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基础教学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kly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物理学在研究过程中衍生出很多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论述了大学物理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针对大学物理教学中对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一些不足,给出了改进方案,文章对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    键   词]  新工科;大学物理;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8-0162-02
   一、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需具备的能力
   新一轮的产业与科技革命呼唤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大批新工科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当代青年人才的一项急需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包括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诸要素的有机整体。创新能力是指技术和各种实踐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它能够在满足社会需求的条件下创造出新的事物[1]。
   二、大学物理课程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物理学研究在实验探索中发现或形成了诸多新规律、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科学研究过程衍生出很多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可以借鉴这些科学成果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物理涉猎众多物理现象,能够与生活联系,激发学生对于生活中科学的探索,以创新的形式对推动社会发展做出思考。大学物理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现象来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学物理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研究的进一步探索,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意识与探究能力[2]。
   大学物理可以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等热门创新学科,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思路与灵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2017年参与高校达到2241所,报名项目37万、参与学生达到了150万人,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有学者曾对140名同学进行调查,根据问卷显示:99%的学生认为大学物理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是有意义的[3]。
   物理学的发展本身就是依靠历代物理学家一次次的探究创新而发展至今的,每一个新的理论的提出与认证都将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大学物理的学习可以将历代物理学家的创新经历传授给当代学生,物理学家的创新精神作为对当代大学生的鼓舞,成为激发更多大学生探索未知、创新创业的精神动力。
   三、当下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些不足
   (一)教学内容拓展与学时有限的矛盾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当下对新工科人才需求的增加,学校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性科研人才,针对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都进行了相关的整改。在新工科的发展下,大学物理教师与学生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能够实现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短时高效的效果,是大学物理课程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教师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冲突
   新工科学生培养是近年来教育部相关顶层设计引发的高等教育热点。但是目前的高校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实践导致感受缺失,无法提高认知水平。缺少实践操作的学生动手能力也较弱,自主创新与深入思考能力也未被激发,没有达到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目的。
   (三)物理基础薄弱学生学习和创新动力不足
   物理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物理应用的性质比较强,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导致很多物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其内容不能顺利掌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同学将考试作为学习的目的,逐渐缺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2]。
   四、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推动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的互动
   大学物理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了解了基本定理和定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可以通过角色翻转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重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开展,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独立动手能力。借助当下各类实验的资源与信息,将经典基础性实验与创新前沿性实验项目相结合,传统验证性实验和开放设计性实验项目相结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适当地开展相关实验。不仅仅要完成传统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更要以激发学生潜能与兴趣为目的,更多地开展具有实践性与创新性的实验实践活动。
   (二)结合大学物理内容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    通过大学物理的教学促进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是一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前,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一系列比赛。从近年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物理教学与创新创业思想的结合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在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比赛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出新想法、实现新目标,培养出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三)结合互联网实现大学物理与新工科的交融
   在新工科的发展下,大学物理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长远教育和眼前教育有机结合的机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增多,脫离了以往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慕课、知道、学习通等一系列软件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工科背景下调整大学物理的教学方式,使大学物理与创新创业技术的学习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内涵,将创新思维的传授与科学技术的学习相结合,拓展面向技术需求的实践问题,使大学物理与创新创业在新工科的发展下相互支撑形成良好的促进。在新工科的背景下,通过互联网方式的多角度学习,可以打破学习壁垒,展示不同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进展,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本专业内容的同时关注其他学科的发展,树立创新互动意识[4]。
   五、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几点策略
   新工科背景下的学习中,老师不再是主导者,学生可以与老师在相互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对于创新的灵感,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
   (一)对高校教师进行新媒体技术培训
   为了实现新工科大学生科学思想的培养,首先要对高校教师的授课方式与技术进行改进。新工科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相关,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逐渐走入校园。发挥好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快速地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这需要高校教师率先掌握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也可以用作各种宣传和信息的收集,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学习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新媒体技术还有利于信息的传递,高校教师的教学信息通过新媒体技术传递,可以使信息及时到达每一个学生中,同时教师还可以掌握学生对消息的收到情况,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新媒体技术有利也有弊,高校教师要做好培训,根据课程的特点合理地在教学工作中使用新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十分复杂,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选取合适的信息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作用
   伴随新工科的兴起,大学物理教学应当致力于将教学同科研相结合,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教育技术融合于大学物理的教学中,把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课程内容着眼于相关科学研究前沿。可以应用虚拟实验室组织学生开展试验设备的搭建、调试及应用实验,教师同学生一起完成实验、一起探讨实验,最后逐步完善实验教学平台,共同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实践研究[5]。
   (三)搭建各类平台,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为了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搭建课程、综合实验以及与科研融合的实践平台,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连续性培养[6-7]。学生可以根据需求随时加入学习。一方面拓展原有实验内容,增加实践环节,构建全方位课程实验教学系统,将原有的单一式实验台进行扩展,充分考虑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增加必要的学生实践操作环节,提升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并推荐参加完课程学习及竞赛的学生加入教师课题组参与科学研究、申请大创项目、撰写科研论文、做毕业设计等,持续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
   参考文献:
   [1]那振宇,吴迪,许爱德.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3-4.
