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67329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从江县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民族风情浓厚的自然村落——占里。占里距从江县城17公里,土地面积大约为15.95平方公里。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却创造了建国来两项令世人惊叹的零记录:一是人口增长率为零;二是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转型时期的中国,尽管法制建设日益健全,维稳力度逐渐加强,犯罪率却仍然高居不下。世界的偏僻角落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明有关社会生活组织的中心问题。为此,笔者于2011年10月下旬走入深山,对占里开展了法社会学实证调研,试图揭示出占里侗寨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的深层原因。本文即为笔者实地调研的详细报告。
  一、调研方法说明
  本次调研采取访谈及收集文献资料的方式。此次访谈的对象的选取以及资料收集的设计思路如下:
  (一)访谈对象
  除了对占里村村民进行随机访谈外,调研对访谈对象的选取主要基于以下两个考虑:
  1.横向选择:对占里村代表不同身份群体的人员进行访谈,其中村支书、副村长、寨老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的代表;村民作为普通民众的代表,根据其职业又可分教师、医生、药师、农民等;
  2.纵向选择: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员进行访谈,即集中于青年人、中年人、老人。
  上述横向选择与纵向选择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结合,构成了此次调研访谈对象的选取。
  (二)收集文献资料
  对文献资料的收集,主要集中在村规民约、寨规、侗歌、侗戏等;此外,还有占里盟石、鼓楼、萨坛等对占里村民生活有重要意义的实物的实地拍摄。
  二、占里侗寨的调研报告
  (一)占里侗寨的来源
  据村中寨老讲述,占里侗寨的两个祖先,吴占及吴里,他们原先居住在广西,后因战乱及饥荒,被迫从广西迁徙到贵州。几经辗转后定居于此,世代繁衍便形成了村寨的规模。后世为了纪念他们,故称此地为占里。占里目前有五个房族,分别为头务、头德、门居、金堂、头闷。最先来到占里的是吴氏祖先,他们发现此地自然风貌适合居住,便回到故地叫上其他四个房族的祖先,从此五个房族便在占里定居下来。据说占里祖先是从农历二月初一从广西梧州出发,于农历八月初一到达占里,故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和八月初一是占里的重大日子,村民们都要举行仪式纪念祖先,寨老们都会在这一天在鼓楼对村民讲解占里的由来及古传六条寨规,让村民谨记历史并遵守寨规。
  (二)占里侗寨独特的地理、文化、经济环境
  1.封闭的地理环境。占里村位于从江县高增乡西部的大山深处,建筑均为木制吊脚楼,距乡政府所在地19公里,距县城17公里。全村有一个自然村寨,8个生产小组,183户共810人,男女比例大致为一比一,男性稍多一些,村民全部为侗族人。村里只有一条土路从县城通往大山深处,村民进出村寨一般通过徒步或者借助摩托车。笔者调研时适逢雨天,道路泥泞,车辆很难通行。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占里村与外界相对隔绝,人口流动少,人们彼此相互熟悉。
  2.自给自足的经济环境。占里村有良田一千多亩,村民以种植糯稻为主,也有少数种植林木的。村民们自给自足,家家户户饲养鱼、鸡、鸭,种植蔬菜及稻谷。村里没有饭店,只有两个很小的小卖部。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贩卖手工品、谷物等,其生活与附近村寨相比较为富裕。此外,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很少,只有30人左右。
  3.独特的文化环境。(1)占里的婚姻制度。首先,占里实习寨内通婚。也就是郎不外娶,女不外嫁的“寨内族外”式的内部婚姻。目前占里有5个房族,房族内部不能通婚。由此,村民之间关系纽带相当紧密,多少都有些亲戚关系;其次,占里提倡晚婚晚育。男子一般最大为26岁,最小为20岁;女子最大为27岁,最小为19岁。男女双方结婚后,女的并不急于“落居夫家”,平时只在农忙季节或是夫家遇上大的事情需要媳妇帮忙的时候,女方才在夫家作短暂的停留。只有到了女的怀了孕或年纪已大时,才完全在夫家定居下来;最后,占里人只能在农历12月26日这个日子里结婚,其他时间都不允许结婚。(2)占里独特的生育制度。占里98%的家庭一对夫妇只生一男一女,村寨内部对计划生育非常重视。生育男女的问题上,村内有药师掌握“换花草”,其可决定第二胎生育的孩子的性别。调研时药师向笔者确证了该草药的存在及其使用方法,同时还对笔者介绍了“药师”的继承规则。占里独特的生育文化使其几十年来人口数量变化及其微小,一直保持在800人左右。(3)占里独特的继承机制。在占里,女儿继承棉地,男孩继承水田,父母还要给女孩一份姑娘田,谁家若不给女儿姑娘田,不仅会遭人取笑,还有被男方退婚的可能。在老人的财产继承上,山林、菜园男女对半分成,房基、家畜归男方,而金银首饰、布匹让女儿带到夫家。
  (三)占里侗寨的治理
  1.寨规、村规民约的制定。据笔者调研了解,占里先民建寨之后,伴随着人丁兴旺,寨里经常发生土地及林木砍伐纠纷,社会治安问题日渐凸现。清朝中期,有位德高望重的寨老吴坝并从人与船、鸟雀与生态环境的利害关系中受到启示(侗歌有云:“七百占里是只船,多添人丁必打翻”,“家养崽多家贫困,树结果多树翻根”,“一株树上一窝雀,多了一窝就挨饿”),进而联系到本寨的实际情况,如田土面积、森林的承载力以及人口的增长速度等。他将全寨人召集到鼓楼下,将一系列的利害公诸于众。寨中人仔细一思量,觉得吴公的分析在情在理,决定一切由吴坝并来定夺。吴坝并提出了几条规约,经过占里人的集体讨论,六条寨规被订立下来。
  岁月变迁,占里村在古传寨规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内容更加丰富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由村委会干部、全体党员、寨老共同制定,制定后,村里会在鼓楼召开群众大会,向全村人宣布村规民约,并征询群众意见,得到认可后方作為全村人的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囊括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人口控制(计划生育为主)、治安管理(涉及打架、偷盗等方面)、防火管理、山林管理、农作物管理、牲畜管理、婚姻规定。
