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资源环境问题是我们面临的最为复杂的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绿色化”,使生态文明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涵
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含义分为两个方面,从狭义上看强调建立具有确定性、稳定性、规范性的正式规则或非正式规则,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以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在我国现代化与工业化的进程中不被破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例如对森林、河流等自然生态进行统一登记管理,形成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1广义上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态化的制度体系,实现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的生态化。它要求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生态化发展和改革路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理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对推动中国和世界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关系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的重新构建,它是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把中国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与未来文明相结合,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文明力量。因此,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研究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将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第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利于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借鉴。当代国际社会积极实践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并列发展,彰显了中国发展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信心与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将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构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现状及探索
目前,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生态管理体制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社会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首先,我国生态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不完善,法律制定有一定的滞后性。其次,我国生态管理体制不合理,现代公共治理体制不完善。最后,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社会意识缺乏,公众力量的环保作用未得到重視。中国作为率先推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上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个方面都要贯穿一种生态文明的要求或思维。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建设这种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经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内在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面对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要求我国在经济建设工程中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政治制度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关键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文化制度建设
文化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通过建立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社会规则,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生态文明风尚、推进生态文化创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精神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科学认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保障。因此,在制度层面上必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注释: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献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73-75.
参考文献
[1]周光迅.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综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涵
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含义分为两个方面,从狭义上看强调建立具有确定性、稳定性、规范性的正式规则或非正式规则,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以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在我国现代化与工业化的进程中不被破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例如对森林、河流等自然生态进行统一登记管理,形成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1广义上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态化的制度体系,实现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的生态化。它要求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生态化发展和改革路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理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对推动中国和世界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关系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的重新构建,它是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把中国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与未来文明相结合,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文明力量。因此,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研究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将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第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利于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借鉴。当代国际社会积极实践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并列发展,彰显了中国发展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信心与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将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构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现状及探索
目前,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生态管理体制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社会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首先,我国生态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不完善,法律制定有一定的滞后性。其次,我国生态管理体制不合理,现代公共治理体制不完善。最后,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社会意识缺乏,公众力量的环保作用未得到重視。中国作为率先推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上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个方面都要贯穿一种生态文明的要求或思维。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建设这种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经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内在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面对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要求我国在经济建设工程中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政治制度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关键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文化制度建设
文化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通过建立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社会规则,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生态文明风尚、推进生态文化创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精神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科学认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保障。因此,在制度层面上必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注释: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献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73-75.
参考文献
[1]周光迅.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综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