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核心语文要素。本文章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一课为例,通过课前了解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自然环境及当地民族风俗,课内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所领略 到的浓郁草原风情、对两族人民之间依依惜别之前,鼓励学生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想想自己亲眼所见的美景、想想自己与好友分别时的情景,通过想象与作者达到共情。
关键词:想象能力 多媒体 创新 生活实际
语文要素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提出的一个核心理念,即学生在该单元学习中必须掌握的技能。《草原》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触摸自然”,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四篇文章题材不同,景色各异,作者们在描述美景时都融入了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本单元的语文核心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在执教本课时,笔者围绕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想象文章所描述的景色,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并由此基于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一、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想象力
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师一粉笔一黑板的教学模式已经落后,多媒体教育的运用也令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日渐成熟,语文课堂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枯燥。通过这一类媒介,学生想象画面的变得更简单,而通过此类媒介简单的呈现可以为学生展开想象引路,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联想。
例如,在教授《草原》时,由于内蒙古大草原距离广东十分遥远,地形差异大,对于未踏足过草原的学生,难以想象老舍先生所描绘的草原风光。以第一自然段为例,这是整篇文章最抽象的一个画面,课本的插图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想象画面,但是卡通插图必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视频介绍,让学生了解远在千里之外的内蒙古概况及内蒙古人的生活习惯等,再在这基础上给学生科普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环境及陈巴尔虎旗这个地区。
在课件中多一点插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将文本内容与美图进行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对第一段所包含的各个大美景和小美景有更详细的想象。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并播放大草原背景音乐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脚步想象领略美景,可以用教师自己的想象拓展学生的联想。如提示学生想象:抬头看见无边无际的蓝天中,几朵随风慢飘的白云,并提问学生觉得天空明朗吗?空气清新吗?是不是很想朝天大喊几句来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再眺望原处,蓝绿分界,地上全都是一尘不染的绿色,隐隐约约能看到连绵起伏的山丘……引导学生除了这一些景物还看到了什么,在教师创设的情景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想象画面,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提前录音,指导学生边听边想象,再边读边想象,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作一些语速、语调、感情上的指导,这样能令学生更好地想象画面、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通过录音逐句给学生分析并加以指導:如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语调稍高一点,要表达作者第一次来到大草原,急切想要与人分享的心情;第二句作者心情激动,想通过高歌一曲表示内心的愉悦,所以读的时候整体语速较快;后面几句则需要平缓的语速,因为作者在慢慢欣赏美景及细细品位草原的宁静片刻;直到第七句已被美景深深震撼,感情碰撞激烈,语速要加快;最后一句牛马静立,作者心情也随之平伏,语速减慢。
二、创新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当中,文字对情景的刻画是具有局限性的,所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是极具效力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视觉想象文章内容是最常见的一种想象方法,但要对文章所述画面进行详细的想象,就要充分调动其他感觉器官,从而挖掘学生的想象潜力。
例如,在教授《草原》时,这篇文章中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是学生较难共情之处,如在眼前的美景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帮助想象画面,而这些画面都是通过视觉去想象感受的,这是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们其他感官去进行想象。引导学生用触觉想象画面:感受一踏进草原,双脚踩在柔软的小草上是一种什么感觉,与平时在公园里的草坪不一样的是,这里的小草更高更密,所以才有了作者文中所描述的“无边的绿毯”,还有用手摸到羊毛时、骑在马背时的感觉。利用触觉举一反三,让学生自由想象在草原中听见微风吹拂的声音、群马疾驰的声音、举酒碰杯的声音、歌声……闻到了青草的芳香、牛马羊的气息、手抓羊肉的香味甚至是动物粪便的味道……尝到了奶茶、奶豆腐、羊肉甚至摔跤时被摔倒吃到了青草的味道……
三、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
单凭音频、视频形成的想象画面仍比较单一,教师调动学生感觉器官想象后就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中心主旨,从而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在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时,现在的南方小学生很难想象理解蒙汉同胞之间的感情,这时需要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自己日常生活中有那些与人惜别的情景。如,在与许久不见的好友见面一天后,又要分别很久,临分别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等。再引导学生想象更多细节的地方,分别时的动作是怎样的,神态是怎样的,说了些什么话等。以自己与好友分别时的所感所想共情于作者,想象作者一行人与蒙古族人民分别时的心情、语言、动作等,体会作者留恋草原中的一景一物以及对蒙汉两族深情厚谊的赞美。最后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其他如喜迎远客、主客联欢等情景,联系生活实际,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草原》的过程中要以激发鼓励为主,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课文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综合性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多样的想象,不能打击学生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只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时更好地利用想象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能在想象中进行创新或创作。
【参考文献】
[1] 庞丽丽. 语文教学中"五个强化"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J]. 数码设计(下),2020,9(3):180-181.
[2] 李花玉. 整体教育观下语文教学在小学生想象能力培养中的功能[J]. 科教文汇,2013(32):189-190. DOI:10.3969/j.issn.1672-7894.2013.32.107.
