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现况与展望

来源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un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的重要举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实践,也是基于历代学人对“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的学术讨论和建构形成的中国文化生态理论体系的实践.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理论研究走向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通过梳理中国文化生态理论体系形成脉络及总结当前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相关研究,对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态势以及其对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及实践的指向性意义等问题进行回应.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人类学相对于西方起步较晚,但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中国国情的需要,中国经济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以费孝通、施正一等为代表的先驱者,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从本土特点出发,创造性地运用经济人类学的研究范式,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完成了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本文主要从文本研究的视角出发,梳理中国经济人类学先驱者的学术贡献,重点梳理施正一教授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切入点,对中国经济人类学发展的理论贡献及其现实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演变成全球性风险事件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受地理特征、行政体系、民族冲突、国家财力、医疗卫生条件、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缅甸疫情发展的不可预知性较大,无形中加大了云南边境疫情输入的风险.鉴于缅甸疫情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以及中缅边境地区的特殊性,我国各级政府应严格落实中央“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部署,科学研判缅甸疫情形势;前移疫情防控战线,主动支援缅甸疫情防控;在已开展的边境防控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动员力量、完善机制、创新方法,扎牢边境人口流动口岸和通道,制定预案以防止因疫情影
“仪式是由某种由文化建构出来的象征性交流系统.”土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纳顿”仪式展演不仅内蕴了自身的文化表征,而且呈现了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象征性焦点.在现实性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仪式象征、主题和行为,构成了“纳顿”仪式展演价值传导的呈现、释义之维;仪式叙事价值表达、文化交流沉淀影像、群体推崇行为倡导、社会化推进共识凝聚、集体团结力量强化,构成了“纳顿”仪式展演的社会功能;把握嵌入主题的仪式叙事、坚持文化认同的仪式沉淀、强化责任担当的仪式倡导、观照“动机”加“情绪”释放仪式功能、
“民族互嵌”是当前民族工作的顶层设计之一,但是不少学者简单地认为“民族互嵌”就是少数民族进城或者是城镇化的过程.这种认识已偏离中央提出的“民族互嵌”的要义.从中国移民史的经验看,中国历史上人口流动方向是“中心”与“边缘”的双向流动,而当前人口快速向“胡焕庸线”东南聚集,是明显的“嵌”而不“互”,长此以往必将造成边疆的虚化.本文从历史教训中指出,“民族互嵌”应该是多中心化与多方向化,旨在区域发展与民族融合的双赢,这是符合中央提出的“民族互嵌”的基本内涵的.
嫦娥神话自产生以来,人物形象及主题、情节处于不断变化中.其变化过程与历史叙事、地理景观、民俗、传播媒介等因素紧密相关.文章通过对嫦娥神话的溯源及其文本流变的梳理,阐述了中国古代历法、占卜、道教、儒家伦理等文化思想与女性解放、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等对嫦娥神话主题、嫦娥形象、故事情节的建构,同时关注技术发展引发的传播媒介变革在神话资源转化中的特殊意义.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风险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对其内在生成机理、属性特征、演变逻辑开展系统性、学理性研究是规避生态经济系统耦合风险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其中,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和社会子系统能动性是系统耦合风险生成的根本动因,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组成和系统开放性、交互性使得系统耦合风险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由此形成了生态经济系统耦合风险不同周期的演进过程.
本文对青海省互助县五十镇巴洪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包括人口的一般特征、文化与教育的基本情况、人口的从业分布和劳动力流动等人口发展变迁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构建村庄共同体角度进行了研究.
牧区新型城镇化是维护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实现牧区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对内蒙古牧区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分析,进而得出内蒙古牧区城镇化具有的“五大特征”:城镇化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特征;非农产业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承载力弱,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牧区传统文化向城市文化变迁复杂而艰巨;牧区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本文结合内蒙古牧区的现实需要,就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健全资源生态补偿,厚植草原文化基因,优化城镇发展空间格局以及完善牧民综合保障等措施提出了政策建议.
史诗以特定的形式演述着特定民族的历史,并在漫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演进升格为人们的认同符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果要根据与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远近关系,将世界各地的史诗构建一个谱系,那么处于距离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较近的谱系一端以《熙德之歌》为代表,而是处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较远的谱系的另一端可以《江格尔》为代表.不管如何,史诗的诗性历史叙事呈现的是特定民族的存在、起源与形成、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理想与情感等诸多内容,并对它们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神圣化的解释,而特定民族
随着跨部门协同实践不断在更深的治理层次展开,协同规则不完善、利益协调规则缺位、法律关系不明晰等一系列法治困境愈发成为导致协同失灵、影响协同效率与效果的关键因素,需要我们从法学的规范视角出发,在明确其制度定位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探索跨部门协同的法治路径.应紧扣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语境,从完善跨部门协同的组织法律依据、程序法律依据、利益协调规则以及构建信任规则等方面入手,创新、优化协同治理机制,推进跨部门协同法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