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相岭的北延部分有一群山,因出产多种名贵野生中药材而得名“小药山”;在这群山之间,有一个高山冰蚀湖,因“湖里住着犀牛王” 的传说而得名“牛角海”。牛角海周围的山顶角峰林立、寸草不生,而湖边周围却是灌木丛生、奇花异草密布。远观,牛角海犹如一颗遗落在大山里的碧珠;近看,牛角海就像一面镶嵌在大地上的明镜。这里是“驴友”徒步登山的绝美路线、户外露营的旅游胜地,更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
那年端午假期,我和我的伙伴们从白石村整装上山,踏上了牛角海探寻之旅。
出发之地白石村,一个不得不说的小村落。因为这个村(说是一个村,其实是一个组,蓼坪乡清水村白石村组)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个崇拜白石的民族——尔苏藏族(又叫“西番”)。这可是个神奇的民族,他们自称“尔苏”( “白人”的意思),说的是尔苏语、拜的是白石头,服饰、习俗都独具一格。这个民族来历不明,不问先祖出处,没有传世经卷;这个民族谜团重重,他们为何定居灵关古道沿线?酷似萨巴文的图画文字是怎样形成的?他们是项羽的后裔?他们是羌族的分支?
带着对“尔苏人”的疑惑徒步登山,我的思想是凌乱的、复杂的,因为我有幸娶了一位尔苏姑娘,却不知道她的民族来自何方、去向何处。
登山经过百草坡,向导念叨起了顺口溜:百草坡,尖又尖;刘家两口子抽大烟,一条裤子搭伙穿;男人上街男人穿,婆娘上街婆娘穿……
坡上有着明显的数道“印记”,像路又不是路,远远望去,犹如巨兽爪印,是上下山的人们留下的足迹?还是真的在远古时候“巨兽”留下的爪印?
坡底可观蓝天白云伏青山,坡顶可见青山绿水穿云间。登上百草坡便是延绵缓缓的山棱之路,走在大山之巅,环视四周,才知“一览众山小”原来是如此的气势磅礴和心悦诚服。 走过三个延绵缓坡之后便到了“干海子”,貌似很多年前这里也是汪洋一片,现在只有一片石海和多种多样绚丽的索玛花(杜鹃)以及郁郁葱葱、饱受风霜雪雨的虬松。索玛花的丛林里是数以百计的牦牛群。
登上“干海子”边上的山头,透过满山的索玛花隐隐约约看见了牛角海,那种激动、那种期待、那种心潮澎湃无以言表。
在浓密的索玛花和虬松交织的丛林里下坡百米,牛角海像一面纯净的碧镜全部呈现在眼前,她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妩媚,犹如镶嵌在大山里的一颗蓝宝石,绚烂的索玛花编织成一个巨大的花环,点缀着整个海子。
也许是我们打扰了她的宁静,初夏的牛角海一会儿蓝天白云、阳光妩媚;一会儿乌云密布、大雨滂沱,让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其间的惊险刺激和方寸大乱使我们的旅行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夜晚的牛角海是迷人的,灿烂的星空让所有驻足此地的驴友无一不感到心旷神怡、兴高采烈。爱好摄影的,背着相机寻找满意的位置记录高原独特的美景;喜欢静美的,相约三五个围坐海边平石上聆听山和水共同演绎的美妙乐章。
而我,却喜欢打听关于牛角海的传奇故事。
帐篷之外、大树底下,一团熊熊燃烧的篝火把我和几位成都驴友聚在了一起,共同倾听当地向导讲述牛角海的传奇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牛角海里,住着一头犀牛王,掌管着牛角海周边地区的风调雨顺。有一年春天,天遇大旱,数月不下一次雨,马铃薯苗干枯,玉米不见出苗。村民们便推选了一位勇士上山求雨。勇士到达牛角海,见海中水面放置桌椅,那犀牛王正与龙王饮酒下棋,完全不顾一片诚心来求雨的他,勇士怒而射杀了犀牛王。龙王大怒,用其法力,瞬间让牛角海周围雷电交加、山崩地裂、飞石走沙,也断绝了勇士的归途。为了纪念犀牛王,龙王还特地将海子变成了犀牛角的模样。由此,也就有了今天牛角海的造型。
神话毕竟是神话,不足以考证,但是故事的生动情景、勇士的壮烈行为,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到身临其境和感动不已。
牛角海的成因虽然没有得到科学的考证,但根据它的地貌特征看,这显然是一个高原冰蚀湖,因为它有冰斗、冰渠、羊背石、角峰、冰臼……”
清晨的牛角海更加妩媚动人,日出的红润阳光照映着海子,海面上升起袅袅水雾,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显得更加神秘、更加妖娆。晨光透过挂满露珠的山花野草,晶莹剔透、五光十色。乘着红红的朝阳,漫步海边,欣赏各种鲜花、聆听各种鸟语,此情此景,那是相当惬意了。 返回路上,青天烈日的天气突然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过两三米,仿佛是要挽留我们,也许是怕我们走了寂寞吧! “神奇、迷人、魅力无限的牛角海,天蓝水清、山秀湖美。五彩缤纷的杜鹃花,花潮荡漾;神剑般环伺的角峰,剑指长空;嶙峋怪石的长蛇阵,弯曲连环;千姿百态的冰臼,风姿别致;千年冷杉,伟壮参天。这小相岭上的明珠——牛角海,已揭开了它冰蚀湖与冰川遗迹美人的面纱,在对你羞涩颔首顾盼,在对你温情展现俊美芳颜,在对你倾情温柔轻唤。这山的意,这水的情,这靓丽的身姿,渴望与你见上浅浅一面,诉说爱意的缠绵。”《江山文学》“小相邻上的冰蚀湖——牛角海”一文的作者杰中這样描述牛角海。
一点不假,春天洋溢无限生机,夏天张扬个性特点,秋天展示五彩斑斓,冬天呈现银装素裹,牛角海确实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一个四季均可游、也值得去探寻的地方。
那年端午假期,我和我的伙伴们从白石村整装上山,踏上了牛角海探寻之旅。
出发之地白石村,一个不得不说的小村落。因为这个村(说是一个村,其实是一个组,蓼坪乡清水村白石村组)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个崇拜白石的民族——尔苏藏族(又叫“西番”)。这可是个神奇的民族,他们自称“尔苏”( “白人”的意思),说的是尔苏语、拜的是白石头,服饰、习俗都独具一格。这个民族来历不明,不问先祖出处,没有传世经卷;这个民族谜团重重,他们为何定居灵关古道沿线?酷似萨巴文的图画文字是怎样形成的?他们是项羽的后裔?他们是羌族的分支?