[3] 刘冬秀.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J]. 中外交流,2019,26(33):170-171.
关键词:想象能力 多媒体 创新 生活实际
语文要素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提出的一个核心理念,即学生在该单元学习中必须掌握的技能。《草原》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触摸自然”,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四篇文章题材不同,景色各异,作者们在描述美景时都融入了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本单元的语文核心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在执教本课时,笔者围绕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想象文章所描述的景色,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并由此基于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一、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想象力
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师一粉笔一黑板的教学模式已经落后,多媒体教育的运用也令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日渐成熟,语文课堂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枯燥。通过这一类媒介,学生想象画面的变得更简单,而通过此类媒介简单的呈现可以为学生展开想象引路,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联想。
例如,在教授《草原》时,由于内蒙古大草原距离广东十分遥远,地形差异大,对于未踏足过草原的学生,难以想象老舍先生所描绘的草原风光。以第一自然段为例,这是整篇文章最抽象的一个画面,课本的插图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想象画面,但是卡通插图必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视频介绍,让学生了解远在千里之外的内蒙古概况及内蒙古人的生活习惯等,再在这基础上给学生科普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环境及陈巴尔虎旗这个地区。
在课件中多一点插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将文本内容与美图进行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对第一段所包含的各个大美景和小美景有更详细的想象。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并播放大草原背景音乐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脚步想象领略美景,可以用教师自己的想象拓展学生的联想。如提示学生想象:抬头看见无边无际的蓝天中,几朵随风慢飘的白云,并提问学生觉得天空明朗吗?空气清新吗?是不是很想朝天大喊几句来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再眺望原处,蓝绿分界,地上全都是一尘不染的绿色,隐隐约约能看到连绵起伏的山丘……引导学生除了这一些景物还看到了什么,在教师创设的情景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想象画面,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提前录音,指导学生边听边想象,再边读边想象,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作一些语速、语调、感情上的指导,这样能令学生更好地想象画面、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通过录音逐句给学生分析并加以指導:如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语调稍高一点,要表达作者第一次来到大草原,急切想要与人分享的心情;第二句作者心情激动,想通过高歌一曲表示内心的愉悦,所以读的时候整体语速较快;后面几句则需要平缓的语速,因为作者在慢慢欣赏美景及细细品位草原的宁静片刻;直到第七句已被美景深深震撼,感情碰撞激烈,语速要加快;最后一句牛马静立,作者心情也随之平伏,语速减慢。
二、创新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当中,文字对情景的刻画是具有局限性的,所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是极具效力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视觉想象文章内容是最常见的一种想象方法,但要对文章所述画面进行详细的想象,就要充分调动其他感觉器官,从而挖掘学生的想象潜力。
例如,在教授《草原》时,这篇文章中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是学生较难共情之处,如在眼前的美景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帮助想象画面,而这些画面都是通过视觉去想象感受的,这是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们其他感官去进行想象。引导学生用触觉想象画面:感受一踏进草原,双脚踩在柔软的小草上是一种什么感觉,与平时在公园里的草坪不一样的是,这里的小草更高更密,所以才有了作者文中所描述的“无边的绿毯”,还有用手摸到羊毛时、骑在马背时的感觉。利用触觉举一反三,让学生自由想象在草原中听见微风吹拂的声音、群马疾驰的声音、举酒碰杯的声音、歌声……闻到了青草的芳香、牛马羊的气息、手抓羊肉的香味甚至是动物粪便的味道……尝到了奶茶、奶豆腐、羊肉甚至摔跤时被摔倒吃到了青草的味道……
三、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
单凭音频、视频形成的想象画面仍比较单一,教师调动学生感觉器官想象后就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中心主旨,从而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在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时,现在的南方小学生很难想象理解蒙汉同胞之间的感情,这时需要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自己日常生活中有那些与人惜别的情景。如,在与许久不见的好友见面一天后,又要分别很久,临分别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等。再引导学生想象更多细节的地方,分别时的动作是怎样的,神态是怎样的,说了些什么话等。以自己与好友分别时的所感所想共情于作者,想象作者一行人与蒙古族人民分别时的心情、语言、动作等,体会作者留恋草原中的一景一物以及对蒙汉两族深情厚谊的赞美。最后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其他如喜迎远客、主客联欢等情景,联系生活实际,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草原》的过程中要以激发鼓励为主,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课文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综合性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多样的想象,不能打击学生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只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时更好地利用想象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能在想象中进行创新或创作。
【参考文献】
[1] 庞丽丽. 语文教学中"五个强化"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J]. 数码设计(下),2020,9(3):180-181.
[2] 李花玉. 整体教育观下语文教学在小学生想象能力培养中的功能[J]. 科教文汇,2013(32):189-190. DOI:10.3969/j.issn.1672-7894.2013.32.107.
[3] 刘冬秀.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J]. 中外交流,2019,26(33):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