  2.独特的纠纷解决机制。占里村在纠纷的治理方面有其独特的机制,它保证了占里村纠纷的解决。具体地说,当发生纠纷时:第一,在族内或族间解决;第二,如房族内部无法解决,则由村里的调解员进行调解;第三,调解员调解不成,则由村委会干部(如村支书、村长等)出面协商;第四,村干部无法解决的,则请村里德高望重的寨老进行协调;最后,如果以上措施仍然没有使纠纷得到化解,村里将会举行群众大会。群众大会的程序是:首先由纠纷双方当事人各自陈述道理;其次群众根据当事人的陈述,作出评议,以此决定谁对谁错。
  村干部告诉笔者,实际上占里村很少发生重大纠纷,而一般纠纷在族内就可以得到解决。如今,占里的纠纷主要集中在婚姻方面,例如悔婚、破坏婚姻家庭。
  (四)独特的教育机制
  占里独特教育机制保证了民族风俗,尤其是习惯法的传承,因而也塑造了村民安分守己的性格。习惯法的传承方式如下:
  1.讲款活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三、二月初一、八月初一,寨老都会在鼓楼对村民讲解古传六条寨规,让村民谨记并遵守寨规。节日的时候,每个村民都必须听讲款,内容是寨规和村规民约。宣布完这些后,寨佬会问大家“同不同意”、“照办不照办”,这么做的目的是“把寨子捆好”(寨佬语)。
  2.唱侗歌、侗戏。占里的儿童稍微长大些便可聚集于某家或“月堂”(侗族男女社交的特定场所),向老人、歌师等学习唱侗歌、侗戏,其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民族风俗及为人处世之道。通过这两种的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3.摆古。每逢农闲季节,寨里的老人会在鼓楼内讲故事,俗称“摆古”。其内容包含祖先的迁徙历史、传说故事、寨规等。寨老吴昌贤老人就跟笔者讲述了他小时候发生的故事:民国时,一外地人来到寨里并住下来,后其联合外乡人偷盗村里的牛和粮食时被发现了,村里人在一个坝子上面举行全寨大会,将其活活烫死,并杀其耕牛、拆其房子、分其粮食,将其全家赶出寨子。可见,对偷盗的惩罚以故事的形式流传下来,以教育一代代占里村民。这种“摆古”正是一种形象生动的教育活动。
  4.父母亲族的教育。在对占里年轻人的访谈中笔者发现父母、亲族对下一代的影响很大。据访谈对象吴新元描述,年轻人对村规民约、寨规的遵守其实主要还是出于大人们的教训。大人们会告诉年轻人什么不该做,如何好好做人,如果不听话做错事,村里人会把他看轻的。
  三、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的法社会学分析
  通过对占里的实证调研,笔者认为,占里之所以能创造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的奇迹,可以从其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及社会规范进行综合分析。以下笔者将从法社会学的视角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是社会结构。占里人生活在这种相对闭塞的环境中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人们因此彼此相互熟悉,具有地缘关系;通过实行寨内通婚的婚姻制度及一男一女的生育制度,村民多少有些亲戚关系,具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以上因素相互依赖,使占里形成了异常稳定的社会结构。可以说,占里是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其更多依靠习俗、传统礼仪对社会生活进行调节,对村民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熟人社会的占里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任何越轨行为都被视为对社区整体秩序的冒犯,因而越轨的成本都比较高。这使得占里村民不敢随意越轨,发生犯罪行为的几率非常低。
  其次是社会制度。占里独特的纠纷解决机制保证了占里习惯法(寨规、村规民约)的优先适用,即使发生犯罪行为,都能通过私力救济在内部解决,纠纷或犯罪行为并没有上升到国家法适用的阶段。因此,占里依靠非国家法手段解决纠纷,是一个社会控制多于法律控制的村落。
  再次是社会规范。占里习惯法通过各种传承方式,无形地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塑造了村民的精神世界,使得他们安分守己,不随意越轨。同时习惯法也符合村民对安定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生态环境的共同需求,因而都能得到村民的自觉遵守,任何越轨行为都与他们的生活格格不入。
  以上因素共同结合,使得占里创造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的奇迹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3]孟小军.占里侗族和谐发展的教育实现方式及其启示.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
  [4][美]唐纳德·布莱克著.唐越,苏力.法律的运作行为.北京:中國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5]黔东南州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要未成年人监护主体的缺失,使得很多未成年人在实践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容易沾染社会不良习气,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就要建立多元化的未成年人监护主体制度,因此使家庭和社会能够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关爱。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既是实现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多元化的未成年人监护主体制度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管理创新的理念。
