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诗,“锄禾”指“锄理禾物”,其中包括了锄草、松土、均间禾物等很多有助于禾苗生长的方面,但并不包括“收割稻子”之义。
【关键词】锄禾;辨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代表作,我们耳熟能详,也烂熟于心。然而其中“锄禾”之义我们却未必都能够清楚解释。或认为“锄禾”即锄草;或认为“锄禾”就是松动禾苗周围的土;或认为“锄禾”就是收割“稻子”。① 其实,这些说法都未能清楚理解“锄禾”词义。第一、二种观点失于片面,而第三种观点则过于追求新奇,而忽略了汉语的客观使用实际。我们认为“锄禾”就是指“锄理禾物”,其中包括了锄草、松土、均间禾物等很多有助于禾苗生长的方面,但并不包括“收割稻子”之义。
以“锄+植物名”的“ 锄瓜”、“ 锄菜” 、“锄花”、“ 锄麦”、“锄苗”、“ 锄树”、“ 锄谷”等与“锄禾”具有共同结构类型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与“锄禾”具有同一结构类型,在词义上也应该具有同一性。先看“锄瓜”:
(1)或曰:“何知曾参之父严者?”答曰:“孟子云曾参之事父也······常锄瓜,误伤蔓乃以大杖殴之是其严也。邱光庭《兼明书》
(2)余适欲锄瓜,倚锄听叩门。王维《瓜园诗》
例1,是讲曾参挨打的典故。曾皙之子曾参曾经为父锄瓜,在锄瓜之时误伤了瓜蔓,被父亲曾皙以棍子痛打的故事。例2,选自王维诗,说的是要去锄理瓜果,倚靠着锄头听叩门声音之事。两例“锄瓜”或锄草、或松土、或均间瓜苗皆未可知,但非“收割瓜类”之义非常显然。再看“锄树”、“锄花”与“锄菜”:
(3)大圣道:“吾奉玉帝点差,代管蟠桃园,今来查勘也。”那土地连忙施礼,即呼那一班锄树力士、运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扫力士都来见大圣磕头,引他进去。” 吴承恩《西游记》
(4)双井先春采茶,孤山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西湖,懒诵南华。
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道院》
(5)宁少时与华歆为友,尝与歆共锄菜,见地有金,宁挥锄不顾,与瓦石无异。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页
例3,选自《西游记》,其中“锄树”、“运水”、“修桃”、“打扫”对举,很明显“锄树”不是指称“收割树”或者“砍伐树”,似乎更是“为树木锄理”之义。例4,“锄花”当指锄理、打整花卉,并不是收割花卉;例5,宁少时与华歆在菜园中锄菜,锄菜过程中见地上有黄金,他仍然挥动锄头当做没有看见。句中的“锄菜”也不是收割菜物之义。
类似的还有“锄麦”、“锄谷”、“锄苗”等词语,均没有收割麦子、收割谷子、收割禾苗的意思,而是锄理、整治麦子、谷子、禾苗之义。如,《齐民要术》:“秋锄以棘柴,耧以壅麦根。故谚曰:子欲富,黄金覆。覆者,谓秋锄麦,曳柴壅麦根也。”其中的锄麦就是用柴壅麦根以备来年生根发芽,“锄”是锄理、整治之义无疑。再举一个更为明显的例子,据中国农书《齐民要术·杂记》记载:“候黍、粟苗未与垄齐,即锄一遍。黍经五日,更报锄第二遍。候未蚕老毕,报锄第三遍。如无力,即止;如有余力,秀后更锄第四遍。油麻、大豆,并锄两遍止,亦不厌早锄。谷,第一遍便科定,每科只留两茎,更不得留多。每科相去一尺。两垄头空,务欲深细。第一遍锄,未可全深;第二遍,唯深是求;第三遍,較浅于第二遍;第四遍较浅。”从中可以看出,锄苗、锄黍、锄谷不仅仅是一遍,也不仅仅是为“禾”锄草,而是包括很多的工序“锄理”活动。
从《悯农》诗歌的另一版本异文上看,“锄禾”似乎也不应该是“收获稻子”。聂夷中《田家二首》之一(此篇又作李绅诗)“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锄田当日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种版本异文差异能够较好地进行比勘而解释疑难词语。不难看出“锄禾”的异文是“锄田”,而“锄田”明显不是“收获稻子”,却是在田里“锄理禾物”。《醒世姻缘传》:“麦苗长得一尺有余,甚是茂盛。雨雪及时,地上滋润春耕完毕,棉花、蜀秫、谷、黍、稷、稻,都按时布种,雇人锄田。交过四月,打到人腰的麦苗,一虎口长的麦穗。”其中的“锄田”当不是在田里收割,而是指在田里从事“锄理禾物”的活动。
在其它古代文献材料中,“锄禾”也无“收割稻子”之义,有的只是“锄理禾物”之义。例如:
