬语)。
2.唱侗歌、侗戏。占里的儿童稍微长大些便可聚集于某家或“月堂”(侗族男女社交的特定场所),向老人、歌师等学习唱侗歌、侗戏,其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民族风俗及为人处世之道。通过这两种的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3.摆古。每逢农闲季节,寨里的老人会在鼓楼内讲故事,俗称“摆古”。其内容包含祖先的迁徙历史、传说故事、寨规等。寨老吴昌贤老人就跟笔者讲述了他小时候发生的故事:民国时,一外地人来到寨里并住下来,后其联合外乡人偷盗村里的牛和粮食时被发现了,村里人在一个坝子上面举行全寨大会,将其活活烫死,并杀其耕牛、拆其房子、分其粮食,将其全家赶出寨子。可见,对偷盗的惩罚以故事的形式流传下来,以教育一代代占里村民。这种“摆古”正是一种形象生动的教育活动。
4.父母亲族的教育。在对占里年轻人的访谈中笔者发现父母、亲族对下一代的影响很大。据访谈对象吴新元描述,年轻人对村规民约、寨规的遵守其实主要还是出于大人们的教训。大人们会告诉年轻人什么不该做,如何好好做人,如果不听话做错事,村里人会把他看轻的。
三、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的法社会学分析
通过对占里的实证调研,笔者认为,占里之所以能创造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的奇迹,可以从其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及社会规范进行综合分析。以下笔者将从法社会学的视角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是社会结构。占里人生活在这种相对闭塞的环境中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人们因此彼此相互熟悉,具有地缘关系;通过实行寨内通婚的婚姻制度及一男一女的生育制度,村民多少有些亲戚关系,具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以上因素相互依赖,使占里形成了异常稳定的社会结构。可以说,占里是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其更多依靠习俗、传统礼仪对社会生活进行调节,对村民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熟人社会的占里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任何越轨行为都被视为对社区整体秩序的冒犯,因而越轨的成本都比较高。这使得占里村民不敢随意越轨,发生犯罪行为的几率非常低。
其次是社会制度。占里独特的纠纷解决机制保证了占里习惯法(寨规、村规民约)的优先适用,即使发生犯罪行为,都能通过私力救济在内部解决,纠纷或犯罪行为并没有上升到国家法适用的阶段。因此,占里依靠非国家法手段解决纠纷,是一个社会控制多于法律控制的村落。
再次是社会规范。占里习惯法通过各种传承方式,无形地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塑造了村民的精神世界,使得他们安分守己,不随意越轨。同时习惯法也符合村民对安定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生态环境的共同需求,因而都能得到村民的自觉遵守,任何越轨行为都与他们的生活格格不入。
以上因素共同结合,使得占里创造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的奇迹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3]孟小军.占里侗族和谐发展的教育实现方式及其启示.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
[4][美]唐纳德·布莱克著.唐越,苏力.法律的运作行为.北京:中國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5]黔东南州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一、调研方法说明
本次调研采取访谈及收集文献资料的方式。此次访谈的对象的选取以及资料收集的设计思路如下:
(一)访谈对象
除了对占里村村民进行随机访谈外,调研对访谈对象的选取主要基于以下两个考虑:
1.横向选择:对占里村代表不同身份群体的人员进行访谈,其中村支书、副村长、寨老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的代表;村民作为普通民众的代表,根据其职业又可分教师、医生、药师、农民等;
2.纵向选择: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员进行访谈,即集中于青年人、中年人、老人。
上述横向选择与纵向选择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结合,构成了此次调研访谈对象的选取。
