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面问题,鼓励学生参与
2021年3月,学校来了实习生,把教学进度向前赶了好几课。他们走后,我心里盘算:期中考试之前多了好几节空课,正好可以给学生们做作业,让他们复习迎考。而且对于一天经常连着上课的我来说,如果能有计划地安排这几节作业课,将它们穿插在平时的课程中,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呀!于是,在课上,我把以后会间歇性地穿插作业课的事告诉了学生,嘱咐他们记得把地图册、填图册带来。我讲了一通后,发现同学们情绪好像一点也不高,只低低地应了几声。
也难怪学生兴致不高,谁会想到平时能放松听课的历史课,也会像语文、数学这些“主科”一样搞什么作业课呢?
下课后,课代表来办公室找我,说同学们都认为,作业能在课后用自己的时间完成,不需要用几节专门的课完成作业,还不如用这几课讲点大家感兴趣的内容。我一听,犯难了:讲点大家感兴趣的,说起来简单,但是,兴趣众口难调,只要有一部分学生对讲的内容没兴趣,课堂气氛就会低迷,进一步地影响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同时,准备任何一节课,都必须查资料,剪录像,做课件;更何况,学生感兴趣的,未必我就了解,还得从头来准备。一想到这些,我简直头都晕了!
课代表见我面有难色,便问:“老师是不是来不及做课件呀?我们可以帮忙的。很多同学家里都有电脑,有些资料,大家都可以一起帮忙查的。”闻言我脑中火花一闪:与其仅让他们帮着查资料,不如彻底地把课堂的“话语权”完全交给他们,从资料搜集到课件制作,全部交给学生。这种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教学方式,不也正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吗?
制订规则,引导学生探究
又上历史课了,我便试探性地对学生说:“既然大家不愿意上作业课,那能不能请大家一起动手来做课题?我把课堂交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来展示。”
学生一听,顿时非常兴奋——自己上台讲课,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呀!他们都很着急地向我询问:“我们都需要准备什么,怎么准备呢?”
大家的情绪如此兴奋,倒也没让我太意外,接下来就看我如何引导学生了。因为,学生们常常只有三分钟热度,我得将规矩定好。
首先,制订标准:最低——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有一份不少于二十分钟的讲稿;中级——自己能根据讲稿,较为熟练地脱稿讲解;高级——达到中级要求,再加上一个与内容配合的课件。其次,依据兴趣,选定课题。这个过程是最让同学们感兴趣的,大家七嘴八舌一番后,提出了一连串的兴趣点,涉及外交、军事、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出乎意料,没想到学生的兴趣涉猎面如此之广。经过几轮的筛选,我们初步定下了几个切入点小,大家又有兴趣的课题。最后,分组协作。我先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为若干组,而后选出主讲人、资料搜集人、课件制作人、撰稿人……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在这整個过程中都有事可干,有活可忙;并且,每个组任命一位负责的学生担任组长,由他负责组内的工作协调,并随时向我汇报研究进展。
一切就绪,大家便都忙开了。看着他们劲头十足,我却没有感到一丝轻松,因为这样把整个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我心中没底,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到底对不对,更不知道这样的课能不能成功。
果然,问题陆陆续续地来了。一位组长来反映,他们组的主讲文文罢讲了。我把文文找过来,问明情况。原来文文是因为平时能言善辩,所以这次被大家推荐做主讲人,可是他自己觉得历史不是他的强项,怕这次讲不好,会被大家笑话。我用轻松的口吻对他说:“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你现在对它没兴趣,那为什么不试试通过这次活动,彻底地了解一下历史呢?虽然你是主讲人,但一样可以跟着搜集资料、撰稿的同学一起干,全面地去了解你也感兴趣的主题呀。”接着,我的语气故意转为无奈:“当然,如果你还是认为自己讲不好的话,那你们这组只有……”文文立刻打断我:“老师,我要试一试,我们组一定会全力准备的。”
接下来的日子,我更忙了,忙着辅导搜集资料的同学将已经搜集到的繁多杂乱的资料分类、归纳,从中找出对自己课题有帮助的;忙着为撰稿的同学把握自己选题的中心,不能跑题、偏题,白费功夫。当然我还得对学生的每一个选题先行做一个全面了解。看着大家干得如此兴奋,兴致如此高昂,我开始对这次崭新的尝试有了期待和信心。
