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职业压力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领域。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儿科护士面对高风险、锁碎繁杂的临床护理工作,承受著较大的工作压力,影响着护理人员身体状况、工作效率,有些护士甚至转科改行。本文通过对儿科护理工作压力的分析、探讨缓解工作压力的有效干预措施,保持护士身心健康,保证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儿科护理;压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943—02
护理工作是致力于人类健康的服务性工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儿科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对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家庭期望迫切及社会关注强烈等诸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儿科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1 儿科护士面对的压力
1.1 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护理服务的直接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均不够完善的小儿,无法直接交流沟通或沟通困难,观察病情、健康教育相比于成人患者,存在诸多障碍。病情变化往往不易察觉,护士须密切观察,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并根据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抢救措施,所以护士常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
1.2 高风险的工作环境
医院环境中有许多有害的致病因素 ,如细菌和病毒侵袭、辐射的损害、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使儿科护士姐妹们在客观上面临感染的危险和其他医源性损伤;另外,在工作中时常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如打错针、加错液、发错药,损害患儿的利益,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就会给她们带来很大的心里压力。
1.3 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是儿科护士面临的两个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医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儿科护士面对的是心理状态及层次不同的形形色色的患儿,要应对患儿恐惧、哭闹、抑郁等情绪变化,而儿科护士由于职业的角色要求,没有选择余地,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以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无疑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心里压力。同时,护士与患儿家属、医生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接触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人际间的种种冲突〔1〕。
1.4 儿科护理队伍的年轻化
年轻护士资历浅,工作经验相对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专科疾病知识不熟悉和专科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等欠缺,心理素质也不够成熟。特别是新护士,在危重儿急救技术、应急能力等方面更差。初期面对工作总是感到信心不足,精神紧张,往往影响护理操作技术的正常发挥,工作不能做到位时就会产生焦虑、内疚、缺乏自信等心理紊乱综合征,从而影响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1.5 家长对治疗病程的不理解和护患之间的误解
有不少父母因爱子心切,医疗知识欠缺,对护理操作的必要性与效果难以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对护士不够信赖,对正常的治疗、护理措施产生误解,易形成挑剔、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有的父母会在强烈的紧张情绪支配下盲目归因并迁怒于护士,护士往往成为家长表达不满情绪的最直接对象,如不能妥善处理,会进一步激化护士与患儿父母之间的矛盾,加重护士的心理。
2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
2.1 社会方面 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不承认儿科护士劳动成果的现象较为普遍。孩子生病后家属心情焦急,加上患儿恐惧而使护理难度增加,家长常迁怒于护士;还有一些家属对医院的规定及程序不理解,对疾病认识不足,产生各种抱怨心理,而我们儿科护士姐妹们常成为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与医生相比,护士在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儿科护士长期工作在这种充满压力源的环境中,容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心理上失去平衡,产生失落感。
2.2 工作性质与强度 高水准的技术要求是儿科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最重要因素。
由于儿童生理的特殊性,如患儿血管细小,又不会听话,乱动,这样就增加了我们的穿刺难度,有时侯即便打好了又被动穿,并且不易固定,加之患儿恐惧、哭闹和反抗,一些家长在小孩输液治疗时常施以各种不良言行,给执行输液操作的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缺乏经验的年轻父母,因不善于看管正在输液的患儿,常出现自行拔除针头或触碰针头使液体外渗等事情,既激化了家长的不良情绪,又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劳动强度。儿科病种繁多,病情变化快,患儿自主语言交流能力差,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这对儿科护士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3 儿科护士在工作中适应压力的对策
3.1 注重自我内部调节
定期进行心理减压,加强护士的自身修养,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节〔2〕。
3.2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护士必须从患儿入院开始认真正确地评估患儿及家长的微小需求并尽可能给予满足。要特别重视肢体语言的表达,如应用微笑、抚摸等肢体语言缩小与患儿的心理距离,恰当地表扬及鼓励可获得患儿的信任、尊重,并使其能积极配合护士完成治疗和护理。护士要合理地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和“宽容”的观念,及时表示对患儿家属的认同感,并进行耐心解释,使家长能主动接受必须实施的护理操作,主动配合。〔1〕
3.3 实行人性化管理
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充实上进,但过大的心理压力能使人过度疲劳和心智提早老化。当护士面对各种压力而感到身心疲惫时,作为管理者应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帮助,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照顾,应尽可能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分配人员,以缓解因工作紧张而导致的心理压力。
3.4 丰富护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护士应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在工作中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有计划工作,巧妙交替脑力与体力劳动,尽可能提高心理耐受力,一旦在工作或生活中受阻,及时调节,提高适应能力,遇到病儿家长情绪激动时要学会忍耐、避免与病儿家长争吵。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2〕
4 小结
压力是生活中的常见事件,一个人一生中可能会经受无数的压力。正确认识压力,并有效应对压力是我们儿科护士姐妹们生存与生活的必备能力。压力又叫应激或紧张,是一种跨越时间、空间、人格和文化的全人类体验,这种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它可使人产生一系列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反应,导致人体内环境不平衡,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被破坏,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因此,儿科护士姐妹们应运用压力和适应的理论,观察或预测患儿的心理及生理反应,并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避免和减轻压力对患儿的影响,提高患儿的适应能力,协助患儿维持身心平衡;同时可帮助儿科护士正确认识自身压力,并调节舒缓、减轻工作中的压力,促进自身身心平衡。
参考文献:
[1]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第10期.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缓解与应用.张春华.张华.
