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掌握了调查对象(该园中班幼儿)的实际生活自理能力水平以及家长和教师的教养态度,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只有33.3%的幼儿具备良好的生活服务能力,66.7%的幼儿在饮食、大小便、衣着、个人卫生、睡眠等方面不能够很好地独立完成。
【关键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养态度;培养方法
在《中共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从幼儿时期就需要重视独立生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中也明确指出要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中班幼儿的骨骼和小肌肉与小班时候相比有一定的发展,协调性增强,同时幼儿各方面知识量在不断增加,独立生活能力逐渐加强,并渴望参与到各种实际活动。因此,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已为独立生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提供了需要和可能。
一、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
本次调查主要从幼儿是否会手腕、手指协调地使用勺子和筷子;是否能独立安静进餐,不掉饭;是否会自己正确接水喝;是否会漱口,会自己洗手洗脸并擦干不弄湿衣服;是否会自己料理大小便;是否会独立穿脱衣服、鞋袜并整理好放在指定地方,会叠被子,拉拉链,扣纽扣等方面去了解中班幼儿在生活方面自我服务的现状。结果在被抽查的75名中班幼儿中,只有25名幼儿(占33.3%)具备良好的生活服务能力;22名幼儿(占29.3%)虽基本具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但却不能够很好的服务自我;23名幼儿(占30.7%)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甚至还有5名幼儿(占13%)不具备自我服务能力。在具体表现上只有33.3%的幼儿能够安静独立地进餐; 20%的幼儿能够自己漱口、洗脸、洗手,并擦干不弄湿衣服;40%的幼儿完全能够自己正确地接水喝; 14.7%的幼儿能够独立穿脱衣服、鞋袜并整理好,会拉拉链,扣纽扣,叠被子。从上述数据可看出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只有少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自我服务,大部分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是存在问题的,幼儿整体自我服务能力偏弱。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原因分析
1、家人的溺爱。如今独生子女在幼儿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如:昆明市世纪金源幼儿园独生子女就有400多人,占到了总人数的70%。这部分幼儿在家中受到父母和爷爷奶奶的疼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包办代替现象随处可见。长期这样,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迟缓。
2、孩子没有掌握正确的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还不具
备在生活进行自理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所以听到孩子说:“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的这些请求时,家长的回答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在本次调查收集到信息中就可以看出:60%以上的家长不会鼓励幼儿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在生活自理上遇到问题时,家长选择的不是教会幼儿做事情,而是包办代替。这样的做法使幼儿不能学会正确的生活自理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时,选择求助而不会自理。
3、缺少反复练习的机会。幼儿时期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自理的本领。而在本次调查结果中显示,家长在孩子不能独立进餐、不会正确接水、不会正确洗手和穿脱衣服时,60%以上的家长会选择帮孩子完成,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家长这种拒绝让幼儿尝试着完成,包办代替的做法,让幼儿失去了反复练习的机会,同时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4、家长与教师的教养态度存在差异。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会让幼儿自己学着做。但一回到家,父母又开始包办代替,不一致的教养态度导致幼儿在遇到困难时摇摆不定,不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三、建议
1.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鼓励幼儿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利用奖励的方式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并为自己感到自豪。
2.教给幼儿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并在富有趣味的情境教给幼儿,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家长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积极引导,耐心教给他正确的自理程序和方法,避免包办代替。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要给予鼓励,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允许他们犯错误,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3.反复巩固幼儿生活自理行为。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可鼓励幼儿进行自我服务的同时学会服务他人,这样孩子得到了更多的练习机会。例如:可以让孩子帮助同伴或成人接水,或者是擦桌子、分发筷子等。我们还可以抓住幼儿好胜的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
4.家园合作,统一教养态度。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和教师采取统一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使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坚毅的态度,并得到统一要求的练习,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合理有效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本次调查只选取了一个年龄阶段来进行概而统之的研究是不全面的.且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有待加强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第6 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09月
[2]黄人颂. 《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陈帼眉主编.《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
[4]陈金华,杜学元. 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9, (03) .
