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只要将数学思维和惯性思维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得到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07(2011)04-034-02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继承人类知识财富、开发智能、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主渠道。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有效教学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学好数学,而要学好数学,听懂数学课是前提,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根本,所有这些,最终都要落实到让学生会解数学题上来,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现代学习论指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唯一标准。由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既要有整体性,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又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在教学进度、时间都一定的情况下,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数学的精确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有严格的要求,要正确地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
二、深度把握教材,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参与的积极性
深度把握教材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深度把握教材主要应把握新知的生长点、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关键处。如果条件适合还应从教材的变动中深刻理解编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的交流和参与,应该强调“效果”。这种“效果”体现在:1,在展示体验中激发交际欲望;2,在交流体验中分享表达乐趣;3,在自说体验中感悟数学之理。
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交流和合作的互利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在交流沟通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错误的思路或方法需要改变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让大家分析它,然后运用已有的认知,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生情感与认知的有效参与,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进步。
三、优化教学过程、把握教学的基本形态
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知识一般都是他人实践的结果。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符号化知识和显性化经验,更要让学生用特殊的方式认识和体验人类创造知识的生动过程,使学生与生产知识的人和历史进行对话,从而把他人生命实践的结果转化为自己生命实践的体验,把他人生命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通过自己的体悟和践行,转化为自己生命成长的重要资源和精神能量。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实现知识对学生而言的由“外”向“内”的真正转化。
四、加强基础训练、寻找生活思维与数学思维的接点
首先应确定基础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数学特点的基本训练顺序;时间长短,题量多寡,必须按照教材规定与班级情况来确定,以便取得最佳的练习成绩;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在教学中老师教学的难点是教会那些学了还是不懂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选一些他们自己能独立解答的题目,让他们也有能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养成对数学的热爱从而紧一步实现训练目标。
我们学习数学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习惯性的思维。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在保留着习惯性思维的同时需要养成数学思维习惯,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与学生对话去找寻那个接点。数学是对事物、数形特征的高度抽象概括,以它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分析,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揭示数与数、数与形、形与形、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实际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只要将数学思维和惯性思维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得到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07(2011)04-034-02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继承人类知识财富、开发智能、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主渠道。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有效教学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学好数学,而要学好数学,听懂数学课是前提,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根本,所有这些,最终都要落实到让学生会解数学题上来,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现代学习论指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唯一标准。由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既要有整体性,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又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在教学进度、时间都一定的情况下,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数学的精确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有严格的要求,要正确地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
二、深度把握教材,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参与的积极性
深度把握教材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深度把握教材主要应把握新知的生长点、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关键处。如果条件适合还应从教材的变动中深刻理解编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的交流和参与,应该强调“效果”。这种“效果”体现在:1,在展示体验中激发交际欲望;2,在交流体验中分享表达乐趣;3,在自说体验中感悟数学之理。
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交流和合作的互利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在交流沟通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错误的思路或方法需要改变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让大家分析它,然后运用已有的认知,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生情感与认知的有效参与,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进步。
三、优化教学过程、把握教学的基本形态
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知识一般都是他人实践的结果。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符号化知识和显性化经验,更要让学生用特殊的方式认识和体验人类创造知识的生动过程,使学生与生产知识的人和历史进行对话,从而把他人生命实践的结果转化为自己生命实践的体验,把他人生命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通过自己的体悟和践行,转化为自己生命成长的重要资源和精神能量。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实现知识对学生而言的由“外”向“内”的真正转化。
四、加强基础训练、寻找生活思维与数学思维的接点
首先应确定基础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数学特点的基本训练顺序;时间长短,题量多寡,必须按照教材规定与班级情况来确定,以便取得最佳的练习成绩;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在教学中老师教学的难点是教会那些学了还是不懂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选一些他们自己能独立解答的题目,让他们也有能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养成对数学的热爱从而紧一步实现训练目标。
我们学习数学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习惯性的思维。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在保留着习惯性思维的同时需要养成数学思维习惯,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与学生对话去找寻那个接点。数学是对事物、数形特征的高度抽象概括,以它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分析,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揭示数与数、数与形、形与形、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实际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只要将数学思维和惯性思维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得到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