[2]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卷7期.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林凤玲.
【关键词】儿科护理;压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943—02
护理工作是致力于人类健康的服务性工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儿科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对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家庭期望迫切及社会关注强烈等诸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儿科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1 儿科护士面对的压力
1.1 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护理服务的直接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均不够完善的小儿,无法直接交流沟通或沟通困难,观察病情、健康教育相比于成人患者,存在诸多障碍。病情变化往往不易察觉,护士须密切观察,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并根据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抢救措施,所以护士常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
1.2 高风险的工作环境
医院环境中有许多有害的致病因素 ,如细菌和病毒侵袭、辐射的损害、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使儿科护士姐妹们在客观上面临感染的危险和其他医源性损伤;另外,在工作中时常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如打错针、加错液、发错药,损害患儿的利益,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就会给她们带来很大的心里压力。
1.3 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是儿科护士面临的两个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医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儿科护士面对的是心理状态及层次不同的形形色色的患儿,要应对患儿恐惧、哭闹、抑郁等情绪变化,而儿科护士由于职业的角色要求,没有选择余地,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以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无疑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心里压力。同时,护士与患儿家属、医生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接触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人际间的种种冲突〔1〕。
1.4 儿科护理队伍的年轻化
年轻护士资历浅,工作经验相对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专科疾病知识不熟悉和专科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等欠缺,心理素质也不够成熟。特别是新护士,在危重儿急救技术、应急能力等方面更差。初期面对工作总是感到信心不足,精神紧张,往往影响护理操作技术的正常发挥,工作不能做到位时就会产生焦虑、内疚、缺乏自信等心理紊乱综合征,从而影响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1.5 家长对治疗病程的不理解和护患之间的误解
有不少父母因爱子心切,医疗知识欠缺,对护理操作的必要性与效果难以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对护士不够信赖,对正常的治疗、护理措施产生误解,易形成挑剔、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有的父母会在强烈的紧张情绪支配下盲目归因并迁怒于护士,护士往往成为家长表达不满情绪的最直接对象,如不能妥善处理,会进一步激化护士与患儿父母之间的矛盾,加重护士的心理。
2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
2.1 社会方面 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不承认儿科护士劳动成果的现象较为普遍。孩子生病后家属心情焦急,加上患儿恐惧而使护理难度增加,家长常迁怒于护士;还有一些家属对医院的规定及程序不理解,对疾病认识不足,产生各种抱怨心理,而我们儿科护士姐妹们常成为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与医生相比,护士在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儿科护士长期工作在这种充满压力源的环境中,容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心理上失去平衡,产生失落感。
2.2 工作性质与强度 高水准的技术要求是儿科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最重要因素。
由于儿童生理的特殊性,如患儿血管细小,又不会听话,乱动,这样就增加了我们的穿刺难度,有时侯即便打好了又被动穿,并且不易固定,加之患儿恐惧、哭闹和反抗,一些家长在小孩输液治疗时常施以各种不良言行,给执行输液操作的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缺乏经验的年轻父母,因不善于看管正在输液的患儿,常出现自行拔除针头或触碰针头使液体外渗等事情,既激化了家长的不良情绪,又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劳动强度。儿科病种繁多,病情变化快,患儿自主语言交流能力差,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这对儿科护士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3 儿科护士在工作中适应压力的对策
3.1 注重自我内部调节
定期进行心理减压,加强护士的自身修养,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节〔2〕。
3.2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护士必须从患儿入院开始认真正确地评估患儿及家长的微小需求并尽可能给予满足。要特别重视肢体语言的表达,如应用微笑、抚摸等肢体语言缩小与患儿的心理距离,恰当地表扬及鼓励可获得患儿的信任、尊重,并使其能积极配合护士完成治疗和护理。护士要合理地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和“宽容”的观念,及时表示对患儿家属的认同感,并进行耐心解释,使家长能主动接受必须实施的护理操作,主动配合。〔1〕
3.3 实行人性化管理
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充实上进,但过大的心理压力能使人过度疲劳和心智提早老化。当护士面对各种压力而感到身心疲惫时,作为管理者应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帮助,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照顾,应尽可能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分配人员,以缓解因工作紧张而导致的心理压力。
3.4 丰富护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护士应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在工作中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有计划工作,巧妙交替脑力与体力劳动,尽可能提高心理耐受力,一旦在工作或生活中受阻,及时调节,提高适应能力,遇到病儿家长情绪激动时要学会忍耐、避免与病儿家长争吵。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2〕
4 小结
压力是生活中的常见事件,一个人一生中可能会经受无数的压力。正确认识压力,并有效应对压力是我们儿科护士姐妹们生存与生活的必备能力。压力又叫应激或紧张,是一种跨越时间、空间、人格和文化的全人类体验,这种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它可使人产生一系列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反应,导致人体内环境不平衡,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被破坏,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因此,儿科护士姐妹们应运用压力和适应的理论,观察或预测患儿的心理及生理反应,并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避免和减轻压力对患儿的影响,提高患儿的适应能力,协助患儿维持身心平衡;同时可帮助儿科护士正确认识自身压力,并调节舒缓、减轻工作中的压力,促进自身身心平衡。
参考文献:
[1]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第10期.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缓解与应用.张春华.张华.
[2]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卷7期.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林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