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中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ang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根据农业部实施的“百万中专生计划”项目的部署,在顺利完成天津市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的基础上,2008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了天津市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市农广校承担了其中的“农民中专学历教育证书培训项目”任务。在农民中专学历教育教学中,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农民中专教学“完善体系、落实制度、保证质量、创新教学方式、培训就业、树立典型”的教学模式。
  一、完善体系
  天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非常重视。2008年,市、区县两级财政投入1225万元专项资金,建设完善了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升了全市农广校办学条件。在市农广校建设完善了市级新型农民远程教育服务中心,即卫星直播中心、互联网信息中心、媒体制作中心和多功能计算机培训教室、多功能演播室和图书音像资料中心;在区县分校建设完善了区县级新型农民远程教育服务分中心,即建设完善了双向卫星接收站、多媒体培训教室、图书资料室、计算机培训教室和必要的摄录设备等;同时在全市12个农业区县建设完成28个市级农民教育实践实训基地,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图书屋、单向卫星接收站及必要的实训工具。完善的体系建设是农广校办学的根本。现在,全市已形成上联中央农广校,下有12个区县分校,180个教学班和106个实训基地组成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基本满足了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需求,为长期搞好农民中专学历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好的基础。
  二、落实制度
  优质的培训质量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市农广校始终坚持注重从制度入手,制定完善了教学、培训、媒体等21项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形成了有章可循、照章办事、高效务实的管理机制。下发了《关于印发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有关规定及办法的通知》,内容包括《教学管理规定》、《学籍管理办法》、《专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教学班管理办法》、《专项技术考核办法》等五个管理制度及管理办法,用制度来规范管理和教学,以管理来保证教学质量。
  三、保证质量
  让学员学到新知识,提高致富本领,是农广校做好农民中专学历教育工作的重点。首先,教学要求与教学方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在农民中专学历教育教学工作中,市农广校提出了“四统一”的教学要求(即: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辅导大纲、统一教学光盘、统一期末考试)和“四个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通修模块、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的教学方式。区县分校在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准、精、透、活”4个字的教学目标,“准”就是准确把握所授课程的教学考试大纲;“精”就是对教材重点和难点的讲授及解释要精确;“透”就是讲课时通俗易懂,讲得明白、透彻;“活”就是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教学实践中,高标准、严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严把生源质量关,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按照市教委招生的统一规定,对报名参加农民中专学习的学员进行考前辅导学习,只有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被录取,这样既端正了学员的学习态度,又优化了录取学员的质量。第三,授课教师的选聘,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所开设专业的需要,选聘责任心强、有教学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组成高质量的讲师团,并对讲师团专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强化他们对农民中专学历教育的认识。
  四、创新教学方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在农民中专学历教育教学中,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探索就有发现,有实践就有创新。
  1. 教学课堂搬到实践基地
  为增强学员学习兴趣,把专项技能课程的教学,由老师在教室面对学员滔滔不绝地讲理论,直接搬到实践实训基地,边讲理论边操作。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拿起实训工具按照老师的讲授进行实操练习,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增加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2. 实用教具进入教学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专业特点,把一些实用教具带入教学课堂,让学员学习起来更直观。如《会计》专业技能操作性比较强,任课教师就为学员统一准备了实用教具,如点钞专用纸等。上课时发给每位学员,将点钞指法、数数原则、捆钞手法逐一向学员传授,使学员在掌握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操作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 实用学习包发到学员手中
  为使学员更加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各分校都为学员统一准备了实用的学习包,即一套教材、学员习题册和教学光盘。学员通过观看光盘起到预习和巩固的作用,通过完成习题册的习题,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带着问题听课。这样既有利于老师有针对性地答疑解难,又加深了学员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
  五、培训就业
  如果说,八九十年代,参加农广校学习是以取得中专文凭为自豪,而现在,当代农民参加农广校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就业的需要。为此,学校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作为重点,把农民的需求和就业放在首位。在学员报名咨询时,按照招生和教学要求,将“双证制”——即在取得中专学历文凭的基础上,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可以取得相关专业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政策向他们积极宣传。在招生时,与企业联合、与乡镇劳动部门联合、与村级组织联合,有的放矢地招收学员。如今,农民中专学历教育证书培训项目培养的12254名农广校毕业的学员,都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六、树立典型