(二)收集文献资料
对文献资料的收集,主要集中在村规民约、寨规、侗歌、侗戏等;此外,还有占里盟石、鼓楼、萨坛等对占里村民生活有重要意义的实物的实地拍摄。
二、占里侗寨的调研报告
(一)占里侗寨的来源
据村中寨老讲述,占里侗寨的两个祖先,吴占及吴里,他们原先居住在广西,后因战乱及饥荒,被迫从广西迁徙到贵州。几经辗转后定居于此,世代繁衍便形成了村寨的规模。后世为了纪念他们,故称此地为占里。占里目前有五个房族,分别为头务、头德、门居、金堂、头闷。最先来到占里的是吴氏祖先,他们发现此地自然风貌适合居住,便回到故地叫上其他四个房族的祖先,从此五个房族便在占里定居下来。据说占里祖先是从农历二月初一从广西梧州出发,于农历八月初一到达占里,故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和八月初一是占里的重大日子,村民们都要举行仪式纪念祖先,寨老们都会在这一天在鼓楼对村民讲解占里的由来及古传六条寨规,让村民谨记历史并遵守寨规。
(二)占里侗寨独特的地理、文化、经济环境
1.封闭的地理环境。占里村位于从江县高增乡西部的大山深处,建筑均为木制吊脚楼,距乡政府所在地19公里,距县城17公里。全村有一个自然村寨,8个生产小组,183户共810人,男女比例大致为一比一,男性稍多一些,村民全部为侗族人。村里只有一条土路从县城通往大山深处,村民进出村寨一般通过徒步或者借助摩托车。笔者调研时适逢雨天,道路泥泞,车辆很难通行。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占里村与外界相对隔绝,人口流动少,人们彼此相互熟悉。
2.自给自足的经济环境。占里村有良田一千多亩,村民以种植糯稻为主,也有少数种植林木的。村民们自给自足,家家户户饲养鱼、鸡、鸭,种植蔬菜及稻谷。村里没有饭店,只有两个很小的小卖部。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贩卖手工品、谷物等,其生活与附近村寨相比较为富裕。此外,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很少,只有30人左右。
3.独特的文化环境。(1)占里的婚姻制度。首先,占里实习寨内通婚。也就是郎不外娶,女不外嫁的“寨内族外”式的内部婚姻。目前占里有5个房族,房族内部不能通婚。由此,村民之间关系纽带相当紧密,多少都有些亲戚关系;其次,占里提倡晚婚晚育。男子一般最大为26岁,最小为20岁;女子最大为27岁,最小为19岁。男女双方结婚后,女的并不急于“落居夫家”,平时只在农忙季节或是夫家遇上大的事情需要媳妇帮忙的时候,女方才在夫家作短暂的停留。只有到了女的怀了孕或年纪已大时,才完全在夫家定居下来;最后,占里人只能在农历12月26日这个日子里结婚,其他时间都不允许结婚。(2)占里独特的生育制度。占里98%的家庭一对夫妇只生一男一女,村寨内部对计划生育非常重视。生育男女的问题上,村内有药师掌握“换花草”,其可决定第二胎生育的孩子的性别。调研时药师向笔者确证了该草药的存在及其使用方法,同时还对笔者介绍了“药师”的继承规则。占里独特的生育文化使其几十年来人口数量变化及其微小,一直保持在800人左右。(3)占里独特的继承机制。在占里,女儿继承棉地,男孩继承水田,父母还要给女孩一份姑娘田,谁家若不给女儿姑娘田,不仅会遭人取笑,还有被男方退婚的可能。在老人的财产继承上,山林、菜园男女对半分成,房基、家畜归男方,而金银首饰、布匹让女儿带到夫家。
(三)占里侗寨的治理
1.寨规、村规民约的制定。据笔者调研了解,占里先民建寨之后,伴随着人丁兴旺,寨里经常发生土地及林木砍伐纠纷,社会治安问题日渐凸现。清朝中期,有位德高望重的寨老吴坝并从人与船、鸟雀与生态环境的利害关系中受到启示(侗歌有云:“七百占里是只船,多添人丁必打翻”,“家养崽多家贫困,树结果多树翻根”,“一株树上一窝雀,多了一窝就挨饿”),进而联系到本寨的实际情况,如田土面积、森林的承载力以及人口的增长速度等。他将全寨人召集到鼓楼下,将一系列的利害公诸于众。寨中人仔细一思量,觉得吴公的分析在情在理,决定一切由吴坝并来定夺。吴坝并提出了几条规约,经过占里人的集体讨论,六条寨规被订立下来。
岁月变迁,占里村在古传寨规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内容更加丰富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由村委会干部、全体党员、寨老共同制定,制定后,村里会在鼓楼召开群众大会,向全村人宣布村规民约,并征询群众意见,得到认可后方作為全村人的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囊括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人口控制(计划生育为主)、治安管理(涉及打架、偷盗等方面)、防火管理、山林管理、农作物管理、牲畜管理、婚姻规定。
2.独特的纠纷解决机制。占里村在纠纷的治理方面有其独特的机制,它保证了占里村纠纷的解决。具体地说,当发生纠纷时:第一,在族内或族间解决;第二,如房族内部无法解决,则由村里的调解员进行调解;第三,调解员调解不成,则由村委会干部(如村支书、村长等)出面协商;第四,村干部无法解决的,则请村里德高望重的寨老进行协调;最后,如果以上措施仍然没有使纠纷得到化解,村里将会举行群众大会。群众大会的程序是:首先由纠纷双方当事人各自陈述道理;其次群众根据当事人的陈述,作出评议,以此决定谁对谁错。