展示成果,提升学生能力
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终于要看到大家的成果了。老实说,我非常紧张,生怕这堂课出问题,这样自己丢面子不说,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大家可是热火朝天地忙过的呀。
然而,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一组便是文文那组,只见文文带着胸有成竹的笑容,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上讲台:“起立!上课!同学们好!”“咦?”包括我在内,全班同学都愣住了,然后一一站起来。只听文文说:“今天许老师已经把课堂交给我了,因此,请大家就把我当成老师吧!”他说完,大家都会心地笑了,齐声说:“老师好!”后来的事便非常顺利了,文文顺利地讲解了他们的主题,还展示了一个简单的课件。在听文文讲解的同时,我特别留意了其他同学的反应,发现大家的神情都非常专注,聚精会神地听文文的讲解;即使有一两个同学似乎对他讲的一些内容不是很同意,可也没有立即就插嘴纠正,而只是皱皱眉,摇摇头,再看看我。这节课似乎过得特别快,第二组的讲述还意犹未尽就下课了。课后,另外两组的组长又把他们的讲稿送到了我手上,让我给提提修改意见。我心中大喜:这“空”课的效果真是既好又棒,既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思考:为什么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如此之高?激发他们兴趣的动力在哪里?我以后的课堂会让他们一直保有这份热情吗?
思考后,我发现:我可爱的学生已经用他们的行动给了我问题的答案。学生对这种课堂的热衷,实际是对过去那种由教师主导的“我讲你听”教学模式的否定。而现今教改倡导的方向便是“以人为本”,教师应该仔仔细细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养成与学生交流和对话的习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思维敏捷、个性飞扬的学生“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去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挖掘课堂的深度,从而带给课堂更多的精彩。
(许玥,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竹西中学,225007)
责任编辑:贾凌燕
2021年3月,学校来了实习生,把教学进度向前赶了好几课。他们走后,我心里盘算:期中考试之前多了好几节空课,正好可以给学生们做作业,让他们复习迎考。而且对于一天经常连着上课的我来说,如果能有计划地安排这几节作业课,将它们穿插在平时的课程中,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呀!于是,在课上,我把以后会间歇性地穿插作业课的事告诉了学生,嘱咐他们记得把地图册、填图册带来。我讲了一通后,发现同学们情绪好像一点也不高,只低低地应了几声。
也难怪学生兴致不高,谁会想到平时能放松听课的历史课,也会像语文、数学这些“主科”一样搞什么作业课呢?
下课后,课代表来办公室找我,说同学们都认为,作业能在课后用自己的时间完成,不需要用几节专门的课完成作业,还不如用这几课讲点大家感兴趣的内容。我一听,犯难了:讲点大家感兴趣的,说起来简单,但是,兴趣众口难调,只要有一部分学生对讲的内容没兴趣,课堂气氛就会低迷,进一步地影响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同时,准备任何一节课,都必须查资料,剪录像,做课件;更何况,学生感兴趣的,未必我就了解,还得从头来准备。一想到这些,我简直头都晕了!
课代表见我面有难色,便问:“老师是不是来不及做课件呀?我们可以帮忙的。很多同学家里都有电脑,有些资料,大家都可以一起帮忙查的。”闻言我脑中火花一闪:与其仅让他们帮着查资料,不如彻底地把课堂的“话语权”完全交给他们,从资料搜集到课件制作,全部交给学生。这种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教学方式,不也正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吗?
制订规则,引导学生探究
又上历史课了,我便试探性地对学生说:“既然大家不愿意上作业课,那能不能请大家一起动手来做课题?我把课堂交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来展示。”
学生一听,顿时非常兴奋——自己上台讲课,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呀!他们都很着急地向我询问:“我们都需要准备什么,怎么准备呢?”
