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无悔我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因为有梦,从山之东到海之边;因为想赢,从苦苦追寻到柳暗花明;因为历练,从懊恼到感恩。路还在延续,我已感到阳光很灿烂。
我曾说过,如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创业无疑是最佳选择,创业是地狱更是天堂。
企业简介
上海济辰科技节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较早生产节水产品的专业厂家之一。
2007年底获得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后,公司总部由山东迁至上海。新公司的主营业务由原来的感应洁具转为节水工程,即为学校等用水大户提供系统的节水解决方案并进行工程实施。成为国内首家进入实施校园节水商业化整体运作的专业公司,拥有强大的实力和超群的优势,正努力打造“校园节水专家”。
分基金会:同济大学
认识张维勇,是在2007赢在中国创业大赛的PK台上。PK台上的张维勇锋芒毕露,“杀气腾腾”却又无懈可击,凭着这种锐气、自信和完整的商业模式,他杀进36强。同样,因为这种被马云评语为“几乎找不出错的东西,我觉得一定是错的”的滴水不漏,他被“毙 ”在了36进12强的PK台上。
第一次与张维勇面谈,是在同济大学科技园214室——他新公司的办公室里。不同于比赛场上的张扬,张维勇尽显内敛、从容和沉稳,淡定地向记者道着过往那些不同寻常的创业历练。
山之东的历练
2000年,刚刚创业的张维勇只能采用最原始的营销方式,背着十几公斤的样品,沿着陌生城市的街道,一家家找寻自己的买家。正值夏天,骄阳明晃晃地挂在天空,衣服湿漉漉地贴在身上。客户对产品评价的语气、眼神、动作总是很敏感的牵动着张维勇的心,客户流露出的哪怕一丝认可,也总是给他莫大的期望,并支撑他勇敢地推开下一家单位的大门。
一天傍晚,张维勇路过上午曾跑过一个单位门口,突然发现自己的宣传彩页已被弃于路边。他弯腰去拾,一阵风吹过,跟着跑了几步,终于拾起。下班的人群从他身边冷漠地走过。擦着彩页上的水和泥,张维勇伤感着被忽视的孤独、被拒绝的冷酷。
张维勇1990年大学毕业,分配在山东华盛集团;1994年下海到中马合资企业山东远宇集团,从维修做到技术再到副总经理。一晃6年时间过去,张维勇觉得自己的职途已到天花板,有技术、有产品也有管理经验的他谋划独立创业。
那时,张维勇生产的主要产品是“感应洁具”。一直做着技术的他,当时难免有着某种技术情结,一心关注着产品而不是市场。为了区别于市场上其他的感应洁具,也为了追求技术上的完美,没有充分的市场调查,张维勇“擅自”给感应水龙头多加了一个长通按键,以方便家庭用户淘米、洗菜、洗水果时的长时间用水。最后的结果事与愿违:新加的长通按键必须暴露在潮湿的空气里,很容易让水渗进龙头,而感应部分的电路板却最容易受潮短路,而这一隐患只有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才会暴露。由于缺乏经验,张维勇越过小范围市场试用这一环节而直接进行大批量生产销售。就这样,张维勇遭遇到重大损失,当时的投资基本赔光。他笑言,那些产品至今还堆压在山东无从处理。
值得庆幸的是,张维勇并没有就此却步。几个月后,负债累累的他再一次用筹措到的10万元改进产品重头再来。这之后的发展一直顺风顺水,到2004年初公司的业务员发展到60多名。一直采用业务员制销售模式的张维勇希望能改变销售模式以满足快递增长的市场需求。最后,他决定将业务员制改成经销商制度,砍掉业务员,在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市联系信誉较好的经销商进行大规模铺货。然而,感应产品在当时还是一个需要推广、宣传、引导的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更偏向于直接到厂家订购,而经销商很少投入精力推销产品,只是采用守株待兔的方式等着消费者上门购买。几个月后,市场开始急剧萎缩,张维勇只得又付出巨大代价取消与经销商的协议,收回产品,改回原来的营销模式。
由于应对及时,这一次张维勇又挺了过来。但是,两次的创业历练,带给他无尽思索、疑惑、苦恼与自省,也触摸到了企业无法再上台阶的瓶颈。
海之边的沉淀
2005年,已近不惑之年的张维勇为着一个梦想,带着太多疑问,来到同济大学。山东的公司委托给朋友打理,在同济大学附近租了一间八平方米的房子,关掉手机,断掉所有与外界的联系,全力备考同济大学的MBA考试。
第一次英语考试之后,在从徐家汇往同济大学的公交车上,张维勇看着手中那张19.5分的试卷,深感沮丧。对山东公司的难以割舍之情涌上心头,想着回去看一眼的想法是那么强烈。
张维勇说:“天道酬勤。我本来是考不上MBA的,但老天爷最终看到了我付出的努力。”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为了这次学习和沉淀,他付出了多少,又忍耐了多少。已近不惑之年的他,独身从山之东来到海之边,重拾书本备考,一手创立的已成规模的公司交与他人打理,一过就是整整两年。
谈及在MBA这两年的学习,张维勇大呼有收获,值!当初之所以要狠下决心执意求学,原因很简单,经过那两次的历练,他一直在寻求企业再上台阶的突破之道。把企业做得更大,创造出自己的品牌,这是他的梦想,但在现实的经营中,却总遭遇瓶颈,左冲右突都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他意识到受自身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局限,已渐渐失去对企业的撑控能力,是进行系统学习、沉淀与思考的时候了。