村干部告诉笔者,实际上占里村很少发生重大纠纷,而一般纠纷在族内就可以得到解决。如今,占里的纠纷主要集中在婚姻方面,例如悔婚、破坏婚姻家庭。
(四)独特的教育机制
占里独特教育机制保证了民族风俗,尤其是习惯法的传承,因而也塑造了村民安分守己的性格。习惯法的传承方式如下:
1.讲款活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三、二月初一、八月初一,寨老都会在鼓楼对村民讲解古传六条寨规,让村民谨记并遵守寨规。节日的时候,每个村民都必须听讲款,内容是寨规和村规民约。宣布完这些后,寨佬会问大家“同不同意”、“照办不照办”,这么做的目的是“把寨子捆好”(寨佬语)。
2.唱侗歌、侗戏。占里的儿童稍微长大些便可聚集于某家或“月堂”(侗族男女社交的特定场所),向老人、歌师等学习唱侗歌、侗戏,其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民族风俗及为人处世之道。通过这两种的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3.摆古。每逢农闲季节,寨里的老人会在鼓楼内讲故事,俗称“摆古”。其内容包含祖先的迁徙历史、传说故事、寨规等。寨老吴昌贤老人就跟笔者讲述了他小时候发生的故事:民国时,一外地人来到寨里并住下来,后其联合外乡人偷盗村里的牛和粮食时被发现了,村里人在一个坝子上面举行全寨大会,将其活活烫死,并杀其耕牛、拆其房子、分其粮食,将其全家赶出寨子。可见,对偷盗的惩罚以故事的形式流传下来,以教育一代代占里村民。这种“摆古”正是一种形象生动的教育活动。
4.父母亲族的教育。在对占里年轻人的访谈中笔者发现父母、亲族对下一代的影响很大。据访谈对象吴新元描述,年轻人对村规民约、寨规的遵守其实主要还是出于大人们的教训。大人们会告诉年轻人什么不该做,如何好好做人,如果不听话做错事,村里人会把他看轻的。
三、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的法社会学分析
通过对占里的实证调研,笔者认为,占里之所以能创造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的奇迹,可以从其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及社会规范进行综合分析。以下笔者将从法社会学的视角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是社会结构。占里人生活在这种相对闭塞的环境中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人们因此彼此相互熟悉,具有地缘关系;通过实行寨内通婚的婚姻制度及一男一女的生育制度,村民多少有些亲戚关系,具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以上因素相互依赖,使占里形成了异常稳定的社会结构。可以说,占里是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其更多依靠习俗、传统礼仪对社会生活进行调节,对村民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熟人社会的占里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任何越轨行为都被视为对社区整体秩序的冒犯,因而越轨的成本都比较高。这使得占里村民不敢随意越轨,发生犯罪行为的几率非常低。
其次是社会制度。占里独特的纠纷解决机制保证了占里习惯法(寨规、村规民约)的优先适用,即使发生犯罪行为,都能通过私力救济在内部解决,纠纷或犯罪行为并没有上升到国家法适用的阶段。因此,占里依靠非国家法手段解决纠纷,是一个社会控制多于法律控制的村落。
再次是社会规范。占里习惯法通过各种传承方式,无形地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塑造了村民的精神世界,使得他们安分守己,不随意越轨。同时习惯法也符合村民对安定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生态环境的共同需求,因而都能得到村民的自觉遵守,任何越轨行为都与他们的生活格格不入。
以上因素共同结合,使得占里创造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的奇迹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3]孟小军.占里侗族和谐发展的教育实现方式及其启示.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
[4][美]唐纳德·布莱克著.唐越,苏力.法律的运作行为.北京:中國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5]黔东南州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