   [2]李浩祥.创新创业视域下大学物理教学探索与实践[J].湖北农机化,2019(23):145-146.
   [3]刘向远,张穗萌,吴兴举,等.大学物理教学融合创新创业思想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通报,2019(9):25-28.
   [4]翟淑琴,李秀平.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56-58.
   [5]马文卿,王红,赵颖.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策略与心理指导[J].湖北农机化,2019(23):146-147.
   [6]陈磊,唐桂华,王秋旺,等.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动力专业大学生交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34-35,55.
   [7]杨哲,亢利平,初蕾,等.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20(8):252.
  编辑 曾彦慧
其他文献
[摘 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的人才培养指引,基于此,针对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点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痛点,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对本学院创新创业活动认定和学分置换进行了研究探索,提出了有针对性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实训实践课程的课程改革,促使实训课程教学效果提升。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基于JIT管理思想的角度,从实训过程中管理效率、实训课教学灵活化、实践培养滞后性三个层次,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对促进高职院校实训实践课程改革有所帮助。  [关 键 词] JIT管理思想;实训实践课程;资源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
期刊
[摘 要]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背景下,我国不断加强与德语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为德语专业学生提供了多领域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但是用人企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德语人才的需求与德语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仍存在脱节的现象。运用“供给和需求”理论分析德语人才就业与专业不对口及企业招人用人难之间的矛盾,并对当前的现状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措施,以期对供给双方有所帮助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风向标。结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特色,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国家意识与家国情怀教育、人文情怀与规划价值观教育、专业素养与社会公德教育、创新精神与规划师职业道德教育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建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的重要部分,课程是其关键的落脚点。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课程体系,提出在“1+X”证书制度框架下,重新建构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关 键 词]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X”证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
期刊
[摘 要] 皖北民歌作为我国重要的非遗文化之一,在我国民歌文化中独具特色。然而,从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歌教学来看,存在不少问题,这不利于皖北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正是在此背景下,以皖北民歌中的凤阳民歌为例,对其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研发发现,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皖北非遗民歌存在教材缺乏、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系统性保障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教
期刊
[摘 要] 以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机械制造基础为载体,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初探工作。从确立课程思政德育目标,挖掘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基于课程实践丰富并调整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和阐述。基于该阶段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实践,分析总结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思考。  [关 键 词] 高职;装备制造专业;课程思政;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
期刊
[摘 要] 计算机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是顺应新时代本科专业教育发展要求,是本科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就是要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理念。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计算机专业;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
期刊
[摘 要] 新时代的思政课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挑战与问题,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对思政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背景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在认真总结和梳理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改革现状及其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对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思政课的教学设计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力求在深化思政
期刊
[摘 要] 当前VB程序设计课程比较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无法保证课堂的互动效果。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授课期间,以移动技术为基础,构建翻转课堂模式,真正使学生可以在课前观看视频、课中内化知识以及课后升华知识。分析VB程序设计实例,指出了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指出了翻转课堂的构建流程,以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保证预期学习效率,并为此后VB程序的设计教学提供更多的
期刊