(6)佃户张九宝言:尝夏日锄禾毕,天已欲暝,与众同坐田塍上。见火光一道如赤练,自西南飞来,突堕于地,乃一狐,苍白色,被创流血,卧而喘息。急举锄击之,复努力跃起,化火光投东北去。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7)昔有侯霍,在田营作,闻有哭声······其髑髅,与土拥之,遂成小坟。从此以后,哭声遂即绝矣。后至八月,侯霍在田刈禾,至暮还家,觉有一人······霍曰:“我是生人,你是死鬼,共你异路别乡,因何从我而行?”鬼曰:“我蒙君锄禾之时,恩之厚重,无物相报。”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
(8)宝历元年乙巳岁,资州资阳县清弓村山,有大石,可三间屋大,从此山下。忽然吼踊,下山越涧,却上坡,可百步。其石走时,有锄禾人见之。各手执锄,赶至止所,其石高二丈。《太平广记·走石》
(9)应璩古乐府云:“昔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 蒋一葵《尧山堂外纪》
例6,张九宝夏日锄禾完毕坐于田埂休息,见狐堕于地,便举锄击狐,其中“锄禾”明显不是“收割稻子”,因为“举锄击之”之“锄”不可能是收获稻子之镰刀。例7,侯霍曾在锄禾之时救一女鬼,句中“锄禾”也非“收割稻子”,因为前文有“在田刈禾”之言辞,毕竟锄禾之后刈禾才是正常程序。例8,资州锄禾人见走石(类似崩石),以手执锄赶到走石的现场,句中“锄禾”亦非“收割稻子”。例9,各百余岁的三位老人相约“锄禾莠”,“禾莠”即未成熟之禾苗,可知其中的“锄禾”绝不是“收割稻子”。显然,以上例证之“锄禾”均无“收割稻子”之义,而是“锄理禾物”。需要指出的是“锄禾”之“禾”并非专指水稻,而是泛称稻、麦、谷、高粱等粮食作物的苗。戴侗 《六书故》云:“北方多陆土,其谷多粱粟,故粱粟专以禾称。”麦、玉米、高粱等作物以“禾”称在北方并不算少。就笔者所知,将麦、玉米、高粱称为“禾”在江南地区也是存在的,如浙江绍兴部分地区就将高粱称为禾。我们以为《悯农》“锄禾”之“禾”尚不能认为专指水稻,主要是出于田地里不仅种植水稻,还种植高粱、玉米、油菜等多种作物的考虑。
综上,《悯农》之“锄禾”当是“为禾锄理”之义,即“锄理禾物”,其中应该包括锄草、松土、均间禾物等有助于禾苗成长的诸多方面,不包括“收割稻子”之义。
注释
①田宝贵.《“锄禾”还是“锄草”》.《阅读与写作》2009年08期
【关键词】锄禾;辨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代表作,我们耳熟能详,也烂熟于心。然而其中“锄禾”之义我们却未必都能够清楚解释。或认为“锄禾”即锄草;或认为“锄禾”就是松动禾苗周围的土;或认为“锄禾”就是收割“稻子”。① 其实,这些说法都未能清楚理解“锄禾”词义。第一、二种观点失于片面,而第三种观点则过于追求新奇,而忽略了汉语的客观使用实际。我们认为“锄禾”就是指“锄理禾物”,其中包括了锄草、松土、均间禾物等很多有助于禾苗生长的方面,但并不包括“收割稻子”之义。
以“锄+植物名”的“ 锄瓜”、“ 锄菜” 、“锄花”、“ 锄麦”、“锄苗”、“ 锄树”、“ 锄谷”等与“锄禾”具有共同结构类型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与“锄禾”具有同一结构类型,在词义上也应该具有同一性。先看“锄瓜”:
(1)或曰:“何知曾参之父严者?”答曰:“孟子云曾参之事父也······常锄瓜,误伤蔓乃以大杖殴之是其严也。邱光庭《兼明书》
(2)余适欲锄瓜,倚锄听叩门。王维《瓜园诗》
例1,是讲曾参挨打的典故。曾皙之子曾参曾经为父锄瓜,在锄瓜之时误伤了瓜蔓,被父亲曾皙以棍子痛打的故事。例2,选自王维诗,说的是要去锄理瓜果,倚靠着锄头听叩门声音之事。两例“锄瓜”或锄草、或松土、或均间瓜苗皆未可知,但非“收割瓜类”之义非常显然。再看“锄树”、“锄花”与“锄菜”:
(3)大圣道:“吾奉玉帝点差,代管蟠桃园,今来查勘也。”那土地连忙施礼,即呼那一班锄树力士、运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扫力士都来见大圣磕头,引他进去。” 吴承恩《西游记》
(4)双井先春采茶,孤山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西湖,懒诵南华。
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道院》
(5)宁少时与华歆为友,尝与歆共锄菜,见地有金,宁挥锄不顾,与瓦石无异。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页