摘要: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部恩格斯称之为“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对费尔巴哈以宗教来确定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批判,并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提出科学的实践观。这使得马克思本人彻底摆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的延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费尔巴哈;人的本质  作者简介:王晓杰,
摘要在我国刑法中,没有“违法”的概念,“责”这个词也很少被使用,这样很难说明罪的整合机理。因此,在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中有必要嵌入“违法”、“责”这两个罪的关键范畴,在坚持我国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大陆法系理论的合理成分,完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  关键词罪刑法定 犯罪类型 犯罪构成  作者简介:叶立高,法学硕士,高级农艺师,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D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定位对郑州市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农业、特色农业、都市农业成为郑州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研究者通过7Ps营销理论对郑州市特色农产品销售、转化、定位、品牌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规划,并从产品促销策略、产品价格策略、产品分销策略、价格促销策略等方面为郑州市特色农产品营销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 营销战略 7Ps营销理论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人
摘要: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工作生活早已与互联网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动态、表达利益诉求、传播思想观念。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加强对网络舆论情况的监测研判和引导化解,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能力,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技术;网络舆论  作者简介:李洁,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研究生;
摘 要 “毒胶囊”事件的曝光,再次为我国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本文将以“毒胶囊”事件为切入点,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并试图阐述由“企业—政府职能部门—消费者”三方全程控制食品安全的法律监管体系,由此减少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希望本文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的进程有所帮助。  关键词 毒胶囊 食品安全 政府监管  作者简介:茅慧媛,上海大学法学院2011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2.1
摘要:“见危不救”是否应该入刑一直以来都是刑法学界广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小悦悦事件的发生,法学界对该问题的讨论更进入白热化阶段。本文从国内立法实践和国外立法现状来阐述“见危不救罪”入刑有相应立法经验可借鉴,从公共精神的缺失、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滑坡”、奖惩机制的不合理论证了“见危不救”入罪在新时期有其存在的土壤,进而论证了“见危不救”入罪的合理性。  关键词:见危不救罪;公共精神;社会转型;奖
摘要:司法独立,是一个博大而精深的论题,国内外学者对此有过许多的探讨与研究。司法独立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中心环节,其理念的培植与制度的构建意义重大。本文以彭宇案和许云鹤案为引,有针对性地论述司法独立的内涵、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之间的关系以及判决的社会效果等问题,试给抽象的司法独立勾勒出一个较为具体的轮廓。  关键词:司法独立;法律真实;媒体监督;社会效果  作者简介:施伟珍,浙江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开放式处遇”理论,以期促进刑罚非监禁化在我国的发展。以非监禁刑为中心的行刑模式对以监禁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的取代,不仅缘于“永远把人作为目的,而不能作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这一法律的道德底线的要求,更是为了实现法律所肩负的增进人类自由的伟大历史使命。  关键词 开放式处遇 非监禁刑 刑罚  作者简介:张晓毅、曾莉侠,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飞速发展,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现象日益严重。通过研究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和原因,提出有效预防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对策与建议,作为检察机关参与新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职务犯罪预防;社会管理创新;新农村建设  作者简介:张俊杰,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6-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