实际上,在MBA学习的这两年,张维勇一刻也没闲着。教授们的传道授业解惑,独具特色的同济MBA案例教学,结合自己多年创业心路的反思,从书本到实践,从课堂到公司,他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课堂上,张维勇一一把自己企业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拿出来讨论、咨询,直到现在,这些案例还在同济大学MBA课堂上引起辩论。每每出了结论、诊断、启示和方法之时,张维勇从课堂上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回山东与团队进行沟通,并做出相应举措。同样,公司一有重要事务,张维勇就得放下一切赶回山东,或见客户谈生意或团队交流把握方向。两年下来,公司团队建设成功,在战略和发展方向上走得健康,即使没有创始人的长驻,这家公司仍取得了良好发展。
PK台上的精彩
2007赢在中国创业大赛,张维勇站在36进12强的PK台上,接受评委提问与点评。
史玉柱:你过去失败两次的总结并不深刻,我建议你回过头再对此进行更深刻的总结,这样才能得到更深刻的教训。失败是最大的财富,你的这个财富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
马云:你要走的路还很长,你要有心理准备,你可能是屡战屡败,但也要屡败屡战地走下去。从你的项目到计划,再到你刚才讲话的所有逻辑,我找不出错误的东西,这本身就是错误的。
2006年12月,张维勇报名参加赢在中国创业大赛。其参赛初衷是被其口号——“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所打动,在他看来:“细细体会,就会觉得它其实很朴实,而这种朴实只有创业的人才能体会到。”
在15万人的第一轮海选中,张维勇毫不费力地进入了前3000名,在接下来是进入1080的电话面试中,身处回老家的汽车从而状态不佳的他出乎自己意料地入围。随后,张维勇用了大量时间准备自己的商业计划书,在1080进108的比赛中,他以小组第一的名次直接晋级,并一路走进36强。
谈及这次比赛的精彩,张维勇直到今天仍有众多感慨。正是这次的精彩,成熟和完善了他的项目,从产品定位从“感应洁具”偏移至“节水产品”为主,市场定位以学校为主,并提出“节水型校园专家”的概念。更为重要的是,借着比赛的机会与众多创业精英朝夕相处,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独特气质和修养,与他们就管理经验、经营理念上的沟通交流都是一个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同样,见到那些作为评委的杰出企业家,获得他们近距离观察、交流的机会,并接受他们的点评。这种与他们距离很近的感觉很重要,让张维勇的创业目标不再是做一个小企业,目标将会定得更大眼光也会放得很远,从而更有底气从心底里向他们看齐。
留给张维勇一直细细回味的还有那些杰出企业家们的犀利点评。也许那些评语在比赛现场的警醒作用会因当时的形势、氛围大大削弱,然一旦从PK台上下来,走进企业,直面经营,那些警句良言就常在耳边响起,让他不断自省与完善,以期让项目更完整,让人格更完美更丰富。
科技园里的实战
2007年,刚从赢在中国创业大赛中归来,张维勇就马上投入到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的申请和毕业论文的答辩。获得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后,他在同济科技园注册了在上海的第一家公司——上海济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其项目为节水产品和校园节水工程。
对张维勇而言,申请到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拿到钱并不是第一位的,他更看中的是这个平台代表着的一种服务、一种被关注的信号和随之带来的很多窗口,这种感觉与他做企业的理念十分合拍。他坦言:“我做这家企业不是一天两天,而是要通过正规渠、长久地实实在在做下去,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的工作与我的这种感觉非常相符。同时,通过专家评审而得到资助,这也是一个荣誉,表示我们已被纳入到政府关注的范围,在出身上打上了‘根正苗红’的烙印。”
一间简单的办公室,一支干练的团队,济辰节能入驻进同济大学科技园,在市场定位上张维勇重新细分至校园节水工程。现在一提节水,大家的反应都在工厂、城市的污水处理这一块,而这个领域竞争激烈,存在着大量实力雄厚的水处理集团公司。权衡之下,济辰节能寻找细分行业,并最后锁定在校园节水工程这一行业。大企业一般做的是城市和大型工厂,对校园这一块不感兴趣,竞争对手非常少;社会又非常关注和提倡节水型校园、节约型校园。张维勇在调研时就发现,几乎每个校园都收到过有关节约、节水的红头文件,而且学校是用水大户,人均用水量要高于其他一般的行业,存在着广阔的市场空间。除此之外,在这一行业中,济辰节能的竞争优势显而易见:以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博导为研发骨干的高素质高层次团队,以处在国内水处理技术前沿的同济大学环境学院为技术后盾。
就这样,张维勇把山东公司变成上海公司的生产车间,利用MBA上学来的理论知识、赢在中国大赛中的模拟实战经验,在同济科技园进行新一轮的实战。这一次起点更高,眼界更广,平台更多,无疑,地狱或天堂的历练亦将更为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