例3,选自《西游记》,其中“锄树”、“运水”、“修桃”、“打扫”对举,很明显“锄树”不是指称“收割树”或者“砍伐树”,似乎更是“为树木锄理”之义。例4,“锄花”当指锄理、打整花卉,并不是收割花卉;例5,宁少时与华歆在菜园中锄菜,锄菜过程中见地上有黄金,他仍然挥动锄头当做没有看见。句中的“锄菜”也不是收割菜物之义。
类似的还有“锄麦”、“锄谷”、“锄苗”等词语,均没有收割麦子、收割谷子、收割禾苗的意思,而是锄理、整治麦子、谷子、禾苗之义。如,《齐民要术》:“秋锄以棘柴,耧以壅麦根。故谚曰:子欲富,黄金覆。覆者,谓秋锄麦,曳柴壅麦根也。”其中的锄麦就是用柴壅麦根以备来年生根发芽,“锄”是锄理、整治之义无疑。再举一个更为明显的例子,据中国农书《齐民要术·杂记》记载:“候黍、粟苗未与垄齐,即锄一遍。黍经五日,更报锄第二遍。候未蚕老毕,报锄第三遍。如无力,即止;如有余力,秀后更锄第四遍。油麻、大豆,并锄两遍止,亦不厌早锄。谷,第一遍便科定,每科只留两茎,更不得留多。每科相去一尺。两垄头空,务欲深细。第一遍锄,未可全深;第二遍,唯深是求;第三遍,較浅于第二遍;第四遍较浅。”从中可以看出,锄苗、锄黍、锄谷不仅仅是一遍,也不仅仅是为“禾”锄草,而是包括很多的工序“锄理”活动。
从《悯农》诗歌的另一版本异文上看,“锄禾”似乎也不应该是“收获稻子”。聂夷中《田家二首》之一(此篇又作李绅诗)“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锄田当日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种版本异文差异能够较好地进行比勘而解释疑难词语。不难看出“锄禾”的异文是“锄田”,而“锄田”明显不是“收获稻子”,却是在田里“锄理禾物”。《醒世姻缘传》:“麦苗长得一尺有余,甚是茂盛。雨雪及时,地上滋润春耕完毕,棉花、蜀秫、谷、黍、稷、稻,都按时布种,雇人锄田。交过四月,打到人腰的麦苗,一虎口长的麦穗。”其中的“锄田”当不是在田里收割,而是指在田里从事“锄理禾物”的活动。
在其它古代文献材料中,“锄禾”也无“收割稻子”之义,有的只是“锄理禾物”之义。例如:
(6)佃户张九宝言:尝夏日锄禾毕,天已欲暝,与众同坐田塍上。见火光一道如赤练,自西南飞来,突堕于地,乃一狐,苍白色,被创流血,卧而喘息。急举锄击之,复努力跃起,化火光投东北去。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7)昔有侯霍,在田营作,闻有哭声······其髑髅,与土拥之,遂成小坟。从此以后,哭声遂即绝矣。后至八月,侯霍在田刈禾,至暮还家,觉有一人······霍曰:“我是生人,你是死鬼,共你异路别乡,因何从我而行?”鬼曰:“我蒙君锄禾之时,恩之厚重,无物相报。”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
(8)宝历元年乙巳岁,资州资阳县清弓村山,有大石,可三间屋大,从此山下。忽然吼踊,下山越涧,却上坡,可百步。其石走时,有锄禾人见之。各手执锄,赶至止所,其石高二丈。《太平广记·走石》
(9)应璩古乐府云:“昔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 蒋一葵《尧山堂外纪》
例6,张九宝夏日锄禾完毕坐于田埂休息,见狐堕于地,便举锄击狐,其中“锄禾”明显不是“收割稻子”,因为“举锄击之”之“锄”不可能是收获稻子之镰刀。例7,侯霍曾在锄禾之时救一女鬼,句中“锄禾”也非“收割稻子”,因为前文有“在田刈禾”之言辞,毕竟锄禾之后刈禾才是正常程序。例8,资州锄禾人见走石(类似崩石),以手执锄赶到走石的现场,句中“锄禾”亦非“收割稻子”。例9,各百余岁的三位老人相约“锄禾莠”,“禾莠”即未成熟之禾苗,可知其中的“锄禾”绝不是“收割稻子”。显然,以上例证之“锄禾”均无“收割稻子”之义,而是“锄理禾物”。需要指出的是“锄禾”之“禾”并非专指水稻,而是泛称稻、麦、谷、高粱等粮食作物的苗。戴侗 《六书故》云:“北方多陆土,其谷多粱粟,故粱粟专以禾称。”麦、玉米、高粱等作物以“禾”称在北方并不算少。就笔者所知,将麦、玉米、高粱称为“禾”在江南地区也是存在的,如浙江绍兴部分地区就将高粱称为禾。我们以为《悯农》“锄禾”之“禾”尚不能认为专指水稻,主要是出于田地里不仅种植水稻,还种植高粱、玉米、油菜等多种作物的考虑。
综上,《悯农》之“锄禾”当是“为禾锄理”之义,即“锄理禾物”,其中应该包括锄草、松土、均间禾物等有助于禾苗成长的诸多方面,不包括“收割稻子”之义。
注释
①田宝贵.《“锄禾”还是“锄草”》.《阅读与写作》2009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