带着对“尔苏人”的疑惑徒步登山,我的思想是凌乱的、复杂的,因为我有幸娶了一位尔苏姑娘,却不知道她的民族来自何方、去向何处。
登山经过百草坡,向导念叨起了顺口溜:百草坡,尖又尖;刘家两口子抽大烟,一条裤子搭伙穿;男人上街男人穿,婆娘上街婆娘穿……
坡上有着明显的数道“印记”,像路又不是路,远远望去,犹如巨兽爪印,是上下山的人们留下的足迹?还是真的在远古时候“巨兽”留下的爪印?
坡底可观蓝天白云伏青山,坡顶可见青山绿水穿云间。登上百草坡便是延绵缓缓的山棱之路,走在大山之巅,环视四周,才知“一览众山小”原来是如此的气势磅礴和心悦诚服。 走过三个延绵缓坡之后便到了“干海子”,貌似很多年前这里也是汪洋一片,现在只有一片石海和多种多样绚丽的索玛花(杜鹃)以及郁郁葱葱、饱受风霜雪雨的虬松。索玛花的丛林里是数以百计的牦牛群。
登上“干海子”边上的山头,透过满山的索玛花隐隐约约看见了牛角海,那种激动、那种期待、那种心潮澎湃无以言表。
在浓密的索玛花和虬松交织的丛林里下坡百米,牛角海像一面纯净的碧镜全部呈现在眼前,她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妩媚,犹如镶嵌在大山里的一颗蓝宝石,绚烂的索玛花编织成一个巨大的花环,点缀着整个海子。
也许是我们打扰了她的宁静,初夏的牛角海一会儿蓝天白云、阳光妩媚;一会儿乌云密布、大雨滂沱,让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其间的惊险刺激和方寸大乱使我们的旅行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夜晚的牛角海是迷人的,灿烂的星空让所有驻足此地的驴友无一不感到心旷神怡、兴高采烈。爱好摄影的,背着相机寻找满意的位置记录高原独特的美景;喜欢静美的,相约三五个围坐海边平石上聆听山和水共同演绎的美妙乐章。
而我,却喜欢打听关于牛角海的传奇故事。
帐篷之外、大树底下,一团熊熊燃烧的篝火把我和几位成都驴友聚在了一起,共同倾听当地向导讲述牛角海的传奇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牛角海里,住着一头犀牛王,掌管着牛角海周边地区的风调雨顺。有一年春天,天遇大旱,数月不下一次雨,马铃薯苗干枯,玉米不见出苗。村民们便推选了一位勇士上山求雨。勇士到达牛角海,见海中水面放置桌椅,那犀牛王正与龙王饮酒下棋,完全不顾一片诚心来求雨的他,勇士怒而射杀了犀牛王。龙王大怒,用其法力,瞬间让牛角海周围雷电交加、山崩地裂、飞石走沙,也断绝了勇士的归途。为了纪念犀牛王,龙王还特地将海子变成了犀牛角的模样。由此,也就有了今天牛角海的造型。
神话毕竟是神话,不足以考证,但是故事的生动情景、勇士的壮烈行为,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到身临其境和感动不已。
牛角海的成因虽然没有得到科学的考证,但根据它的地貌特征看,这显然是一个高原冰蚀湖,因为它有冰斗、冰渠、羊背石、角峰、冰臼……”
清晨的牛角海更加妩媚动人,日出的红润阳光照映着海子,海面上升起袅袅水雾,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显得更加神秘、更加妖娆。晨光透过挂满露珠的山花野草,晶莹剔透、五光十色。乘着红红的朝阳,漫步海边,欣赏各种鲜花、聆听各种鸟语,此情此景,那是相当惬意了。 返回路上,青天烈日的天气突然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过两三米,仿佛是要挽留我们,也许是怕我们走了寂寞吧! “神奇、迷人、魅力无限的牛角海,天蓝水清、山秀湖美。五彩缤纷的杜鹃花,花潮荡漾;神剑般环伺的角峰,剑指长空;嶙峋怪石的长蛇阵,弯曲连环;千姿百态的冰臼,风姿别致;千年冷杉,伟壮参天。这小相岭上的明珠——牛角海,已揭开了它冰蚀湖与冰川遗迹美人的面纱,在对你羞涩颔首顾盼,在对你温情展现俊美芳颜,在对你倾情温柔轻唤。这山的意,这水的情,这靓丽的身姿,渴望与你见上浅浅一面,诉说爱意的缠绵。”《江山文学》“小相邻上的冰蚀湖——牛角海”一文的作者杰中這样描述牛角海。
一点不假,春天洋溢无限生机,夏天张扬个性特点,秋天展示五彩斑斓,冬天呈现银装素裹,牛角海确实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一个四季均可游、也值得去探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