  典型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培训效果,也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持续开展的关键,通过广泛宣传,能有效地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农民中专学历教育培训学习中,感人事迹比比皆是。有的学员在合资企业工作公休日不休息,他们宁可让老板扣工资,也不放弃学习的机会;有的是几个姐妹同时报名参加学习;有的是夫妻共勉参加学习;有的是母女俩共同学习,女儿上班,母亲做笔记,等女儿下班后,母亲再为女儿补课;还有的学员身患癌症,在做手术之前还不忘复习期末考试内容……这些感人事例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个参加学习的学员,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氛围。
  近年来天津市农广校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的成绩,与完善的培训教育体系、实施项目带动、市区资金补贴到位、完善管理制度、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全国第一部农民教育培训地方性法规——《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加强和规范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供了法律保障,对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从业技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邵玉慧
其他文献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始终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全。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一直把解决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当做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城镇化与新农村
近年来,四川省崇州市充分运用农村产权改革成果,在推广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中,重视和深化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并以“文井源”综合性农产品公共品牌服务、农业“专家大院”科技服务、“农业服务超市”社会化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的“1 4”服务体系为支撑,有效地提升了职业农民科技素质,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推动了现代农业不断发展。  一、以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农业经营向规模化转变  崇州市按照“搭建
天气干燥,故秋令主燥。“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后,昼热夜凉。气候变化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若不注意养生保健,容易患病或旧病复发,所以古人称秋季为“多事之秋”。秋季养生应注意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调节情绪    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特别是身临花木凋零,秋风萧瑟的深秋,常在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闷与垂暮之感。秋季养生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
一、国内鲜活农产品  2013年第10周(2013年3月4日—3月10日,下同)“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99.68(以2000年为100),比前一周下降5.46个点;“全国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99.29(以2000年为100),比前一周下降6.54个点;重点监测的50家批发市场60个品种交易总量为44.46万吨,比前一周减少2.9%。  (一)畜产品价格涨跌互现。第10周,牛肉和羊肉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算过一笔账:“根据湖南省物价局调查统计,2011年农民种植每亩水稻的纯收益仅有116.6元,但其中包括109.1元的国家粮食直补,实际上不含补贴农民纯收益只有7.5元。”真是有“种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的说法。据调查,目前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仍然偏低,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超过55%,初中文化不足40%,高中文化不足5%,大专以上仅占0.2%,参加过专门职业技能培训的不足10%。很多
陈淑,现任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乳山市分校校长,高级农艺师,市政协委员。自1986年大学毕业以来,陈淑一直从事农民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来,她秉持着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教育的理念,默默无闻地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奉献给了乳山的农民教育事业。  兢兢业业从教 为农民致富提供人才支持  多年来陈淑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适应政府、农民和农村的需要,坚持“四个面向、四个服务”的办学方向,以“艰苦创
农广校既要承担学历教育,又要承担国家、省市各种惠农工程项目实施工作;既要利用实践基地进行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又要实施送科技下乡、田间地头指导、咨询服务等农业技术推广,与其他职业学校相比,农广校教学目的性、实用性更突出。这就要求农广校教师既要对国家政策导向及本地的经济发展都相当了解,又要对本地区的科学文化、人文环境有充分认识。在日常工作中,农广校教师只有树立学习意识、知识更新意识、为民服务意识、忠诚农
当前,中国农村普遍存在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业生产新技术接受慢等问题,由于过去采取的集中灌输式教育培训方式枯燥乏味,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农民不愿意听,也听不懂,记不住,加之培训时间选择不当,培训时间短,致使培训效果较差。如何提高农民科技培训的效果,是一个一直以来困扰农广校的难题。农民田间学校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新型培训方式,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采用非正式
受《婚姻法》解释及限购房政策的影响,购置婚房时出现了登记在谁名下、在房产证上加名、婚前合资购房等问题及误区,读者应特别注意提防。  登记在一方名下则为一方房产?  案例:大学毕业后,王某和妻子在北京购买了一套二手房(总价100余万元,其中王某父母资助50万元,王某与妻子出资50万)。因妻子名下已有一套住房,新房登记在王某名下。装修期间,妻子与张某出轨,二位年轻人协议离婚。妻子提出均分房产,王某认为
送教下乡旨在通过直接在乡村就地就近建立教学班,让农民不离乡土就可学习,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水平以及经营管理能力,实现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河北省承德市农广校自涉农中专教育工作实施以来,依据自身特点,在教学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重点把握好领导重视、科学招生、认真施教、严格管理四个关键环节,实现了涉农中专教育的稳健发展。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  涉农中专教育属于校外全日制班,与校内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