作者单位:杨丽芳,女,出生于1987年9月,2012年—至今,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
【关键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养态度;培养方法
在《中共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从幼儿时期就需要重视独立生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中也明确指出要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中班幼儿的骨骼和小肌肉与小班时候相比有一定的发展,协调性增强,同时幼儿各方面知识量在不断增加,独立生活能力逐渐加强,并渴望参与到各种实际活动。因此,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已为独立生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提供了需要和可能。
一、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
本次调查主要从幼儿是否会手腕、手指协调地使用勺子和筷子;是否能独立安静进餐,不掉饭;是否会自己正确接水喝;是否会漱口,会自己洗手洗脸并擦干不弄湿衣服;是否会自己料理大小便;是否会独立穿脱衣服、鞋袜并整理好放在指定地方,会叠被子,拉拉链,扣纽扣等方面去了解中班幼儿在生活方面自我服务的现状。结果在被抽查的75名中班幼儿中,只有25名幼儿(占33.3%)具备良好的生活服务能力;22名幼儿(占29.3%)虽基本具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但却不能够很好的服务自我;23名幼儿(占30.7%)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甚至还有5名幼儿(占13%)不具备自我服务能力。在具体表现上只有33.3%的幼儿能够安静独立地进餐; 20%的幼儿能够自己漱口、洗脸、洗手,并擦干不弄湿衣服;40%的幼儿完全能够自己正确地接水喝; 14.7%的幼儿能够独立穿脱衣服、鞋袜并整理好,会拉拉链,扣纽扣,叠被子。从上述数据可看出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只有少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自我服务,大部分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是存在问题的,幼儿整体自我服务能力偏弱。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原因分析
1、家人的溺爱。如今独生子女在幼儿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如:昆明市世纪金源幼儿园独生子女就有400多人,占到了总人数的70%。这部分幼儿在家中受到父母和爷爷奶奶的疼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包办代替现象随处可见。长期这样,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迟缓。
2、孩子没有掌握正确的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还不具
备在生活进行自理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所以听到孩子说:“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的这些请求时,家长的回答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在本次调查收集到信息中就可以看出:60%以上的家长不会鼓励幼儿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在生活自理上遇到问题时,家长选择的不是教会幼儿做事情,而是包办代替。这样的做法使幼儿不能学会正确的生活自理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时,选择求助而不会自理。
3、缺少反复练习的机会。幼儿时期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自理的本领。而在本次调查结果中显示,家长在孩子不能独立进餐、不会正确接水、不会正确洗手和穿脱衣服时,60%以上的家长会选择帮孩子完成,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家长这种拒绝让幼儿尝试着完成,包办代替的做法,让幼儿失去了反复练习的机会,同时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4、家长与教师的教养态度存在差异。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会让幼儿自己学着做。但一回到家,父母又开始包办代替,不一致的教养态度导致幼儿在遇到困难时摇摆不定,不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三、建议
1.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鼓励幼儿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利用奖励的方式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并为自己感到自豪。
2.教给幼儿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并在富有趣味的情境教给幼儿,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家长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积极引导,耐心教给他正确的自理程序和方法,避免包办代替。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要给予鼓励,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允许他们犯错误,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3.反复巩固幼儿生活自理行为。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可鼓励幼儿进行自我服务的同时学会服务他人,这样孩子得到了更多的练习机会。例如:可以让孩子帮助同伴或成人接水,或者是擦桌子、分发筷子等。我们还可以抓住幼儿好胜的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
4.家园合作,统一教养态度。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和教师采取统一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使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坚毅的态度,并得到统一要求的练习,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合理有效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本次调查只选取了一个年龄阶段来进行概而统之的研究是不全面的.且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有待加强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第6 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09月
[2]黄人颂. 《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陈帼眉主编.《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
[4]陈金华,杜学元. 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9, (03) .
作者单位:杨丽芳,女,出生于1987年9月,2012年—至今,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