大家的情绪如此兴奋,倒也没让我太意外,接下来就看我如何引导学生了。因为,学生们常常只有三分钟热度,我得将规矩定好。
首先,制订标准:最低——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有一份不少于二十分钟的讲稿;中级——自己能根据讲稿,较为熟练地脱稿讲解;高级——达到中级要求,再加上一个与内容配合的课件。其次,依据兴趣,选定课题。这个过程是最让同学们感兴趣的,大家七嘴八舌一番后,提出了一连串的兴趣点,涉及外交、军事、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出乎意料,没想到学生的兴趣涉猎面如此之广。经过几轮的筛选,我们初步定下了几个切入点小,大家又有兴趣的课题。最后,分组协作。我先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为若干组,而后选出主讲人、资料搜集人、课件制作人、撰稿人……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在这整個过程中都有事可干,有活可忙;并且,每个组任命一位负责的学生担任组长,由他负责组内的工作协调,并随时向我汇报研究进展。
一切就绪,大家便都忙开了。看着他们劲头十足,我却没有感到一丝轻松,因为这样把整个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我心中没底,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到底对不对,更不知道这样的课能不能成功。
果然,问题陆陆续续地来了。一位组长来反映,他们组的主讲文文罢讲了。我把文文找过来,问明情况。原来文文是因为平时能言善辩,所以这次被大家推荐做主讲人,可是他自己觉得历史不是他的强项,怕这次讲不好,会被大家笑话。我用轻松的口吻对他说:“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你现在对它没兴趣,那为什么不试试通过这次活动,彻底地了解一下历史呢?虽然你是主讲人,但一样可以跟着搜集资料、撰稿的同学一起干,全面地去了解你也感兴趣的主题呀。”接着,我的语气故意转为无奈:“当然,如果你还是认为自己讲不好的话,那你们这组只有……”文文立刻打断我:“老师,我要试一试,我们组一定会全力准备的。”
接下来的日子,我更忙了,忙着辅导搜集资料的同学将已经搜集到的繁多杂乱的资料分类、归纳,从中找出对自己课题有帮助的;忙着为撰稿的同学把握自己选题的中心,不能跑题、偏题,白费功夫。当然我还得对学生的每一个选题先行做一个全面了解。看着大家干得如此兴奋,兴致如此高昂,我开始对这次崭新的尝试有了期待和信心。
展示成果,提升学生能力
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终于要看到大家的成果了。老实说,我非常紧张,生怕这堂课出问题,这样自己丢面子不说,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大家可是热火朝天地忙过的呀。
然而,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一组便是文文那组,只见文文带着胸有成竹的笑容,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上讲台:“起立!上课!同学们好!”“咦?”包括我在内,全班同学都愣住了,然后一一站起来。只听文文说:“今天许老师已经把课堂交给我了,因此,请大家就把我当成老师吧!”他说完,大家都会心地笑了,齐声说:“老师好!”后来的事便非常顺利了,文文顺利地讲解了他们的主题,还展示了一个简单的课件。在听文文讲解的同时,我特别留意了其他同学的反应,发现大家的神情都非常专注,聚精会神地听文文的讲解;即使有一两个同学似乎对他讲的一些内容不是很同意,可也没有立即就插嘴纠正,而只是皱皱眉,摇摇头,再看看我。这节课似乎过得特别快,第二组的讲述还意犹未尽就下课了。课后,另外两组的组长又把他们的讲稿送到了我手上,让我给提提修改意见。我心中大喜:这“空”课的效果真是既好又棒,既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思考:为什么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如此之高?激发他们兴趣的动力在哪里?我以后的课堂会让他们一直保有这份热情吗?
思考后,我发现:我可爱的学生已经用他们的行动给了我问题的答案。学生对这种课堂的热衷,实际是对过去那种由教师主导的“我讲你听”教学模式的否定。而现今教改倡导的方向便是“以人为本”,教师应该仔仔细细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养成与学生交流和对话的习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思维敏捷、个性飞扬的学生“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去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挖掘课堂的深度,从而带给课堂更多的精彩。
(许玥,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竹西中学,225007)
责任编辑:贾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